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再婚女律师遗爱深圳:银质青春-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大和同意王叔的意见,但被梁生否定了,他坚持一个也不炒,全部留下。他不想让外界以为他吃不住,兵败如山倒了。“过不了几天就是香港回归,不少港商要回去,我马上回去一趟,利用这个机会拜访老关系,碰碰运气,”梁生给自己打气,也给他俩打气,“不相信熬不过这一关。”

越是危急关头,越是硬挺挺逆势而上,这就是梁生这个打不死的小老板最突出的特点,虽然百般折腾,但是永不绝望。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第二天中午,李大和吃过饭,准备回宿舍躺一躺,补回昨晚缺的觉。刚要离开办公室,接到弟弟打来的电话,说母亲胃出血,被送到县城抢救,目前情况很不明朗。

听了电话,李大和整个人差点瘫倒在地。

梁生得悉,一面安慰他,一面心急火燎地打电话叫来朋友的车子,把他送到火车站赶晚上的火车。李大和从来没有想到过,第一次回家会是这个情形,压抑了一年多的思念,一遍遍被飞速的车轮碾过,铺满归乡的长路。

【。。。。。明天更新下一章节《驻港部队》1、2、3。。。。。。】
作者题外话:亲爱的读者……《银质青春》期待您的收藏、投票、评论。

……是新浪用户的,登陆,直接点收藏,还不是用户,请先注册,再收藏。
驻港部队1
在远离香港的家乡县城,到处张灯结彩,欢庆回归,一派比过年还浓的喜庆气息。从车站出来,李大和跟在一个*的彩车队伍后面,一路步行来到了县人民医院。

母亲已经做过手术,切掉了半个胃,病情稳定下来。一年多不见,父母都苍老了许多,弟弟长高了一个头。一家人在病房里团圆,都有说不完的话。弟弟对香港回归的话题特别感兴趣,他问到一个问题:“听说很多老板都担心香港打仗,把厂子关了跑回香港去,是不是?”

这个提问把李大和逗笑了,说:“要是打仗,哪还叫回归吗?中国现在是巨无霸,不用动枪动刀的。”又说:“我们老板就没跑,而且还要继续做大他在大陆的事业。”

为了让住院病人和家属收看回归直播,医院考虑得很周全,在每个楼层临时摆放了一台28寸的彩电,6月30日的晚上,能够起床的病人都和家属们挤到了电视机前,有人甚至把饭也端到电视机前吃,手里扒着饭,眼睛一刻也不愿意离开电视屏幕,一不小心就把辣椒汁喂到鼻孔里,呛得咳嗽连天。

身边坐着李大和这个从深圳回来的“前线人员”,大家都对他格外热情,不时有人凑过来跟他探讨点话题。李大和感觉到,家乡人对香港和深圳的了解,实在是比他多得多。

大家讨厌的嘉宾讲解访谈慢慢少了,电视画面开始频繁出现深圳的场景。沸腾的海洋,彩色的城市,到处是人山人海,彩旗飘飘,彩灯闪烁。

镜头切到世界之窗广场,复制的埃菲尔铁塔通过航拍技术,进入湘中偏北的一个小县城的视野,飞快地旋转了一遍,有人问李大和:“你去玩过吗?”

“呵呵,去过,一点不好玩,就是几间模仿建造的洋房。”李大和答道,实际上,他连世界之窗的门朝哪开也不晓得。

“深南大道!深圳南大道!观众朋友,观众朋友,我现在的位置是深南大道,”电视记者像好不容易抢到镜头似的兴奋地喊。

“小兄弟,这个深南大道到底有多长啊?”有人伸长胳膊,拍了拍李大和的肩头问。

“长得很,比北京的长安街还长,”李大和道。

“哇,怕是通到了香港吧?军车都要打这里出去!”有人问。

【。。。。。下午更新本章2。。。。。】
作者题外话:亲爱的读者……《银质青春》期待您的收藏、投票、评论。

……是新浪用户的,登陆,直接点收藏,还不是用户,请先注册,再收藏。 。  。。  想看书来
驻港部队2
“差不多,这条马路是深圳最重要的标志,”李大和对深南大道是有印象的,和刘晓梅走过一小段。

此刻的深南大道两旁被市民们挤爆了,电视镜头从一张张激情燃烧的脸上晃过,等一会,驻港部队的车队就要从这里经过,在7月1日零时准时开进香港。

忽然,深圳下起了小雨,记者的镜头闪烁起斑斑雨滴。有人对天气状况表示遗憾和担忧,说:“我的妈呀,这雨下大了,回归还搞不搞啊?”

“你放什么屁!就是天塌下来也要搞!你以为是花鼓戏啊,这是主权,主权,晓得不!”有人气愤地回应,陈述常识的声音总是要比愚昧的声音高。

军车的影子还不见出现,镜头里却出现了两张被兴奋扭曲了的脸,李大和不禁惊呼起来——“黄了名!何在江!” 

李大和一喊,病人们和家属们立即安静下来,都屏住呼吸,注视着电视机。

弟弟把双手卡在他的肩头,气喘吁吁问:“哥,谁呀?”

