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娱女王-第1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慧则不永……就是说,过于早慧,会影响到寿命,张大千希望借着这款暖玉,能够保护苏菲度过更种险恶。
等苏菲拿起那幅《春莺图》准备告辞的时候,张大千忽然说了声:“等一下。”
苏菲有些狐疑地看着他,不知道又要做什么。
“我有一封信,是给潘先生的。”张大千说完,坐到书桌前,将上面的东西都拨拉到地上,然后开始写信……不多时,信已经写完,张大千将信交给苏菲,让她去法国的时候,将信转交给潘玉良。
(感谢青柳大大作的诗!!)

☆、第二百一十二章 再见潘玉良

伦敦西区是与纽约百老汇齐名的世界两大戏剧中心之一,是表演艺术的国际舞台,也是英国戏剧界的代名词。准确地说,西区剧院特指由伦敦剧院协会的会员管理、拥有或使用的49个剧院。这49个剧院除金融城的巴比肯中心、南岸的国家剧院和老维克剧院、摄政公园的露天剧院以及southwark的莎士比亚环球剧院等少数剧院以外,大多数集中在夏夫茨伯里和黑马克两个街区,方圆不足1平方英里,在商业和娱乐业高度发达的市中心形成了一个剧院区,这一剧院区也称为西区。伦敦共有剧院约100个,剧院区就集中了40多个,当之无愧地成为英国戏剧界的代称。在如此有限的区域内集中如此之多的剧院,在世界上只有纽约的百老汇可与之相比,而从历史传统来讲,西区要比百老汇悠久得多。
西区的发展历史可以看作是英国戏剧的发展历史。16世纪末,英国出现了第一家露天剧院。在此伦敦西区之前,戏班子只能在街头巷尾和酒吧中流动演出。16、17世纪是英国戏剧的黄金时期,莎士比亚创作了大量深入人心的作品,戏剧开始由寻找观众变为在固定场所演出吸引观众。由于王宫、教堂等重要建筑都集中在伦敦西部地区,英国的早期剧场也就集中在了市中心一带,奠定了西区的基础。此后,经过历次的瘟疫、大火和战争,西区的剧院不断地改建、增加,逐渐形成今日的规模。20世纪初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西区剧院迎来了最后一次大发展时期,虽然后来又经历了二战的炮火,但今日的西区基本保持了30年代的格局。
《西贡小姐》这部音乐剧,历史上也是在英国首演。只是后来才移植到百老汇演出。此次在皇家歌剧院演出,受《同情的罪》影响,伦敦喜好音乐剧的观众们对于苏菲的名字并不陌生,而在演出前夕,又有媒体透露消息,说是女王陛下将会观看首演。而这个消息的直接后果就是戏票供不应求……其实也没办法提供,一共就2000多个座位。歌剧院总不能卖出3000张票吧?所以其它场次的票也大为畅销。
首演是成功的,2000多人跟在百老汇的时候一样起立欢呼,女王陛下也亲口称赞,无论是音乐剧本身还是演员们的表演,都堪称精湛,她非常高兴能够欣赏到这么一台出色的表演。女王的称赞比任何广告都要好用,以后的演出更是场场爆满,演出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苏菲,恭喜你。陛下让我转告你,她很欢喜你下次带新的作品前来英国,她将会是你的忠实观众。”伊顿伯爵夫人受女王的委托在机场为苏菲她们送行的时候,转达了女王陛下的问候。
“伯爵夫人,请代我谢过陛下的隆情厚意,我将会更努力的表演。这件礼物。请转交陛下!”苏菲将一幅素描画交给了伊顿伯爵夫人,托她转交给女王陛下。
“sophie小姐给我的礼物?让我看看、”
当伊顿伯爵夫人回白金汗宫向女王复命的时候,女王很高兴的接过了那张素描,一边看,一边微微点头,眼中流露出满意的神色,“不错。这小女孩的画艺确实不错,我听说她是毕加索的学生,看来不假。咦?”
女王的脸上忽然露出了错愕的神色。
“陛下,怎么了?”伊顿伯爵夫人以为有什么不妥,吃了一惊,连忙看向那幅画。
画上是女王头戴王冠的一幅全身像,画中的女王面容冷艳,气质高贵,但又不失柔和,充满了王室风范,无论从画技方面还是所表达的人物气质方面,都是无可挑剔。
“你看这里。”女王知道伊顿伯爵夫人没有看到令自己惊讶的地方,用手了一下。
“呃……这孩子。”
伊顿伯爵夫人这才发现,在这幅素描画的一处阴影处,准确地说,是在一处窗帘的旁边,还有一个隐约的,几乎不可察觉的小脸。
苏菲,这张脸的主人站在那里,一腔仰慕地望着女王,那种感觉丝毫无法引起被偷窥者的愤怒,而且还会带有一丝丝的喜剧效果和感动。
“我要把它挂在我的办公室里。”女王微笑着说道。
……数日之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英国大使宋之光在一份报告中提到:“……我在英国女王陛下的办公室里看到一幅女王的素描画,女王陛下告诉我,这是她的一位小朋友送给她的礼物,而那位小朋友的名字叫苏菲,是一名华裔女孩,据说是拥有香港和美国双重国籍的人。据查,这个有‘天才’之誉的女孩在音乐、电影、文学创作方面都极有造诣,她的作品获得过金球奖、英国电影学院奖、奥斯卡奖儿金棕榈奖等多项大奖,目前正在法国巡演,剧目是《西贡小姐》……”
