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道教-第1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变少成多,变粗为精。又说甘露咒,诵此咒者,水变甘露,清凉美味,广大如海。阿难闻之,备净饭净水,众鬼触之食之,皆得六根清净,超生善道,阿难亦得延寿。因此,《施诸饿鬼饮食及水法》主要是三个部分:
一是破地狱门及开咽喉;二是无量威德自在光明如来咒;三是甘露咒。AJ兴慈的《蒙山施食要意十则》称,蒙山施食仪是〃宋不动梵师,居蜀蒙山,爰集救拔焰口饿鬼经,水施食法,并以二咒为主,集诸密部成文〃而作成。此仪〃一人多人,僧坊林野,皆可遵施,自后禅门日诵,编入晚课,以为日诵常规,由是各方丛林,大小庵居,晚课必施。唯此施食,功满华夏,今古同遵,遍利无穷〃。AK由此可知,佛教的焰口仪是一种个人或集体都可进行的以念诵和观想为主的仪式,无论在内容上和规模上都同道教施食科仪有很大差别。
类似于《蒙山施食法》的,道藏中另收有《灵宝施食法》一种。《灵宝施食法》成书的时代已不可考,但其行仪方式和内容结构和〃至夜静,望空默念〃,所念的有净三业咒、土地咒、救苦经、普照鬼神咒、甘露开咽喉咒、化食咒、五厨咒(《五厨经》)、解冤咒,逐一宣传三皈依、九真戒和四大誓愿,最后以散食咒结束,称此施食功德令〃宗亲师资并眷属,普及诸众生,皆成无上道〃。LB《灵宝施食法》中的咒语多有仿效梵音,但与佛教蒙山施食的梵音咒语亦不同。至于南宋时期道教科仪总集中的施食科仪,则多具道教自身的特点。
注:
①②③⑤⑥⑦⑧⑨ABACADAEAGAHLB《道藏》第8册820页,第31册419页,第28册548页,第7册34、35、36页,第8册820页,第31册246~249页,589~608页,第7册455~470页,第31册412页,598、414页,246页,607页,600~604页,247页,第34册772~773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④《艺文类聚》第1册8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年
AF《道藏要籍选刊》第8册79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AIAJ《道藏》闰集第14册78页b,80页a
AK《蒙山施食念诵说法仪》第3页,上海佛教协会,1987年

经典文检 
经典文检指道教斋醮仪式使用的书文,包括科仪经典和文检两部分。
科仪经典是道士演习仪式的文字脚本,文字固定,世代传承,大致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散文体和骈文体的经文,韵文体的赞颂或吟偈以及提示道士礼拜仪节的规定。散文或骈文体的经文,大多用于启请、召请天神、申奏举斋目的,或者代神宣教民众。韵文体的赞颂或吟偈,大多是五言或七言诗体,多用于步虚、绕坛或法师行术时的诵唱或伴唱,它们多作为大段经文念白之间的过渡。至于一些礼拜仪节的规定大多是简单的散文,类似于剧本中的表演提示。现存的科仪经典都经过历代仪式实践的反复磨练,因而在表达教义思想和仪式组织安排等方面都比较完整并且错落有致。仪式要素的组织安排也富于变化,使欣赏仪式的信徒不感到单调乏味。
道士学习科仪经典,代代都以抄写经文作为入门的第一步。
《要修科仪戒律钞》称:〃抄写经文,令人代代聪明,博闻妙赜,恒值圣代,当知今日,明贤博达皆由书写三洞尊经,非唯来生得益,及至现在获福。〃①其中所称〃三洞尊经〃,包括科仪经典在内,抄写经典不仅促使道士熟悉经典和研习经典,也促使道士代代相承,不断努力使斋醮仪式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和信徒要求。
文检是道士演习仪式时根据当时当地信徒的要求而书写的仪式文书的总称,其格式大致固定而部分文字却因时因地有所变化。根据日本大渊忍尔的研究,文检一词首见于唐代敦煌文书巴黎第2795号《本际经》卷三,②在南宋以后的科仪典籍中已经普遍使用。文检在斋醮仪式中有重要作用。《道门定制》称:〃醮无大小,所重奏章,幽明倚为莫大之利益。〃③认为文检在斋醮仪式中是祈福度亡的最大利益所在。《灵宝玉鉴·奏申关牒文字论》则称:〃斋法之设,必有奏申关牒,悉如阳世之官府者,以事人之道,事天地神祇也,所以寓诚也。
