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伟大考古纪实报告之二废墟的真相-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耸立在谷壁边上,高高地悬在谷底村落之上。每一个村落都是一个单一独立、向四周伸延的建筑,平顶、多层,少则十几间,多则上百间。
  曾参和肯兄弟花了好几天的时间来测量、绘制和勾画这些废墟遗址的草图。曾参本人对废墟遗址的石匠手艺特别感叹不已,许许多多砖形的石块整齐地拼接在了一起,就像“一件宝贵的镶嵌工艺品”,后来,有的科学家经过计算发现,仅是切措克托村(查科峡谷村落里的一个),就使用了5000万片经过打磨和切割的沙岩;这可能是在长达一个多世纪里各个阶段修建的结果。
  曾参回到首都华盛顿后,向他的上司提交了一份有关这次随军旅行的报告。尽管其主要内容是关于他对路线的勘查和测绘,他还是提到了废墟遗址的事。他报告的一个版本于1852年发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人们对查科峡谷的兴趣。在随后的几十年中,勘察测绘的、找矿藏的和旅游的人蜂涌进入美国西南部,在今天我们称为“四角地带”的区域找到了散布在那里的类似废墟遗址(所谓的四角地带即指犹他、科罗拉多、新墨西哥和亚利桑那四州相交接的地带)。有的废墟遗址跟查科峡谷发现的一样,是独立式的村落;有的则是悬崖上的住宅,一个叠一个地修在岩檐之下;还有的就是天然或人工修造的洞穴。这些住宅规模小的就一间两间,大的就不得了,看上去当年似乎有成百上千人住在那里。
  1874年,西部开拓地区摄像师威廉·亨利·杰克逊在科罗拉多州西南部旅行时,他打听到了附近一个叫伟达方山的地方有很不错的废墟遗址。他于是去了那里并摄下了一幢两层楼的住宅。方山的岩壁高800英尺,而住宅则立于崖顶小道突出的大石之上。1876年,当杰克逊把这张照片在费城的美利坚百年博览大会上展出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不过,当时美国人并不知道杰克逊和另一个更为壮观的悬崖式建筑群失之交臂,那住宅群其实相隔并不远,就在旁边的一条支谷里。
  当时美国西南部最充满激情的探险家首推安托夫·班德利尔,一位中年的伊利诺斯银行家;秀丽壮观的风景和远古的文化遗址是他梦寐以求的东西。班德利尔于1880年得到美国考古协会的一笔资助金(这种协会的出现在当时可是一个崭新现象),得了这笔钱后,班德利尔去了新墨西哥州的圣达非,买了一头驴,开始了他的旅行。他花了18个月的时间交叉横贯于新墨西哥。然后径直去了南美洲,在那里一呆就是10年。他在新墨西哥访问了167座废墟遗址,其中最壮观的是由他的印第安向导胡安·约·蒙大亚带领着他去的。蒙大亚带着班德利尔从圣达非出发,跨过里约格兰特河,来到一个名叫里托佛利爵的峡谷(也称为豆溪)。班德利尔在这里巨大的悬崖下看见了一长排已濒于崩塌的住宅;住宅后面则是天然或人工的洞穴,显然是一个被遗弃城镇的一部份。今天,为了纪念安托夫·班德利尔,利托佛利爵峡谷已改称班德利尔国家考古纪念公园;班德利尔曾把此地称为“我所见到的最为壮观的东西。”
  在废墟遗址发现过程中另一个值得一提的人是理查德·维士利尔,一个科罗拉多州的牧场主,他急于利用探察西南地区废墟的机会,为自己发一笔横财。1888年他因追寻被暴风雪驱散的牛群来到伟达方山这块高地之上。站在他从未到过的悬崖边,他透过飞舞的雪片,竭力向前,向下望去,所见之物着实让他吃了一惊。半英里以外,沙崖峡谷的那一边是一叠一垛的崖屋,静静的空无一人。这一大片建筑就是威廉·亨利·杰克逊14年前访问伟达方山失之交臂的废墟遗址。维士利尔和他的妹夫乘着天色还亮就下到谷底,再寻路向对面的悬崖城爬去。接着他俩一间屋一间屋地逛,随手拿走了那里的文物——那些静静躺在那里,600年来没人动过,甚至没人知晓的文物。
  维士利尔和他的家人把这些废墟遗址当成赚钱的好机会。整整一个冬天他们都忙着去那里收集文物,开春即以3000美元的价在丹佛卖掉一批。到了1893年,维士利尔已经先后出售过4批,其中包括陶器、工具、绿松石珠子,甚至木乃伊。用今天的标准来看,这些滥发文物财的行为应该受到遣责,因为他们既不按科学的规律约束自己,同时对美国的土著传统文化麻木不仁,甚至称得上亵渎,这种做法是违法的,可是在维士利尔的时代却非常的普遍,当时许多博物馆都从这些文物滥发者手中买到价值连城的东西。
