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武夫-第9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进边说边用手比划,大家大概明白了赵进所说的东西,大体是一个炉子,那向上的孔道就是走烟气的地方,箱体则是冬瓜形状的炉膛,炉膛一边放煤,一边放铁,在侧边开有孔洞,那边就是搅和和取铁的地方。

王兆靖和如惠满头雾水的听着,听到最后,王兆靖忍不住咳嗽了声,还对赵进使了眼色,心想大哥虽然有很多好点子,可在这个上面却露怯了,尽管王兆靖自己也不懂炼铁,可也知道炼铁要用炭火把矿石烧成铁水,那火和铁要靠在一起才行,这个炉子一边是炭,一边是铁,怎么能烧化了,看来术业果然要有专攻。

可刚示意完,王兆靖就发现不对,他发现徐厚生和那朱行书的表情都是骇然,看着赵进的眼神就好像看鬼神一般,朱行书也顾不得什么礼数,先探头看了看赵进画的草图,那线条勾勒的很潦草,没有刚才的解说,还真是看不懂那是什么。

“这法子,这法子……。”朱行书在那里喃喃说道,却没个完整的字句,徐厚生也没什么礼数可言了,整个人都趴在那个草图上了,根本不理会身边的几个人,琢磨了好一会才抬头起来说道:“姐夫你这个法子怎么想出来的,我从前听师傅们说过什么山西铁生沟那边有类似的法子,可怎么试也试不出来,姐夫你这个法子就点明了,知道怎么放铁,怎么烧火,对,对,还要用炭,用煤焦,那个烧起来的火稳,而且煤火和木火要热……。”

赵进在这个时候咳嗽了几声,顿了顿才开口回答说道:“太细的我也不知道,是我二叔去大同时候看到的这个法子,回来后和我讲过,具体怎么好用,还要你们琢磨,我说的这个也未必就是对的。”

“有这个法子就好,这法子就把所有的东西给打通了,无非是这炉子要耐热,瓷窑的土烧砖就可以砌起来,徐州这边一定有上好的师傅,搅和铁水的家什用熟铁棍就好,上面用木块套上,使用的人再穿上皮手套,大不了烧坏了再换,只是有一个难处,进爷你说这个要看火,这火和铁水都伤眼睛,老盯着看几年就要眼瞎,能摸准了火候懂得看颜色的可都是老师傅,这么耗费可惜了。”朱行书已经兴奋了,也没什么失礼不失礼的,就在那边想起来什么说什么。

徐厚生这个时候也是兴奋的很,听到朱行书的话,却笑着搭话说道:“朱师傅这个就不用愁了,我们徐家有自己的法子,墨晶掠眼你知道吗?”

那边朱行书一拍脑门,恍然大悟的开口说道:“你们徐家是用这个来看火吗?怪不得,怪不得,你们境山徐家号称天下煤铁第一,原来有这样的法子。”

他们两个人旁若无人的议论,王兆靖和如惠在旁边瞠目结舌的观看,赵进含笑旁听,他最喜欢这种匠人技师争论细节的场面,这样的场面总是让他觉得很愉快,这墨晶掠眼听起来是个很高深莫测的东西,不过在座众人都知道这是什么,无非是黑色的水晶打磨成圆片镶嵌到铜丝上,说白了就是眼镜的一种,这个时候叫做掠眼,是调养双眼的工具之一,江南人家用的很多。

这种器具用来观察明亮的铁水和火光最为合适,对眼镜的伤害也很小,徐家这边的铁器质量出众,没想到有这样的原因在,而且还能用在这个时候。

很多发明创造和革新都是这样,未必是什么惊才绝艳的构思,或许很多东西早就被人掌握,可很少有人去另辟蹊径,换个方向考虑,或者拘泥于所谓祖宗成法,觉得从前的就是对的,也和这个时代的需求没那么大有关系,全天下几处产铁炼铁的所在,已经可以供应所有的需求,甚至供过于求,自然没必要想什么改进,如果需求巨大,必然会有人琢磨出新的方法来提高生产效率。

赵进说出这个意见之后,徐厚生和朱行书震惊归震惊,却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他们对这一套东西都能想通,无非是没有想到而已,后面的工具搭配则是赵进从来没有想到的了。

“进爷,这个法子一定要守住,如果让别人偷去,那可就是大麻烦,靠这个法子,徐家可以吃百年,进爷,一定要用死罪来威慑!”朱行书已经想到了这个方面,他这时候只能说是兴奋至极了,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如果要杀人保密,最该杀的就是他这个新来的外人。

王兆靖摇头失笑,点头说道:“朱师傅放心就好,这个事情我们会有安排。”

如惠脸上也有兴奋神色,他身为农垦厅的厅正,下面田庄和相关各处对铁器甚至兵器的需求都很大,如果赵进的这个法子可以大规模出熟铁的话,对他这边也大有好处。

那边王兆靖笑着侧身,开口说道:“大哥真是能人无所不能,居然还知道这等技艺。”

“是二叔讲给我的,二叔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他说的我都记在册子上了。”赵进干笑着回答说道,不管别人信不信,现在一切都是二叔赵振兴的功劳,说出来也好解释。