是假我之有,以感通寂然不动之无也。然后见其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以明其不敢以上下神祇为无也。所以尽事人之道,以事天地神祇也。故阐事之先,必请命于上天之主宰与夫三界分治之真灵,曰府,曰司,曰宫,曰院。凡有关世人死生罪福之所,必一一帧弦晕牛蜃啵蛏辏蚬兀螂海值彼嫫渥鸨暗鹊谖!á苤泄糯诮碳漓胫侵芯鸵延凶5恢省T缙诘澜桃灿小ㄈ偈质椤ㄓ糜谇氲唬凇ㄊ椴∪诵彰捣镏狻W魅ǎ湟簧现欤缴希湟宦裰兀湟怀林ā"荨短骄分幸菜档教焐嫌小ㄉ褡!ǎ厣嫌小ㄊ槲摹ǎㄌ焐嫌谐I袷ヒ铮毕率谌艘匝裕檬股窭粲ζ匆病ǎㄊ槲姆彩拢髯杂斜荆幢竟惨灾谖娜舜且豆惨蚨抵绱艘印>愫先诵囊庹撸春仙竦o;不合人心意者,不合神祇〃。⑥但是,它们同世俗文书不同。魏晋南北朝以后,道教斋醮仪式敷衍滋生,文书形式也渐趋增多。南宋道士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认为:〃大块未判,至道混融。简策不形,无名可别。中古以降,科教宏敷,因世定仪,遂有关奏。〃⑦吕元素《道门定制·序》称:〃道门斋醮简牍之设,古者止符篆朱章而已,其他表状文移之属,皆后世以人间礼,兼考合经教而增益者。〃⑧所谓〃因世定仪〃和〃以人间礼〃,就是指道教文书的产生和形式,都是按照人间的礼仪文书而仿制增益的。金允中认为〃天人一理,幽明一致〃,⑨因此,人间的尊卑左右的礼仪同样适用于祭祀神祇,人间的文书形式也适用于沟通人神,但是要贯串天人,通达幽明,还必须仰赖道士的德行,认为〃建坛之式,具存古典,而行移关申,所以寓形其词而达其事。然行之有经用之合宜则不在乎过繁,倘德不足以动幽冥,学未至于通教冥,纵使千辞万幅亦为徒然〃。AB道教文检的主要形式包括:章奏、表申、牒劄和关牒等。
这类文书形式原来均系世俗文献。《后汉书·胡广传》注引《汉杂事》:〃凡群臣之书,通于天子者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駮议。〃AC汉蔡邕《独断》中也有类似的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在趋奉统治阶级的同时,陆续将世俗文书形式引进了道教仪式,在文书中将臣对君的格式应用于对天神地祇,如同其教义思想的变化也从属于统治阶级的需要一样。《上清灵宝大法》称:〃凡有请祈,须仗文檄,然须言辞有理,亦要典格无亏,有如朝廷疏状,尚有定格,高天上帝、无极至尊,岂可妄乱亵渎。主领斋醮,职在关宣,通达悃诚,利济幽显,即在练达科教,要在少通文词。况黄箓大斋,人天所重,全在高功立意,措词不当,随顺俗情,卤莽备奏,于理窒碍,决难感通〃。AD道教常用文检有:
章奏道教仪式中给帝尊的文书。《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有《启告玄穹解秽章》《酆都赦罪章》《开通道路章》《炼度沐浴章》《升度亡灵章》等,奏告三清、昊天、天皇、北极、后土、太乙、九幽、南极、十方天尊等等。AE表申道教仪式中给一般神祇的文书。明刊《事物纪原》称:〃尧咨四岳,舜命九官,并陈词不假书翰,则敷奏以言,章表之义也。汉乃有章、表、奏、駮四等,则表,盖汉制也。《苏氏演义》曰:'表者,白也,言以情旨表白于外也。
按衣外为表,论语必表而出之,以披露于意。'《杂事》曰:
'汉定礼制,则有四品'。〃AF据《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申发于灵宝三师、三官、日宫、月宫、五星四曜五斗、南斗、北斗、天曹、三洞经箓符命灵官将吏,等等。AG关牒道教仪式中给神司的文书。明刊《事物纪原》称:
〃《唐会要》曰:'唐制诸司相质问,三曰关,开通其事也。'盖始于唐,宋朝神宗行官制用唐事。〃AH据《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载,关牒有《将吏关》《司命劄》《发奏状四直功曹关子》《发申状功曹符使关子》《普召牒》《追取关》《九真戒牒》《功德坛牒》等,关牒关于都城隍,州城隍、县城皇、诸狱、十方道、冥关幽路主者、土地里域真官、六道都案,等等。AI榜文在斋醮坛场前告贴的文书。据《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载,榜文有《开经榜》《古法十戒榜》《告谕誓言榜》《告谕斋官榜》《知职榜》《约束将吏榜》《约束孤魂榜》《宣谕亡灵榜》《法事节次榜》等,其中有的是告谕信众的,如《开经榜》罗列斋会念诵的全部经典目录,《斋坛节次榜》叙述斋会演习的全部科仪名目和程序。有的则是告谕神鬼的,如《将吏榜》通知神将仙吏来坛供职,《孤魂榜》晓谕各路孤魂来坛受度。AJ南宋道士金允中对众榜文曾加批评,指出:〃斋坛旧榜文旧科所有者,不甚繁杂。若随俗增益,恐徒费纸劄,于事无备。〃AK因此元明以降,各榜渐合而从简。一般每个斋会都发一榜文,包括了告谕信众和神鬼的多种内容。港台地区大型醮会还流行《功德榜》,榜上列举全部参加斋会的善信名单,其篇幅往往长达几十米,类似于民间捐款芳名录。
青词道教仪式中的诗体祝文。亦称绿章。唐李肇《翰林志》称,〃凡太清宫道观,荐告词文,皆用青藤纸朱字,谓之青词〃,LB其事约始于唐天宝四载(743)。青词多为骈文,对仗工整,文辞瞻丽。其格式类似于章奏文书,首叙上青词者姓名和道阶官位,次述祈祷神祇尊号,以及奏述事由。《道门定制》卷一称:〃青词止上三清、玉帝,或专上玉帝为善。或有自九皇而下,至于十极诸天三界真灵,皆列于词中。〃LC由于青词是因时因地因人的即兴之作,因此,多产生于大型的斋会,流传至今的不少名家青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