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做人原理--破解人生之谜-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作为极少数的存在主义者否认人有不变的本质(如萨特认为“人,不外是由自己造成的东西”)外,人们对人的定义或对人的本质的看法可以分为以下三类观点:
第一类可以称为客观论,以柏拉图对人的定义为代表,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客观物质的。例如:
1.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约前427年-前347年),认为,人是两条腿而无羽毛的动物。就笔者所知,柏拉图是最早尝试给人下定义的。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况(约公元前313…前238)与柏拉图的观点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他提出:“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
2.上个世纪,还有不少教科书这样定义人:两脚、无毛、能直立行走。
第二类可以称为主观论,以亚里士多德对人的定义为代表,把人的本质归结为主观内容的。例如:
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人是理性的动物”。他曾提出三个论断:“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人是理性的动物”,“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社会动物”。亚里士多德说“人是一种政治动物,是一种就其本质而言需要群居的动物”,在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根本区别是在于人的社会性。
2.康德:人就其属于感官世界这一点来说,是一种有要求的活物。
3。 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1770~1831)说:“人能超出他的自然存在,即由于作为有自我意识的存在,区别于外部自然界”。“就人作为精神来说,他不是一个自然存在”。可见,黑格尔是客观唯心主义者,在他看来,人和人的本质是和自我意识等同的,人是抽象的精神存在物。
4.叔本华说:“人的本质就在于他的意志有所追求,一个追求满足了又重新追求,如此永远不息。”他认为人是欲望和需求的化身,是无数欲求的凝结。叔本华提出“世界是我的表象”,认为意志高于理智,“意志是人的实体,理智是人的偶性”,开创了非理性主义的先河。
5.费尔巴哈在《基督教的本质》中说:究竟什么是人跟动物的本质区别呢?对这个问题的最简单、最一般、最通俗的回答是意识。只是,这里所说的意识是在严格意义上的;因为如果是就自我感或感性的识别力这意义而言,就根据一定的显著标志而作出的对外界事物的知觉甚或判断这意义而言,那末,这样的意识,很难说动物就不具备。只有将自己的类、自己的本质性当作对象的那种生物,才具有最严格意义上的意识。动物固然将自己的个体当作对象,因此它有自我感,但是,它不能将自己的类当作对象,因此它没有那种由知识而得名的意识。
第三类可以称为主客观统一论,以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看法为代表,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客观物质和主观内容的有机地结合。例如:
1.美国思想家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提出:“人是制造工具的动物,动物不制造工具,惟有人才能做到这一点。”这句名言最早提出了劳动和创造是人的本质特征。类似的还有《现代汉语词典》上对人的定义:“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更为全面和准确,几乎包括人的所有与其他动物不同的特质,如直立、两足行走、颅圆、脑大,并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具有抽象思维功能,用工具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等。
2.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写道:“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马克思、恩格斯经过自己的研究发现,要真正认识人的本质必须改变思考的出发点,即不是从抽象的“人自身”,而是从现实的人的对象性活动及其产物,即从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去认识人。关于人的本质,马克思有两个著名的论断:一个是“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另一个论断是“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人的本质……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德国哲学家马克斯?舍勒(Max Scheler 1874~1928)认为:“人是一个能够向世界无限开放的X”。“生命冲动和精神是人的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
4.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1874~1945)在《人论》中分析了“社会动物”、“政治动物”、“理性动物”之类定义的缺陷,指出:“应当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animal symbolicum)”;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指明人的独特之处。
