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纹身的女孩-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一点证据也没有,而且现在的我毫无信用可言。我们就接受温纳斯壮赢了这个回合的事实吧!”
“好,我会解雇你。你有什么打算?”
“老实说我需要休息一下,我已经精疲力竭。我要给自己留点时间,其中一部分会在牢里度过。接下来再说吧。”
爱莉卡两条手臂紧紧环抱住他,并将他的头按到自己的胸前。
“今晚想要人陪吗?”她问道。
布隆维斯特点点头。
“好,我也已经告诉贝克曼今晚要在你家过夜。”
街灯从窗边照射进来,成了房里唯一光源。爱莉卡在凌晨两点左右入睡时,布隆维斯特还睁着双眼在暗淡光线中端详她的轮廓。被子褪到她的腰间,他看着她的胸部缓缓起伏,此时内心一片平静,原本纠结在胃里的焦虑之气也化解了。她对他就有这种影响力,向来如此。而他知道自己对她也一样。
二十年了,他暗忖,都那么久了。但他个人倒是很愿意再跟她睡上二十年。至少。他们从来没有认真地试图隐瞒两人的关系,即使各自与他人交往时显得有些尴尬也无所谓。
他们是在就读新闻学院二年级时,在一个餐会上认识的,当晚道别前便互留了电话。两人都知道最后他们一定会发生关系,结果不到一个星期便瞒着各自的伴侣满足了这个欲念。
布隆维斯特很明白他们之间不是那种到最后要一起建立家庭、分担房贷、布置圣诞树、养儿育女的旧式爱情。八十年代,两人都没有其他羁绊时,曾经想过同居。他是想的,但爱莉卡总是在最后一分钟退缩。行不通的,她说如果他们也坠入情网,就可能失去原有的一切。布隆维斯特经常自问还可不可能对其他女人如此迷恋。事实上,他们在一起的感觉太好了,简直像海洛因一样让人上瘾。
有时候他们一天到晚黏在一起,就和夫妻没两样;有时候又会隔几个星期、几个月不见面。但就像戒了酒的酒鬼仍会被烟酒店吸引一样,他们总会再度回到彼此身边。
不过到头来终究行不通。那种关系几乎注定会带来痛苦。他们都曾许过未履行的诺言,也各自有不幸的伴侣,他自己的婚姻之所以破裂就是因为他离不开爱莉卡。他对爱莉卡的感情从未骗瞒过妻子,但莫妮卡以为等他们结婚、女儿出生,那段感情便会结束,而且爱莉卡也几乎在同一时间嫁给贝克曼。布隆维斯特自己也以为会结束,婚后前几年,他和爱莉卡都只为公事见面。后来他们创办了《千禧年》,不到几星期,所有的好意尽皆瓦解,某天傍晚他们就在爱莉卡的办公桌上狂烈*。接下来那段时间令布隆维斯特十分苦恼,一方面很想和家人好好生活、看着女儿长大,另一方面又无法抗拒爱莉卡的吸引。一如莎兰德所推测,就是因为他持续外遇才导致妻子离去。 。 想看书来

龙纹身的女孩  第三章(3)
奇怪的是贝克曼竟似乎能接受他们的关系。爱莉卡向来很公开自己对布隆维斯特的感情,后来再度发生关系,她也立刻告诉丈夫。这种情况也许只有艺术家才能容忍,正因为他太沉迷于创作,又或许太沉迷于自我,才会对妻子与其他男人上床一事不感到愤怒。她甚至将假期平分,好跟情夫在沙港的夏日小屋度假两星期。布隆维斯特对贝克曼的评价不高,也始终不了解爱莉卡怎么会爱上他,但却很高兴他能接受让爱莉卡同时爱着两个男人。
布隆维斯特睡不着,到了四点终于放弃。他到厨房,又把法院判决书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如今判决书在手,他才觉得阿鲁尔马那次重逢几乎决定了他的命运。他永远无法确定林柏将温纳斯壮的诈骗细节告诉他,是纯粹在私密船舱中把酒言欢时随兴透露,或者他确实有意将事件公之于世。
他宁可相信是前者。但林柏有可能因为个人或生意因素想毁掉温纳斯壮,刚好船上来了个有兴趣倾听的记者,他便把握了机会。当时林柏还很清醒地坚持要布隆维斯特把他当成匿名消息来源。从那刻起,林柏可以随心所欲地说,因为他的朋友绝不能透露来源。
假如阿鲁尔马的相遇是预设陷阱,那么林柏的演技未免太高明了。不过他们当天应该确实是巧遇。
林柏不可能知道布隆维斯特有多么瞧不起温纳斯壮那种人。经过多年的观察研究,他暗自深信所有银行和知名企业高管,没一个好东西。
布隆维斯特从未听说过莉丝·莎兰德,幸好也对她当天稍早提出的报告一无所知,不过要是听到她提及他对那群精明鬼的厌恶,以及她说这不能代表他是个左倾的政治激进主义者,想必也会点头称是。麦可并非对政治不感兴趣,但是对政治上的“主义派系”却高度质疑。历年来的国会选举,他只在一九八二年投过一次票,而且是犹豫地支持了社会*党,因为他实在不敢想象让博曼和费尔丁(或者可能是乌尔斯滕)此三人均为当时瑞典中间偏右的温和派政治人物。
