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英魂-第8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普陀山志》记载,五代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6年),日僧慧锷自五台山请观音像归国,途经普陀山为大风所阻,居民张氏舍宅为院于双峰山下,号“不肯去观音院”。南宋绍兴元年(3年)将普陀山佛教各宗统一归于禅宗。嘉定七年(24年),又规定该山以供奉观音为主。历朝相继兴建寺院,解放前一度有寺院、庵堂和茅篷二百二十八个,有僧尼四千一百多人。其中普济、法雨、慧济三大寺,规模宏大,建筑考究,是我中国清代建筑群的典型。岛上有千步沙、潮音洞、梵音洞、南天门、西天门等风景点二十余处,幽洞奇岩,海景变幻,历来为游览避暑胜地,是我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九华山,佛教九华山派的聚集之地。原名九子山,与五台、峨眉、普陀合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在安徽省青阳县西南,面积00余平方公里。有九十九峰,以天台、莲华、天柱、十王等九峰最为雄伟,主峰十王峰海拔342米。

《太平御览》记载,此山奇秀,高出云表,峰峦异状,其数有九,故名九子山。唐诗人李白有诗云:“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绣出九芙蓉。”自此,更名九华山。山中多溪流、瀑布、怪石、古洞、苍松、翠竹,山光水色,独特别致,名胜古迹,遍布其间。唐刘禹锡赞其曰:“奇峰一见惊魂魄”,宋王安石誉为“楚越千万山,雄奇此山兼”。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

你瞧瞧!都想争“天下第一”!它距离黄山、齐云山那么近,九华山要是“东南第一山”,那“黄山”的脸往哪搁?那黄山不气得成了“黄脸婆”?“不行!我要与它一决雌雄!”齐云山派也要说:“我的不服!定要与它一决高低!”黄山派则向齐云山派说:“你不服他!就给他剋(keī)!”

此山开发始于晋隆安年间,唐开元年间,一说是永徽年间,新罗国王近宗金乔觉(地藏)来此,辟地藏王道场,原来还是“洋菩萨”!自此大规模建筑寺庙,历经宋、元、明、清,日益兴旺发达。鼎盛时期,佛寺达三百余座,僧众四千余人,好家伙!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吃的?寺庙总是香烟缭绕,经年不绝,享有“佛国仙城”之号。现尚存化城寺、肉身宝殿、慧居寺、百岁宫等古刹七十八座,佛像一千五百余尊,藏有明万历皇帝颁赐的圣旨、藏经,及其他玉印、法器等文物一千三百余件。百岁宫内还供有应身菩萨,即无瑕禅师的肉身像。已辟为游览胜地,你有时间的话,可以去一去。

“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若要比此过,留下卖路财!”据说来此拜见“地藏王菩萨”时,都要留下“买路钱”,如果不留下,“你的死了死了”,你的没有菩萨心肠——

龙虎山,龙虎山派即道教“正一派”的聚集之地。在江西省贵溪县南部。左右后三面皆悬崖,前面有小山。原有龙虎观坐落在山岩中,坐东向西,额曰“正一观”,为道教正一派最重要的宫观,只是可惜,如今仅剩下残垣冷炙!龙虎山风光旖旎,山色秀丽。有七重天、仙女散花、栈道等遗迹及多处摩崖石刻。山下水岩,两山壁立,中流清澈,岩涧洞穴,旧称二十四岩。古时诗人学士,纷纷慕名前来,游山赋诗盛赞美景。宋王安石题咏曰:“一湾苔径引青松,苍石坛高近晚风,方响乱敲云影里,琵琶高映水声中。”——

齐云山,佛教、道教齐云山派的聚集之地。在安徽休宁县城西5公里。海拔000米,周百余里。《齐云山志》称:“一石插天,直入云汉,谓之齐云。”有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崖,简直犹如“猪八戒的三十六变和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山中,洞、涧、池、泉遍布其中,以白岳岭、齐云岩、独耸岩、廊岩、石桥岩、紫霄岩等著称。北面有黄山、九华山,后有颜公山,西有祁山,下有黟水,万山迎趋,千壑奔集,汇成胜境。

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在此创建石门寺,宋宝庆二年(226年)立佑圣真武祠,明嘉靖皇帝敕建宫殿,钦赐山额,此后寺观林立,成为释道两教繁盛之地。山境洞开,游人日盛。历代雕刻佛像、道家绘画、各种碑记以千百计。清乾隆帝巡游江南,誉之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怎么样?这“齐云山”真个的与它“九华山”比了两下子吧?

据说至今这“九华山派”与“齐云山派”还在为“天下第一”而喋喋不休!“黄山派”则突然出来制止他们两派说道:“你们还争什么?我是天下第一!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五岳剑派都在我之下!我不是天下第一,谁是天下第一?你们简直是想反了天了?我是以轩辕皇帝之名而命名的黄山!你们都是炎黄的子孙!我的是老祖宗!”

