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甲午之特种兵之王-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座的各位恐怕都要面临巨大的压力。”

川上操六答道:“首相阁下,我认为山县君已经没有资格在统帅朝鲜日军了,由于他指挥不力,已经造成了帝国巨大的损失,如果再次出现意外,那将是我们不能承受之重。我们必须召回山县有朋,选派他人统一指挥对清作战。”

伊藤博文严重精光一闪,问道:“川上君认为还有什么人更适合指挥朝鲜战事?”

川上操六答道:“大山岩君,我认为是时候让大山岩君出马了,换帅如换刀,大山岩君到任,必定会对朝鲜战局的改变带去全新的变化。”

大山岩闻言,身子一挺,傲然道:“首相阁下,如果我赶赴朝鲜,必定要战而胜之,为实现帝国宏伟的亚洲计划扫清障碍!”

伊藤博文沉吟道:“大山岩君,你有把握指挥帝国陆军取得朝鲜战事的胜利?”

大山岩高声道:“首相阁下,放心,我有绝对把握!”

伊藤博文答道:“好,既然如此,我们这就向天皇陛下请示,召回山县有朋,委任大山岩为前敌总指挥,统帅所有日军进行对清作战!”

88。第88章 居安思危 破绽不少

第八十八章举国沸腾

开城再次大捷的消息,在短短的几天内,就传遍了朝野上下,大清君民皆被这数十年未见的对外战争的大捷所鼓舞,朝廷之中的大臣们更是一片歌功颂德,民心振奋。光绪帝也由于大胜而显得精神振奋,连续三日在宫内设宴,宴请诸位大臣。

关于左宝贵殉国一事,朝廷之中也有了定议。

慈禧太后与光绪帝对左宝贵大加封赐,在圣旨中言道:……兹左卿从军,无往不胜,屡有战功于国,开城一战,不吝己身,亲身犯前,身披重创,犹然不退,实为众臣不二楷模。特追封左宝贵广东提督,加赠太子太保衔,其长子左国楫荫袭骑都尉;次子左国栋荫袭云骑尉,。封左宝贵曾祖父天增、祖父凤友、父士荣为“振威将军”。赐封左宝贵叔父左士宏为“建威将军”。另外赏给抚恤银800两,致祭银25两,全葬银500两,碑价银350两。左宝贵著照提督阵亡例,从优赐恤。任内一切处分,悉予开复,加恩予谥,入祀昭忠祠。所有战迹及死事情形,付国史馆立传。

光绪帝有感于左宝贵之死,亲笔御提,书写祭文,同时下旨着左宝贵侄左旻为高州镇总兵,依旧统领奉军,命左旻归国与奉天征募新军,补充奉军,待组建完毕重新入朝归建,由聂士成统领。

至于丰升阿,光绪帝下旨严加申饬,着聂士成派人押解回京待办,丰升阿所部交由聂士成指定人选统帅,继续留朝作战。同时下旨,封聂士成朝鲜军务总办大臣,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与四川提督宋庆为朝鲜军务帮办大臣,率军入朝协助聂士成指挥对日作战;封刘铭传为关外事务署理,督办朝鲜战事一应后勤事宜;

依克唐阿与宋庆已经在关外集结了三万清军,分批进入朝鲜,这已经是大清国内所有的精锐部队了,再有就是仍然在行军途中的楚军一部,仍然有一万余人,赶赴关外。大清携大胜之威,出兵朝鲜,大有与日本决一死战之势。

聂士成接到国内电旨,召集众人议事。聂士成兴奋道:“诸位,如今,朝廷大军云集关外,不日即将进入朝鲜,到时候,我军有精兵五六万人之众,克日在望。诸位都是大清不世功臣啊。”

在座诸人也是纷纷应和,独有张毅在坐上垂首不语。

聂士成愕然问道:“张毅,怎么了?如今朝廷援军入朝在即,你怎么看上去仍然怏怏不乐?可有什么心事,说出来与我听一听。”

张毅叹口气道:“大人,朝廷大军入朝固然可喜。然则,其中忧患亦是不少,其一、依克唐阿与宋庆皆是朝廷重臣,资历高深,大人虽也是直隶提督,可是论起资历来,要与二位大人相差不少,他二人入朝后,是否能够完全听从大人调遣,可是一个问题。特别是依克唐阿,乃是满人,素有识兵之称,又有八旗的身份为依仗,一旦不听调度,那将是一个巨大的隐患。其二、国内称得上精锐之兵的部曲仅有这么几支,加在一起也不足八万人,如今六万之众,全部入朝作战。那直隶各处关防可还有足够的兵力?其兵力是否精锐?属下担心一旦从陆路进攻受阻,日本会独辟蹊径,从海路运输大军,直奔我大清腹地,大清幅员辽阔,海岸绵长,港口众多,一旦日军发动登陆作战,我国防守出现漏洞,那后果不堪设想啊。”

“嘶!”众人听完张毅一番话倒吸了一口冷气,我的乖乖,这要是成为真的,那可就麻烦大了。国内的精锐之师都已经集结到了关外,准备进兵朝鲜,京畿之地守备空虚,那是必然的,即便有一些兵力,也都是没有经过大战的老爷兵,指着他们怎么能够打胜仗?一旦日军真的集结一定兵力,通过海军运输到渤海湾的某处港口,然后进行登陆作战,那只怕几天时间,就有可能威胁到北京的安全,毕竟北京离着出海口可是没有多远。

