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一届茅盾文学奖_李自成-第6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自成说:“崇祯的妃嫔们,凡是还没有死的,娘家住在北京的,都送她们回娘家去,愿自尽的听便,不愿自尽的由我朝优养终身。天启的皇后你找到了么?”

  “臣从翊坤宫出来后与子宜将军分手,他由太监带领去长平公主的宫中,臣去张皇后的宫中。张皇后尚未死,正在痛哭,宫女们也围着她哭。臣站在慈庆宫正殿阶下,隔着帘子传了陛下口谕:如若她愿意活下去,我朝将以礼相待,优养终身;如愿意暂回张皇亲府中,臣将派兵丁护送皇后出宫。臣又说,皇后出宫,可以带四名宫女,两名太监,随身侍候。珠宝首饰可以由皇后斟酌携带出宫,以示我朝优遇。” 

  “她怎么说?”

  “这位张皇后果然不凡。她毫无恐惧,隔着帘子说道:‘将军!本宫是天启皇帝的遗孀,崇祯皇帝的皇嫂,尊号为懿安皇后,曾经身为国母,今日国亡,义无苟活之理。如今京城中兵慌马乱,请将军派将士护送本官到太康伯张皇亲府中,使本宫得以从容自尽,还可以辞别父母。今日我朝的江山尚且不保,本宫也即将身归黄泉,出宫时何用携带珠宝首饰!’” 

  “她遭此亡国惨祸,没有对你痛哭?”

  “她的声音颇为慷慨镇静,只是略显苍哑,分明在臣到慈庆宫之前,她已经同宫女们哭了很久。”

  “你已经派人将她送到张国纪府中了?”

  李岩因知道李自成平日谈到懿安皇后在天启朝立身正派,不附和客、魏奸党,对她在心中存有敬意,所以他将如何从宫中找到五顶轿子,较大的一顶由张皇后坐,四乘小轿由四个宫女坐,派兵将皇后和随身服侍的四个宫女和两名太监护送到张皇亲府中,并在张府大门外插一令旗,严禁兵丁入内骚扰等经过讲了一遍,李自成听了以后,点头说道: 

  “办得好,办得好,张皇后知不知你也是杞县人?”

  李岩感到吃惊,赶快说道:“回陛下,微臣非为同乡情谊。张皇后虽然亡国,但态度仍很高贵,不曾询问臣的姓名、籍贯。臣自己也未说出一字。”

  李自成转向吴汝义问道:“你还要谈一些什么事儿?”

  吴汝义先说了崇祯如何到寿宁宫砍伤长平公主,公主由太监何新背出宫去,送往皇亲周奎府上暂住,接着又说了崇祯在乾清宫昭仁殿前一剑杀死六岁小公主的事。李自成说道:

  “崇祯也太狠心了!”

  他又询问了宫中的其他情况,知道宫女的总数大约上万人,西华门投水自尽的有三十多人,逃散的约三百左右。留在宫中和西苑、北海各宫的总共有七八千人,其余的分散在昌平各皇陵与西郊的皇家陵墓中侍候香火,多是年纪较大的女子。李自成吩咐说: 

  “紫禁城中太监众多,有的逃散了,没有逃散的任其回家。宫女们一个不许出宫,要找到花名册,等候数日,按册点名,分赏给有功将士。这紫禁城中,千门万户,你们下午要继续清查,午后,孤也要到各处看看,由双喜跟随就够了。多日来你们都很辛苦,快去休息用膳吧。” 

  李岩和吴汝义说了声“领旨!”向他恭敬地行了叩头礼,然后退出。虽然李自成明白叩头下跪是任何臣工对帝王的应有礼节,但是他仍然有一点不很习惯,不自觉地对他们拱手还礼。

  李岩和吴汝义刚刚退出,李双喜进来了,跪在他面前问道:

  “父皇,午膳准备好了,要用膳么?”

  “是我们从长安带来的厨子准备的?”

  “宫中御膳房的太监们没有逃走,儿臣命他们准备午膳。我们从长安带的几个厨子也进了御膳房,处处小心,各种荤素菜肴和各种点心,必须先尝一尝,才许送上来。这是宋军师的嘱咐,以防御膳房的太监们怀有二心。” 

  李双喜退出后过了一阵,午膳就在东暖间摆好了。双喜又一次进来,请李自成前去用膳。李自成来到东暖阁,面南坐下,看见山珍海味,荤素菜肴,摆满了一张大的方桌,器皿精致,且有金碗银盘,镶金牙署和碧玉酒杯。他的心中忽生反感,望一眼双喜,忍不住用责备的口气问道: 

  “为什么摆这样多的菜肴?”

  双喜躬身说道:“儿臣亲自到了御膳房,看见菜肴已经准备好了,只等传膳。儿臣当即对御膳房管事太监说道:新皇帝出身农家,素重俭朴,深恶虚华浪费,你们为什么准备这样多的菜?据管事太监说,平日崇祯皇帝的每日御膳费是三十四两几钱银子,每膳要准备办几十样荤素菜肴,还有各种点心,小菜,这是皇家规矩,午膳时还要奏乐。” 

  “哼,全是浪费民脂民膏!崇祯能吃多少?这种宫中的老规矩不合道理!”

  “崇祯只挑选可口的菜吃一点,其余几十样荤的素的,山珍海味,往往不曾动动筷子,都撤下去赏给乾清宫中的太监和宫女们吃了,今天御膳房的太监们惊魂未定,为皇上备办的午膳已经够俭,他们还害怕治罪哩!” 

