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娱女王-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记得,那孩子的古琴绝对有大家之风,开个音乐会都没有问题,怎么了?”朱梅问道。
“你们还记得那张古琴吗?”胡仁轩问道。
“我记得,很不错的一张琴,只是我们对这个不是很懂。老胡,那张琴有什么故事吗?”金镛有些明白过来了。
他出身海宁查家,也算是,虽然他本身不通琴技,但并不等于他一无所知。
胡仁轩的表情凝重中又有几分兴奋:“焦尾琴,你们知道吧?”
“你说是东汉蔡邕的那张焦尾琴?”金镛讶然问道。
“不可能吧,那张琴恐怕早就不在了吧?”朱梅了是知道这个典故的。一张琴传承千年不是没有可能,但那张琴……还在吗?
“那可不一定,有史料记载,一直到明朝的时候还有人收藏过这张古琴,但从明朝之后,那张琴便再没有在史册出现过。查兄,你知道我是喜欢收藏的,对于古琴也是一知半解,当日我只是觉得那张琴与焦尾琴有些相似,但我的一位长辈喜欢收藏古代乐器,他听了我的描述之后,几乎可以肯定那些特征符合焦尾琴的特征,只是东西没有上手,不敢肯定。”胡仁轩说道。
“我明白了。”
金镛点点头,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道:“胡兄,这件事情你找我也无能为力,她现在还在上学,总不能为这件事情跑一趟香港吧?”
“当然不能。不过最近那位长辈要去美国看孙子,如果有苏菲的地址,他想顺便过去看一看。”胡仁轩说道。
“这样……好吧,老胡,我还要先跟苏菲说一声,你看怎么样?”金镛问道。他可不会随随便便的将苏菲的地址交给别人。
“那是应该的。”胡仁轩点点头。

☆、第六十二章 乐评

艾莉妮。琼斯对这次专访再满意不过了。
她听过苏菲在《青春舞会皇后》的原声唱片,也听过她发行的单曲唱片。虽然苏菲的声音依旧略显稚嫩,没有发育完全,但那种感染力却是超越了年龄和阅历,直入人心,但她在歌声中倾注了全部的感情,以独特演唱技巧,将歌曲的意境提升到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
在那个偶然的上午,艾莉妮见到了这个略为有些腼腆的女孩,更成为了第一个能够独家采访她的记者,同时也获得了对方的好感,这让艾莉妮坚信,她的记者生涯将揭开新的一面。
“从唐人街走来的女孩苏菲,《青春舞会皇后》为她带来了一片喝彩声,成为许多青少年心中最受欢迎的女孩,也成了家长们眼中的叛逆女孩。但是,好莱坞诞生了太多的奇迹,很多人都在怀疑她是否会像一颗流星似的划过好莱坞的天空。
可是,当《隐形的翅膀》在耳边响起的时候,所有人都记住了‘苏菲’这个名字,如果说《青春舞会皇后》震撼的是每名观众的眼球,那这首歌震撼的就是每个人的心灵,一个以歌曲形式表达出来的故事,让我们把它牢牢的印在了脑海里,这个华裔女孩所创造的奇迹,在我们的眼前,徐徐拉开。”
这是艾莉妮。琼斯这篇专访的开篇文字,对苏菲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之后,直接就切入这次发行的单曲,对这首歌做了详尽的介绍。
“美丽、清纯,充满东方女性的含蓄,宁静中蕴藏着无限的活力,这是苏菲给人的第一印象,她的光芒。就象早晨初升的太阳,正在一点一点的呈现在所有人的面前。”
这不是艾莉妮原本写的结尾,她的本意就算为苏菲送上再高的称赞也是值得的,不过回头想想,向来大惊小怪的新闻媒体上刊登出来的文章,夸夸其谈的绝对不再少数,一点点小成绩就会被夸张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且苏菲的年龄毕竟还小,成长的空间还很大,所以艾莉妮。琼斯把已经写好的结尾全部删除。换上了这个稍显平淡的收尾。仅仅是一句话,却胜在中肯踏实。
艾莉妮。琼斯想起了持续半个小时的采访结束之后,苏菲的经纪人门德斯忽然说了一句话。“琼斯小姐,这篇文章请隔一周再刊登。”
厉害啊!
