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史上最强日本史-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快,大家就安稳了下来,春天也到了,新的生产就开始了,三河又恢复了原来国泰民安的景象。真是可喜可贺,可口可乐。


艰难的牌坊工程(1)
不,等等,还没结束呢。那帮和尚的事儿还不算完呢。
永禄七年(1564年)春,家康对幕后策划这场*的三河本证寺、上宫寺等寺院下达了处理命令:寺庙全部烧毁,和尚全部赶出三河。
熊熊烈火之下,这帮和尚大喊家康不守信用,说好不予追究现在却出尔反尔。对此家康却微微一笑:“不守信用?谁不守信用了?我答应得好好的,恢复原状。要知道,我们三河的土地上,原来可没有这些寺庙啊,烧光了,才是真正的恢复原状。”
就此,三河一向一揆正式结束,可喜可贺,可口可乐。
内乱结束之后,家康再接再厉,趁势还将被今川家占着的三河东部给夺了回来,将三河完全地统一了起来。永禄八年(1565年),他得到了朝廷下发的三河守护的任命书,自然,没少花钱。
钱也花了,官也拿了,接下来就该认祖宗了。
从理论上来说,真正的武士守护大名(诸侯),只有被称为“武家栋梁”的源、平两家的后裔才能担任。但是这年头要啥没啥,连活人(将军)和半仙(天皇)都顶不上用了,更别说已经死了好久的源、平两家的祖宗了。所以这个所谓的“理论上”,也就真正成为了一个传说中的理论,只要有能力能抢地盘的,就是守护大名。
但是,婊子要做,牌坊也不能不立。幸好这个牌坊工程也不算太大,反正都是死人,只要找一个自己看得中的,而且多少有点关系,没关系也能扯得上关系的人当做祖宗就可以了。
于是,家康也开始了牌坊工程,但是对他来说,这个工程是比较艰难困苦的。
首先,三河国原本不是松平家的。松平家只是住在三河国的一个豪族,据点在安祥城,后来慢慢地扩大自己的势力,成为了三河国屈指可数的大家族。进入战国时代之后,小小的三河国各种势力蜂拥而起,最终被家康的爷爷清康给控制了整个局面。
其次,松平家的出身非常低微,说穿了,只是一个农民,慢慢地成了富农,再由富农发展成地主。要跟源、平两家扯上关系,这是天方夜谭。
不过,办法是人想出来的嘛。在三河考古集团以及松平家谱研究办公室的同志们不懈努力下,终于有了突破性的成果:他们发现,很久很久以前,松平家有个祖先,叫松平信重。这个信重,曾经招过一个上门女婿,这位女婿原本是个和尚,还俗之后没过多久就倒插门上了松平家,改名叫松平亲氏。亲氏的来头其实不小,他原来的姓氏叫做世良田,乃是清和源氏的一支,只是家族在日本南北朝时代没落了,所以才出家四处游走,混了个小地主的上门女婿。根据文献记载,世良田家还有一个表达方法,叫做“得川”(我没写错字)。
当然,凭借这点还是不够的,理由很简单:松平家是三河的一个大家族,在三河,松平的本家分家总共加起来有二十个左右,难道因为一个上门女婿就把这二十多家的祖宗一起给换了吗?你去骗谁啊?
不过办法还是有的,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研究,松平家谱研究办公室的同志们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他们发现,尽管在三河有二十多个松平家族,但是唯独一支血脉是传承了清和源氏的,也就是那位世良田上门女婿的血统,这就是松平清康所在的那支,得了,说明白点吧,就是松平家康。至此认定,新任三河国大名松平三河守家康是清和源氏的后裔,并且应该恢复“祖姓”:得川。