“别吵,我朋友,说了你也不认得!”李大和的眼睛瞪得比牛眼还大,可就那么一晃,两个家伙就再也找不到了。电视镜头继而在别的脸上掠过,有老人的脸,有骑在父亲肩膀上的孩子的脸,有胡子拉渣的老外的脸。而李大和的兴奋点还停留在刚才流逝的那两张脸上,只有那两张脸,才跟他有关。

画面上的人实在太多了,谁也辨别不出,哪个是李大和的朋友。但是,电视机前的气氛明显不同了,遥远的深圳,遥远的香港忽然变得亲切无比,因为身边坐着一个与现场有关的人。

雨越下越大,第一辆军车终于进入了电视画面,在深南大道上徐徐开进……此刻,远在湖南某座县级医院的住院部自发形成的一个收视点,静默代替了狂欢,有的人双肩耸动,有的人热泪横流。

何在江与黄了名出现在直播镜头里不足一秒钟,但是,他们在深南大道上足足等待了两个多小时。

如果李大和没有回老家,他们也许不会出现在深南大道上,按黄了名早前的计划,香港回归的前夜,他们应该找个小馆子,边喝酒边看电视直播。除了在收容遣送站里吃过“牢饭”,他还没有跟李大和真正吃过饭喝过酒呢,自从惠州收容遣送站出来后,他就盼望着跟他重逢,还要专程见见他们的王叔,把那笔贵重如山的赎身钱还给他,请他好好喝顿酒。遗憾的是,匆忙中竟然没有留下他们的联系电话。找到工作后,黄了名专程到平湖镇寻找过“鸿运达”,好不容易找到那个小院落,人家说这个厂子早搬走了,兴许是倒闭了。

【。。。。下午将继续更新本章3。。。。。】
作者题外话:亲爱的读者……《银质青春》期待您的收藏、投票、评论。

……是新浪用户的,登陆,直接点收藏,还不是用户,请先注册,再收藏。
驻港部队3
黄了名内心充满了对李大和这个萍水相逢的朋友的感激,要不是他出手相助,也不知道后面将要经受多少波折。也许被查扣收容是他求职路上无法回避的最后一次磨难,一切霉运到此嘎然而止,不久之后,他就顺利被中专学校聘为代课老师,虽然是学美术的,但也算通才吧,政治历史地理也来一把,学校把他当骨干使用,业余安排参与校外联合办班的授课教学。

人生无处不相逢,山不转水在转,他们又相遇了。相约6月30号,当黄了名找到何在江时,才得知李大和因为母亲生病回家去了。

他和何在江随便吃了点东西,虽然是师生,但两人毕竟没有单独坐下来过,话题怎么也展不开。黄了名就突发奇想,拉了何在江跑到市内,挤在人海里欢呼,等待雄壮的军车车队出发。他们买了两面小国旗和香港区旗擎在手上,合着人海的激情挥舞。黄了名是个热血青年,还请街头的义务彩绘师在两个脸蛋上画上国旗和区旗,与狂欢的人群融为一体。而在这样的场景里,何在江却显得有些牵强附会,虽然心里激动,但是表现不出来。他想跟别黄了名一样吼一吼,可是到了嗓子眼,声音出不来了,想跟他一样蹦一蹦,可是双脚像被缠住了似的。

军车行过处,鲜花飞满天,整个深圳的热情,全部献给了代表祖国行使主权的人民解放军。电视直播技术在这一伟大的时间段落里,深刻地嵌入人们的生活记忆,虽然远隔千山万水,李大和通过电视有所裁剪的画面,与现场雨幕中的两个家伙实时分享了激动人心的同一场景和细节。

一场不期而遇的雨水,把兴奋过度的黄了名淋感冒了,下半夜,他们回到宝安,继续喝了点啤酒,黄了名就支持不住了,忽冷忽热的,他的学生何在江把他送回了宿舍。

而李大和没有等到庄严的主权交接时刻,也回病房陪母亲说话了,母亲在他心中比香港重要得多。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而母亲的胃却在承受术后的隐痛。

【。。。。明天继续更新下一章节《红剁椒》之1、2、3。。。。。】
作者题外话:亲爱的读者……《银质青春》期待您的收藏、投票、评论。

……是新浪用户的,登陆,直接点收藏,还不是用户,请先注册,再收藏。
红剁椒1
弟弟要上学,回了学校,李大和跟父亲继续在医院陪护。一个星期后,伤口愈合良好,可以出院了。

以前寄回家的钱,包括随身带回的,全部交了母亲的住院治疗费用,家里翻新房子的计划也落空了,为此,大病初愈的母亲很是自责,李大和安慰她:“钱是人挣的,身体没事了,比一百万一千万还值得!”

这话要是由外人说,那就叫客套话,由儿子亲口说出,那就是顶天立地的孝道。出门不出两载,儿子成熟起来了,让双亲暗地里高兴。跟他聊天时,父亲流露出当时没让他上成大学的遗憾和内疚,李大和一笑置之,道:“深圳大把的老板也没有读过大学,还不照样干事业发大财?”

父亲从抽屉里拿出一扎码得结结实实的信,对他说,这是他到深圳后所有写回家的信,一封也没有丢。父亲的话里隐含着些许的埋怨:你现在虽然慢慢混上进了,写给家里的信却是越来越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