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英魂-第11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赤泉偷袭,“获其仆射乞伏触板,将军翟潘密、商胡二百四十人,驼骡六百头,杂彩丝绢以万计。”它向南朝、北朝政权进贡的物品除特产的善马、牦牛外,还有乌丸帽、女国金酒器、胡王金钏及玉石等。女国的丝绸可能即通过吐谷浑而传入。955年在青海西宁出土76枚波斯萨栅朝卑路斯(457~483年)时期的银币,即是该路丝道繁荣的最好物证。中原与西域、印度的高僧如慧览、宋云、阇(sh…)那崛多、唐初的玄太法师等均取道于此。人们习惯上称该道为河南道或青海道,它直接连接着东西丝绸主干道和吐蕃丝路交通。

吐谷浑的风俗见于汉文记载的主要是鲜卑统治者的习俗,这与属民羌人的风俗有一定的差异。史称,其俗丈夫衣服略同华夏,多以幂离为冠,亦以缯为帽。妇人皆贯珠束发,以多为贵。国无常赋,须税则征用富室商人税以充其用。刑罚简单,杀人及盗马者者死,其余则罚以财物。杀人时必以毡蒙头,持石从高击杀之。婚姻方面,与北方的突厥(当然还有匈奴、柔然等地方政权。)相同,父兄亡后,妻其后母及嫂等。贫者不能备财物娶妻者,常常盗女而去。人死后实行土葬,保持本族旧俗。其王、后服饰略异,可汉以皂为帽,椎髻、毛珠,坐金狮子床。其妻号为恪尊,衣织成裙,披锦大袍,辫发于后,头带金花。但其主要居民则则为羌文化风俗。

这就是我们所要介绍的吐谷浑。经过绕了这么一个大圈子,相信各位一定能抓住这吐谷浑的一鳞半爪,对吐谷浑这个古老而又复杂的混合民族政权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是有些人不禁要问了,据前文所言,这吐谷浑,早在唐高宗龙朔三年(也就是公元663年),东侵的吐蕃终于灭亡了吐谷浑,占有其地。既是吐谷浑在663年就已被消灭,它又如何在公元909年五月间被义昌节度使兼中书令刘守文重金利用去攻打其弟刘守光也就是幽州的卢龙节度使、同平章事呢?这在时间上和地域上都说不过去啊?请问作者和说书者如何解释?

好!在此我作为说书讲艺者就给各位讲个明明白白!咱们可以听听前文的这一段记述:“高宗龙朔三年(663年),东侵的吐蕃终于灭亡了吐谷浑,占有其地。大部分吐谷浑人辗转来到宁夏、陕北、山西西部北部及内蒙古南部地区,与汉族、北方各族相互融合。”这两句话只要掂平了看,就不难冰释前疑。不能仅重前一句,还应考虑到后一句。不错!吐谷浑王国是被吐蕃灭亡了,但其流亡别处的部落后裔依旧存在。不要说是公元909年五月份,就是到现如今的二十一世纪初其后裔子孙也仍然存在!当然,在公元909年之际吐谷浑的流存之众能为义昌节度使兼中书令刘守文所重金利用去攻打其弟刘守光也是情理之中的正常之事,对其后裔的流存则勿庸怀疑,而且在时间和地域上也能说得过去。这些就不用怀疑了。不知各位对此还有何异议?

好!对这吐谷浑的介绍至此暂停,让我们继续书归正传:

话说此时此境的慕容天水从遥远的吐谷浑王朝又重新回到这鸣沙山边,却听见那优美的《阳关曲》依旧在轻飘飘地沐浴着这古老的山畔和游人的耳边。

“慕容将军!”宋克金的一声长叫,终于打断了慕容天水缠缠绵绵的思絮,“如此美丽的天涯歌女,我们何不前去一观?!”

话说之间,宋克金和其他三位副将已推推攘攘把慕容天水向山腰引去……

功夫不大,这五位将领终于悄悄站到了那位依旧抚琴而歌的女子身后。但是,这位女子似乎丝毫没有发觉他们,直到她让琴弦演奏完了最后一丝颤抖。

“好!啪啪啪啪!”宋克金等人突然鼓掌欢呼着走向那位女子,但唯有慕容天水却依旧无动于衷地站在原处!仿佛他还在沉浸于《阳关曲》的悠美余音里……

“郡主真是人美、歌美、琴声美!下官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宋将军过讲!”只见那位女子早已起身含首致谢,谦辞道:“真优美的应该是将军才是!”

“郡主!来我给你介绍介绍我们新上任的镇西大将军。”宋克金说着,已将郡主带至慕容天水身前,春风满面地说道:“这就是我们的慕容将军!”

“见过慕容将军!”

“哦!郡主免礼!”

“慕容将军!这位就是叶丽丝郡主!乃是敦煌城内文武双全的一流才女!”

“宋将军过讲!贫女不才!让各位将军见笑了。”

“嗳!叶丽丝郡主这说的是哪里话?”慕容天水忍不住说道:“你的声色才艺真可谓是天下一绝,我们岂会笑你?”

慕容天水此话一出,叶丽丝立即明眸望了一眼他那英俊威武的眉目和面孔,却略有一丝伤感地说道:“但只可能是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慕容天水闻听此言,仿佛听出了弦外之音,立即说道:“郡主的一首琴歌,我想天下人听了,都会是你的知音!怎么会知音难觅呢?”