聂士成犹豫道:“张毅,你说的那番话,有何根据?这可是泼天大的事情,一旦日军真的兵临北京城,那即便我们朝鲜战事打得再漂亮,也没有半点用处,只要日军逼迫太后与皇上签订城下之盟。咱们大半年的努力,数万大军血战的成果都得化为泡影。”

张毅苦笑一声,根据?哪里去找根据。不过在前世的甲午战争中,日军那可是真的水陆并进,登陆的日军在关外一带横冲直撞,没有一支军队能够与之抗衡,辽宁、山东甚至直隶的一部分都成了日军的跑马场,烧杀劫掠,无恶不作,知道《马关条约》签订,日军才陆续退出中国,这一场战争,给北方中国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可是如今呢,历史会不会重演?张毅也没有把握,毕竟他的到来使得历史的进程已经产生了偏转,他也不能完全预料到战事的进展,只能说日军有这种行动的可能。

张毅苦笑道:“大人,这种事情,如果有,作战计划那也还在日本的大本营中,我们根本拿不到确切的情报,只能说这种可能性完全存在,毕竟日本的海军如今还是占有一定的优势的。同时日军有新购买了三艘战舰,只怕一两个月内,就可以抵达日本。我想一旦日本想要从海路进攻大清腹地的话,也应该是在两个月后,也就是年底之前。短时间内,日本的海军还没有这么强大的实力,因为他们的主力舰只损毁太严重,难以进行如此大规模的登陆作战。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电请朝廷遗留一部分精兵驻守渤海湾与黄海沿岸,防止日军从海陆进兵。如今朝鲜战事暂时告一段落,短时间内偶有战争,也不会遇到太大的问题,朝廷只需派遣其中一部进行补充即可,同时也可以请朝廷招募新军,派到朝鲜,我们负责训练事宜,一边训练一边备战,加上新军与依克唐阿或宋庆大人的一部,我想我们的兵力足够应对朝鲜战事了。”

聂士成点点头,答道:“好,你说的颇有道理,我们必须未雨绸缪,马上致电给中堂大人与朝廷,让他们早作准备。”

89。第89章 突如其来 归国募兵

聂士成等人的电报发出去的第三天,朝廷的电文就回复了过来,朝中重臣对于张毅对于日本可能从海上发动进攻的可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没有办法不重视啊,如果日本真的趁大清国内防御空虚,从渤海湾和黄海发动登陆作战,一旦突破海防进入内陆,那京城可就危险了,毕竟京城附近的八旗子弟和绿营兵的战斗力如何,这些重臣一清二楚,指望着打他们维持一下地方的安宁,还勉强可以,如果真的对上日本的虎狼之兵,只怕眨眼间就得被打得落花流水,毫无招架之力。倒时候北京城完全暴露在了日本军队的炮火之下,太后跟老佛爷可咋办?

于是光绪帝与慈禧在以翁同龢为首的众臣劝谏之下,降旨四川提督宋庆率领八千清军入朝,驻扎在平壤一带,进可以支援聂士成等部,退可以,快速归国,拱卫京畿重地。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统帅两万多清军南下,于北起旅顺,南至烟台这条漫长的海岸线上,分兵驻防军港重地,防备日军突袭,大清旅顺、烟台等重要港口,实施登陆作战。考虑到朝鲜兵力薄弱,在咨询了李鸿章之后,光绪帝下旨,钦封张毅为直隶省募兵总办大臣,负责招兵事宜,在一个月之内,招募新兵一万,组建二十营新军,分为忠字营、毅字营、浩字营、荡字营四部,每部两千人,具体的各级将领从朝鲜各部立有军功的将领中遴选提拔。命令张毅接旨之日起,火速归国筹备招兵事宜。

张毅坐在了聂士成的对面,聂士成脸色有些难看。

聂士成嗓子有些干涩,苦声道:“张毅我真的没有想到,太后老佛爷跟皇上委任你为募兵总办大臣,如今朝鲜这边战局如此紧张,我一刻都离不开你,你此去少则一个月,多则两三个月,一旦朝鲜战事有变,朝鲜这数万大军可怎么办?唉……”

半年多以来,聂士成已经习惯了依靠张毅对战事的筹划,军中凡是重大的战略决策,聂士成都是第一时间找到张毅进行商议,如今朝廷召张毅归国,接下来所有的重担可就压在他聂士成身上了,聂士成第一次感到压力山重。

张毅苦笑一声,说道:“大人,朝廷的旨意已经下来了,我们再怎么样也没有办法了,张毅也只能在归国后,尽快完成募兵的任务,回到开城协助大人进行备战。大人,徐怀瑾的军事才能完全不在属下之下,属下离开之后,大人遇到事情,可以多向徐怀瑾请教,另外张一虎在阵前的指挥才能更是出类拔萃,未来数十年,张一虎绝对会是大清军事统帅的不二人选,大人要善用之,经过两次大战,日军损失不小,前后已经伤亡超过一万三千人,士气下降,中日在朝鲜的兵力对比已经又回到了同一个水平线上,近些日子,送请大人率领的八千清军也将抵达平壤;如今听说日本国内召回山县有朋的声音高涨,可以肯定的是,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