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甲午之特种兵之王-第2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在几个人谈论着事宜的时候,突然一名侍卫急步从外面闯了进来。

李鸿章眼睛一眯,一道寒光从眼睛中流露出来,寒声道:“放肆,没有看到我与几位大人在议事吗?谁让你闯进来的!”

侍卫连忙跪倒在地,说道:“大人,门外来了一个青年书生打扮的人,叫我将一块玉佩送给您,说你看到玉佩便知分晓,卑职看他器宇不凡,怕耽误了大人的事情,所以冒昧闯了进来。”

李鸿章眉头微皱,说道:“东西呢,拿来我看。”

侍卫将一块玉佩递了上来。

李鸿章拿在手中仔细观看,一看之下,吓得登时出了一身冷汗,喝道:“狗奴才,下去传令,所有见过此人的都去账房领一百两银子,胆敢泄露,杀无赦!”

张佩伦连忙问道:“中堂大人,怎么了?”

李鸿章沉声道:“皇上来了,快点,随我前去接驾!”

三个人都大吃一惊,连忙收拾衣服,随李鸿章走到府门。

李鸿章来到府门前,一看正是光绪帝站在门口,旁边站着一个亲信的小太监。

李鸿章赶紧将光绪接近府院里面,撩衣服跪倒在地,急声说道:“臣不知皇上亲身驾临寒舍,未能远迎,死罪,死罪!”

一旁的盛宣怀等三人,尽皆跪伏于地。

光绪摆摆手,说道:“少荃公,此次真乃是微服私巡,过来贵府看看,你们不必多礼都起来吧。”

李鸿章连忙从地上爬起来,说道:“皇上,里面请。”

李鸿章将光绪接进客厅,仆人献上热茶,李鸿章吩咐道:“所有人,没有传唤,一律不得靠近客厅,今日之事严禁外传!”

君臣几人落座之后,李鸿章问道:“皇上,不知您深夜来此,有什么训示,如果有问题,直接召臣入宫即可,这般出来,恐怕容易落人口实啊。”

光绪叹口气,说道:“少荃公,如今六王叔已经驾鹤西去。现在朝野上下,维新与守旧之争愈演愈烈,朕心中实在没有了主张,此次前来,却是向少荃公问计的,少荃公操持洋务多年,乃是朝廷擎天柱石,还请有以教我。”

李鸿章沉吟道:“皇上,不知道皇上内心里是不是支持变法?”

光绪帝点点头,说道:“从心里将,朕是倾向于维新变法的,谁不想成为一代雄主,励精图治?难道真就不想成为康熙爷那样的旷代圣君?只是,如今阻力太大,朕心中实在是不安啊。”

李鸿章答道:“皇上,臣年纪已经老迈了,精力也不复以前,体弱多病,不过既然皇上属意维新变法,那就按照您所想的去办,这个国家早晚都要交到您手里的,变法维新,乃是富国强兵的必经之路,只是,皇上,如今国家重病缠身,用不的急药猛火,一定要戒急戒躁,稳步推进才是,臣愿意在一旁为皇上分忧。”

光绪帝答道:“少荃公,此番话,当初刘皇叔也曾想朕说过,真深以为然,所以近期真就会正式启动维新变法,朕属意有您和翁师傅牵头,来主持此事,毕竟朝中支持危险变法的重臣少之又少,没有一个有分量的人,实在是寸步难行。”

李鸿章连忙跪倒,说道:“皇上,臣感激皇上知遇之恩,只是如今臣已年过七旬,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了,实在担不了如此的重任,臣愿意附以骥尾,从旁协助,挑大梁的事情,陛下最好还是让年轻人来干,皇上,如今也已经到了您培植一批得力的臣属的时候了……”

光绪帝微微叹口气,答道:“只是没有你们这样的重臣坐镇,朕心里却是没有什么底气啊……”

李鸿章答道:“陛下,如今也并不是没有人支持您维新变法,奉天的张坚之,湖南的陈宝箴、湖北的张之洞,都有益于变法,都是皇上可以借助之人。”

光绪回道:“如今这些人都是封疆大吏,轻忽移动不得,朝中却是缺少能够任事之人。”

李鸿章一笑,说道:“那皇上何不拟召,召谭嗣同等人入京随侍,这些人可都是国之栋梁,每个人都是胸藏沟壑,锦绣万千的,让他们奉召入京,委以重任,正好让他们可以一展拳脚,同时,皇上也能笼络住一干年轻才俊,日后为皇上效力。”

光绪帝看着李鸿章,看看李鸿章殊没有意动之心,只得作罢,说道:“那还请少荃公,之后能够对于新政之事多加以援手,没有您的坐镇,唉……”

李鸿章连忙答道:“皇上,老臣敢不用心国事,效犬马之劳?您尽管放开推行新政,一旦有不妥的话,老臣自然会提醒皇上,臣虽然年迈,但是眼光还是有的。”

光绪帝又在李鸿章府上闲谈了几句,却是不敢多做停留,毕竟这乃是深夜微服出宫,被慈禧太后知晓了,又免不了多惹出一些事端。

李鸿章与盛宣怀等人,将光绪帝送出府门,看看光绪帝走远,方才长出了一口气,这一关口算是挺过去了,这要是如此不明不白的卷入两宫之争,却是麻烦不小。

327。第327章 问计康有为

就在光绪帝夜访李鸿章的第三天,光绪帝亲自下旨召奉天林旭、长沙谭嗣同、广州梁启超等一众新近崛起的变法新星入京,商讨维新变法事宜。同时,光绪帝亲自下旨正是接见了在北京主持强国会的康有为、杨深秀、杨锐以及康广仁。

在礼部侍郎徐致靖的陪同下,康有为等人率先入宫见驾,行礼已毕。

光绪笑道:“南海先生,朕盼诸位大贤有日矣,今日方才能够相见,实在是朕之幸事!”

