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融超限战-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股改是怎么回事
  股权分置也称为股权分裂,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另一部分股份暂时不上市流通。前者主要称为流通股,主要成分为社会公众股;后者为非流通股,大多为国有股和法人股。
  股权分置是中国股市因为特殊历史原因,在特殊的发展演变中,中国八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内部普遍形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股票”即非流通股和社会流通股,这两类股票形成了“不同股不同价不同权”的市场制度与结构。
  股权分置问题被普遍认为是困扰我国股市发展的头号难题。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股市上有2/3的股权不能流通。由于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等“股权分置”存在的弊端,严重影响着股市的发展。
  而我们政府当时误判情势,甚至以为股指的节节攀升是股改所带来的结果。对这个股改本身,我从2005年开始就给予了严厉的批判,我认为股改是错的,为什么是错的?在2009年的这个时刻,我认为更有谈的必要。错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学习西方国家如何迸行股改。
  西方国家以英国为例,他们进行股改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叫做股改三定律。
  定律一,股改的公司必须由具有信托责任的职业经理人领导才可以进行。而我们的股改对此没有提出要求,我们的上市公司普遍缺乏信托责任。什么叫信托责任?我就以2008年上半年为例,股价从5 000多点开始跌的时候,我们上市公司的职业经理人竟然不顾我们中小股民的利益,大量抛售股票。你说他们这么抛合不合法?合法,因为这是原先政府对他们的承诺。可是我想问问他们,你们心中有没有一点良心,有没有一点对我们中小股民的一种信托责任,这是一个软约束,这是一种良心,和法律无关。可我们根本没有发现这种良心。他们说,政府给我们承诺,我们非抛不可,股价跌,那是跌你们的,我们才不管。这是为什么?归根到底,就是我们的上市公司缺乏信托责任,在这一个定律上就和英国不一样,他们强调上市公司的经理人必须具有信托责任。
  定律二,英国强调只有好公司才可以股改,而我们呢,谁都可以股改。当然我们大部分都是坏公司。坏公司股改更糟糕,给老百姓造成的伤害更大。英国为什么只准好公司股改呢?因为坏公司股改的结果会伤害中小股民,因此最后大家会怨恨政府。所以英国政府不让坏公司股改,只让好公司股改。而我们让所有公司股改的结果,就是坏公司股改使得情况更恶劣,使我们中小股民更怨恨政府。
  定律三,是我一直强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英国政府在股改之后,仍然保有一股黄金股,有什么用意?这股黄金股有一票否决权。这个太重要了。我在2005年的时候一直在呼吁,甚至恳求证监会保有一股黄金股,可是证监会并没有这么做,政府完全退出,什么都不要,完全退出股市。没有黄金股是什么结果?最近媒体常采访我,郎教授,大小非的问题出来了,你怎么看。大小非的问题是从2005年开始的,持股5%以下叫小非(小非流通股)。大非呢,是大非流通股,是持股5%以上的股份,所以这个小非在一年之内陆续地抛售。这问题我就不详细讲了,我相信各位股民都应该知道。这个大小非问题出来之后,给我们股市造成太大的振荡,压力太大,所以我们证监会提出很多的方案来亡羊补牢。
  因而,在2008年年底的时候,证监会又推出一系列的方案来补救。媒体问我了,郎教授,你对于证监会所推出这些方案,你心里有什么想法,你认为做得对不对。我怎么回答呢?我说我不想接受你们采访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不想谈亡羊补牢,为什么?证监会根本就不该走到这一步的,也就是说如果在2005年证监会开始股改的时刻,肯听郎教授一句话,他们只要保有一股黄金股,就算我们的上市公司缺乏信托责任,就算我们上市公司中的坏公司也可以股改,问题也不至于如此失控,今天的问题都不会发生。比如说大小非的问题,政府有承诺,没关系,承诺可以延后,但是我告诉你,一票否决就可以了,为了保护中小股民的利益,政府就应该保有一股黄金股,一票否决,那样今天大小非的问题就不会成为问题。你看到股市不行了是吧,一票否决。承诺延后,等了股市稳定了以后再抛。可是当你放弃自己的一股黄金股之后,全体中小股民就将替政府买单。
