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道教-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清派尊元始虚皇天尊、太上玉晨大道君、太微天帝大道君、后圣玄元上道君、上相青童道君、上宰总真道君、小有清虚道君为〃上清经箓圣师七传真系之谱〃。奉魏华存为开派祖师,〃嗣上清第一代太师〃。杨羲为第二代玄师,许穆为第三代真师,许翙为第四代宗师,马朗、马罕为第五、第六代宗师,陆修静为第七代宗师,孙游岳为第八代宗师,陶弘景为第九代宗师。
上清派的开创人物均为士族出身,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统治阶级上层亦有联系,但东晋王朝对江南士族怀有戒心,因而仕途多不得志,而崇道入教。上清派多重于个人精、气、神的修持法,不重符箓、斋醮和外丹、贬斥房中术,易为士大夫和统治阶级所理解和接受,也正是该派能较快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上清派的出现,反映了民间道教转向士族道教发展的变化。后经陶弘景的阐扬,形成茅山宗之后,由于人才辈出,成为隋唐时期影响最大的道教派别。

灵宝派 
灵宝派为早期道教派别之一。由东晋末年葛巢甫在古《灵宝经》传授基础上进一步造作〃灵宝〃类经典之后所肇建。 
葛巢甫是东晋著名道士葛洪的从孙,生当东晋晚期。在此之前很久,即有灵宝经书的造作与传授。东汉袁康所作《越绝书》,载有神人授夏禹《灵宝五符》经的神话故事,略谓:〃昔禹治水于牧德之出,遇神人授以《灵宝五符》。后藏于洞庭之包山(今太湖西洞庭山)。〃〃至吴王阖闾时,有龙威丈人得符献之,吴王以示群臣,皆莫能识,乃令(使者)赍符以问孔子。〃孔子告之乃《灵宝五符》云云。葛洪《抱朴子·辨问》有类似的记载。并谓:〃《灵宝经》有《正机》《平衡》《飞龟授AE|》,凡三篇,皆仙术也。〃其《遐览》篇即著录《正机经》《平衡经》《飞龟振经》各一卷,盖以一篇为一卷。
葛洪《遐览》篇所录之书出自其师郑隐所藏,证明在郑隐、葛洪之前,确有《灵宝经》问世。现《正统道藏》所存《太上灵宝五符序》卷上,亦载有上述授经故事,所述《灵宝经》渊源,大致与《越绝书》《抱朴子·辨问》之说合,只是略有增益,其书名亦同于《越绝书》之《灵宝五符》。据刘师培《读道藏记》考证,此序及文与北周甄鸾《笑道论》及《御览》所引《五符经》文合,证明它确是古《五符经》。此《太上灵宝五符序》共三卷,只上卷之首段方为序文,其余为经,现将三卷皆标作序,〃乃标题之讹也〃。刘师培又据《太上灵宝五符序》卷上之〃《五帝官将号》章,详析五方帝名及五色;
《太清五始法》章,以五藏、五常配五行,并及孤虚王相之法〃认为〃均汉人遗说,即出自汉季,亦未可知。〃由上可见,在东汉末,至迟到汉、魏之际,已有〃灵宝经〃如《灵宝五符经》的出现,只是道士们为了神秘其书,将其托为夏禹或帝喾所授或所传。其托始之辞虽不可信,而出世年代较早,却是可以从书中反映的时代思想特征来断定的。
尽管灵宝经书出现的时间较早,但其卷帙一直较少,流传也不广。直到东晋中叶,继杨羲、许谧造作〃上清经〃之后,葛巢甫以古《灵宝经》为基础,加以附会引伸,造作出大批〃灵宝〃类经书,才使其卷帙有所增加。也正是在葛巢甫等大量造作〃灵宝经〃的基础上,才逐渐形成以此经书命名的灵宝派。葛巢甫造作〃灵宝经〃书的时间,大致在杨、许造经之后,到其以经书传弟子任延庆、徐灵期之前。杨、许造〃上清经〃始于晋哀帝兴宁二年(365),葛巢甫以经书传弟子任、徐在安帝隆安(397~401)末。葛巢甫所造〃灵宝经〃,在社会上很快得以流传,当王灵期诣许黄民求受〃上清经〃时(在许黄民于元兴三年奉经入剡后),已是〃风教大行〃。据日本学者小林正美考证,葛巢甫造作的〃灵宝经〃,主要有《灵宝赤书五篇真文》《灵宝赤书玉诀妙经》等。
葛巢甫及其后继者在造作〃灵宝经〃时,勾划出一个上自元始天尊,下至葛玄及其后嗣的传经谱系。《云笈七》卷三《道教所起》称:〃今传灵宝经者,则是天真皇人于峨眉山授于轩辕黄帝,又天真皇人授帝喾于牧德之台,夏禹感降于钟山,阖闾窃窥于句曲。其后有葛孝先之类,郑思远之徒,师资相承,蝉联不绝。〃《灵宝略纪》更进而称:〃经一亿劫,天地乃开,劫名赤明,有大圣出世,号曰元始天尊,以灵宝教化,其法兴显。〃又经若干劫,太上大道君出世,〃元始天尊下降,授道君灵宝大乘之法。〃并赐道君〃太上〃之号。〃帝喾时,太上遣三天真皇赍《灵宝五篇真文》以授帝喾,……