5.德国著名的哲学人类学家米夏埃尔?兰德曼(Michael Landmann 1913~)指出:“人是文化的存在物,人创造了文化,同样文化也创造着人”。在他看来:一只脱离群体在人群中生活的动物,长成后依然是一只动物。而在动物群中生活的离开了文化和社会的人却不再是人,他在步态,语言和习性上已经成了动物。
6.陈志尚主编的《人学原理》指出:“人的本质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即社会性实践”。实际上来源于马克思的某些论断。
7。 王红旗(重构)《探寻圣人的足迹》中说:目前通行的人的定义,是由人类学给出的:人是一种“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由于大量事实表明,许多动物都能够选择、加工、使用工具进行获取食物活动(包括其他生存活动),因此上述人类学有关人的定义已经与事实不符,有必要重新对人进行定义。有鉴于此,我主张举起火把才算人,即人是一种能够使用火的动物。
8。《自然与文明》作者文化写道:“人就是具有第二信号系统的高级动物。”。“现代越来越多的学者不再采用肢体形态与肢体活动特征作为人的本质特征,而赞成采用高级心理活动方面的差别定义人的本质,这些心理活动包括随意注意、随意记忆、思维、想象、高级情感、意志以及个性心理等等。这就比以前更进了一步,不过仍然未足满意,因为这样还是停留在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方面,甚至还没有触及人的心理活动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创造和使用语言符号。”《自然与文明》这本书于1997年5月贴在〈华通〉,后来有人在多个BBS上转贴过。
     作者支持马克思和恩格斯“要真正认识人的本质必须改变思考的出发点”这一观点,但既不是从抽象的“人自身”,也不仅是从现实的人的对象性活动及其产物──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去认识人,而是应该首先了解我们要研究的对象所包括的范围。我们对事物的认识通常是先有了对该事物的感性认识,然后才考虑给该事物下一个严谨的定义这也可能正是人们对许多事物都长期争论不休的根源,对人的认识也是一样。目前人类学和心理学的研究,给人们提供了大量的关于人的感性知识,人们似乎快要弄明白了“我从那里来?”和“我是什么?”,但是人们至今还不能清楚地把它们概括出来(人类的起源问题,历来都是一个古老的新问题,达尔文的进化论中关于人类起源的假设,并不能最终解决这个人们一直关心的问题。至今,“人类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依然原封未动摆在那里,它与人类初期提出这个问题时还是一样的新鲜。在漫漫世界历史长河中,人类的起源和历史也许是一个不可能十分清楚的事情,在理论上人们能够较为清晰认识的只能是人类的起源和历史中一个很短暂的片段──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人的起源和历史)。多数人认为目前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只有一个种,即哺乳动物纲…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史前尚有一些其他种类的人科成员。这些史前人类的亲缘关系和分类争议很大,一般可以分成两个亚科,即早期的南方古猿亚科和后期的人亚科。也有人将非洲的大猩猩和黑猩猩从猩猩科移入人科分别作为亚科,而南方古猿和人作为人亚科的两个族)。通常认为人类起源于某一种猿类动物(这种观念都是基于达尔文的进化论,对此仍有一些人持有不同的意见,可以说人类起源问题仍是一个尚未完全解开的谜),人类发展的历史是从双足直立行走开始的(据考证当时的人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语言工具,也正因此少数人认为人类发展历史的开端应该是语言的创造和应用),对于双足直立行走以后历史的研究人们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这方面的知识可以作为我们更准确地认识人的本质的基础。
通过初步研究,作者认为:人是双足直立行走和心理文化活动的动物(我所说的人不包括“外星人”。现代人们对于寻找“外星人”极为热衷。“外星人”可能是一种生活在地球之外、心理文化性与人相近的非人生物。从这一角度而言,人与“外星人”遭遇可能并不是一件好事,就像现在的人与其它动物遭遇一样。因此热衷于寻找“外星人”反倒不如集中精力妥善处理好与同我们一起生活在地球家园里的其它动物之间的关系。当然,作为地球上的“大哥”,人类有监视地球领空、保护我们地球的责任和义务)。双足直立行走是指双足掌平铺着地、轮换移动,膝关节支撑时伸直、移动时屈曲,整个躯干竖直行走,作者称之为双足直立性,是人的类层次属性(种类层属性)。心理文化活动是指心理活动和文化现象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并共同构成复杂的心理和文化活动,作者称之为心理文化性,是人的个体层属性。双足直立性和心理文化性是人的双层属性,它们是由人整体性的两个方面决定的。人的整体性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人是作为整体的类(在生物分类学中有人科、人属、人种。作者认为人类是生物分类中的一个比较大的类,而不是生物学上的一个种的概念),另一方面人是作为整体的个体。人作为整体的类决定了人有类层次属性,人作为整体的个体决定了人有个体层属性。作为类,人与其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