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武夫-第12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话是闲话,赵进笑着点头,孙传庭将茶水放下,却是肃然说道:“本朝自太祖立国,成祖北伐,那都在草原上大展雄风,宣宗时候也是有体面在的,只是英宗北狩一直到今日,对草原上再无什么胜绩,从瓦剌也先到土默特俺答,都是大患大害,若不是天佑,甚至有灭国之险。”

说到这里,孙传庭又笑了下:“何止是瓦剌和土默特这样的大部,就连河套火赤这样的小部落都可以入寇为害,边军畏之如虎,近二百年来,可有过什么大胜,最多不过是边关安宁。”

吉香和石满强对视一眼,吉香却有些不耐烦,心想尽管提前约好谈谈,可我家大哥是什么身份实力,你又是什么身份实力,面子给到你也要识趣,还在这里絮叨什么,还不下跪请降,现在多少人求这样的机会都求不到,倒是石满强看不出什么情绪,端坐在那里不动。

“在下久居晋地,大同边事颇为了解,家中长辈常谈,自己也有所见所闻,这么多年,在下只觉得对蒙古各部无计可施,要么出一个戚将军那般的不世名将,要么仿成祖年检的例子,用蒙古人练一只精骑,这两个法子如今都很难做,所以一直觉得就这么没办法了。”

他说这些倒是让军帐中诸人听了进去,孙传庭继续开口说道:“诸位莫要笑,在下兵书看得不少,从前朝到本朝都是看过,这些兵书上说的,要么练不出精兵,要么说得模糊,眼下唯一能用,而且用之有效的就只有徐州的练兵法子,在下照猫画虎,找了些徐州出身的人才,就这么练了起来。”

自从王自洋在山西看到熟悉面孔,并将消息传回徐州之后,孙传庭的练兵对于赵家军就不是什么秘密了,他说这些大家都知道。

“……这兵练了些时日,尽管还没上阵厮杀过,却感觉有几分把握,在下不住的告诫自身和身边人,莫要骄狂,莫要大意,毕竟还是新兵……”

“……几次剿匪平乱打下来,这把握越来越大,开始想着去和蒙古人碰一碰,那察哈尔的林丹汗自从占了归化城之后,就一直想要南下立威,大同边将一直不忿在下抓兵抓权,也想借此给在下一个难堪,而在下这边同样想要验证战力,看看这新军到底是不是真金白银……”

“……看着蒙古骑兵几千呼啸而来,在下也吓得手心出汗,新军也有人忍不住逃走,好在军法执行得力,把阵脚压住……”

说到这里的时候,孙传庭脸上有笑意浮现,神情带着畅快。

“……怕了几百年,几百年都没怎么赢过,原来是这么弱,原来这火器好好打造,好好使用,能有这般的威力,原来这军阵只要站定,只要有章法,练几个月也是强兵,原来你足粮足饷的发下去,下面人是会出死力的……”

赵进神色淡然,石满强面无表情,吉香脸上却有些不屑,这都是什么道理,赵家军从一开始就按照这个路子走,这明明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居然当成至理名言去讲。

“……那一战过后,大同和山西的边军服了,归化那边的林丹汗怕了,而山西的商人士绅们则是看到了发财的路子,他们愿意出钱出人,只要在下能统兵北伐,拿下归化城,拿下河套,能护住山西这片基业,甚至有人劝在下称王……”

以孙传庭的性格,这次有些话多了,大家都听得很仔细,有些事是事先已经知道的,有些事则是不知道的,听起来很是有趣,不过众人多少有些纳闷,从山西冒着风雪和风险赶到临清来,难道就为了说这些吗?

“……经历过这些,在下方知赵公所做一切,自己练过兵,知道练出兵马的强弱,才知道赵公兵马到底强到了什么地步,自己筹措军资,带兵上阵,才知道赵公到底打下了一份什么样的基业……”

“……天下都以为在下尚有一搏的机会,都以为即便不为大明尽忠效忠,也有割地为王的气数,可在下心里最清楚赵公是何等人物,手下有何等的力量,在下不愿意做那螳臂当车的狂徒,只求少流些血,少死些人……”

孙传庭所讲述的这些很是引人入胜,就连先前不耐烦的吉香都听了进去,听到这时候,军帐中每个人脸上都浮现笑容。

这些话是孙传庭心中感慨,可对于赵进和兄弟们来说,却是最好的夸奖,是发自内心的肯定。

第1423章少流血

自赵进创立赵字营,一步步强大到如今,外面人要不然轻视,要不然就是畏惧,他们或者以为赵家军这样的练兵方式不合兵法,肯定不堪一击,或者是吃了败仗之后,觉得赵家军有鬼神之力,强悍不可敌。

但这样的对待让赵家军众将很不舒服,自家明明做了很多的事,历尽辛苦,却被外人觉得是碰巧,归之于鬼神,完全否定了自家的努力,但现在这位名满大明的实力督抚,却这么了解自家,这样的陈述,话语中的赞美和肯定实在让人舒爽。

孙传庭坐直了身子,肃然说道:“孙某这次来赵公,是想请赵公列下一个章程来,到底怎样才能让大明这边体面和气的收场,若一定要杀人,还请少杀些,毕竟都是华夏一脉,何苦自相血战。”

这是说到正题了,吉香到这个时候才明白对方说话的技巧,到这个时候,双方心平气和,而且心防不在,很多问题可以开门见山的聊了。

赵进沉吟了下,开口说道:“这话很大,孙兄是说自家和山西?还是替某些人来说的?”

