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英雄-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时摆出师长的威严,而邹容xìng格较为踞傲,对他们学习英语很看不顺眼,认为学好之后也是给当洋奴的,对他们不加以颜sè,所以两人都很不招学生们喜欢,学社和教育会的分离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章、邹两人代表的教育会和吴敬恒支持的自治学生相矛盾引起的,对此,杨锐不好去责怪谁。现在见他们这样的反应,还是很高兴的,这毕竟是到了国外,新生们的思想发展了变化,也从原来的轸域观念转变为国家民族观念。
  杨锐从来不相信国人的素质比他国人差,所谓的那些缺点都是在一些文化熏陶下产生的。比如中国人的内斗本来就不是什么秉xìng而是文化和地理的双重作用产生的,儒家的亲亲之说,加上地理的辽阔更使得国家内部不如那些小国那般团结。只要革新文化,或者像现在哪有在某种特定环境下,那些弊病都会减弱或者甚至消失。
  在学生们欢呼之后,齐清源问道:“先生,现在租界不引渡那是否太炎先生他们很快就能出来?”这个问题也是所有人所关心的,之前杨锐向他们说过事情的起因,所有人都很佩服太炎先生和邹容等人投狱的勇气,在知晓之后不断的询问事情的发展和解救的办法,为此杨锐只能好言安抚。
  杨锐说道:“大家不要对工部局期望那么高,现在满清起诉的是诽谤罪,按照我们请的律师判断,如果我们败诉的话那么他们将要被判三年或者三年以下的刑期。洋人么虽然在这样的形势下不在引渡,但面子还是要给满清的。之前我说过,引渡的话是怕从此以后满清会更多干涉洋人的事情,不引渡的话又怕大家都来造满清的反,这些洋大人也很难啊。”所有学生都笑了起来,“我看啊,如果没有其他什么变动,太炎先生他们会判一个不轻不重的刑,少则两三年,多则五六年,这样满清那里可以交代一下,公众舆论也不会给他们太多的责难,让主办人丢掉官位。”
  杨锐不记得历史,但是他的猜测还是比较准确的,历史上就是章太炎判了三年,邹容判了两年。但这个刑期太短,清廷又再次施加压力以至使邹容被折磨后病死狱中,而章太炎在邹容死后因为租界当局迫于舆论压力得到善待而活着出狱,事后他自己都说这命是邹容的死换来的。
  学生们见到最后太炎先生几个还是要判刑很是泄气。他们太年轻不懂世事艰难啊。“你们啊,似乎做什么都要做的最好,想什么都想最优,你们要记得,很多事情不可能一触而就的。比如这次,太炎先生几个的命是那位叫沈荩记者换来的,如果他没有被满清杖毙,那引渡最终还是会得以实现的。听说满清除了给各国公使领事使银子外,还准备把沪宁铁路卖给英国,如果英国还是不同意,那么就再加条铁路、矿山,反正我大清宝贝多呢,还怕洋人不动心吗?”学生毕竟带着年轻人的急躁,杨锐觉得还是要对此打压打压,让他们惊醒惊醒,“大家要记得,很多事情都是一点点做好的,没有耐心成不了大事。譬如这革命救国就是大工程,大到很有可能我们这一辈都完成不了,不要真的那么着急、那么没耐xìng,我们不要光看前面到终点还有多远,我们还要看后面我们走了多远。”
  杨锐的语重心长让学生们沉静下来——本来在开学之后,杨锐只开了门德语课,但是后来发现只教德语不行。学生们那些国人特有的陋习开始展现出来,最严重的就是小团体意识。之前在南洋公学的时候因为蔡元培大力提倡mín zhǔ、自治,学生们都是以二三十个人结为一联,对联内同学较为和睦,对联外则如同路人。现在军校这四十三个人主要来自三个联,以钱伯琮这个联最为完整,雷以振和齐清源则来自另外两个联。
  虽然在刚来时大家还比较团结,但等环境稳定下来以前的那些小团体意识开始复苏,各联开始各自为政,互不买账。为此杨锐强硬的重新调整了之前按照他们意愿分配的宿舍,把三个联彻底打乱住宿,学生们对此意见很大,当然面对杨锐这些意见不敢怎么明说,但杨锐还是特意的开了几个晚上的会,主题就是中国人的内斗。拜后世网络所赐,杨锐知道的东西不少,曾经看过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也是印象深刻,当然除了这些,笔记本里各种企业文化培训的PPT也是极好的武器。
  几个晚上之后,这股风气被打压了下去,从此之后,军校就增加了思想政治课,一讲个人素养,二讲救国思想,三讲国际形势,同时军校里的一些制度也在杨锐的要求下做了一些相应的调整。因为有洋人压阵,加上本来杨锐威望就高,整顿之后的学生风气大为好转。思想教育工作还真是不能丢啊,把支部建在连队上确实需要,政委这一后世不怎么讨好的职业还是要大力发展的。
  ——他们发现先生又开始上纲上线了,说句实话在第一次开这类整风会议的时候,大家还是拧着劲不接受,但是慢慢的都一点一点的听进去了。后世一百年的时间,总结都是民族最严重的病症,内容也极为犀利,听着刺耳但后来回想却是针针见血。杨锐说完就没有再长篇累牍了,这毕竟是德语课不是思政课。
  看来自己就是教好了德语也还是不能走,杨锐想到。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没有一两年不能放手。同时后面的思想教育老师也要开始物sè,不然学生们毕业之后自己一走,那么后面学生又老样子了。
  第二天,学生们自发的弄了一个简易灵堂纪念沈荩,面对这样一个为国而死的人所有人都充满敬意的。几个德国人也是惊异于这样的举动,雷奥问道:“是不是你们的人牺牲了?”