艰难的牌坊工程(2)
然而,从道义上来说,这么做非常丢人:从来只有上门女婿跟着老婆姓,哪有人把祖上的一个上门女婿给挖出来,还吵着嚷着要跟倒插门姓的?可是你不改个姓也不行啊,前面说过了,三河松平有二十多支,谁知道谁是谁啊?总不见得你每次介绍自己的时候,说了名字还要再加句:“喂,记住,我是清和源氏哟,我祖宗是倒插门得川亲氏!”
于是,三河家臣团又发挥了自己的智慧,并且再次进行了深入调查,结果又有了大发现:这位得川亲氏,也就是世良田亲氏,在他做和尚的时候,出家的地方叫德川德满寺。
德川是地名,也就是亲氏的家乡,具体说来是上野国(群马县)新田郡德川乡。以家乡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姓在当时的日本非常普遍,这种习俗甚至一直延续到几百年后的明治维新时期。
于是家臣们欣喜万分,多日的研究终于有了结果,自己主公的姓就应该叫“德川”,这样既能表明血统,还能和松平这个大众姓有所区分,甚至也不会让人产生什么不良的误会,可谓一石多鸟。
不过在当时,血统认定是要得到有关部门认可的,这个有关部门就是天皇。毕竟源家也好平家也罢,其实在最初都是天皇的子孙。你现在要加入天皇子孙大家庭,没天皇批准自然不行。好在那年代天皇不但没啥威风还生活落魄,除了帮助别人立牌坊之外再也没啥大用了,所以在家康他们看来,这个血统认可是相当容易到手的。
他们错了。
奏折交上去很久,都没有反应。倒不是天皇不批,而是天皇自己也愣住了:这算怎么一回事儿?不但前所未闻,而且还是一笔糊涂账,这人都死了N年了还被挖出来当祖宗,又是倒插门又是南北朝的,谁知道谁是谁啊?
无奈之下,天皇只好找来身边的公卿们商量。所谓的公卿,也就是日本历史中所指的“公家”。从镰仓时代开始,他们和武士所属的“武家”相对:武家是侍奉幕府,也就是将军的家臣;而公家则是侍奉朝廷,也就是天皇的贵族臣子。公卿们对于松平家认祖的事情看法还是比较一致的:他们都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因为根据他们的调查,松平家本身就是清和源氏的一族。
既然大家都这么认为,天皇也觉得再深究下去费脑子,便认可了。
公卿之所以会这么帮着家康说话,原因很简单,他们收钱了。
其实这种行为也是正常的,因为在战国时代,公家的日子是很苦的。
对于他们这种苦日子,我只有两个字评价:活该。
如果诸位看过《源氏物语》的话,应该对日本古代贵族的生活有一定的了解。你会发现这些个贵族(公卿)除了吃吃喝喝,搞点男女关系,然后附庸风雅地吟诗作对之外,其他的什么都不会。你可以叫他们废人,也可以叫他们废柴。偏偏他们还不觉得,还一直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包括偷情在内都是高雅的、唯美的,而武家的那一套行事作风,甚至吃饭礼节都是粗鲁的、下贱的。
在和平年代,特别是日本的平安时代,公卿们确实可以恣意妄为,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自己过着自己那糜烂的生活还能挺乐呵。可是到了战国时代,讲究的是实力,流行的是以下克上,连自己家族代代侍奉了几百年的主公都能背叛,还有什么不敢做的?
所以,公卿的好日子也到头了,开始进入了一个惨无天日的时代。原来武士掌管地方,每年都会有相应的贡品税金之类的交给幕府和朝廷。现在战乱了,大米金钱都留着打仗用,谁还有这余钱啊?公卿们一不会种地(生产),二不会打仗(抢别人),于是只能干等着饿肚子了,甚至发生了正三位大纳言将自己女儿卖给有力大名做老婆,以换取每月一定的生活费的故事发生。
不过好在他们的主子是万年不垮的“半仙”天皇,武士也好面子,必定要立个牌坊,所以时不时地就会给在京城御所的大小人等一点钱财,作为牌坊的工程预算。而像这次家康要求改姓,也是家臣们上下打点好了之后才上奏天皇的。说得难听点,只要给钱给得够,家康就算说自己是足利幕府的私生子,估计也能被承认。
永禄九年(1566年),家康正式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受任从五位三河守,并改名为德川家康。


偶像信玄的来信
德川家康碰到的第一件大事,是一封来自甲斐(山梨县)的结盟邀请函。
发出这封邀请函的人,叫做武田信玄。
武田信玄,甲斐、信浓(长野县)地方的大名,日本中世纪著名军事家,不论从谋略、军事天赋还是内政治国能力来说,都是当时日本首屈一指的超级大腕。他将孙子兵法中的精髓“疾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这句话写在了自己的军旗上,也就是传诵至今的“风林火山”四字真言。
说实话,作为一个将领,如果真正做到了“风林火山”这四个字,那么他就能达到无敌的境界,而信玄确实做到了,所以他无敌了。
信玄不但有着卓越的个人能力,同时也拥有着非凡的人格魅力,不但在当时,就是在今天,也有很多对他崇拜簇拥的粉丝,这其中就有德川家康。
面对自己偶像的主动来信,家康非常激动,当他展开来信,看完之后,便不仅仅是激动了。
信中表示:信玄对于这位新邻居兼粉丝非常感兴趣也非常中意,中意之余,希望可以和家康一起手牵手共同扩大领地。当然,领地不是梦想,再努力也不能凭空弄出来,是要靠抢的,被抢的那个预定对象,叫做今川氏真。
如果你的记忆力不错的话,应该还能记得,在我们介绍今川家军师太原雪斋的时候,提到过一个词,叫做“关东铁三角”。
所谓的关东铁三角,指的是天文二十三年(1554年)缔结的甲(斐)骏(河)相(模)三国同盟,也就是武田、今川、北条的三家同盟。这是一个以实力为基础缔结的强强联盟,所以一时间牢固无比,在当时有“天下第一盟”的说法。
但是随着今川义元的死去,联盟的一角开始崩溃。软弱的氏真显然无法成为和武田信玄以及有着“相模雄狮”之称的北条家老大北条氏康平起平坐的盟友,于是,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者信玄便想到了撕毁同盟。但是氏康不同意,这倒不是因为北条家忠厚本分,而是因为氏康的女儿早川嫁给了氏真,而自己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