分别再当三年的财政部长和首相,会是什么下场,所以他投票给帕尔梅帕尔梅(Olof Palme; 1927—1986),曾于一九六九与一九八二年两度当选瑞典首相,以捍卫穷苦人民权利为政治主张,一九八六年遇刺身亡。
,不料接踵而来的却是首相遭暗杀以及波佛斯军购丑闻
一九八年代发生在印度和瑞典之间的军购丑闻。
与艾伯·卡尔森艾伯·卡尔森(Ebbe Carlsson; 1947—1992),曾是被刺身亡的帕尔梅首相的亲信。因不满瑞典政府对帕尔梅案的侦办方向,展开私下调查,在瑞典社会引发高度关注。卡尔森后来虽被免除刑责,但帕尔梅案也从此成为悬案。
的政治丑闻。
他对财经新闻同行的蔑视其实是源自他观念中再普通不过的东西:道德感。算式很简单:将数百万元鲁莽虚掷于投机事业的银行总裁就该解聘;玩空壳公司游戏的经营者就该坐牢;出租雅房又私下大敲年轻人竹杠的房东就该暴尸示众。
财经记者的职责应该是调查并揭发那些制造利率危机以及拿小股东的钱去作投机买卖的骗子,还要学那些毫不留情地紧盯部长们与国会议员一言一行的政治记者,严密监控公司的董事会。他始终无法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深具影响力的财经记者,把一些金融界的平庸小鬼捧得像摇滚巨星。 txt小说上传分享

龙纹身的女孩  第三章(4)
这些固执的想法一次又一次让他与同侪产生冲突,其中便包括他的死敌博格。扮演社会评论家的角色也确实让他成为荧幕上的常客,每当有哪位总裁被发现领取数十亿的“黄金降落伞”补偿金时,他总会受邀上节目发表评论。
布隆维斯特想象得到,当天晚上一定有某家报社在编辑室里开香槟庆祝。
关于记者该扮演的角色,爱莉卡与他看法一致。甚至当他们还在就读新闻学院时,便曾经半开玩笑地想象自己抱着这样的使命感创办杂志的情形。
布隆维斯特认为自己不可能找到比爱莉卡更好的老板了。她组织能力强,懂得以温情与信任让员工信服,同时也不畏冲突,必要时可以变得很强悍。最重要的是要决定下一期杂志的内容时,她总会有强烈直觉。她和布隆维斯特经常意见相左,也会作良性辩论,但他们对彼此都有不可动摇的信心,他们二人合作可说是天下无敌。他负责田野调查追新闻,而她则负责包装营销。
《千禧年》是他们共同创造的产物,但若非她找资金的本领一切便不可能实现。他们可说是劳动阶级男与上流社会女的漂亮组合。爱莉卡世代家产雄厚,她率先投入创业基金,然后说服父亲与各方友人为她的计划投资大笔金钱。
布隆维斯特经常好奇地想:爱莉卡为何将希望寄托于《千禧年》?没错,她是所有人之一,而且还是大股东,也是自己杂志社的总编辑,不但名号响亮,又能主导文章的发表,这是其他工作难以给予的特权。和布隆维斯特不同的是,她从新闻学校毕业后便专注于电视圈。她够强悍、上镜头,在竞争当中能坚持立场,同时也与公家机关建立了良好的人脉关系。如果她继续干下去,必定能在某家电视台爬上主管的位子,薪水也会比她现在付给自己的高得多。
爱莉卡还说服了克里斯特入股。他是个爱出风头的同性恋名人,偶尔会与男友出现在报章上。大家开始对他感兴趣是在他与阿诺·马格努森同居之后。阿诺是皇家戏剧院的演员,因为在一出写实肥皂剧中扮演自己而声名大噪,此后克里斯特与阿诺便成了媒体宠儿。
三十六岁的克里斯特是个很受欢迎的专业摄影师兼设计师,让《千禧年》展现出现代风貌。他自己有间工作室,和《千禧年》办公室在同一层楼,每个月会花一星期为他们做平面设计。
《千禧年》里头包括两名全职员工、一名全职实习生和三名兼职人员。虽然不是赚大钱的生意,但还是能打平,发行量与广告业绩也持续稳定增长。如今,该杂志已经以诚实可靠的编辑风格闻名。
但现在情况很可能发生变化。布隆维斯特读着他和爱莉卡拟定的新闻稿,这篇稿子一送出便很快由TT通讯社转为电讯新闻,此时则已登上《瑞典晚报》的网站。
记者判刑确定宣布离开《千禧年》
【TT通讯社斯德哥尔摩报道】 据《千禧年》杂志总编辑兼主要股东爱莉卡·贝叶表示,记者麦可·布隆维斯特将离开杂志发行人的职位。
布隆维斯特是自愿离开《千禧年》。“这几个月来发生的事已让他心力交瘁,他需要一点时间休息。”贝叶如是说,未来她将接任发行人的工作。
《千禧年》于一九九年创刊,布隆维斯特是创始人之一。贝叶认为杂志社不会受到所谓“温纳斯壮事件”的后续效应影响。
下个月杂志会照常出刊,贝叶说。“麦可·布隆维斯特在杂志社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现在我们要翻开新的一页。”
贝叶表示她认为温纳斯壮事件是一连串不幸事件的结果。对汉斯艾瑞克·温纳斯壮造成伤害,她感到遗憾。目前无法联络访问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