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武夫-第13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远的吕宋,西班牙孤悬于海外,难以驰援,只要到时候我国做好准备,发动征伐,吕宋不过是一座孤岛而已,到时候我国唾手可得!那时候那些西班牙人,就要尝尝当年华夏子民受的苦了!”

“是的,没错……”太子也慢慢地恢复了镇定,“事情要一件一件地做,现在国家还是初定,需要稳定国内财政和民生,所以要从日本掠取金银平抑国内所需……父皇一定是已经有了成算了,我按照父皇的办法来做便是……总归,总归这些西班牙人是跑不掉的,迟早要跟他们讨个公道!我回去之后一定要跟父皇上奏!”

“殿下,在打完日本之战以后,我等官兵一定枕戈待旦,辛苦训练,到时候必为大汉拿下吕宋!”眼见自己的目的已经成功达到,蔡德也是心花怒放。

在太阳的注视之下,这支舰队沿着航线笃直前行,海面仍旧波浪起伏,随着船留下的划痕渐渐消失,最后了无痕迹。

又是一个晴朗的早晨,金州的港湾今天碧空如洗,不过相比从前,最近这里要多了不少热闹和喧嚣。在港城内外,一队队的士兵穿梭在街道和原野当中,但是却并没有多少肃杀之气,反而显得十分轻松惬意。

这座港口在前明时代只是一座小小的城池,但是到了大汉八年的这个春天,它已经成为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大型城市。起先,为了配合赵家军对满洲的军事行动,这里被当做了接收军资的港口,得到了初步的开发,并且赵家军的民夫和工兵们还修整了数条深入内陆的运输线路,使得赵字营大军一直都得到了良好的运输保障,有力地支援了前线的行动,加速了建州女真的覆灭。

新朝建立之后,大汉继续了在辽东的扩张,继续在辽东大规模用兵,不过因为陆路运输损耗巨大,并且本地难以支撑大军的消耗,所以继续沿用了已经成型的金州补给线,因而金州港的繁荣也得以延续。

同时,因为大军持续驻扎,金州港也慢慢地扩张了规模,大量平民和商人也开始进驻,盯上了这里的市场。然后,当人烟繁盛了之后,大汉和高丽以及边疆的女真商人也把这里当成了商品的销售地和交易以及货运的中转站,纷纷地蜂拥到这里定居,甚至有些西洋商人也跑到了这里寻找商机。

现在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金州港已经分出了商业、驻兵以及居民等等不同的区域,俨然成为了一座不逊于内地县府的巨大城市。

不过,虽然金州已经初步发展了起来,但是辽东毕竟和内地的省份不一样,内地的那些省份已经划省多年,有了完备的官府机构,人们交易和来往的规矩也早已经是约定俗成,而辽东是新征服的土地,所以民政机构并不完备,再加上天南海北的商人齐聚,民风比其他地方彪悍许多,于是治安就更多地承担到了驻军的头上,在军队的严格管制之下,这里才不至于生起乱子。

在平日里,金州港周边的驻军数额是一个团,这个团的团正是金州城上上下下地位最高的人,说句话都能让城里抖上几抖,可以说是说一不二趾高气扬。

然而,这位身材很高,但微微有些发胖的何胜何团正,此时正站在一处码头的栈桥后面,穿着一身簇新的军服,胸前还佩戴着一枚银色的兰花勋章,以及另外几枚大大小小的勋章,但是他神色十分恭敬,腰也微微缩着,像是大气也不敢出的样子。

除了他之外,还有一大群人也站在了栈桥的后面,他们同样身着军装神情严肃,胸前同样也佩戴着各自的勋章,没入到这样一片军服的海洋里面,何团正瞬间就变得不再起眼了。

第1539章辽地文武

在这群人的后面,一群士兵端着枪整整齐齐地肃立着,而在军人行列的最前端,只有寥寥的三个人。左边的一个人穿着军服,胸前佩戴着一朵硕大的兰花勋章,除此之外再无别的饰物,他的脸型方正,不过皮肤白皙,神情十分斯文,若不是穿着军装恐怕倒更像一个文士。

他名叫宁泽光,是隶属于大汉东北军的参议军官,因为在参议官里面他的资历最深,在几次大战役当中依靠自己的筹划立下了不少功劳,得到了朝廷数次嘉奖和表彰,除了得到了最高等级的银兰勋章之外,甚至还被封为了子爵。

而且,除了资历深之外,他还很得总司令纪国公陈昇的信任,隐隐然已经是东北军参议官当中的首席、纪国公的左膀右臂。另外,他和京城当中的军议府的那些参议官们交情也很深,甚至陛下也十分看重他。

站在右边的是一个留着长须的中年人,穿着一身官袍,面色沉静如水。如果说宁泽光像是一个文士的话,他俨然是一个真正的文士了。他叫李静思,是现任的辽东巡抚。他南直隶人士,在前朝天启初年考中了进士,后来被选派为山东的知县。不过,在赵家军崛起的时候,他很早就判断出了天下即将发生大变,所以在中进士后没多久就弃官而去,主动投靠了徐州集团。接着,他因为自己本身的籍贯和能力,受到了实力快速扩张、渴求民政人才的徐州高层的赏识,一步步地从小官做起,最后成为了辽东巡抚。