对于共和国的高层来说,一个十四岁的女孩还不值得他们下太大的工夫来注意,现在国内政治运动即将掀起一波新的波澜,没有时间关注这些。而与此同时,在伦敦某院校的李志红正在看一封信……苏菲写来的,因为时间仓促,她没时间和李志红道别,只好转由他人捎了一封信给李志红。
房门‘砰’的一声被人从外面推开,几个青年男女从外面进来,为首的一个男青年看到李志红手中的信,眉头不禁深深地皱了起来,“李志红,这是那个美帝国主义来的反动派给你的信?”
所有看着李志红的目光都显得有几分异常。
李志红的反应却是不慢:“mao主席教导我们……”
几个年轻人立即立定,一付郑重其事的模样。
“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事物来看待问题。”
李志红很神气地看着几个被震慑住的同学,她们都是来自中国,刚从那场声势浩大的革命运动中走出来不久,一应套路都娴熟得很,“黄文革,苏菲是从美帝国主义国家出来的,但她在那里是被压迫、被剥削的,并非生活在资本主义环境下就是反动派,难道我们现在生活在资本主义国家里,也是反动派吗?”
“这怎么一样?”黄文革……就是刚才发难的男青年喃喃地说道。
“对,不一样。我们现在来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知识,就是为了将来更好的解救资本主义国家中被压迫的人民,我现在和苏菲结交,就是为了了结美帝国主义,为革命事业做准备,有什么不对?兵法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李志红,你说的这个兵法是封建主义的糟粕!”
“胡说!在主席的著作里反复出现过,怎么可能是糟粕……”
“错了!主席文采风流,怎么可能用这种粗劣的文字,你们听,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中国诗词博大精深……”
如果某个现代人士听到这一幕,肯定很淡定地敲敲桌子,告诉他们楼歪了。不过这几个年轻人现在又开始讨论起资本主义文学和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学的差距,完全将之前那些政治倾向的问题扔到一边儿去了。
巴黎机场。
“奎恩老师,我很快就会去剧院排练的,耽搁不了今晚的演出。”苏菲向薇薇安。奎恩做了个飞吻的动作,跑到路旁拦下了一辆计程车,姚丽和薇拉。贺兰德比她还快一步,分别上了后座和副驾驶座。
“喂,你们不用跟得这么紧吧?”
苏菲很有几分郁闷的坐进车中,“我是去见老师,又不是去拜会黑社会,用得到这么隆重吗?”
薇拉。贺兰德不为所动:“小姐,门德斯先生……”
“别说了,我知道。”
苏菲叹了口气,不再抱怨。自从在香港发生了未遂的绑架案之后,门德斯对于苏家的安全问题就非常的重视……简直是开玩笑,提供雇佣兵服务的mpri公司的大股东差点儿被人绑架,这件事情真是好说不好听。最后苏菲虽然是拒绝了派给她的几名膀大腰圆的保镖,但还是接受了一系列的安全措施,譬如整个住宅的保安系统,家里也有六名保镖,苏雅茹和苏菲的出行都有女保镖陪同等等,苏菲第一次觉得自己像个大人物了,但也第一次觉得极不舒服。那种被人监视的感觉真的很不好。
出租车在潘玉良的寓所前停下,肖雨馨下车后,取了几件礼物和张大千委托的信函,上前敲门,因为她不准备待太长的时间,所以让薇拉。贺兰德和姚丽就待在车里。
房门在敲响后不久便打开,不过出现在面前的却不是潘玉良,而是一个相貌陌生的东方女性。
“小姐,你找谁?”女人和气地问道。
她大概有三十来岁,一头显得很干练的短发,脸上没有多少化妆品的痕迹,身上穿着一套淡灰色的职业套装,这让苏菲有一种怪异的熟悉感,但在她张口说话的时候,她明白了这种熟悉的感觉是来自哪里。

☆、第二百一十三章 素材

大约是看出苏菲是黑发黄肤,那个女人直接用国语……不对,用大陆的说法,那叫‘普通话’,而且还是带着京味的普通话,李志红就是这么说话的。
“你是从中国大陆来的?”苏菲有些惊讶地问道。
“你怎么知道?”
女人比苏菲更惊讶,她忽然想起了什么,道:“你是苏菲小姐?”
“是……我是,不过,你是哪位?”苏菲有些讶然,不知道这个人怎么会出现在潘玉良的家里。
“苏菲吗?快进来!”
屋里传来潘玉良的声音,那个女人连忙侧开身子,让苏菲进去。
“潘先生。”
苏菲连忙进去,看到潘玉良刚站起,连忙将手里的东西放下,上前扶着她的手。
“你这大包小包的都拿些什么?”潘玉良看着地上那一大摊东西,不由得笑了起来。
“没有什么啊,这个是我画的画,这个是我们苏家餐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