艾莉妮。琼斯略一思忖,便明白了门德斯的用意。
推迟一周发布相关新闻,可不仅仅是一个时间差而已,也是宣传的策略。以苏菲这样刚刚有些人气的新人歌手来说。首周发行完全可以借助还在热映中的《青春舞会皇后》的人气效应,就算发布了新闻,宣传效果也是重叠,肯定无法发挥相应的作用。等到第二周再发行,届时电影已经渐渐地下线,而单曲也已经传播到一定范围了。这时出现的新闻必然会把效果最大化,为下一周的销量做一番有力的推动,而且还有助于专辑的发行。
在美国。唱片的销售当道包括唱片连锁店、超市、演唱会场馆、邮购下单等等,对于生意有基本了解的人就知道,销售渠道越多,对于商品的销售就越有利。像环球这样的大型唱片公司,最大的优势不是什么创作、不是包装、也不是策划。毕竟这些都是依靠人才就可以弥补的,真正的差距就是体现在发行和销售渠道上。这是一种积累,不经过一段时间是做不到的。
以环球音乐来说,它在全美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唱片连锁店,遍布全美的唱片店,和一些大型商场、超市都有协议,唱片一经推出,货架上全部摆上歌手的专辑,再加上狂轰滥炸的媒体资源,大型唱片公司的歌手在销量上绝对占据优势。
《纽约时报》与苏菲的良好关系,为她在媒体这块阵地上的宣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而罗伯特。休斯的评论出现在媒体上,还是引起了不小的议论。
罗伯特。休斯,是《时代周刊》的专业撰稿人,这个时候他虽然是刚刚从澳大利亚移居美国不久,但由于他的评论专业性极强,在那些新闻媒体中已经崭露头角,非常受重视,许多人都十分喜欢阅读他的评论。
《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如果能够在这个刊物上发表一篇正面的评论文章,对于接下来的专辑销售,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而如果能够得到罗伯特。休斯的评价,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都是有巨大效果的。当然,门德斯相信这个乐评会是正面评价的。
门德斯和罗伯特。休斯是偶然结识的,双方关系还算是融洽,所以罗伯特。休斯在百忙之中,看在朋友的面子上,答应给苏菲一次机会。
“小姑娘,你有一分钟的时间说服我。”罗伯特。休斯用一种挑剔的眼神打量着苏菲。
苏菲很清楚,像自己这样刚刚出道的新人,想要在《时代周刊》这种影响力极大的刊物上露脸,很不容易,如果不是门德斯,她恐怕连这次机会都不会有,所以她也并不觉得对面这个男人有什么不对。
“隐形的翅膀让梦恒久比天长。”
这是苏菲说出的第一句话,“这是一句歌词。”
“又代表了什么呢?”罗伯特。休斯的眼皮抬了抬,脸上表情依旧没有任何变化。
“每个人都有一个难忘的少年时代,一个织梦的年代,当我们在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的时候,是来自亲人无私的爱,给我们不停探索的力量,是支持我们飞翔的动力源泉,无论将来我们会怎么样,那双隐形的翅膀都永远在我们的身后。”
苏菲勇敢地直视着面前的男人:“这首歌唱的是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斗!希望永在!”
她说得不紧不慢,罗伯特。休斯听得很清楚,他插在裤子口袋里的手掌轻轻握了握,但随后就又松了开来,面上表情依旧没有任何变化,但眼底却不经意的闪过一抹光芒。
苏菲说完之后便静静地注视着他,大约过了十秒左右,罗伯特。休斯的脸上突然出来一抹笑容:“好吧,把唱片给我一张。”
一直到离开的时候,苏菲还有些不相信,原本她以为罗伯特。休斯只是为了门德斯的面子,勉强给了自己见一面的机会,却没想到他居然真的同意为自己写评论,那一句‘把唱片给我’,可不是他买不起唱片,而是罗伯特。休斯愿意写评论的意思。
果然,罗伯特。休斯的评论只隔了一周,就在《时代周刊》发布了,这引发了媒体不大不小的惊讶,一些颇有名气的乐评人开始正式苏菲的这首单曲,再加上环球公司的推波助澜,单曲销售仅这一个星期,就达到了三十万张,亚洲地日本为五万张,台湾为十万张,香港也达到了8万张……其中日本销售偏少的原因主要是邓丽君的影响,因为她在不久之前的演唱会专辑中,也有这首歌。
爱德华。罗伯茨今年二十九岁,1968年,他成立了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MITS),先是生产火箭模型,然后生产可编程计算器,刚开始的时候生意不错,虽然只有百余人,但五脏六腑俱全,就在他买下了一家倒闭的饭店准备大展宏图时,电子行业的一些巨头开始垂涎计算器这块市场,他们以技术和价格挤入这块市场,使得MITS公司的市场份额急剧缩水。
在这种情况下,爱德华。罗伯茨根本没有时间参加一些娱乐节目……看电影、听歌,简直就是一种奢侈的享受,他只能利用在公司的茶水时间翻阅一下杂志,而《时代周刊》和《电影评论》就是他选择的两份刊物。
翻开《时代周刊》九月号,爱德华。罗伯茨没有去看那些专访,因为他的时间不多,所以只浏览了一下时事新闻,然后便看看有没有罗伯特。休斯的评论,虽然这个人出现在《时代周刊》上的时间不长,但他的文章很特别,而他推荐的电影和歌曲也都很好,在能够抽出时间的情况下,爱德华。罗伯茨不介意自己放松一下。
在这一期的刊物中,罗伯特。休斯评论的竟然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人歌手,爱德华。罗伯茨有些好奇,认真地阅读起这篇文章。
“舒畅自然的节奏,娴熟清新的演唱风格,这不仅是一首旋律优美的抒情歌曲,而且还是一首积极向上的励志歌去,是少有的上乘之作。当歌词随着旋律飘逸出来的时候,那稚嫩中紧着几分柔和的嗓音,一下子就牢牢抓住了听者的内稺。和旋律的舒缓相反,歌词描绘的会是一个积极奋进的人生,充满希望的未来,而且歌手在励志的同时,告诉听众,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