“慕容将军的话真令我耳目一新,让我好心动。多少年来,我还是头一回听到这样的话。”

“郡主过讲!我想现在我们五位都应该是你的千载难逢的知音,你何必愁在心中?”

慕容天水此话既出,众人都不禁相视而笑。只见宋克金接声说道:“既然我们都是你的知音,就请郡主再为我们弹唱一曲。”

话说之间,宋克金已一步当先地把众人引到平放于石台之上的古琴旁边。

“郡主请!”于是,叶丽丝在宋克金的再三要求下重新坐在了古琴面前。而这时身后的慕容天水已清晰地望见,在那古琴的左边正放着一本书,就在这一刹那,他的心底不禁怦然一动,因为这本书正是他梦寐以求试欲得到而一直未能潜心钻研的一部世间上品好书。

试问这是一本什么书?实不相瞒,这本书就是《敦煌曲谱》。说到这,我还要给各位讲一段小插曲,希望我们勿忘国耻,“历来强盗要侵入,最终必送命!”“孩子!这是你有家!孩子!赶走它!”更不要忘了为中国音乐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人。

这《敦煌曲谱》原密藏在敦煌石窟,于十九世纪初始被发现。908年7月,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来到莫高窟,偷走了很多文物,其中一卷就是著名的《敦煌曲谱》。《敦煌曲谱》上面画有很多弯弯曲曲、圈圈点点的符号。由于000多年来乐器、乐理、谱式、记谱方法的发展和变化,资料失散,这些乐谱符号长久已来已无从了解。唐代音乐一时竟成了千古之谜。直至964年,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叶栋开始探究敦煌曲谱,一直到98年共花了十几年的时间,他终于把中国唐代谁也看不懂的乐谱——《敦煌唐人琵琶大曲曲谱》(共25首)成功地破译为现代五线谱。叶栋让唐代音乐重放新(心)声,为中国的音乐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的音乐史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叶(页),但愿叶栋教授的大名能和这大唐敦煌曲谱一样源远流长、万古流芳……永不衰竭!

翻过这一叶,让我们重新书归正传。话说慕容天水望见眼前的这本《敦煌曲谱》,他忍不住向叶丽丝问道:“郡主!这本书天下罕见,你如何得到这本书?”

闻听此问,叶丽丝不禁回眸一笑,道:“这是传抄的手本!而且这些曲谱里我都给付上了一首曲子词,用以自娱自乐,实在难登大雅之堂!”

“哦!原来是手抄本!”慕容天水不由心中暗道:“其真本果然难得一见!但是能看到这手抄本已是三生有幸了,想必其内涵却是大同小异的。”

想到这,慕容天水随即请求道:“郡主!我能否翻阅一下这本书?”

“当然可以!给你!”叶丽丝应声之下,已将《敦煌曲谱》递给了慕容天水。于是,慕容天水翻开《敦煌曲谱》,便见一行行、一排排的曲谱符号和曲词映入眼帘。恰在这时,随着一声悦耳动人的琴声,叶丽丝那迷人的歌喉再次嘹亮在鸣沙山畔。随着那幽扬真切的歌词传入耳廓,《敦煌曲谱》里这首《菩萨蛮》也映入慕容天水的眼孔:

“敦煌——古往——出神将——,感得——诸蕃——遥钦仰。效节——向——龙庭——,麟台——早有名——。

只恨——隔蕃部,情恳——难申——诉。早晚——灭——狼蕃——,一齐——拜——圣颜——。”

琴声、歌声渐渐止息,余音里再次爆发出鼓掌叫好之声。

“郡主真是触景生情!”宋克金脱口而出道:“张口一唱,就是敦煌出神将。该不是唱我们吧?”

闻听此言,叶丽丝笑而答道:“当然不是!但也可能是!”

“此话怎讲?”宋克金疑惑道。

“这首词写的是敦煌的历史,说此地过去屡出‘神将’。但这首《菩萨蛮》的词意也可能激励现在和将来的人。”

再说此时的慕容天水闻听此言,不由深入地问道:“这歌词既是在写敦煌的历史,郡主能否再为我等详细介绍一下?”

“好吧!”叶丽丝便开始如数家珍地向这五位将士解说道:“其实敦煌曲子词中有十八首《菩萨蛮》,这是其中较早的一首,最迟亦当该作于唐德宗建中初年(公元780年)。上阕是写敦煌的光辉历史,说她过去屡出‘神将’,使得诸蕃远远地表示钦敬,不敢进犯,‘神将’向大唐朝廷竭忠尽智,受到嘉奖,英雄榜上早已有了他们的名字。这里所说的过去的‘神将’,可知的有沙州刺史贾思顺,在唐玄宗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曾大破吐蕃军,其他的已难考知。下阕写的是道路隔绝以后的情况,‘只恨隔蕃部,情恳难申诉。’他们只恨吐蕃把道路隔断,使得他们不能向朝廷倾诉衷肠,流露出他们对唐王朝中央的深厚感情。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和敦煌人民强烈的愿望:‘早晚灭狼蕃,一齐拜圣颜。’‘早晚’即何时之意,是当时的俗语。‘狼蕃’,这是当时对处于敌对状态的吐蕃的蔑称,而把朝见皇帝称为‘拜圣颜’,说明了他们对大唐天子的崇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