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武夫-第13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官各抒己见,有些人还从身上拿出来纸和笔来进行演算。

这些西洋参议军官身居要职,而且在中国呆了多年,所以汉语都十分流利。再加上今天是在御前,他们不敢耽误皇上的时间,所以讨论十分顺畅,仅仅花了一小会儿时间,这些海军军官的商议就结束了,九江侯刘涛以十分严肃的表情慢步走回到了会议圆桌上面,重新坐了下来。

“怎么样?能办到吗?”丞相再问。

“回丞相,经过我们刚才的商讨,如果以九州岛为基地的话,我们可以做到掩护陆军在横须贺港口登陆。”刘涛低声回答,“幕府基本上没有海军可言,纵使有一些小型战舰,有经验的水手和军官还是不足,更没有海洋作战经验,所以我海军具有绝对优势,可以轻松打垮日本的海军,将陆军送上岸,而且我们可以保证陆军无后顾之忧,我们可以打垮日本幕府海上的袭击,不过……”

“这听上去还是挺乐观的嘛……不过什么?”丞相笑着问。

“我等是海军,海战我们可保必胜,也能够保护大军在海上的供应线,但是我们只能保障这么多了,陆上兵凶战危,交战的结果是我等无法控制的,陆军需要独自承担风险。”刘涛将自己刚才和参议军官们商谈的结果说了出来,“如果陆上战事不利,我海军也无法完全保证能够深入陆地,将陆上的部队全部撤走……因此,依我等看来,第一种计划似乎最为稳妥。”

“如果按照这个计划进兵,陆上的战事自有我等负责,不必海军承担责任。”正当刘涛说出海军支持的方案时,赵松突然插言了,“九江侯肯为我等保障后方,我等已经感激不尽了。”

他如此斩钉截铁的表态,又让在座的大臣们都吃了一惊,然后小声的交谈次第响起,一时间议事大厅显得有些混乱。

因为在刘涛这番话实际上已经暗示当中为海军表态,支持第一种方案了,而赵松这一表态,实际上就表示他倾向于第二种反感,并且认为自己成功的把握很大。

不管怎么样,一开始陆海军就对接下来的战略表露出分歧来,实在不是什么好现象。

丞相用手微微点了点桌子,让大厅重新恢复了安静。

然后,他皱了皱眉头,有些严肃地看着赵松,“荥阳伯这么说,可有把握?横须贺既然是在江户附近,那里就是幕府的咽喉之地,直取咽喉虽然能够攻击到日本幕府的要害,但是……其中的风险也十分大,你可要慎重。”

第1484章七成把握

虽然丞相这番话并没有表露出自己的明确倾向来,可是也已经暗示出了一点他和海军一样支持第一种方案的意思了。

“是的,我等有把握可以在幕府咽喉之地击败其大军。”赵松仍旧昂首挺胸,以斩钉截铁的气势回答,“经过我等这段时间内精心收集的情报,幕府大军装备、训练、兵员素质、经验都远远逊于我朝大军,更何况这次我等是精挑细选的精锐官兵,定能一举击破其大军!”

“可是你们只有几千人,而他们可能有好几万,甚至上十万人。”丞相冷静地指出了其中的可忧虑之处,“你说我军优于对方,这话我信,但是幕府纠集的军队到时候将是我军十余倍,纵使我军精锐,可怕也有寡不敌众之忧吧……?”

“丞相所忧虑之处不无道理,不过,自古带兵打仗就要冒风险,无非是看多看少而已,而在我看来,执行这个作战计划,其中的风险并不特别高,胜率当在七成以上。自古以来,打仗从来不是靠人多者胜,以少胜多,以精兵扫乌合之众的战例比比皆是,我等有信心能够效法先贤,在日本也打出这样的大战来,流传后世,耀我中华之武威!”虽然丞相给的压力已经很大了,但是赵松还是毫不退缩的样子,“另外,诚如丞相所言,我等需要速战速决,那么直取其咽喉必定将是最为可靠的战法,如果我等先占领了京都,那千里之外的江户幕府若是动作迟缓,一直未能组成大军与我军决战,我军岂不是要在京都空耗时间?因此,以我等的筹划来看,晚战不如早战,小战不如大战,干脆一战定乾坤。”

“说得好!如此筹划,如此勇武,荥阳伯不愧有勇有谋。”就在这时候,一直没有说话的石满强元帅终于发话了,“我也觉得荥阳伯说得对,我军既然有优势,而且需要速战速决,那就干脆尽快逼迫幕府跟我们打上一仗,在西部打,幕府自恃自己还有本钱,败了一两场恐怕还会心存侥幸,可能不会那么快跟我军俯首求和,而如果在横须贺登陆并且战而胜之,那就不一样了,他们只要一败,溃败后的大军就会让江户整城动摇!那时候,幕府的根基之地都已经岌岌可危了,他们恐怕就不会有多少胆量再跟我们拖延下去了,这样我们也可以尽快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

