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英雄-第7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贝寿同把十九号潜艇原有数据念完,再拿到下一页文件,“参谋组按照我们的战术要求和技术条件,对原有的潜艇做了不少修改。水上吨位减少到了六百二十吨,水下不变;更换我们自产的柴油发动机马力能达到一千八百匹,如果再装上暂时可用的增压器。那么马力还可以提高到百分之四十,达到两千七百匹,这样潜艇在水上的最快速度能达到十八节,水下速度不变,但是在更换我们蓄电池后,电池容量将增加百分之五十,即以三节航行。电力可持续二十个小时,最大逃逸距离为一百一十公里,如果是最大速度航行。那么电力只能维系两个小时,逃逸距离为三十六公里。武器方面并没有多做改变,只是将鱼雷管有前二后二改成了前四后一,鱼雷装备量也改为十二枚。
  参谋组认为。这式的潜艇具备进行海上交通线破袭战的能力。但是要封锁日本则需要数量巨大的潜艇,同时因为我们没有海面优势,因此他们还设计了一种潜艇母舰,主要是给破袭舰艇补充柴油和淡水,该艇排水量达一千六百吨,可装载七百多吨油料。它的动力是两台柴油机,增压下马力为三千匹,但是因为吨位大。所以航速较慢,水上十四节。水下六节,航程有两万公里。因为不需要作战,所以艇上没有装备鱼雷,只有一门三十七毫米甲板炮。该艇的因为吨位大,造期更长,大约需要一年时间,造价为九百万马克。”
  潜艇的数据介绍完了,杨锐看着德国拿过来的模型,摩挲了一会再道:“现在破袭方案是怎么定的?我们应该怎么做?”
  “具体的方案已经做出来了。”徐敬熙从保密夹里拿出另外一份文件,道:“方案是海天一体化。具体有两种布置,一是飞艇、潜艇的结合使用,飞艇负责海面情况侦察,发现目标后用无线电指挥潜艇行动,因为飞艇滞空时间长,它可以长期逗留在在主要航线上,我们计算认为一艘飞艇可以指挥十到十五艘潜艇作战,以日本的情况看,八到十艘飞艇可以基本控制航线;另外一种则是让补给潜艇携带水上飞机,用飞机以作侦察,不过因为飞机滞空时间短,这其实是备用方案,主要是担心海上风暴频繁,飞艇抗风能力弱。”
  “那要多少艘潜艇才能达到封锁的效果?并且这样封锁会有多大的效果?”杨锐问道。
  “结合各方面的情况,再以目前日本的商船量来看,最少需要一百艘潜艇,算是损失,并且谨慎起见间虑,我们认为应该有一百五十艘最好,并且船厂还应该有年产四十艘潜艇的补充能力为稳妥,这是攻击潜艇;补给潜艇,因为中日之间的航程很近,我们计算下来认为需要十艘补给潜艇;而控制飞艇,需要二十艘,以作为轮换。”徐敬熙说完参谋部计算出来的数据,再说效果,“现在日本外贸量比中国大了近一倍,去年出口七亿多日元货物,进口有八亿多日元。其中出口的主要是生丝、棉纱、丝织品、棉布、铜以及煤炭;进口的主要是棉花、生铁、粮食、豆饼、还有就是机械和砂糖。”徐敬熙道。
  “一旦封锁日本对外航线,那么日本国内的轻工业就会完全停顿,他其最大的货物市场不再国内,原料情况也大多在国外,棉花、生铁都需要从国外进口,所以一封锁经济就会崩溃。另外封锁还会产生两个严重问题,第一是生丝历来都是要当年的,一旦航线受阻,封锁一年下来生丝的价值将急剧下降,而生丝又是日本出口利润最大者,其利润下降,那么国内蚕户将会巨亏,由养蚕业引起的坏账将牵连的整个国家经济,危害深远;
  第二是日本每年稻谷产量为只有九百万吨,小麦八十万吨,大麦为两百万吨,其年产粮食共计一千一百多万吨,但是五千人口需要的粮食数量远大于此,所以每年日本的粮食进口量极为巨大。粗算需要一千五百万吨,即便是实行配计,同时把平时不吃的大麦也拿去做主食,也还有三百万吨的粮食缺口。
  另外我们调查发现,使用豆饼之后日本每年的粮食产量有百分之八到十的提升,也就是说,如果日本不输入豆饼,在找不到替代肥料的情况下,粮食产量将会下降一成;还有就是日本的肉类和鱼货断绝之后,粮食缺口将会更大。即使全日本的田地种上粮食。产量也最多维系维系战前水平,如果能持续三年封锁,那么整个日本经济将可能一蹶不振……”
  徐敬熙说的津津有味。似乎迫不及待能做到那一步。杨锐早知日本被封锁的后果,但他却再想要做到这一步到底要花多少钱?
