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伟大考古纪实报告之二废墟的真相-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里曼出生贫寒,不得不靠奋斗与自学;而英国考古学家亚瑟·伊文思则不同:他具有成为博学多才、飞黄腾达的考古学家的所有条件。伊文思在1851年出生在一个英国的村庄。父亲是一个富裕的造纸商,对历史与古董文物十分感兴趣。他把这样的兴趣传给了他的儿子。从7岁起,他父亲鼓励他收集和研究古市,青年时代的伊文思到英格兰的牛津大学和德国的哥廷根大学读书,毕业后,他在东欧旅行;写了几本关于那个地区的书;并在那里结婚、安家;后来在牛津大学阿西莫林博物馆作馆长,一干就是25年。凭着他的旺盛精力和远见卓越,伊文思将这个博物馆从一个艺术品上堆满灰尘,陈列物几乎被遗忘的博物馆,转变成为在全世界博物馆中都名列前茅的、充满活力的高水平博物馆。他的工作也给了他大量空闲时间,他利用这些时间,继续他的旅游,作他自己的研究。
  1883年,在去希腊的旅游途中,伊文思和他的妻子参观了谢里曼在雅典的家。谢里曼自豪地将他在迈锡尼发现的文物展示给他们看。其中有许多印章——小小环状或块状雕石,还有图案嵌印在粘土或石蜡表面。伊文思细细观看着这些雕石,用的是他那双好奇而又渴望的眼睛,他高度近视,这是他想看清远处东西的一大障碍;然而,他却能识别出近处物体的每一个细节,这点本领他很在行!在观看迈锡尼印章时,伊文思看出了其他任何人未曾看出的东西,那就是:许多符号和图画似乎不像是迈锡尼文化和希腊文化中所能见到的!印章上的一些雕刻是一些海中生物的形象,如小小章鱼。这些图案不像伊文思在希腊和迈锡尼文物珍品上所看到的。一些印章上的符号有点像埃及的象形文字;还有一些迈锡尼坛罐上的符号,更是深不可测,十分神秘!
  伊文思清楚地知道,学者们以前所指出的迈锡尼文物上的一些设计及其它特征似乎与典型的“迈锡尼风格”格格不入。历史学家们曾暗示,这些特征是某个未知文化的遗迹,而且该文化曾经对迈锡尼人有过重大影响或彼此之间相互有过影响。此时的伊文思认为,谢里曼的印章可能就是这个未知文化的线索。他甚至进一步推测,这些印章上的标志体现了欧洲书写文字的源头!
  在之后的数年中,伊文思在地中海东部的遗址中搜集了大量类似的印章。来自遥远的雅典、希腊,埃及开罗的商人告诉他,这些印章是从克里特岛而来。该岛屿很大,位于希腊以南65英里外。伊文思知道,陶器碎片曾在克里特岛北边海岸附近的一个大型遗址——克菲那出现。传奇故事中认定此遗址就是克诺塞斯——克里特岛的迈诺斯上的宫殿。据古希腊文学记载,迈诺斯王把雅典的童男童女作为祭品献给迈诺陶洛斯——牛头人身怪物;这令人不寒而栗的怪物就住在克诺塞斯的巨大迷宫里。在有关迈诺陶洛斯怪物与迷宫的传奇故事中,雅典英雄西修斯被迈诺斯王的女儿阿里阿德涅所救,她领着他从这迷宫逃出。
  伊文思不是第一位推测“克里特过去”的古物研究家,亨利·谢里曼在特洛伊和迈锡尼的考古取得成就后,他的注意力转向了克里特遗址。谢里曼对古代传奇故事十分重视。他就是根据《伊里亚特》史诗提出的线索,找到了失落的特洛伊古城。与《伊里亚特》并列的另一史诗《奥德赛》,描述的是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攻陷特洛伊城后回家途中10年流浪的种种经历。史诗中有这样一段对克里特岛的描写:“在远处暗蓝色的大海上,浮现着一个岛屿,那就是克里特。可爱而富饶的土地的四周,拍打着一阵阵巨浪。岛上有90个人口稠密的城市。……其中之一就是克诺塞斯。……迈诺斯王掌管大权,他与万能的宙斯神十分友好。”谢里曼认为,迈诺斯王与克诺塞斯的传奇,与特洛伊传奇一样,有它的事物根据。他的足迹遍布克菲那王宫遗址,仔细考察陶器碎片和露出地面的小石块,渴望着能像在特洛伊和迈锡尼的考古发现一样,在迈诺斯王宫遗址的考古上有重大发现。1888年,即他去世前的两年,他写道:“我多么想在我的有生之年能对这一伟大遗址——克里特岛上的克诺塞斯王宫作点什么!”但他终究未能从遗址拥有者手中,把它买下;他不得不放弃了他的计划。
  伊文思比较幸运。他在1894年第一次来到克里特岛时,他吃惊地发现商店里摆着各式各样琳榔满目的古代雕刻印石;甚至围在农人脖子上作装饰的也是这样的古刻印石。他深信,克里特的地下埋着考古学上的秘密,他开始挖空心思地与这王宫拥有者进行了一番讨价还价。对他十分有利的是:其中好几位遗址主人是土耳其人;而19世纪90年代未,克里特岛人起来反对土耳其统治者,把他们赶出了岛。1900年,伊文思拿到了克菲那王宫遗址的所有权。那时,他的妻子已经去世了几年;伊文思也已48岁,并无儿女;他决意为这遗址的考古奉献一生。他虽然没有任何发掘经验,但是他有的是时间、精力、金钱。他雇用了当地的一批民工,开始挖掘。
