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英雄-第10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十年税,还准许他们使劲生孩子,反正啊……”杨锐大手一挥,“我不管,各地农会下指标也好,抽签也好,那些穷的没裤子的农户,都给我报上来,全部移民西北,这事情,就算我独断一会。”(未完待续。。)
  ps:  注:《货币论。下卷 货币的应用理论 》 … (英)凯恩斯著 1986。p273


辛卷 第十三章 彼得堡

  军费还没有说,就只说移民,虞辉祖等人也未在意杨锐答非所问。战争和移民其实是一体的,以西域省长杨增新的估计,整个西域可耕种的面积达四千万亩,而现在只耕种了一千万;这还是西域,出西域的大玉兹、中玉兹,这些地方的耕地面积数以亿计,不占太可惜了。现在政府有钱,完全可以重兵出西域,在那边占一块大大的疆土。
  至于俄国人,他们本就不属于中亚,赶走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总政都已经为此想好了口号,那就是‘白种人滚出亚洲’!而移民的地点,以情报局的分析,整个中亚希瓦和布哈拉两个汗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及塔吉克斯坦地区)是不能动的,此处原住民多达五百万;而土库曼原住民也大约有一百万,此两地都不是移民的好地方。
  唯有后世的吉尔吉斯斯坦,居民七十多万,但俄国人占了近两成;还有后世的哈萨克斯坦,人口虽有四百七十八万,但哈萨克人只占一半,俄国人占三成出头,乌克兰人近两成;且此地又是是黑土地,种什么收成都不错。这两地才是移民的最佳所在。
  狠狠的在哈萨克斯坦切一刀——比之前那一刀切得更大,再花三年时间像外东北赶走五十多万白种人一样,把这里的两百多万白种人也赶走,而后再移民百年,可彻底将整个吉尔吉斯和哈萨克大部汉化。不过,这么做完全违背了之前与列宁的同志的约定,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此时的苏联最为虚弱,吉尔吉斯地区有奇米翁等油田。草原又是极其合适机械化部队展开,苏联红军真要潮水般涌来。那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闪电战。
  翻遍各种资料和情报后,杨锐最终确定,之前在瑞士接受复兴军外籍军官基础军事训练的布尔什维克军事人员中,学员米哈伊尔。瓦西里维奇。伏龙芝应该就是后世鼎鼎大名的伏龙芝元帅,此人的故乡便是中亚的吉尔吉斯,只要他能像历史那般在内战中崭露头角,那么带兵大举进攻中亚是极为自然的事情。
  虞辉祖、杜亚泉等人不明白这么多历史故事,在讨论的最后,张坤却提到了一件让杨锐意想不到的事情。
  “先生。在日本人的引荐下,我上一次去英国见到了罗斯柴尔德勋爵,他对于我们的航运生意和军火硝酸生意并无反对,也无所谓我们站在同盟国这边,还是协约国这边,他只是将我引荐给了巴黎的埃德蒙。罗斯柴尔德男爵……”
  “他是要求我们支持犹太人复国吧。”张坤的话还没有说完,杨锐便将结果说了出来。航运生意可以认为是中国在帮英国的帮,若不是中日商船队,英国早就该投降了。而硝酸代替硝石、以及其他军火,则触动了罗斯柴尔德家族关联企业的利益,英国帝国化学和法国诸多国有公司会抛弃硝石使用硝酸,必定需要一些大人物的认同。那些大人物以前给了好处。现在看来是来要回报了。
  “是的,先生。”任何奇迹都可能在杨锐身上发生,张坤已经见怪不怪了。他详细的说道:“现在整个欧洲乃至德国,以及美国的金融界都在观望一件事情。那就是到底谁支持犹太人复国。如果德国支持他们复国,那么美国虽然宣战。可战争动员、出兵欧洲等后续事情将拖延很长一段时间;而如果英国支持,那么犹太人势力将全力帮助协约国获得战争的胜利。以目前的情况看,犹太人复国地选在巴勒斯坦地区,这是奥斯曼帝国治下,以奥斯曼现在为德国盟友的身份,德国是不会被支持的,所以犹太人很有可能倒向协约国。”
  欧洲两大集团打的难解难分,中国是在投机挣钱,不想犹太人不但挣钱还投机复国。对于精疲力竭的协议国同盟国来说,此一刻还真是有求于犹太人。
  “可美国已经宣战了啊?”杜亚泉不知道历史,更不明白真相,只感觉犹太人有些糊涂。
  “宣战只是一种态度。”虞辉祖说道,“美国不同于我国,政府只是发布号令,备战的组织准备还得依靠那些大公司、大财团的资本家,而欧战双方的财政都崩溃了,谁能得到犹太人的帮助,谁就能真正赢得战争的胜利。”
  “犹太人复国找英国人啊,干嘛找上我们?”杨锐没管犹太人怎么影响欧战,他只是奇怪这事情怎么和自己扯上了关系。
  “先生,他们认为欧洲战后,航运的利润将使中国成为新晋列强,而且是比俄国还强大的列强。也许现在我们的势力不能波及西亚,但不久的将来我们对亚洲的影响力将举足轻重。”张坤道,他也很惊讶中国的所作所为会被犹太人如此看重。
  “支持犹太人就是反对阿拉伯人,就是反对整个伊斯兰世界,这种事情,谁碰上都不好招惹。”杨锐知道再过上几个月,英国就会出现贝尔福宣言,这是支持犹太人建国的讨好性官方文件,但狡诈的英国人从来都没有履行它。想到此,他道,“可以让重安给他们写一封信,言语最好古朴委婉些,让人看得懂大致意思,但却不明白确切意思,反正要做好以后翻脸不认人的准备。再说,这事情我们只是帮个腔,他们不会太较真吧?”
