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武夫-第10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刃、火器和铠甲都要进行保养,要给外人看到最优的状态,被选中前往的家丁自己开玩笑,这次去清江浦,务求每个人都要闪闪发亮,让外人看着眼花才好。

在清江浦的周学智早就开始忙碌,去年比武大会后,新的比武大会场地在年初就开始修建,此时已经完工,既然赵进要来,而且这次比武大会的意义这么大,那这比武场也要好好完善细节。

督造这比武场的匠师姓付名晨,今年三十七岁,原本是凤阳府下蔡镇人士,家里却是修建修缮中都皇陵的世家,本来衣食无忧的家境,却因为不满某任守备太监克扣太凶,被直接赶出了凤阳府,在庐州府和安庆府游荡着做些督造的小工程过活。

还是被出身芜湖的耿满仓发现,直接推荐到赵字营这边做事,和任何一处势力甚至官府相比,赵字营对兴建工程的热情很高,从堤坝到集市再到田庄和营盘,每到一地,必然大兴土木,可这些工程都是关系重大,不敢用不放心的人督造,赵字营贸易厅一直在为徐州搜罗这类人才,这付晨就是其中之一。

来到赵字营这边,这付晨当真是如鱼得水,在这边搞建筑土木,预算宽松的很,而且不干涉太多,只要不在钱财上动手脚,赵字营这边就任你施为。

当自己被选中督造清江浦比武场的时候,付晨满怀豪情,以为这次可以大展拳脚,没想到在做样式开工之前,被送到徐州那边和赵进见面,拿徐州银子,吃徐州的饭,自然要听从服从,不过付晨情绪却有点低沉,他这等督造工程土木的匠师,最忌讳的就是旁人指手画脚,偏生身份所限,无论多么外行的建议都要接纳。

不过和赵进见面之后,付晨却一扫郁闷,他开始明白旁人所说的这个“进爷无所不能。”是什么意思了,赵进的确对这比武场的样式指手画脚了,可这指手画脚却让付晨觉得自己开了一扇门,他看到了和大明各种建筑完全不同的东西,按照赵进描述,这个样式来自千年之前,但付晨自小家传学习积累不少,却从未听过这等。

这些疑惑都是芝麻小事,回到清江浦之后,付晨马上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这比武场的建设之中,而这比武场建成之后,也的确震惊了整个清江浦,震惊了通过运河南下北上路过清江浦的每一个人。

比武场的位置在清江浦西南方向,在清江浦和武家墩之间,这里有个天然高起的大土丘,略高于洪泽湖面,这样的地方在清江浦周围很难得,从运河边骑马坐车来到这比武场需要半个多时辰,走路则是一个多时辰,这个距离士绅百姓都可以接受,早上来晚上走并不是什么负担。

整个比武场占地二十亩,按照时人看法,这比武较技都要在擂台上进行,土木搭起台面,人在上面比试,但这看法来自评话传奇,并没什么道理,原本比武大会也是用这擂台的方式,后来发现偶然性太多,无论观赏还是公平都不合格,索性改成平地较量,大家在四周高处观看,这比武场就是基于这个概念建造的。

不过从外观来看,谁也不知道这个建筑是比武场,只会猜这是个大宅院,外面有一圈近两层楼高的高墙,里面是什么看不清,远看只能看到一圈高墙,说是个木盆也有人信,就有人附会这比武场实际上是赵进的风水局,还说这比武场下面埋着当年沈万三的聚宝盆,就是要为这赵家招揽天下气运,同时截断和运河相同走向的大明龙脉,现在清江浦和周边人士,对这比武场的称呼就是“聚宝盆”。

这些无聊的传言不过是酒桌闲谈,说得人神秘,听得人认真,过后都是哈哈一笑,真正让人念念不忘议论不停的,是这比武场的构造,当你里里外外走过的时候,才会发现这个建筑的奇妙之处,即便是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人,也没在大明见过类似的结构。

第1157章奇观和武人百态

里里外外仔细看过之后,你就会发现这比武场实际上是一圈二层砖石构造的楼宇围起来的,在外面只能看到这楼宇的外墙,而在里面楼宇的屋顶是个斜坡,斜坡上有座位和过道,还有竹木结构的凉棚暖棚遮风挡雪,被这些“楼宇。”环绕中的场地是用灰土沙石平整过的平地,比武的地方就在这边。

比武场外面看着是一个圆形的宅院,内部则是个圆柱体,比武场被“楼宇。”朝内的墙壁环绕,最靠近场地座位距离地面有七尺左右的高度,若说外面看起来像是木盆,这内部看着则像是个杯盏。

座位有很多种,大多只是块石板,如果你想要过来坐,比武场会提供竹木座位和棉垫等等,到时候放在位置上,这是最普通的,还有那种半封闭的包间,真正的大富人家甚至带着内眷仆役过来,可以在那个包间里,不光和周围分隔开,里面伺候享用都是一应俱全的。