  一些大有作为的考古学家就是这样的挖呀,挖呀!数月,乃至数年,终于得到应有的回报。而伊文思则有点不同:开挖的第一天,他和他的民工就挖到建筑物的墙和一些艺术品。第二天,发现一堵有壁画的墙,和画有图案的石膏作品;它们虽已褪色,但仍可辨认。在第五天,发现一片埋满了石器的遗址——似乎是每挖一锄都会挖出1件古物。这王宫废墟埋得如此之浅,以致于像是从地下迸发出来似的。掘出的文物古董堆积如山:数枚雕刻印石、花瓶、陶罐(有真人那么高,用来装粮、酒和油)、数以百计的泥板(上面刻着两种未知文字:伊文思称它们为“直线A”与“直线B”,因为这些文字都是由直线构成)。
  一开始,伊文思便意识到,他将揭开历史的新篇章。因为他出土的文物古迹与他以前所见到的大不一样!他动工4天后写道:“这是一种异乎寻常的现象,不像古希腊,也不像古罗马,……也许,它的全盛时期可以至少追溯到迈锡尼时期之前。”又一组壁画出土了;上面有真人大小的图画,画的是一个优雅、黑发的人像,还缠着白色条纹的腰布。伊文思曾见过类似的图画,那是在埃及。在那里,法老统治期间的壁画上绘着一些人物,穿的就是这种类型的衣服,他们极具才华,埃及人把他们叫做“岛人”。伊文思确信,“岛人”与克诺塞斯王宫的建造者是一回事。以后的证据会证实伊文思是正确的;而且还会证实,克里特岛人与埃及人有着亲密的贸易伙伴关系。
  开掘了1个月,伊文思和他的民工发现,这些遗址并非是孤立的建筑物。它们是一个庞大建筑物的组成部分,是后来考古学家所称的“宫殿群”。头3个月,在宫殿群的遗址上,伊文思发掘了2英亩多;最后,他发掘了6英亩以上,共计1400多个房间。有各种层次的住房、庭院、通道、楼梯、地窖和阳台。这样的宫殿群的确像一座迷宫,稍不留神,就会迷路。伊文思断定,这一定是迷宫传奇的出处。他甚至相信,他找到了王宫的正殿。遗址西面的装饰精美的正厅里,靠墙放着长长的石凳,有一张石椅比其他的要高。伊文思向全世界宣布了他的重大发现。之后,他为当地人取了个名字——迈诺斯人,因为当地国王的名字叫迈诺斯。
  伊文思的宣布引起强烈反响。英国伦敦的《泰晤士报》这样说道:“克诺塞斯的发掘,在重要性上若不能说是超过,也至少不逊色于谢里曼的发现。”考古学家们意识到,伊文思的发现不仅仅是一座废墟,而且是一个全新的文明;于是,他们从许多大学和博物馆匆匆赶到克里特岛并立刻着手工作;凡是与传奇故事有关的每个地方,每一个小丘,他们都不放过,统统掘开。顿时,整个小岛沸腾起来,处处可见考古学家,处处可见发掘的人们,就像一座无人间津的花园一下来了无数的鼹鼠——大大小小、密密麻麻!
  克诺塞斯的发掘,在伊文思的率领下,仍在持续。1901年,他又发现了:大型中央庭院一侧的楼梯间,更多的壁画,上面绘有虔诚的宗教礼仪和民间生活情景;还有一块游戏板,由象牙、银、金、水晶石嵌合而成。此游戏板揭示了古迈诺斯人也玩游戏,测测技艺与运气。伊文思后来把这个游戏板说成是克诺塞斯遗址上所发现的考古学上最有价值的单件工艺品。
  1906年,伊文思在遗址附近修建了自己的住房。这样,他可以住得舒适一些;拜访他的贵客也好过一些,又不会影响工作进行。他在克诺塞斯艰辛地工作了30年,赢得了全世界人的敬重。1911年,他因在考古学上的重大贡献而获得爵士爵位。他在《迈诺斯王宫》一书中,总结了他在克诺塞斯的数十年研究;从1921年至1935年分4卷出版。虽然,伊文思的部份结论,现在看来并不正确;而且,更多重要的发现是近几年获得;但是伊文思的工作仍然是迈诺斯研究的基础。
  伊文思意识到,在这座王宫建造之前很久,克诺塞斯就已有人居住。他把最早有人定居的时间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但新近的研究表明:克诺塞斯最古老的居住史也只能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被认为是迈诺斯时期的文化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出现。在此期间,克里特岛人可能住在小村落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社会变得更为集中,人们开始聚集到比较大的,比较有组织的社区。克诺塞斯,这个座落在宽阔低洼地带中部,有着丰富水源和肥沃良田的地方,是理想的居住之所。在克里特岛的其他地方,还有其它一些人口稠密的居住中心。
  大约在公元前1900年,迈诺斯社会已经进入了考古学家们所说的“古殿时期”。在此期间,他们在克诺塞斯建造了大型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