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武夫-第11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田地的佃户长工,这投献过来的田地也就真正成为豪绅们的自家产业,能被约请来临清的这些位,巧取豪夺的事情自己没做过,祖辈也做过,不然哪里能积攒出这么大的家业。

把别人投献的田产据为己有,可这些田地依旧是隐田,不在官府田册之上,不向官府缴纳赋税,这些豪绅家中还有隐藏的人口,同样不在官府清册中,这些人口只是豪绅自家的奴仆,而不去承担什么徭役,也不必负担人头税等等,这么下来,朝廷官府只能向那些没投献,自己勤苦耕种的农户和地主们征税摊派。

缴税和负担徭役的人少了,可要缴纳的税额,要办的差事没变,甚至还在逐年增加,也就是说,越来越沉重的负担压在越来越少的人身上,让他们或者去投献,或者破产破家,田地直接被人低价买走或者兼并,等这些田地到了有势力的豪强手中,又是变成了隐田,恶性循环,周而复始。

有明以来,自太祖朱元璋到现在的天启皇帝,开国时候清查天下田亩,然后一年比一年少,这田亩就摆在那里,而且还会有开荒拓土,可在吏部和各地官府的田册上,就是这么一年年少了下来,张居正做一条鞭法,天下检地,结果田亩又是变多,只是这变多没几年,又开始一年年变少,原来地方上的田地变少,卫所里的军田没办法变少,可从嘉靖年开始到现在,连卫所里的军田都越来越少了……

这些从官府鱼鳞册上消失的田亩,自然都落入了这些豪强的私囊,不用缴纳赋税,不用负担徭役,不断的替豪强生财致富,朝廷的苛捐杂税不断加重,一次次天灾人祸,大批的百姓农户破产破家,而豪绅们借此兼并,实力财力愈发的膨胀。

在大明开国之初,地方上有农户,有中小的地主士绅,还有豪强,但这二百余年来,农户越来越少,中小地主越来越少,只剩下越来越膨胀的豪强巨绅,地方上田地工商,大部分的利益都被他们垄断和侵占,大明官府就是这么一直含糊着,他的官吏差役还在其中上下其手,发财分润,大明朝廷官府甚至把这些豪绅们当成国家的骨干支柱,依靠他们来统治地方,依靠他们来维持稳定。

赵进自然不会这么做,赵进和伙伴们同样知道,除非他们和大明一样糊涂浑噩,不然只要想做什么,肯定会侵害这些豪绅们的利益,任谁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财产被侵害,任谁也不愿意看到财路被断,反正他们都不愿意,那也就没有必要理睬他们的想法,只按照赵进和徐州的利益进行就好。

宴席已经安静了一会,赵进和伙伴们还在慢条斯理的吃着,主业在工商贸易的豪绅们还算镇定,其他人都是放下了酒盅和筷子,面色沉重的交换眼神,开始还有所顾忌,慢慢的开始有小声交谈,大家也顾不得彼此之间不是同盟,甚至还有勾心斗角,眼下这个局面,必须要拿出个章程来,可让大家觉得郁闷的是,在赵进的强势面前,大家根本没什么反抗的余地。

想想那身穿铁甲的整齐阵列,想想那数千铁骑,再想想那需要十几匹牛马拖拽的大炮,还有这段时间来那些胜利,在这样的力量面前,你是阳奉阴违,还是拔刀反抗,又或者拖延不办,都会被碾压的粉碎,可谁也不愿意就这么接受,这就是生生在身上割肉吸血。

大家已经习惯了巧取豪夺,习惯了不缴纳皇粮国税,习惯了这种土皇帝的日子,想想要守徐州一个年轻人的规矩,要把好不容易聚敛来的田产人丁送出去,谁也不愿意,谁也不甘心,可大家想不出什么法子,能执掌大家大族,学问才能都不算太差,自然也知道史上的种种典故计策,但绞尽脑汁,却想不出眼前能用的。

就算没什么法子,就算没什么可说的,这个时候也一定要表态,不然的话,就会被当成默认,那就连大义名分都没了,到时候更是麻烦。

“进爷,眼下大事在即,一切都是要求个稳妥,这检地查丁,最容易激起民变,这可对进爷的大业有害,进爷这边若是需要军费兵源,大家自当竭力报效,我等算不上什么巨富,可还是能报效一二,一定会鼎力相助。”一名老者起身说道,这人是济南府商河县人,上代是做到了某省巡抚的位置,侍郎致仕,这一代则是举人出身,没有出仕,在家主管家业,这人称得上德高望重,隐约算是山东豪绅里的代表人物了。

赵进没有起身,只是笑着先对伙伴们说道:“这是给我们开出价码,咱们要一笔钱,然后一切还是按照原来的规制走。”

陈昇冷哼了一声,石满强满脸寒意,吉香则是冷笑着说道:“那到底是大哥你管着百姓,还是他们管着百姓,如今这个局面了,还想着跟咱们讨价还价。”

“他们想得美。”赵进说了句,然后笑着站起,对那老员外点点头,开口说道:“山东是我的,人口是我的,地盘是我的,一切都是我的,既然是我自家的东西,没道理我不知道底细,怎么也要细致的盘点清楚,不然就没办法规划使用,你们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赵进脸上带着笑容,轻松的发问,在座的山东豪绅们面面相觑,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是好,不是因为赵进在强词夺理,而是赵进说得没错,对这等显而易见的事实,实在没办法反驳,可不反驳自家就要败落了,事关生死存亡,这可没办法含糊,该争的一定要争。

只不过这边还没开口,赵进笑着继续说下去:“赵某明白这激起民变的意思,无非就是各位在背后,撺弄着什么不长眼的绿林江湖人,或者什么烧香信弥勒的教门,脑子不清楚的贫苦百姓也有可能,搞不好还要把大明的官军引进来,处处生乱,然后我军处处扑火,焦头烂额,最后只能对你们让步服软,答应你们的条件,是不是这样?”