  所以这一点,是我最不满意的地方。如果你说你不知道该怎么做,这个世界上没有先例还情有可原,但是这个事情从撒切尔夫人时代就已经开始做了。而且我也通过电视媒体,通过平面媒体,不断地告诉证监会要保有一股黄金股,它就是不听。和读者开个玩笑,我不晓得为什么,反正我讲话它就是不听,别人讲它一定听。2008年之前,我会很愤青,最近半年媒体采访我,说郎教授,你最近心态平和了不少,你都不会愤青了,也不会骂证监会了。我说坦白讲,我真的不会愤青了,为什么呢?因为我已经成熟了,我长大了。而且我发现,当我说的是对的时候,他们不听的结果,就是使我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大家到处请我演讲,想听我的正确观点,我太愉快了。所以你们最好都不要听,我讲我的,你们做你们的,过几个月 你们还是要回来听我演讲。
  四、股指是怎么下跌的
  中国股市,在2008年遭受了重创。仅37只个股上涨,1 213支股票被腰斩。2007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沪指报收5 261。56点;2008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沪指报收在1 820。81点,一年下来,沪指跌去了3 440。75点,累计跌幅65。39%。创中国股市创立以来最大跌幅。
  这种错误的股改,使得2008年的股市遭到重大的压力,到2009年这个压力不会减小。既然股改是错的,为什么2006年的股价会上升呢?当时证监会还认为由于股改成功所以2006年股价才会上升,当时我说不可能。为什么不可能?因为股改本身就是错的,股价上升是因为别的原因。什么原因?就是因为我前面讲的,民营经济在汇率、成本、《劳动合同法》还有宏观调控压力之下,它所面临的投资经营环境迅速恶化,而恶化的结果是其大量资金流入股市,从而造成2006年的股价大涨,这就是原因。至于股价大涨本身,我可以告诉各位,在这一点上我也要批评我们中小股民,你们对情势也有所误判。
  误判什么?你们误判这是中国经济发展成功之后的必然现象,这是错的,而我当时怎么告诉你们的?我当时讲的就是,这是制造业的回光返照。如果是制造业的回光返照,那么下一步呢,就是股价必跌,再一步呢,制造业企业大量倒闭,这是一定的。
  当时政府就应该拿出大量资源,包括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11月份所提的,税收、融资、产业转型以及服务方面的政策。如果这四大政策在2006年的时候就能够帮助制造业的话,让它们能够赚更多的钱,让它们能够把资金留在制造业,就不会有大量资金从制造业中撤出去冲击股市,也就没有股市泡沫了,也不会把各位读者套牢了。可是我们当初把这些制造业全部推向市场。当时怎么说的呢?当时告诉它们,“找市场不要找市长”,整个胡说八道。如果当时我们的市长能够像今天一样拿出有效的政策,积极地帮助中小企业的话,我告诉各位,这些制造业的资金就不会冲击股市,就没有股市泡沫、股价大跌,更重要的是就不会有大量的制造业企业倒闭。所以这一切是因为什么造成的?是误判。
  这句话是我2007年初讲的,在那个时候,一片形势大好的情况之下,我这么讲,惹人嫌,惹人讨厌。郎教授这几年忍辱负重,不容易啊!我演讲的时候只要我这么一说,保证全场大笑,其实我挺喜欢调侃自己的,博得听众一笑。当你们一头热的时候,2007年我就告诉你,这个是制造业的回光返照。我发现没人听,我回去讲给我们家人听,他们都不听,塞着耳朵。跟我们家那只狗讲,它也不听我的,跑了……谁都不听。我那时真的很被动,好可怜,混到今天才发现我是对的。可是我这几年日子过得真是不容易啊。
  到了2007年5月30号,政府为了打压股市,又是误判,提高了印花税。提高印花税的结果是使股指从4 000多点跌到3 000多点。从5月份到11月份,股指又拉回6 000多点。我想请问各位股民,为什么你们不赚钱?我又要自我解嘲了,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你们没有听郎教授的演讲,你没有听我的话。其实当时你也是误判,你不晓得股指的波动,基本上是遵循二元经济理论的。什么叫二元经济呢?就是我国经济中和基础建设工程有关的部门是过热的。而民营经济由于汇率、成本、《劳动合同法》跟宏观调控的原因,它基本上是过冷的,这种二元经济反映了中国的经济形势。那么过热部门是哪些部门呢?以2007年为例,包括地产,钢铁、水泥等建材,大型国企等等都是过热的部门。这些部门开始主导了我国的股市,尤其是从2007年5月底开始。
  也就是说,从2006年下半年到2007年5月底,是由于整个制造业资金冲击股市才造成股指拉到6 000点的特殊现象。而从2007年5月到11月,我请问你,为什么你不赚钱,因为你没有买大盘股,你买了什么?你自作聪明,买了二线蓝筹股。可是二线蓝筹股在这半年之中,从5月到11月股指就没涨,当时是哪些股票涨了?叫做“二八现象”,各位还记得吧?也就是占据了20%的大盘股把股指拉到6 000多点。当时的二八现象的“二”是指哪些股票呢?地产,钢铁、水泥等建材,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大型国企,替它们融资的银行还有证券公司它们的股票。你有没有觉得这几句话听得很耳熟?这不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