  “有这个意思就好!”张坤心里捏了把汗,中国银行要进入世界顶级金融圈,那就要交好犹太人,而交好犹太人,那放到现在来说,最佳捷径便是支持他们复国,这便是他的内在逻辑。至于战争的生意,即使不做支持,那影响也不大,毕竟,中国提供的服务和商品对协约国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张坤本以为事情很简单,不想却涉及到整个伊斯兰世界。
  杨锐不明白张坤的心思,这件事情处理完后。便散会去处理下一件事情。早就在外等着的情报局张实进来道:“先生,他来了!”
  “哪国的?”杨锐明白他说的是中亚的事情。而且这一次情报局直接把汗国的重要人物带到北京来了。
  “是希瓦汗国的一个贵族。”张实道,“他汉名叫做朱耐德。在希瓦贵族中很有威望。他对现在汗国的埃米尔,也就是俄国人的傀儡伊斯芬狄亚可汗毫无好感。如果我们愿意帮助他,那他愿意推翻可汗,再立新可汗。”
  “他能做到?”杨锐问完立即想到希瓦还不如中国的一个府大,即便人多一些;而他本身就是一个贵族,以反俄的名义起事,再立新可汗是不难的,关键要有外力相助。
  “希瓦当地的贵族都支持他。”张实说道,“而且他还能稳定控制数千希瓦军队。”
  “那他要什么。要的多吗?”杨锐点头,他忽然有些担心他的胃口会很大。
  “他最想的是把俄国人赶走。”张实道,“再有就是扩大希瓦的领土,不过这一点他现在不敢说出来,只是保证自己的族人不想再受俄国傀儡。”
  “他见我是要吃一颗定心丸吧?”杨锐忽然笑道。见这种人、干这种事,他已不是第一次了。
  “是的,先生。”张实点头。“此人稍微懂一些汉语,不过懂的有限。”
  “把他带进来吧。”杨锐回坐到总理椅上,他倒要看看这个敢废汗的希瓦贵族是何许人。
  身着汉装的朱耐德见张实进去汇报心中很是忐忑。他曾经以俄国杜马希瓦代表的身份去过彼得堡,这一次来北京,看到这个雄伟美丽的东方都城,只觉得她不如彼得堡阳刚。可昨天晚上发生的那一幕,又让他在此找到了深深的认同。
  和希瓦一样,中国人也还处于西方人的压迫之下。但和希瓦不同的是,中国人远比族人更有反叛意志。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战士。如果每一个希瓦人都是战士,每一个真主的仆人都是战士。那么……。是否能做到这一切,在于中国是否真的想帮助希瓦。中国人是真的吗?朱耐德对此很忐忑。他明白,任何强国都不可相信,但没有强国支持又不能打败强国,如今,支持他相信中国人的,除了真主的保佑,便只有朝鲜的实例,但愿希瓦会是另外一个朝鲜。
  “先生,请。”总理府的侍从接到命令后,对着身前的异国人做了一个请的姿势,将其从偏殿带入到银安殿中。
  “朱耐德见过总理大人。”一个身着白色汉服的中年人一进来就对着主座鞠躬,让人看不懂相貌。唯一能知道的,就是此人长的比一般人魁梧。
  杨锐没有客气,待朱耐德三鞠躬后才道,“请坐吧。上茶。”
  听到杨锐的声音,朱耐德这才抬起头来。或许此人在中亚人看来极有特点,可在杨锐看来,这和他以前见过卖切糕的新疆人毫无两样,唯一的不同,就是此人目光较为有神,脸庞更大、胡子更密而已。
  “希瓦到此几千公里,阁下此来一路可好?”待朱耐德坐下后,杨锐发言问道。
  除去开始的那句汉语,剩余的交流就只能靠情报局的通事了。张实带来的人把杨锐的问题翻译过去后,本已经坐下的朱耐德立即起身回答,旁边的通事道:“托大人的福,这一路走的很顺利。我看到铁路已经修到了西域省内,希望贵国能早日出兵,驱逐俄寇。”
  情报局的通事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子,他对朱耐德言语的修饰听的杨锐很不舒服。对于他来说,人与人的交流了解,最重要的就是语言和神色,好好的话被他一翻,弄得两相不配合,甚是讨厌。
  “中国很快就会出兵,只是阁下准备好了吗?”杨锐皱眉之后也是无奈,这种小语种翻译只能仰仗满清遗留下来的理藩院,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
  杨锐很快出兵之语让‘卖切糕的’眼睛发亮,他本低着的头有些敬畏的看了杨锐一眼,回答道:“回总理大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