  李自成叹息一声,说道:“历代帝王,只有开国之主,生长戎马忧患之中,与士卒同甘共苦,出生入死,惨淡经营,百战而有天下。以后继承江山之主,都是生长深宫,锦衣玉食,不辨五谷,不知百姓疾苦。孤对此深为痛恨!你传旨御膳房,以后不管午膳晚膳,只备几样菜就够了,外加辣椒汁一小碟。还有,金银器皿一概不用,玉杯也不许用!” 

  李自成话刚说完,御膳房的两个太监又捧来了两个朱漆描金食盒,到了武英殿门外,由两个宫女接住。她们还没有捧进暖阁,被双喜看见,向她们使个眼色,同时一挥手。宫女们心中明白,赶快悄悄地退了出去。

  李自成命宫女搬一把椅子放在他的对面,然后命双喜陪他用膳。但双喜害怕违背在西安已经制定的《大顺礼制》,不敢坐下。自成说:

  “我命你坐你就坐,不要害怕。我同你既是君臣,也是父子。你陪着我吃午饭,我要向你问话。坐下!”

  双喜很拘谨地坐在他的对面。一个侍膳的宫女立刻将一双象牙筷子摆在他的面前。在用膳的时候,李自成并没有同养子谈多的话,他在挂心着崇祯和他的三个儿子的下落,尤其他担心崇祯倘若逃出北京,必会留下很大后患。但是尽管吃饭中间没有同双喜多谈话,实际上他很喜爱双喜。在当年孩儿兵中,他最喜欢的是三个孩子,年纪稍大的是双喜和张鼐,略小的是罗虎。双喜是李自成的养子;张鼐虽非养子,但在李自成夫妇眼中,同养子无大差别。这三位青年将领都是自幼在李自成的义军中生活,在南征北战中长成人人,练就高超的武艺,学会了指挥作战,为李自成立下了汗马功劳。张鼐已经封为义侯,罗虎的军衔是威武将军,被封为凤翔伯,不久也将要晋封侯爵,佐李过坐镇幽州(即北京),倘若必须向江南用兵,李过将同刘宗敏率大军分道南下,这镇守幽州的重任就要交给罗虎了。至于双喜的尚无封爵,李自成另有一番深意。宋献策、牛金星、刘宗敏等几位重要近臣都心中明白,但从来没有谁敢提到此事。李自成今年已经三十八岁,尚无儿子,倘若几年后再无儿子,立太子只有在李过和双喜二人中决定。李过的优越条件在于是李自成的亲侄儿,但李过与李自成同岁,也没有亲生儿子,所以他不应该立为储君。双喜虽为养子,但按其他条件立为太子全都合适。明末起义首领中一向重视养子,而且以养子继承皇位的事在五代不乏先例。李自成心中打算暂不给双喜封号,让双喜一方面继续多立战功,一方面跟在他的身边多学习如何处理军国大事,再过几年之后,如果他再无儿子,就给双喜一个亲王的封号。只要将双喜封王,就等于定为储君。 

  看着双喜,李自成忽然问道:

  “你和小鼎子都已经成亲了,完了孤一件心事。罗虎今年已经二十二岁了,是吧?”

  双喜站起来恭敬地回答:“是的,他是属猪的。”

  李自成含笑说:“不但北京城中有许多名门闺秀,单说这皇宫中也有几千宫女。罗虎是有功的将领,应该给他选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为妻。这话,你要告诉你子宜叔知道。”

  双喜高兴地说:“儿臣遵旨!”

  用毕午膳,李自成回到西暖阁坐下。宫女们立刻按照明朝宫中习惯,有人捧来漱口的温茶,有人捧来吐漱口水的银漱盂,跪到他的面前。他虽然感到不习惯,但还是按照皇上在宫中的生活规矩做了,同时在心中叹道: 

  “皇帝的生活果然与百姓不同!”

  李自成多天来不曾有一天好生休息,如今破了北京,夺取了明朝江山,驻跸武英殿,十数年的心愿一朝实现,尽管崇祯的下落不明,但心情上也感到蓦然轻松。他需要躺下去睡一觉,然后在紫禁城中随便看看。他还没有说出来这个意思,只是轻轻地打了个哈欠,一个宫女就赶快在他的面前躬身说道: 

  “请皇爷到寝宫御榻上休息,那儿已经准备好了。”

  “寝宫在哪儿?”

  “就在这武英殿背后的仁智殿。”

  “好,你在前引路。双喜,你去看看!”

  仁智殿比武英殿的规模略小,平日很少启用。在崇祯临朝十七年中,只崇祯初年有一次皇后(那时皇后才只有十八岁!)在仁智殿受命妇们元旦朝贺,为的是命妇们可以在西华门内下轿,进来方便。以后国步艰难,每年元旦都传免命妇朝贺。这仁智殿虽然仍有宫女和太监负责照料,但是不再用了。今日天明时候,李过、吴汝义和李岩率领将士进人紫禁城内清宫。他们知道武英殿和仁智殿是大顺皇帝居住之地,必须火速派专人督率几十名太监和宫女打扫干净,布置好一应所需的皇家陈设。太监和宫女们战战兢兢,一变亡国前精神松懈的积习,谁也不敢怠慢,不到一个时辰,果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