他面带笑容,轻描淡写的说出这几句话,就好像在谈什么闲事,因为这个语气态度,以致于宴席中的众人没有反应过来,片刻之后,屋中一阵桌椅乱响,豪绅们纷纷站起,个个脸色惨白,更有人身体不住颤抖,站起来又好像要坐回去,被赵进这句话给吓怕了。

虽然“民变。”的确就是这么回事,可暗示和明说完全两码事,没道理言语打机锋的时候你把真刀子亮出来,这赵进还真是不讲什么含蓄规矩,难不成要在这边把大家一网打尽?

赵进根本没有理会他们的反应,只是自顾自的说道:“我和各位说的这些,并不是来商量,我说什么你们必须跟着做,想要违背,想要抵抗,必然粉身碎骨,不会有别的下场。”

宴会厅中鸦雀无声,那站起来发言的老者脸上已经没有一丝血色,在这时候却有一名三十岁上下的人物站起,义愤填膺的说道:“进爷现在要做大事,难道不该笼络人心,招纳各方贤才吗?为何如此酷烈,寒了众位乡贤的好意。”

“徐州一直在招贤纳士,赵某一直在收拢人才,但不明大势,贪图小利的蠢物,又怎么会是人才,只知道笼络官府,鱼肉地方,与国争利,与民争利的蛀虫又怎么称得上乡贤,我需要在乎吗?”赵进微笑着回答。

赵进说话直截了当,丝毫没有什么婉转遮掩,在座诸人差不多都是他口中的蠢物和蛀虫,就好像被一记记耳光狠狠抽在脸上,每个人的神情都极为难看,却不知道怎么应对,赵进的伙伴们脸上都有畅快神情,临清李家父子则是神态自若。

自从在天津深谈之后,马冲昊就开始把自己隐藏起来,倒不是说乔装改扮,而是尽量不作为各种场合的主角,他也在这宴会现场,却坐在一个角落的桌子上,别人也不清楚他的身份,也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对,马冲昊则是观察着屋中诸人的反应,有人恐惧,有人难堪,有人恐惧。

马冲昊能猜到屋中这些豪绅的想法,来之前肯定有种种幻想,觉得赵进会开出价码来收拢招揽,因为徐州刚刚拿下山东,大明官署衙门仍在,这样未明的局势面前,肯定要争夺这些地方上的势力,谁得到这些豪绅的支持,谁就能掌控地方,双方开价,那自然可以左右逢源,价钱也能高上去,谁能想到赵进根本没有抬价,甚至都没想着招揽,直接定下规矩。

第1300章给你们一条路走

现在人人口称不敢,可口称不敢只是怕赵进当场翻脸,不让人回去,只要能回到家乡,他们立刻就会掀起风浪,大明官府这么多年都没奈何他们,一个新起的徐州赵进又能怎么样,豪绅们肯定都是这个打算。

想到这里,马冲昊禁不住笑了,豪绅们都觉得联合起来可以给赵进好看,未必能胜,却可以将赵家军拖住,给他们造成种种麻烦,最后只能达成妥协,豪绅们会这么想,天下人都会这么想,都只会觉得赵进糊涂,赵进年轻莽撞,不知道体恤人心,马冲昊觉得如果是从前的自己,恐怕也会这么想,十有八九还要趁机做些事情。

不过,马冲昊现在不这么认为了,他已经知道了赵进的徐州到底是什么,而其他人不知道,其他人不知道赵家军和徐州相关到底蕴含着怎样的力量,到底是怎样的恐怖。

马冲昊脸上有笑容,眼神却很冰冷,他看着屋中神态各异的豪绅们,知道搞不好还要自己来料理这些手尾,这等镇压叛乱可不就是情报部的差事。

豪绅们扎根地方,财雄势大,因为有科举功名的官身护体,在县城、府城、省城甚至京城都有盘根错节的关系,在当地官府内有家奴亲信当差做事,想对他们有什么动作,方方面面维护纠缠,有个风吹草动都被这些豪绅们知晓,真要动手,这些顶级的豪霸们会毫不犹豫的动手。

他们豢养着教头护卫,这些就是他们的私兵骨干,然后还有为他们耕种做活的佃户长工,这些青壮就是他们的主力,甚至还可以使唤附近的江湖绿林众人,那些江湖草莽的人物没有豪霸们的默许和支持根本不可能生存,更有甚者,当地的驻军和官差都会跟随这些豪绅们动作,因为早就利益共生,不可分割。

因为这官面私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