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思想通史 第三卷-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珠玉,执笔承旨,任在伊人,故长安所译,郁为称首”(卷三),又载时人
对罗什弟子的评语说:“通情则生融上首,精难则观肇第一”,此中生即竺
道生,为涅槃之圣,肇即僧肇,为三论宗的奠基者(三论指龙树中论、十二
门论与提婆百论)。此外,罗什弟子僧导僧嵩又为成实宗的创始者,此宗在
南朝极盛。
僧肇佛学思想的发展途径是由玄学而般若,复由般若而融贯三论。高僧
传中说他早岁“家贫,以佣书为业,遂因缮写,乃历观经史,备尽填籍,志
好玄微,每以庄老为心要,尝读老子道德章,乃欢曰:‘美则美矣,然期栖
神冥累之方,犹未尽善。’”据此,僧肇最初便通习外典,于玄学有一定修
养,在他后来的论著中,也时时援用玄学术语,而在中外思想的交融上远远
超出“格义”的樊篱。以后,僧肇成为一个有声望的治般若方等的佛教学者, 
“后见旧维摩经,欢喜顶受,披寻玩味,乃言始知所归矣。因此出家,学善
方等,兼通三藏,及在冠年,而名振关辅,时竞誉之徒,莫不猜其早达,或
千里负粮,入关抗辩,肇才思幽玄,又善谈说,承机挫锐,曾不流滞。时京
兆宿儒,及关外英彦,莫不挹其锋辩,负气摧衄。”那时,僧肇对佛学已有
颇高水平,而且表现出机智和辩才。他师事鸠摩罗什后,在佛学上当更有进
展,罗什善般若、三论,僧肇当亦于此时吸取龙树学说以发挥般若义旨。传
记中说:“后罗什至姑臧,肇自远从之,什嗟赏无极。及什适长安,肇亦随
入。及姚兴命肇与僧睿等入逍遥园,助详定经论,肇以去圣久远,文义舛杂, 
先旧所解,时有乖谬,及见什谘禀,所悟益多,因出大品之后,肇便著般若
无知论,凡二千余言,意以呈什,什读之称善,乃谓肇曰:‘吾解不谢子, 
辞当相挹。’时庐山刘遗民见肇此论,乃叹曰:‘不意方袍,复有平叔’, 
因以呈远公,远乃抚几叹曰:‘未尝有也’,因共披寻玩味,更存往复。。。 
晋义熙十年,卒于长安,春秋三十有一矣。”他的主要著作有物不迁论不真
空论,般若无知论,涅槃无名论,均见现存之肇论一书。
物不迁论与不真空论都引征龙树中论,这是最能代表他融贯般若与三论
的作品。
我们先来看物不迁论。这篇论著所论的对象是客观世界有无变化、生灭、
运动的问题。在过去的中国佛学中,往往以事物的生灭、变迁,不能常住来
论证事物的虚幻与空无,僧肇则提出一个薪的命题:“物不迁”。他承认在
现象上物是变迁的,“生死交谢,寒暑迭迁,有物流动”,但若把这现象加
以逻辑的分析,则可发见:现象所提供给人的这一流动、变迁的表象是不真
实的。他论证“物不迁”时,就直接从现象的变迁上开始。
一切变迁、生灭、运动都是在时间内进行的,而时间本身的变迁便是变

迁的显著例证;一切变迁、生灭、运动又表现为无限的因果联系,而由因至
果的变迁便是变迁的显著例证。这两个问题又是和“有”“无”、“色”“空” 
问题相联结的:在事物的变迁中,当它还没有出现或已经消灭时,便是“空”、
“无”,而当它已经出现而尚未消灭时,便是“色”“有”;当甲还没有变
成乙或乙已变成丙时,甲、丙为“色”“有”而“乙”为“空”“无”,当
甲已变成乙而乙尚未变成丙时,甲、丙为“空”“无”而乙为“色”“有”。
因此,僧肇论证物不变,对于解决“有”“无”“动”“寂”的问题是有紧
密联系的。变迁以时间为前提,僧肇论“物不迁”亦以时间的不迁为前提, 
而这一方面的论证是龙树所已充分提供了的。
在龙树的论著中,我们到处可以看到“二律皆反”的运用,他提出相反
的两方面论证,这两方面的论证又互相摧破,由此论证所论证的对象为虚幻
不实,他在揭示矛盾的基础上,并没有发现真理,反而建立其两可而两非、
兼取而兼遣的怀疑论。我们知道,发现矛盾或二律背反,可以通向辩证法, 
又可以通向怀疑论,龙树就是后者,而古代的怀疑论也常辛苦地去揭发矛盾
或二律背反(参看列宁哲学笔记九三页)。
在论证时间的虚妄性时,龙树所揭示的时间的矛盾之一便是:时间的绵
延是不可能的,同时,时间的不绵延又是不可能的。中论观时品说: 
“若因过去时,有未来现在,未来及现在,应在过去时。” 
“若过去时中,无未来现在,未来现在时,云何因过去?” 
“不因过去时,则无未来时,亦无现在时,是故无二时。” 
“以如是义故,则知余二时,上中下一异,是等法皆无。” 
“时住不可得,时去亦叵得,时若不可得,因物故有时,物若无所
有,何况当有时?” 