  其实也不能全怪维士利尔,他的确也请求过史密索宁博物馆和哈佛大学的皮波蒂博物馆提供科学的指导,不过遭到了这两家的拒绝。在他早期滥发文物时,维士利尔仅从一位年轻的瑞士学者那里得到过一些少得可怜的指导。这位青年学者在1891年拜访了他,向他介绍了地层学这一概念——即土地表面层次与文物年代之间的关系。尽管维士利尔的做法可以称得上唯利是图,可他似乎对于废墟遗址以及他们的修建者还真有那么点兴趣。一些他提出的,有关于那些消失多年的印第安人的理论后来得到了学者们的支持。是维士利尔首先使用“安纳沙兹”这个名字来称呼伟达方山那些没留下名字的悬崖城修建者,这也包括四角地带发现的其它类似废墟遗址的修建者。“安纳沙兹”在那伐鹤语里意为“古居者”。今天,那伐鹤这个名字对于和那伐鹤没有姻缘的人来讲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国家考古公园服务处已开始用“安纳沙兹”来称呼那些古村落里的居民了。
  1895年,维士利尔将他的注意力转向查科峡谷。其时,他已经获得两家财团支持:一家是靠生产肥皂发了财的从纽约来的富裕家庭;另一家是美利坚自然历史博物馆。1896年,由这两家赞助的考察队在波尼托村落动土了,当时波尼托是查科保存得最好的村落之一。挖掘者找到了几十件陶器和几千个绿松石制品。之后他们又挖开了几处墓室,里面藏满了弓箭、珠宝手饰和其它物品。在季节结束之际,他们向美利坚自然历史博物馆运了整车安纳沙兹文物。
  4年过去了,维士利尔和他的同伙将波尼托村落残存的190间屋子里的文物洗劫一空。科学家和政府官员担心像维士利尔这种毫无节制的业余做法会最终无可挽回地毁掉整个考古场地,于是于1900年下令停止维士利尔的挖掘。然而,其他的文物贩子仍然云集于这些场所,拿走陶罐及其它物品,而许多私人收藏家和美国、各洲的一些博物馆则甘心高价收购。1907年,美国联邦政府宣布查科峡谷为国家考古公园,自此后,那里的考古工作都是在批准的情况下进行的。至于维士利尔本人,他死得可并不光彩。1910年,在争夺一匹偷来的马时他被人抽枪打死,之后被埋在波尼托村落的一处安纳沙兹墓地里。
  自从曾参上尉第一次在查科峡谷出乎意外地发现了古印第安人村落以来,对于维士利尔称之为安纳沙兹的古居修建者,我们已经了解了许多。考古学家们现在认为大约在公元200年时安纳沙兹文化就开始出现在四角地带崎岖的高地沙漠里,早期的安纳沙兹人居住在地屋,即修筑在谷底浅平石坑里,周围和屋顶用圆木搭成的屋子里。因为他们能编制非常结实和实用的篮子来贮存食物,考古学家称早期安纳沙兹人为编篮人。他们穿着用植物纤维编制的围裙,系着腰带,脚蹬拖鞋;冬天里则披着斗蓬和兔毛毡子。
  公元600年左右,安纳沙兹文化的编篮人时期让位于村落时期,这时人们已经掌握了制陶技术,最终发展成为具有独特安纳沙兹风格的陶器——一种由白色粘土制成,上面画着黑色的人物和动物,甚至极为复杂的几何图像的陶制器皿。与此同时,安纳沙兹人搬出了地屋,住进了用石块或烧成的砖坯制成的地面建筑。但是这种新的部落群体里仍然保留着像老地屋一样的地下室,而且似乎也不是作为寝室。大多数的科学家称之为坑屋,其名称沿用于今天西南部的印第安人用来祈祷和聚会的地下室。一个安纳沙兹村落至少得有一个坑屋,下坑屋时得借助于梯子。考古学家们相信,对于安纳沙兹人来讲,坑屋是阳间和阴间,特别是和祖先灵魂相沟通联系的地方。
  大约在公元1000年,安纳沙兹文化进入了自己的繁荣期——大厦时期。在此期间,大量的悬崖和峡谷村落建成了。在四角地带25万平方英里的广袤土地上,安纳沙兹人建立了数以10万计的村落群,光是在新墨西哥州,考古学家已经查明证实的废墟遗址就有2。2万处。安纳沙兹村落群有三大分支:科罗拉多州的伟达方山地区,亚利桑那州东北部的加引塔地区和新墨西哥州的查科峡谷区。当然,首推查科峡谷区的村落遗址最有名气,我们今天对安纳沙兹人的了解大多出于此地,它不仅是最大的安纳沙兹村落群,也是美国最大的考古废墟遗址。
  查科峡谷拥有13座大厦,或称之为13个村落,它们当中最宏大的首推波尼托。每个村落拥有相当数量的坑屋,仅在波尼托一处,考古学家就找到了32个。查科峡谷地区较小的文物遗址至少还有2400多个,从几千年前猎户簧火遗迹到近期延伸的安纳沙兹峡谷村落和崖屋,多不其数。
  波尼托村落的修建前后大约持续了200年左右,在曾参上尉1849年发现它的时候,它已经部份崩塌了,但从现存的废墟上考古学家们也能勾画出它当初极盛时期的模样:以做祈祷的坑屋为中心,不少于800间的屋子一一顺展开排成一个半圆形,有的地方高达4层。屋子与屋子基本相似,16英尺长,13英尺宽。上楼需借助木梯或通过楼层间留下的洞口。平展的屋顶是集体活动的场所,或用作纺纱织布的场所,或当作晒粮和贮粮的地方。尽管有的屋里顺着墙修了些固定的凳子和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