康有为连忙说道:“陛下,臣等未入朝堂,对于礼仪之事,颇多疏忽,有失礼之处,还请皇上恕罪。”

光绪帝摆摆手,笑道:“无妨,无妨,朕待诸位正如当年的刘玄德待孔明一般,你们未来都是朕推行新政的左膀右臂,待到谭嗣同、梁启超等人前来,到时候群英汇聚,就是咱们一展身手,变法维新的开始!”

康有为一脸激动,连声说道:“草民多谢皇上,隆恩,草民谢皇上隆恩!”

光绪帝答道:“南海先生,您不必如此拘束,你我君臣都是为了大清能够中兴,志同道合,只要能够中兴大清,真就是奉你为师,又有何妨?”

康有为连忙跪倒,说道:“皇上您万乘之尊,臣何以克当?皇上知遇大恩,草民敢不肝脑涂地,以报皇上大恩!”

光绪接着说道:“南海先生,真如果真的推行新政,请问,还从何下手,如何推进?”

康有为答道:“启奏皇上,微臣以为,如果推行新政的话,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缓,如今西洋列强变法,日新月异,如果我们步子过慢,不知道何年何月方才能够追上西洋步伐,是以变法应该尽快启动。至于如何推进,臣以为应该效法德意志以及日本,这两国与我国体例相似,都是皇权国家,至于法兰西等过体制,都是以民选体制,忘记了祖宗律法,不知道皇恩的浩荡,乃是取乱之道也。”

光绪接着问道:“那具体实施呢?”

康有为说道:“具体到新政之上,第一、大力兴办实业,鼓励民间开矿设厂,成立工商总局、矿务总局以及铁路总局,统筹全国振兴实业事宜;第二、广开言路,允许士民上书言事,为国家大计建言献策;第三、在政治上,裁撤落后无用的官僚机构,精简机构,对于大理寺、翰林院等无关紧要的部门,全部裁撤,减少国库开支;第四、在军事上,精简八旗与绿营兵,对于这些空耗国家财力,殊无半点战力可言的官兵来说,只会增加国家负担,毫无益处,采用西法,重新边练新军,强大国防;第五、改革教育与官吏制度,废除科考,开办西式大学堂,鼓励学子进行科技发明;废科举,而采用以策论选拔官吏,多多提拔经世致用之才……”

康有为侃侃而谈,将治国之策一条条罗列出来,听得光绪帝完全沉浸了进去,难以自拔,连声喝彩。

光绪帝问道:“南海先生,惜乎,如此大规模的改革,需要大量的人才将这些方针推行下去,朕手中实在缺乏人才,而且这些方针也没有先例,不知道该如何推进下去?”

康有为答道:“皇上,其实这些政策,在国内已经有了先例。”

光绪帝一愣,问道:“南海先生,此话怎讲?”

康有为微微一笑,说道:“奉天,盛京将军张坚之,在履任之初,就开始在奉天一步步推进新政事宜,只是奉天乃是一隅之地,影响不大,是以深知者不众,微臣前段时间曾经旅居盛京半年时间,亲身经历了奉天的新政。如今在奉天,奉天大学已经兴办起来,在奉天大学任教的都是德意志与美利坚聘请而来的名师,同时还有大清国内的一干博学鸿儒,各领域的精英,为学子们讲授课程,臣刚刚得到好友林旭的电报,这一期奉天大学面向全国招生,顷刻之间,就有五千余人报考,通过考试,录取了两千余人;同时,张坚之大人一意在奉天兴办实业,奉天银行、辽河油田、本溪的煤钢工业以及兵工厂都已经兴办了起来,仅仅这些,一年下来将会给奉天带来不下千万的盈利与税金;而且张坚之大人在奉天有改革军制,完全采用德意志的军制,几万大军已经完全完成改编,这是完全可以媲美西方陆军的一流精锐。陛下,有张坚之大人朱玉在前,我们有先例可循,还怕维新变法无法成功吗?”

光绪心中一震,眼中精光闪现,问道:“南海先生,张坚之在奉天真的有着如此大的动作?”

康有为也不以为意,为了表示他对于维新变法的精通,接着说道:“可不是吗?张坚之如今在奉天将绿营兵中的老弱病残全部裁汰,整个绿营兵一下子就减员三分之一,紧接着有打乱了绿营兵的原有建制,从新整编,四万军队整编为不到三万,按照西式的编制,编为四个师,由四位军门统领,严格训练,仅仅一年的训练经费就已经超过了百万之巨,所有的武器都是西方最先进的,可谓强盛之极,由此强军在关外,那日本与沙俄绝对不敢随意窥伺!”

光绪帝若有所悟,点点头,说道:“南海先生,今番一番谈话,令朕茅塞顿开,这样,您且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