帝喾将仙,乃封之于钟山。……至夏禹登位,乃登名山巡狩,度弱水,登钟山,遂得帝喾所封《灵宝真文》。……禹未仙之前,乃复封之镇乎北岳及包山洞庭之室。〃后吴王阖闾登包山得之,群臣不识,以问孔子,谓是《灵宝五符真文》。因阖闾〃侈性慢易,不能遵奉道科,而真文乃飞上天,不知所在。后其子夫差嗣位,乃登劳山复得之,奉崇供养,自尔相承,世世录传。至三国时,吴主孙权赤乌之年,有琅瑯葛玄字孝先,……入天台山学道,精思遐彻,未周一年,感通太上遣三圣真人下降,以灵宝经授之。……孝先凡所受经二十三卷,并《语禀》《请问》十卷,合三十三卷。孝先传郑思远,又传兄太子少傅海安君字孝爱,孝爱付子护军悌,悌即抱朴子之父,抱朴从郑君(思远)盟,郑君授抱朴,于罗浮山去世,以付兄子海安君,至从孙巢甫,以隆安之末传道士任延庆、徐灵期等。世世录传,支流分散,孳孕非一。〃类似上述传经谱系,在陆修静《灵宝经目序》《道教义枢》卷二《三洞义》《云芨七》卷六《三洞并序》等书中,皆有记述。其所云元始天尊降授太上大道君,再遣三天真皇降授帝喾、夏禹、吴王阖闾云云,自属虚构的神话,所谓葛玄于天台山得〃灵宝经〃三十三卷,亦为造经者的依托。因葛玄乃葛洪从祖,其所撰《抱朴子》和《神仙传·葛玄传》,以及《道藏》所引《抱朴子》佚文,皆未载其事,仅提到葛玄、郑思远等传授《太清丹经》及《三皇文》。元谭嗣先造《太极葛仙公传》,录有陶弘景《吴太极左仙公葛公之碑》,亦未记其事。因此,陈国符《道藏源流考》曰:〃盖本无其事,因六朝吴、会间,盛传葛玄神迹,故造经者依托之耳。〃有学者提出,既然汉末已经造出〃灵宝经〃,葛玄传授其中某些部分,并不是完全不可能的。
这种推测不无一定道理。但即使这样,葛玄所得仅是古《灵宝经》的某些部分,绝不会有《灵宝略纪》所云三十三卷,只能是葛巢甫及其后继者所造作。如真有其事,葛洪《抱朴子内篇》是不会不载的。
从上述葛巢甫及其后继者所编造的传经谱系中,可以看出,灵宝派尊奉的最高神是元始天尊,祖师是三国吴道士葛玄。晋末至南朝宋时期所出的许多〃灵宝经〃,大多托称元始天尊所说,并以太极左仙公葛玄〃语禀〃、〃请问〃的形式加以铺叙。其中如《洞玄灵宝本行宿缘经》,原名为《太极左仙公请问经》,《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原名为《仙人请问众圣难经》。据《灵宝略纪》载,葛玄所受三十三卷〃灵宝经〃中,即有〃《语禀》《请问》十卷〃。将这么多经书依托于葛玄〃语禀〃、〃请问〃,自非祖师不具如此资格。
灵宝派所奉经典,以较早出世的《灵宝五符序(经)》《灵宝赤书五篇真文》,和稍后出世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简称《度人经》)为最重要。但因《度人经》强调劝善度人,标出了该派立教的主旨,故被后世灵宝派道士所特别重视,并被《正统道藏》收作第一部经书,因此后来《度人经》就成了灵宝派的祖经,许多道士皆为之作注。劝善度人确是灵宝教义的重要内容,也是它区别于其他道派的重要特点,与它同时出现的上清派着重个人修炼,即与它有区别。后出的不少《灵宝经》不断对此主旨进行阐发。陆修静《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称:〃圣人传授经教,教于世人,使未闻者闻,未知者知,欲以此法桥,普度一切人也。〃①《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还假葛玄之口告戒地仙三十三人说:
〃子辈前世学道受经,少作善功,唯欲度身,不念度人;唯自求道,不念人得道,不信大经弘远之辞,不务斋戒,不尊三洞法师,好乐小乘,故得地仙之道。〃即只念度身,不念度人,只能成为地仙,不能成为天仙。
灵宝派的基本信仰,仍是长生成仙。但因南朝时期所出的〃灵宝经〃大量汲取佛教教义,起因果报应,三世轮回,涅灭度等,故而使它的成仙思想被染上浓重的佛学色彩。如《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云:〃当知三界之中,三世皆空;知三世空,虽有我身,皆应归空。明归空理,便能忘身。能忘身者,岂复爱身?身既不爱,便能一切都无所爱,唯道是爱。〃这是佛教〃以有生为空幻,故忘身以济物〃的思想,与道教原来提倡的爱身养生的宗旨大异其趣。既不爱身,也就不再追求肉体不死,即身成仙,而只追求积功累德,死后升入仙堂,或来世成仙。因此不少〃灵宝经〃宣扬所谓〃灭度〃〃轮回〃的成仙步骤,即要经过几死几生、若干轮回之后才能成仙。如《九天生神章经》云:〃夫学上道,希慕神仙,及得尸解,灭度转轮,终归仙道。形与神同,不相远离,俱入道真。〃《升玄内教经》云:〃泥丸灭度,得免地官,魂神澄正,得升天堂,或补仙品,或生圣王,更相转轮,储积德行,行满福立,云舆乃迎。受度积功,非唯一生,志意不倦,克成仙王。〃《诸天内音经》更假托天真皇人现身说法,叙述他经过六道轮回、九灭九生之后,才〃凌超三界,位登天真。〃
《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又称道教最高神乐静信,也是经过多次轮回,累世积德之后才成高仙。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