不过,虽然看上去斯文,而且是前朝的进士,但是他并不是只会死读书的酸书生而已——否则也不会那么早就判断了形势,投靠了赵家军。他和一般的进士官不一样,并不傲慢,也十分通世务,十分善于理政,另外他为人十分谦恭,上上下下的关系都维持得十分好,否则身为前朝进士之身也不会升迁那么快。

这两个人都是辽东了不得的大人物,比起他们来,何胜何团正确实只是个微末人物而已,难怪只能心甘情愿地缩在后面。

而他们两个人之间夹着的人,来头和权威就更加大得让人无法直视了——中间的人,就是大汉在东北所有军队的统帅,元帅,纪国公陈昇。

他的身形高大英挺,同时因为多年都军旅生涯,精神十分饱满,只是站着就给了旁人极大的压力。他也穿了一身军服,硕大的金梅勋章在胸前熠熠生辉,更加衬托得他威武不凡。

不过也许是因为边疆生活艰苦、以及指挥作战太劳累的缘故,这位元帅明明还不到四十的年纪,两鬓已经起了微微的白发。不过,这并没有削减他的气度,反而让他更增加了几分威严,站在他的两边,原本已经是大佬的两个人也不得不毕恭毕敬,不敢有任何造次。

在大汉的疆土上,他的权威确实高得令人震骇:他是皇上最亲信的几位老兄弟之一,是陆军前身赵字营的创建者之一,也是现在屈指可数的几位元帅之一。同时,因为指挥了灭建州女真之战,所以战功可以说是当朝最高者,陆军当中最为耀眼的人。

他现在呆在沈阳,统领着整个东北方面的所有大汉军队,就连高丽的驻军也归他直接节制,可以遥控一国;同时,因为现在辽东地区的民政机构还没有完全建立,再加上巡抚李静思对他毕恭毕敬,无不遵从,所以实际上他现在是东北地区的军政民政的首脑,当之无愧的一方主宰。

更何况,他的弟弟陈宏也在内阁当中担任极为重要的财务大臣,并被封为侯。一门当中一公一侯,可谓世所罕见,人人瞩目。在大汉官场和民间私下里的谈论当中,大家都把他当成了可以和当朝宰相、雍国公王兆靖相匹敌的勋贵首领,甚至不少人认为他权势还犹有过之。

在他的带领下,这样一群辽东最顶尖的大人物们,就齐聚到金州的港口当中。

因为国公神情肃穆,所以没有人窃窃私语,大家都排排站在栈桥后面,远远地眺望着一望无际的海面。

就在今天,太子殿下将随舰队一起抵达金州港,巡阅辽东。

在太子出发之后没多久,按照之前定好的行程,原本驻在沈阳的这些辽东军政高官们同时出城南下,准备迎接太子。

他们原本是在港城当中等着,在收到了先行到达的舰队当中的快船传递过来的信息之后,他们从城中下榻的商馆倾巢而出,来到港口边等待着太子殿下的驾临。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载着太子的舰队还是没有出现,这群文武官员们心里都微微有些浮躁动摇,但是纪国公仍旧巍然不动,一直凝视着前方,好像是在出神一样。身为国公的陈元帅都没有表示,那其他人自然也不敢露出任何行迹,于是大家都只能继续站着,也不敢离开行列。

太阳越来越高了,渐渐地在每个人的印堂上都留下了汗珠,其他从军已久的人还好些,但是巡抚李静思是一直学文从来很少锻炼过身体的人,他站了这么久又被太阳一晒,总感觉精神有些恍惚。

他不敢当着元帅的面脱离等候的行列,但是再怎么站下去又感觉太难熬,于是就想要说说话,至少能够打起一点精神来。

“陈元帅,您应该已经好几年没有见到太子殿下了吧?”他勉强集中起了精神,凑出了一个勉强的笑容,转过去看着元帅。

“是啊,好几年了,这几年我一直都在辽东统兵作战,除了中间回去陛见过一次之外,就没回过京城,那次也没见过殿下。”一直在看着海面的元帅,许久都没有回答,片刻之后才缓缓点头,“太子殿下……太子殿下我上次看见的时候七岁的孩童,没想到一晃,现在都已经到了可以代皇上出巡的年纪了啊……真时光,还真是过得快。”

他的语气十分深沉,好像充满了感触似的,这种感触自然不是仅仅在太子的年纪而已。

进士出身,不知道见过多少大世面的李静思,自然也知道元帅到底在感叹什么。

大丈夫年轻时闯荡四方建功立业,闭着眼睛提着脑袋一点点往前闯,到了功成名就的时候,回首一看,就连小儿辈都已经长大了,那种感觉他也能够稍稍体会得到。

自从两年前他被任命为辽东巡抚,进驻沈阳城之后,他和元帅来往了不知道多少回,相互之间也多有了解了,他也知道元帅并不仅仅是感叹年华而已。

“太子殿下素来早慧,朝廷莫不交口称赞,这次他被皇上赋予重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