“二叔真是用心良苦。”王兆靖赞叹了一声,他那神色表情也看不出什么来,似乎就是全心全意的赞叹。

第1063章纣王的象牙筷子

刚才所说的那个炉子是反射炉,赵进翻阅小时候的记录,时常看到这个,却没什么太深刻的记忆,如果不是今天和懂行的徐厚生以及朱行书两人聊的深入,只怕还想不起这个点。

在当时主要读的主要是军事方面的东西,之所以提到这反射炉,是说欧洲那边因为战争繁多,对武器、铠甲的需求增大,特别是需要熟铁打造的火器需求量极大增多,为了满足这个需求,西欧和中欧各国开始对冶炼铸造技术进行改进,这反射炉就是其中一项,因为减少了铁水和炭的接触,同时又在生产过程中时刻保持高温,所以在生铁转化为熟铁的过程中,减少了损耗,大大增加了产量,所谓战争推动技术发展的实例之一。

赵进也不确定这个技术现在出现没有,刚才徐厚生提到了“铁生沟。”这个地名,徐家因为财雄势大,所以一直在用心的收罗天下间煤铁技艺,并且整理成书册传世,徐厚生即便没有出过什么门,靠这个也能做到见多识广,这么好的法子为什么没有推广,不过细想想倒也正常,这等秘法都要父子相传,搞不好儿媳妇和女儿都不能传的,自然流传不广,不过按照朱行书的话说,现在白人用的什么精炼法子,和大明的炒炼法是一个意思。

“这水力机械在欧洲那边已经用的很多,不光是节约人力,而且还可以加工更大的物件,匠造之术上,咱们落后番人太多了。”赵进感慨说道。

对赵进的感慨,王兆靖和如惠都是点头附和,但脸上还是不小心流露出不以为然的神色,在他们看来,那有什么落后,不过是一些机巧法子大明自己没有想到,现在这不就追上了吗?

徐厚生和朱行书甚至没有继续聊下去,急忙的就是离开过去准备,王兆靖这边也跟着忙碌起来,这法子如果真有大伙说得那么重要,那就必须要遵守秘密,连参与的人都要盯紧,不能出一点疏漏。

为了这个新造的铁炉,专门安排人建造了一座大院子,围墙高起,戒备森严,垒砌铁炉的工匠师傅都是选用徐家最可靠的人,做完这个活计之后就被变相的软禁在火器工场之中。

不过凡是参与过垒砌修建这炉子的徐家师傅,对烧煤炼铁这个行当懂一些的,自然知道这铁炉的意义所在,也能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被软禁,无论是谁来做这件事,都没办法彻底放心。

王兆靖和如惠自然看到徐厚生和朱行书,以及于山、路易,那些大明出身和外洋过来的那些工匠的激动,可在他们看来,这个只是细枝末节,赵进现在主持全局,应该把心思放在更大的事务上,甚至该胸怀天下了。

但让他们惊讶无奈的是,赵进对匠造厅的关注还不止铁匠这一块,火器工场的主力是铁匠和学徒帮工,但火铳、兵甲和各种器具也需要大量的木材和其他材料,所以赵字营匠造厅内的木匠和其他工匠也是不少。

赵进关注了铁匠这边很久之后,又把注意力转向了木匠这边。

“大哥,天启皇帝整日里沉迷木匠玩意,不理政务,结果朝政被魏忠贤等人把持,和东林党人攻讦不休,天下纷乱,这可是前车之鉴,大哥千万要警醒些。”对赵进的这个做法,王兆靖忧心忡忡,这番话可以说是很重。

“他不管事,别人替他管的很好,你别急,我知道你的意思,我要做这些是有我的理由,你们觉得匠造之术是小道,我却觉得这是根基之一,和咱们田庄上的耕种一样,把这个做好了,咱们的家丁团练才能百战百胜。”赵进笑着解释说道,不过王兆靖却冷了脸,而且直接挑明了说,如果赵进再这么下去,那就会请赵振堂和王友山等几位长辈过来。

对这样的耿直劝谏,赵进也有些哭笑不得,但还是要表明自己所有的正事都没有耽误,赵字营也在照常运转。

“大哥见多识广,一定听过纣王用象牙筷子的典故吧!”王兆靖把话说得更重。

这话让赵进很恼火,不过也是无可奈何,只是说道:“这些事情和玩乐没有一丝干系,我必须要做完,现在你或许不知道我为何这么关注,一年后,两年后,你就明白了,咱们兄弟这么多年,难道你不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吗?”

赵进从没想到兄弟之间的谈话还能到这样窘迫的地步,就差赌咒发誓了,王兆靖依旧不肯放松,最后可也有些无奈,只是说道:“大哥是什么样的人,小弟很清楚,不过小弟也觉得大哥太过稳重,锐意进取的心思差了些,这个稳重不是坏事,可在这样的富贵局面下,很容易生出懈怠来,大哥莫要忘了,咱们现在是走在悬崖边上,稍不小心就要粉身碎骨啊!”

“你且看着,你且看着。”赵进解释到最后也是有些气急败坏了。

劝谏归劝谏,赵进的日程还是由自己决定的,王兆靖冷着脸跟随,大家都不怎么舒服。

相比于火器工场那些繁忙无比的铁匠们,作坊工场内的木匠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