“赵公重商重工,大得山西商会之心,孙某还没有这个念头的时候,就有人千方百计过来劝说放风,说让我顾全大局,大明失德,让我顺应民心,这次山西最不用担心,若是孙某再固执己见的话,只怕就要不明不白了。”

大家一笑,不过这个玩笑并不可笑,天下人看来,孙传庭在山西练了一支新军,他在山西大同可以自行其是,自己筹措军资,自己征税,形同割据,可赵家军的了解更深刻些,孙传庭之所以做得这么顺利,是因为他得到了山西商界的大力支持,没有商人们的钱粮甚至人员的支撑,仅靠山西一地的税赋根本没可能供应新军,要知道朝廷给孙传庭变法的权责并不仅仅是给出权利,大同边镇的供应也要他自己负责,等于甩给他一个包袱。

山西商界之所以这么舍得出钱出粮,也是有了自保的心思,原本他们和边镇以及草原上勾结很深,能有很多方便,可这些年局势太坏,更迭太快,边镇这边不讲规矩倒还好说,察哈尔林丹汗将土默特的第三代俺答汗从归化城赶走,导致草原上局面大乱,不管是去草原的商队还是边关的边市风险都大了很多,或者被蒙古马贼或者部落直接抢掠,或者大队蒙古骑兵入侵,不管那一项都会影响生意,甚至会家破人亡。

而且山西商人们从徐州那边学习到了很多经验,不管重商还是重农,在这个世道下面,总要有个可靠的庇护者,不然的话,商人就是砧板上鱼肉,像赵进那种有点石成金妙法的可遇不可求,但能护住平安的不难找。

大家愿意供奉钱粮好处,只要有个规矩,只要别毫无征兆的勒索抢掠,甚至身家性命都有危险,大家都是愿意做的,孙传庭做事又有章法,更是山西本地的豪门世家,这样的人自然值得信任,更难得的是,愿意听从大家的建议,认同徐州赵进的新法,这样两利的人物自然要全力支持。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话还是有他的道理,孙传庭知道如今的成就从何而来,自然也知道其中蕴含着怎样的风险。

山西那边的态度是明朗了,不过仅有山西一地,孙传庭自己的份量是够,但这少流血少死人的请求就未免说得太大。

“内阁诸公大体都是这个意思,保定巡抚和顺天巡抚都和孙某有过书信往来,他们也大概是这个意思。”

原本北直隶不设巡抚,但因为赵进崛起,北直隶大名府先设大名巡抚,然后赵进拿下山东后,在保定设保定巡抚,在顺天府设顺天巡抚,统辖驻扎在京畿之地的大军,他们的存在除了防御赵家军还有另外一重目的,那就是牵制京师内阁孙承宗和王在晋掌握的兵马,还要防备辽镇熊廷弼的边军,大小相制这个套路,是刻在大明君臣骨子里的。

顺天巡抚洪承畴,挂兵部侍郎,保定巡抚郑崇俭,挂兵部侍郎,以及回撤到宣府附近的大名巡抚卢象升,如今是宣府巡抚了,这就是拱卫京畿的三位巡抚,京师外围的军权都掌握在他们手中。

按照孙传庭的说法,掌握北直隶五分之四兵力的人都赞同他,那在外围角落的卢象升倒是不必太被在意。

而以大明目前的体制来说,这几位同意之后,就等于大明天下做了决定,尽管他们实际控制的不过北直隶和山西两处,不过这两处不做抵抗,其他地方就没什么违抗的可能,普天之下,就只有陕西三边的边军会造成麻烦,但也仅仅是麻烦而已。

至于四川、湖广、云南等地,原本就没有太多兵马聚集,即便本省凑出若干来,也会因为地理人文等各个条件没办法长途奔袭,造不成任何的威胁。

孙传庭这个表态说明,大明的核心力量已经准备投降了,或者要寻求一个体面的解决方式,但北直隶和山东近在咫尺,却让从山西来的孙传庭谈,这里面也颇为微妙。

或许孙传庭掌握的大同新军是大明各个军事力量中最强的,最近又有对草原俺答的胜利,在赵进面前腰板硬一些,不至于奴颜婢膝,当然,他们也没想到,正因为孙传庭用徐州新法变强,才比其他人更知道徐州的强大和可怕。

“那皇帝知道吗?”赵进追问了句,已经有人给赵进提过建议,说大事将定,要正名分,在各种场合不能直接说“皇帝”,而要说“明国皇帝”,显现出区别来,其他人对这个都很注意,赵进却不怎么理睬。

听赵进问到这个,孙传庭表情显现出几分尴尬,咳嗽了声说道:“既然大家商定,陛下也难违民意。”

的确,下面决定之后,崇祯皇帝即便反对又能如何?放在天启年间,天启皇帝还能通过魏忠贤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