另外最显眼的是比武场内北边坐席有一处前凸到场地中的石台,石台上的座位和周围明显和场内其他坐席的规制不同,这个没什么难猜的,一看就知道是贵宾和主家所坐的位置,很多人心里想到私下里议论却不能明说,面南背北,在这片地方也就是赵进有资格坐了。

坐席下面就是一个个不大的房间,在第二层尤其如此,第一层的房间相对大些,参加比武的武人,甚至来观看比武的宾客,在闲暇时或者入场之前,都可以在这些房间内休息议事甚至做任何想做的勾当,不少清江浦商人们参观之后,已经敏锐的意识到,用这些房间做酒楼饭庄茶馆甚至提供女乐倡优,生意都会很不错。

也有人传说,这比武场还有地下一层甚至两层,但外人没办法去参观,也就仅仅是猜测,事实上比这个玄奇的猜测还有更多,大家看到这样一个环形的建筑,漫步在内部大大小小的房间中,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遐想。

尽管赵字营已经在清江浦展示过很多次实力,可这比武场的修建还是震惊了许多人,原本以为要几年甚至十年的工程,居然在几个月内完工,而且还是这样出色完备的建筑,这比武场本身就已经代表着赵字营的不可思议,让人震惊于他们的实力和财富。

真正对土木建筑懂行的人能看明白些东西,比如说这比武场所用的砖石,其中最重要的石料来自于清江浦本地的积储,当年徐州和清江浦这边修河坝水利,需要大量的麻石条石,当时漕船自南向北运货,夹带南货去北边怎么都有的赚,可从京师一路南下运回来,却没有那么多值得运送的货物,而且也不是每艘船都有夹带和做生意的机会,所以向北运竹料,向南运麻石,就成了漕船的固定压舱货物。

运河水利年年需要整修,对石料的需求年年都有,不过越到后来,越是懈怠,就在这不断变慢的过程中,条石和麻石的石料在清江浦越积越多,本地人修房盖屋根本用不了,这东西价格低廉就那么被丢掷一边。

可赵字营这比武场的修建就是变废为宝了,付晨将清江浦积存的石料全部加以利用,用来铺设地基,搭建外墙,甚至用在比武场看台和房屋的结构之中,这是一重就地取材的方便,另外一重方便就是这运河水利。

建设这比武场需要大量的红砖青砖,而清江浦附近根本没有合适烧砖的地方,这个也简单,直接在附近州县建设砖窑,然后用漕船一船船的运送过来,如果没有这水利仅仅靠着车马的话,那耗费当真是惊人,效率也会无比低下。

运河漕船运来的不光是红砖,还有自海上来的大木,这些来自辽东的木料在蛤蜊港附近进入运河,逆流而上到达比武场附近,逆流而上虽然麻烦,可比起陆地运输来实在是方便太多,更有传言说,在这比武场的建设中用了不少徐州铁场炼出来的熟铁,尽管这一年来,熟铁的价格一直在不为人注意的微微下跌,可能用熟铁做建筑材料,这徐州实在是豪奢。

除了材料上的便利,人力上的充裕更让无数人震惊,这么大的工程所用人工肯定要几千几万,清江浦和周边都算是富裕地方,百姓各有生计,哪有那么多的人力,可这比武场始建,就有一船船的青壮男女来到,在工地周围居住劳作,一船船的粮食和物资运送而来,维持他们的生计,这等于是在一月左右的时间内新建一座市镇,这等动员和组织代表着什么,实在让人深思。当时甚至有传言,说赵进要在清江浦边上新建一座城池,这比武场不过是个幌子。

材料足够,人力足够,而且还是用军法约束,没有人敢怠工偷懒,建设的效率自然也是极高,当基础打好,开始垒砌砖石的时候,简直可以说是一天一个模样,在那个时候,这边周围每天都有大量的闲人围观,如此的建设速度实在太少见了。

几千上万人都在忙碌,各队在忙碌不同的事情,却没有什么混乱,处处有条不紊,然后组合起来就成了这比武场建设的高效,这也和徐州铁场织场酒坊的存在有关系,在这些大的工场匠坊中,工头管事们知道如何管理,如何协调和配合,怎么组织起来,尽管很相对粗浅,可已经是了不得的进步,这些工头管事有许多被抽调过来当监工,大大提升了效率。

等到建成之后,过来看的人就更多了,这样的比武场其实就是个城堡和要塞,里面可以屯驻军兵,可以防御围攻,有他在清江浦边上,清江浦对赵进就更不敢有任何忤逆,不过这个猜测没什么人理会,这第三旅和清江浦巡丁团就足够威慑了,没必要在画蛇添足……

而且赵字营对这个比武场的处置也不像要用在杀伐上,比如说建成之后,一边放开人来这边游览,一边在比武场周围建设铺面出租,还在比武场中举办过铁器和棉布的贸易集市,各方宾客纷纷来到,大家这时候才意识到赵字营的用意,可能是要把这里办成一个新的清江大市,这让大伙都有了兴趣。

前期过来建造比武场的很多劳力都留了下来,维持这比武场,在商铺和周围的各个产业里做活,这其中有不少人是辽地口音,大伙都说在这件事上,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