然而,因年代久远,齐云山中寺观迭遭破坏,而奇峰俊秀,玉树临风,深谷幽兰,景色无殊。如今仍存有大明才子唐寅…唐伯虎撰文的石碑——

武夷山,道教武夷山派的聚集之地。在福建省崇安县县城南5公里,是我中国著名的风景区。方圆60公里,四面溪谷环绕,不与外山相连,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又一个要争“天下第一”的。再者的武夷大山是江西、福建交界处,可以说是这两小的分界岭。

主要风景是“溪曲三三水”(九曲溪)、“山环六六峰”(三十六峰)。弯曲碧绿的九曲溪水,荡漾着无数赤黑斑驳的岩峰,群峰劈地而起,秀拔奇伟,千姿百态,山光水色,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碧水丹山的天然美景。名胜古迹多集中在九曲一带,有冲佑万年宫(武夷宫)旧址,朱熹讲学的紫阳书院(武夷精舍)旧址(不知道赵紫阳到此来否?),悬崖隙洞中的千年虹桥板和架壑船棺、元代的御茶园旧址、历代摩崖题刻,以及大王峰、玉女峰、天游峰、接笋峰、小桃源、水帘洞、流香涧、一线天等胜景。山中盛产色艳、香浓、味醇的岩茶,以“大红袍”最为名贵。又有世界罕见的珍贵动植物,是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武夷山还是福建省革命老根据地之一,附近有942年“赤石暴动”旧址。这就是小武夷山的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旅游度假区。不知你可曾到此一游?

武夷山位于中国福建省的西北部,东经7‘24‘2“~8‘0250”,北纬27‘32‘36“~27‘55‘5“,总面积99,975公顷。划分为东部自然与文化景观、中部九曲溪生态、西部生物多样性以及城村闽越王城遗址等4个保护区。武夷山不仅是“罕见的自然美的地带”和“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的栖息地”,同时又是“一种已消逝的文明的见证”和“具有特殊普遍意义的传统思想的发源地之一”。

武夷山不但风光旖旎,而且是全球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是世界苎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是尚存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这是由于造地运动时,凸起的“华东(大陆)屋脊”苎其毗连的群峰拒北寒流,迎南暖风,形成特殊气候,成了植物的圣地、动物的乐园。

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这方动植物的“天然避难所”里,目前已知植物3728种,如珍稀的鹅掌楸、银杏、南方铁杉、武夷蹄盖蕨、880年的宋桂、980年的南方红豆杉等。其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的珍稀濒危物种达28种,冠以“武夷’’种加词的就有20多种,如武夷铁角蕨等。目前已知的动物种类有50种,其中:哺乳纲7种、鸟纲256种、鱼纲40种、两栖纲35种、爬行纲73种、昆虫4635种。列入国际(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动物有46种。中外生物学家把这里喻为“研究两栖爬行动物的钥匙”、“鸟类天堂”、“昆虫世界”、“蛇的王国”。

早在9世纪中期,英、美、法、德的生物学家就到这里采集了大量的标本,如今在伦敦、纽约、柏林、巴黎等著名博物馆中仍有保存。世界遗产评定专家认定,武夷山不但自然遗产具有独特、珍贵价值,而且其文化遗产具有突出、普遍价值,能为已消逝的古文明古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见证,且与自然遗产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是极其可贵的。

武夷山是朱子理学的摇篮,是现今世界研究朱子理学的基地。朱熹从4岁入闽北至7岁逝世,在武夷山从学、著述、讲学、传教长达50多年,终成理学之集大成者,是我国古代继孔子之后的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后期的正统思想,统治中国700多年,不但在国内影响深远,而且传播至海外,成为朝鲜李朝500年的指导思想,以及东瀛朝野共同接受的学说,对西方国家思想界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著名学者蔡尚思对武夷山与朱子理学的历史文化地位做了这样的评价:“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

武夷山是距今2000多年的西汉闽越王城所在地。现今留存在武夷山东部的闽越王城遗址,占地48万平方米,是目前中国长江以南保存最完好的一座汉代古城址。它在选址、建筑形式和风格上独具一格,是中国古代南方城市的一个典型代表。目前已出土大量文物,并建有博物馆将之展出:漫步古城遗址,观赏珍贵文物,宛如见到当年兴盛的闽越国都城。

武夷山的文明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当时就有古闽人在武夷山劳作生息,绵延数千年之久。如今还存放在十多处崖洞中的“架壑船棺”,距今已有三四千年,是国内外发现的最早悬棺,是研究先秦及古闽人文化的珍贵遗物。云崖船棺,也是中国古文化之谜。武夷山还有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即儒、释、道三教同山。武夷山是道教三十六洞天之十六洞天,称为“升真元化洞天”。南唐皇帝的弟弟李良佐辞荣在此入道。先后有道教名流吕洞宾、知微子、白玉蟾、江师隆等修炼于此。武夷山又是佛教“华胄八小名山”之一。早在唐武德元年(68年)就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