眼见在场的军阶最高的军人发话了,一时间议事大厅又静下来了不少,之前的窃窃私语大部分都平息了。因为身为元帅之尊,而且资历深厚,又是皇上的老兄弟之一,因此石满强元帅在军队内部威望很高,他一发话,不光是陆军的人士,就连海军的人一下子也没得话说了,九江侯刘涛本来还想为己方的考虑再说上几句,但是也住了口。

人人都注视着元帅和丞相,等待着他们两个争论出一个结果来。

然而,丞相这时候却没有争论的打算了,他抬起头来,看了看皇上。

因为他并不太管兵事,所以他也不想就兵事和这些打了多少年仗的老军头来争论,他虽然倾向于第一种方案,但是那只是出于他喜欢稳妥的天性而已,并不是因为他非得认定这个方案,反正这一切需要皇上来亲自定夺,那干脆就由他本人来选择吧。

见到丞相已经不打算再在这个问题上多说了,皇上于是微微一笑,然后朝丞相摆了摆手。

接着,他看向了赵松。

因为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所以他的态度也严厉了许多,再也不复之前的那种亲热。

“赵松,你要记住,你是朝廷的大将,不可以因为自己的意气而坏了朝廷的大事。我跟你说过很多次,打仗,靠个人的蛮勇是没有用的,要靠头脑,你还记得吗?”

“皇上的教诲,臣无时无刻不在心中默念,须臾也不敢忘。”赵松大声回答,“请皇上放心,臣倾向于第二种方案,是经过了和参议们多次推演和筹划的,这是最符合我朝实际情况的战法,而不是臣一时孟浪,想要一泄蛮气,请皇上放心!”

“这么说来,你真的把握很大了?”皇上仍旧盯着赵松,“你刚才说你的胜算能有七成,应该不是虚言吧?”

“臣蒙皇上圣恩,岂敢以虚言来诓骗皇上!”赵松连忙站了起来,然后深深地朝皇上躬下了身来,“七成胜算是我等估算了各种实际情况,考虑到了我军的劣势和敌军的长处,并且高估了苦难所得出来的结果,如果实际来看,胜算只会更高!正因为觉得成算如此之高,臣才如此坚决支持第二种方案,以便速战速决,早日为君分忧!请皇上再相信臣一次,臣蒙皇上多年教诲,并且多年带兵打仗,屡立战功,这么多年历练下来,早已经不是轻浮孟浪、大口炎炎之人了!”

接着,仿佛是下定了什么决心一样,赵松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大声喊了出来,“如果皇上不信,臣愿意以自己的身家性命担保,此次的攻伐必定可以成功,如不成功,臣提头来见!”

他这一声高喊,犹如振聋发聩一般,让整个大厅陷入到了异样的沉寂当中,人人都看着这位将领,从他的身上感受到了一种澎湃而出、势不可挡的决心,这种信心,正是大汉军队在多年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征伐当中所淬炼出来的。

就连太子,看着这个堂叔,也不由得暗自心生佩服,甚至被感染得自己都想拿着三尺青锋,跟随着这位大将,去那万里之外的岛国扬我大汉国威了——不过他自己也知道这不太可能,因为他年纪只有这么大,而且又是太子之尊,不可能被派上战场的。他只能留在高丽,尽量为这些勇士们做好后勤保障的工作,排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了。

在赵松大喊的时候,皇上先是没有说话盯着赵松,然后眉头渐渐地舒展开来,最后竟然变成了一个笑容。

“哈哈,你啊,你啊……”皇上大笑了起来,一下子把议事大厅的气氛又重新带回了舒缓,“你还跟我说学了我这么多年的教诲,你看你,怎么连临大事应有静气都给我忘了?什么提头来见不提头来见的,胜败乃兵家常事,你是大将,输一次就要死的话,这仗还怎么打?我有几个大将可以死?不要说这种没趣的话了!”

呵斥了他这个堂弟几句之后,皇上又放缓了语气,“不过,你这个人我还是清楚的,不是随口说大话的,你既然说最少有七成胜算,那么大概八成是跑不了的,既然有了八成,那我看这个计划还真能用用。不过我跟你说啊,战场上千变万化,就算再怎么运筹帷幄,到了打仗的时候,还是会有各种变化情况,对此你应该很明白的,所以现在你说有七八成胜算,到了那时候就未必如此了,我提醒你一句啊,到了那里如果发现情况不对,就尽早撤退,保存主力的部队,另选更加稳妥的计划,放心,我不会要了你的脑袋!”

皇上的意思倒也浅显,既然赵松说得这么信心满满,他姑且也就同意了赵松的办法,决定按照他的第二个计划来部署作战。不过,自古以来战场就瞬息万变,因为赵松说话说得那么满,皇上担心万一遇到挫折的时候赵松为了顾及面子不肯撤退,所以干脆就先给他破除了心结。

皇上的用意赵松自然也是十分明白的,他心里蓦地闪过了一丝感动。

“皇上如此维护我等,臣……臣感激涕零!臣唯有一心效死,才能回报皇恩!请皇上放心,此次征伐,赵松必定踏平日本,以慰圣安!”

“好了好了,漂亮话等回来再说吧,现在胡吹什么大气!”皇上笑着摆了摆手,然后转头看向了其他的大臣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