  杨锐不知道怎么解释这个人,只说道:“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所有的爱国者都应该得到尊重。”
  雷奥耸耸肩表示理解,虽然他对爱国抱有很深的成见,但是对爱国者这些也许和他一样的被欺骗者还是有着深深的同情。“杨,为了研究你所说新的武器,新来的工程师马上就要到了,”雷奥说起另外一件事情,“但是这样我们需要新的资金,前期的三万马克本来早就花完了,因为武器等物资基本都不要购买,直接使用庄园的,不然我们支持不到今天。”
  ;


第八十五章 军工厂

    开设武器实验室是杨锐的主意,这是极其重要的。雷奥就发动大家联系国内寻找相关人员。现在人来了,但是资金的着落比较头疼的,二十万块看起来很多,但是等用起来就很少了。买枪已经花了一半,剩下的还要买弹药,本来还有笔rì本购版费的外财,但是现在因为中国教育会这笔钱又填了进去。除去专款,自己身上就只有额外的九百镑,换成马克也就不到两万,而且这些钱还得预留一些。
  “需要多少钱?”杨锐问道。
  “前期大概需要三万马克,这只是前面几个月,到了后期还有更多。”雷奥说了个较为确切的数字,并解释说:“来的几个人是沃纳的朋友,要不然没人愿意离开德国来到这里。”
  杨锐点点头表示理解,现在的德国经济高速发展,除了冒险家,很少人愿意到殖民地去,三万马克不光是人员工资,还有一些工具和物料的费用,已经是很紧张了。
  “我这里只有不到两万马克,可以先给他们支付工资。”杨锐想着还是要找工厂那边想办法。“剩下的可能就要等一些时间了,中国那边筹钱需要时间。”
  雷奥看到杨锐面有难sè,点了支烟长长的吸了一口,“杨,如果实在没有的话我可以先付,”见杨锐吃惊的看着自己,他哈的笑了一下,“别这样看着我,这笔钱你也有份的,还记得沪上的那件事情吗,最后我拿了那笔赔偿金,那些杂种出手很大方,给了我六万马克。武器实验室的钱我可以先付给他们。”
  “谢谢你,雷奥。我会很快还给你的。”杨锐只知道自己的那份赔偿不多,想不到雷奥的赔偿这么多,这相当于租界那些高等人士四五年的工资了。
  雷奥笑笑,把话题转到武器研发上,“杨,你怎么会知道那么多,那么多的奇怪的武器,”雷奥感觉这样说不好,再想着其他的词来表达这个意思,毕竟这些武器虽然怪,但是却很有用,比如现在做出来的迫击炮,“我的意思是说,你为什么能懂得那么多武器,而且这些武器很实用。”
  “哈哈,”早想好借口的杨锐大笑起来,“中国人在宋朝的时候,也就是一千多年前就已经用上火药了,手榴弹、地雷很早的时候就有了,开花炮弹在三百年以前就在使用了。当清朝开始的时候,为了防止人们造反,这些都被禁止了。”
  凭着对杨锐的信任,雷奥接受了这个中国古人早就发现这些武器的观点。随着武器研究人员的到来,迫击炮的研发加快了,炮弹中间凸起处的横纹被进一步改进成效果更好的三角型沟状,底部的尾翼和发火药的成分、装药方式都被调整,炮弹的有效shè程达到一千一百多米,jīng度也大为提高,散点更为集中。
  除了炮弹的改进之外,沃纳还把后膛炮的一些校瞄装置也加在上面,使得整个六零的迫击炮的重量达到二十多公斤,有了六零迫击炮做依据,八零迫击炮也很快研究出来,炮重近五十公斤,shè程更远有三千多米。杨锐不知道这个重量是重了还是轻了,但施罗德对这此却毫无疑义,这六零迫击炮重二十多公斤,一匹马最少可以驮三门。如果只驮一门炮,那么还能驮二十多发炮弹,如果是八零迫击炮,一匹马也能驮着,对于注重快速机动的骑兵来说这就已经很令人满意了,已经是很方便了。毕竟和几百公斤的后膛山炮相比,威力较小的迫击炮还是可以接受的。
  迫击炮研发是成功了,但是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又是另外一个问题,特别是炮弹是整体浇铸的,需要的专业设备和技工不少。更何况生产在非洲根本无法实现,先不说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