这一论证的结构是:(1)如果过去中有未来现在,则现在未来便不能成立, 
因二者已蕴涵于过去中;同理,过去亦不能成立,因过去中既已表现现在未
来相,便不成其为过去(百论释此义说:“过去已堕未来相,云何名过去?”), 
这样,“过去时有未来现在”这一命题既然不能成立,则时间之绵延便是不
可能的。(2)如果过去中没有未来现在,则过去、现在、未来的三项便各自
截然分立,不待相因。但此说亦不能成立,因时间三相是相因的,青目释此
段说:“今不因过去时,则未来现在时不成,不因现在时,则过去未来时不
成,不因未来时,则过去现在时不成”,故三时之中,缺少其中的任何一时, 
其他二时便不能成立。这样,“过去时中无未来现在”的反命题既然亦不能
成立,则时间的不绵延也是不可能的。(3)由于时间的绵延与不绵延均不可
能,即由于“时住不可得”、“时去亦叵得”的二律背反,时间便是虚幻的, 
它只是假象,不过因物而起,而物亦无所有,时更不可得。
僧肇在物不迁论中对时间的论证,截取了龙树破时间的绵延性的一面, 
他说: 
“今若至古,古应有今,古若至今,今应有古,今而无古,以知不
来,古而无今,以知不去,若古不至今,今亦不至古,事各性住于一世, 
有何物而可去来?” 
我们且对这段话作一简略的诠释:“今而无古”,“古而无今”,乃是对“过
去中有未来现在”的否定,即对时间的绵延性的否定,僧肇进而认为时间三
相截然分立,不相往来,时间既然是不绵延的,故“古今常存”。
相应于龙树“时住不可得,时去亦叵得”的命题,僧肇亦提出“言住不

必住”“称去不必去”的物不迁的命题: 
“征文者闻不迁,则谓昔物不至今,聆流动者,而谓今物可至昔, 
既曰古今,而欲迁之者何也?是以言住不必住,古今常存,以其不动; 
称去不必去,谓不从今至古,以至不来。不来,故不驰骋于古今,不动, 
故各性住于一世。” 
这是由时间的不绵延性而否定事物在时间内的运动。在这里僧肇虽以“不住” 
“不去”并提,而其主旨似仍重“不去”,这从物不迁论的主题和举证看来, 
皆可证知。
由“古今常存”而论物不迁,僧肇提出如下论证: 
“求向物于向,于向未尝无,责向物于今,于今未尝有。于今未尝
有,以明物不来,于向未尝无,以明物不去。复而求今,今亦不住,是
谓昔物自在昔,不从今以至昔,今物自在今,不从昔以至今。故仲尼曰: 
‘回也,见新,交臂非故’,如此,则物不相往来明矣,既无往返之微
朕,有何物而可动乎?” 
这一论证是用形式逻辑的同一律,揭示矛盾的两面虚妄,进而推论出三时内
事物之各自分立而不相往来。我们且根据这段话推衍其意如下:(1)若承认
事物是变迁的,则必然导致时间上的三时分析,即以过去的事物甲变为现在
的事物乙,或以现在的事物乙变为未来的事物丙。(2)但甲若变为乙时,则
现在的乙便不是过去的甲,过去的甲也不复是现在的乙,若乙仍是甲,便无
所谓变迁,因此,甲只存在于过去而不存在于现在,乙只存在于现在而不存
在于过去,物各住于一世,在这里,找不到过去的甲和现在的乙有任何沟通
往来的连续的可能。(3)现在事物与过去事物既截然分立而不互相往来,则
变迁便是不可能的。
僧肇论证生灭为不可能,又见于维摩诘经注,其意和前面论断略同,今
录之以资参证: 
“过去生已灭,已灭法不可谓之生也。” 
“未来生未至,则无法,无法何以为生?” 
“现法流连不住,以何为生耶?若生灭一时,则二相俱坏,若生灭
异时,则生时无灭,生时无灭,则法无三相。法无三相,则非有为也。
若尽有三相,则有无穷之咎。此无生之说亦备之诸论矣,三世既无生, 
于何而得记乎?”(大正藏卷三八,页三六一) 
以上三段释经文之“若过去生,过去生已灭”,“若未来生,未来生未至”, 
“若现在生,现在生无住”。
僧肇认为,从事物的因果关系不能成立来看,亦可得出同样结论,物不
迁论有这样的论证: 
“果不俱因,因因而果,因因而果,因不昔灭,果不俱因,因不来
今,不灭不来,则不迁之致明矣。” 
这是说,因果不同处,果不由因而得。在他看来,若因起于过去,果见于现
在,则因存在于过去而不存在于现在,果存在于现在而不存在于过去。由于
时间三相的方立因果亦各住一世。因此,他以为,若承认因果,则必导至因
果关系的消失;若承认事物是变迁的,则必有前因后果的联系,但分析的结
果是因果不可得,因而物无变迁。按中论破因果品论证繁复,肇论所取,仍
是时间不迁的同语反复,无甚新义。
物不迁论的结论是动静一如,但僧肇认为,动是假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