  潜艇两百艘,以目前的造价就是两亿九千万马克,合七千万美元,这只是建造费、还有装备费,训练费,特别是鱼雷。每艇三十枚的话也需要六千枚,即使批量购买,怕也要三千万美元吧。这些乱七八糟加起来估计要有一亿两千万美圆。一亿五千多万两白银……杨锐忽然被默算出来的数字吓一跳,这比买战列舰还贵,两千一艘的战列舰,这可是能买七八艘啊!不过再想到这是国战。对比日俄战争日本花的那十几亿。这还算是少的了。这边海军两亿两下去了,那陆军又要多少钱呢?怕也要三四亿不止吧。
  杨锐这边有些走神,徐敬熙说完才发现他如此,不过他话音一停,也便把念头拉了过来,继续问道:“两百艘潜艇价值不菲,以目前的估计,日本人真的没有办法对付吗?飞艇他们现在不说也有三四艘了吗。飞机也在研究,还有他们的舰队好几年前就有了潜艇。到时候他们会不会把那些潜艇派出来,或者干脆自己多造一些潜艇出来跟我们水下作战?”
  潜艇封锁日本的方案杨锐只是之前提了一下,参谋部和德国那边的潜艇组则按照他的思路想方案。其实就他所知的历史而言,一战对付潜艇实在是没有太好的办法,这时候的飞机不行,雷达也没影,最后好像是英国人想出了护航制度,加上德国还没有狼王的狼群战术,这才最后失败了。
  杨锐所知有限,其实他并没有看过二战战史,一战开始潜艇都是单艇作战的,商船来一艘则干掉一艘,而后面英国人听了美国人的建议之后,开始对商船采取编队护航的办法,把损失从四分之一降低到了一百二十分之一,而狼王邓尼兹在被俘后想到对付商船队的办法,那就是潜艇编组夜间攻击商船队,办法是对,但是等他出了战俘营的时候,一战就已经结束了。
  二战邓尼兹一开始祭出狼群战术,开始很有效,但等护航舰队的雷达改进到厘米波段后,侦测精度大增,在飞机的压制下,潜艇完全是冒出一艘干掉一艘,到最后德国安装通气管的时候,那已经很晚了,护航航母到处都是,加上美军的轰炸编队,潜艇生产受阻,潜艇部队又落到了一战的命运。
  和潜艇面对的情况一样,潜艇的装备也随着敌情的不同而不同,开始是小潜艇,后面随着护航制度诞生,潜艇只有走的更远的地方、更多的等待才能找到攻击机会,所以一战的潜艇是越造越大的,而甲板炮的装备是因为炮弹比鱼雷便宜多了,单独的商船几十马克的炮弹就能解决,就不要用一两万马克的鱼雷了。从这个时期到装备厘米波的航母出现之前,潜艇都是潜水炮艇,只等潜艇装上通气管之后,它才真正变成了‘潜’艇,水下航速也开始大于水上航速,行踪也变得诡秘,从来不露身影。
  杨锐一开始就是以狼群战术来教导部下的,现在参谋部研究出来的空海一体化,则是沿着他思路的再创新,日不落帝国都想不出对付潜艇的办法,那么日本就更想不知道如何应对几十年后才出现的狼群战术。杨锐之前还想在潜艇上面加通气管的,实验室也做了技术储备,但参谋部对此作了否决,没有见过航母、飞机、雷达的他们不认为天空有威胁,只认为日本的潜艇对己方会有些威胁。
  “先生,按照情报,日本早期潜艇只有几十吨,那么的那几号舰、几号舰根本就没有出海作战能力,最新的潜艇波三型技术性能也很不好,整艇水上排水只两百九十吨,水下三百二十吨,使用的是汽油发动机,马力只有六百匹,续航能力也短,只有一千一百公里,鱼雷一般装备两条,没有火炮。我想以他们的水下行动能力,如果双方面对面遇上了。怕是要打炮战了。”徐敬熙说的好笑,不过他见杨锐没笑赶紧又严肃起来。
  杨锐没笑是想到前年在日本发生的一起潜艇事故,一艘不到百吨的日本潜艇因为汽油机通气管进水。使得其失去平衡,断电后坐沉海底。过几天潜艇打捞上来后,艇内没有前几年意大利潜艇失事时争抢求生的场面,十四名艇员全部各司其职,其艇长佐久间免在生命最后一刻写下详细的事故报告,然后平静死去。
  看看日本海军,再对照满清留下来的海军。杨锐很是无语,而在德国训练的复兴军海军,虽然没有出现这样的事故。但出现类似情况能不能尽忠职守,他不能完全确定,他只希望他们会,毕竟那些人多半是十多岁的孩子。
  “日本人毕竟是在近海。如果巡洋舰海面上搜索。潜艇水下搜索,我们怎么办?”杨锐问道。没有飞机雷达的情况下,看多了潜艇战电影的他很担心日本潜艇。
  “先生,我们的声纳现在已经可以装备潜艇了,侧面定位系统也在研发,完全可以对付日本潜艇。”贝寿同道。他敬佩的看着杨锐,只认为先生料事如神,早就把一切事情安排好了。
  杨锐其实没有他想的那么神。只是他知道声纳而已。而在真实的历史上,英国人聘用法国人朗之万在1918年以水晶为介质。发明了压电式换能器,实现声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然后再通过真空放大器放大,这才有了简易声纳的出现。而杨锐组建的传感器实验室,以高中物理传感器那一章为研究对象,再将复读机的喇叭和耳机拆除分析,已经在研究驻极体了。当然,压电陶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