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英雄-第9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竞争,只有开拓。”
  铃木马左也说话的时候两眼放着光,把在座的几位财阀巨头完全感染了,日本只有五千万人口。而支那有四亿五千万人口,是日本的九倍。真要这个市场打开了,那自己的财产将翻好几倍。支那本身是有实业。支那政府也在大力的振兴实业,可毕竟是底子太薄,发展再怎么快也难以追上日本,而且最关键是,经过多年的磨练,日本已经有了一大批实业界商界实用人才,而支那还处于古老的商帮模式之下,这样的竞争完全是不对等的。
  他们唯一担心的就是支那政府在支那商人的压力会对日本公司进行制裁和限制,这是无法避免的。越是弱势的群体,就越是希望靠政治来获得竞争优势,在支那军事实力明显高于日本的情况下,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发生。也许应该大力支持海军扩张,这个想法忽然间在财阀们的脑子里一闪而过。
  签订中日条约的杨锐没想到,一个煤钢联营就让日本财阀们牵扯出了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更没想到养不熟的日本狼这么快就养熟了。其实在未来纵横家杨度看来,中日合约让日本三种人极为满意。对于军阀和天皇,俄属远东的土地能使其暂时满足。这虽然是暂时,但南面那一大块欧美殖民地,即便看着就能让两国的军阀们紧紧的站在一起;
  军阀们满意,财阀们则更加满意。中日友好在他们看来根本就是中国市场被日本完全独占,虽然中国自身的工业也在发展,但日本财阀有先发优势。他们的资产将在市场开放和经济融合中获得成倍的获利。这并不是中国人竞争不过,而是工业发展的速度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速度。特别是土地赎买之后,交通的遍及、化肥农药的使用将使中国百姓的购买力大大的增加。中国经济的强势崛起。将使其身上依附的一切资本成倍增长,这无疑会让日本财阀们激动的涕泪满面。
  军阀财阀都满意了,日本政坛上的那些政客们也会对此欢欣鼓舞。相比于君主独裁的日本,复兴会控制的中国应该是属于相对民主的政体,复兴会的巧妙之处在于借用那些老实巴交的农民,从而获得绝大部分选票,而复兴会执政之时频频通过的惠民政策,又让农民们感恩戴德。
  双方的这种互利互惠的模式虽然最终会被新兴的工商业主所打破,但农民的无知和宽容并不会反对复兴会拿他们的血汗去浇灌工商业,他们所着眼的只是自己碗里的饭是不是比以前满些,口袋里的钱是不是比去年多些,只要是如此,那就是皇上赐福、老天保佑,至于交的那些农税,这不是孝敬皇上和大人们的吗,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如此下来,工商业最终也会支持复兴会,复兴会根本就是万年江山永不倒。
  中元节的第二天,听着杨度扯出复兴会万年江山永不倒,杨锐顿时一阵大笑,在他私下的谋算里,复兴会能撑到三十年后取消农业税就谢天谢地了,至于复兴会的红旗能打多久,关他屁事!这天下不是、也不可能是他子承父业,甚至妻子们生的全是女儿、杨家从此断了香火,他也毫不在乎,这便是一百年来的观念变更。
  其实自从进了北京,或者说自成杨无名生下来,学生们、下属们、亲戚们对这个孩子就多有期待,即便是饱受英美教育、很是开明的程莐,也希望儿子能成为政治家而不是水果贩子。这些人的愿望只让杨锐心中发笑,并更让他执拗的要把杨无名培养成一个真正的水果贩子。他的这种执拗来自于对历史粗浅的认知,历史上伟大的帝王,每到老时往往会大杀元老,真是老糊涂了吗?
  完全不是,究其根本在于伟大的帝王总是有一大堆天才臣子,而伟大的帝王更往往有不成器的儿子,于是老皇帝临死之前就要掂量了,是要国业还是要家业?要国业那就把国是交给那些天才臣子,结果有可能是国家繁荣昌盛,也有可能是帝统最终被曹操们所篡夺;而要家业,那就是杀尽那些元老和能臣,最终留下一片白地让儿子重新建立威望。
  杨无名真要子承父业,那复兴会的元老有一半都要死,死人或许不重要,但这个国家的发展最终会因为内乱而停顿,杨锐不在乎谁接手这个国家。但要是有人敢毁了他一生的心血,把这个国家弄得一塌糊涂。那就会犯他的忌,这是他绝对不容许的。
  看着太过自信的杨度。杨锐说道:“皙子,日本内部的势力不是你我现在能够预见的。军阀也好,财阀也罢,他们都处于一个极不稳定的政体当中,只要天皇有变,这个国家的政策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是我们所不能掉以轻心的。”
  “天皇有变?”杨度琢磨着这句话,他道:“据我所知,日本天皇就是一个好大喜功、艳羡欧美能广开殖民地的简单武夫。他现在本就被那些人控制,以他的心计手腕,他能有什么变?”
  “大正是这样的,但他儿子昭……咳,他儿子未必就是这样的。”杨锐咳嗽着,他差一点就把‘昭和’说了出来。
  “他儿子,你是说皇太子裕仁?”这段时间杨度和杨锐间的关系亲近多了,他不再是大人大人,而开始直接说你了。
  “是的。裕仁。”杨锐眼眸中闪着厉芒。是这个人用军国主义把权力从财阀政客们手里真正夺回到手里,也正是这个人下令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华战争……,当然,也是这个人。在美国政客们的默许下逃脱了审判,最终活到了八十多岁寿终正寝。他,在继承皇位后会给中日之间带来什么新的变化?谁也不知道。
  院子里杨度忽然感觉到了阵冷意。他讪笑着道:“这…这裕仁很特别是吗?”
  “嗯。”杨锐没有多言,直道:“皙子啊。既然你有志于外交,那下一届开始。就把议长的职务辞了吧。先到总理府办公室干一段时间,等再过几年去外交部做个副职,或者直接去外交部,从基层干起也行。”
  “我……”没想到话题转到这方面来,杨度眨着眼睛,有些兴奋又有些不安,有杨锐这个强人在,他这辈子也就只能干干外交尚书了,可他干外交尚书,就不知道谢缵泰放什么位置。复兴会里,乃至整个政坛的能人年龄都在三四十岁,这就使得一些权要位置的竞争极为激烈,他这个外来人真不知道能不能身居高位。
  “皙子啊,你以前是要做帝师,现在中国已经没帝师了,你说要改做先秦时的纵横家,那张仪苏秦之辈,也是当时伟人啊。可真要实现这个目标,我看你先是要周游列国十几年才行。当然,现在交通发达,到地球那一边行程最多也就一个月,不过要把世界上这些强国都转一圈,也要好几年,不如此,你怎么能了解世界局势?”杨锐看着他的样子不由发笑,只好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啊!对!对!要周游列国,而后才知天下之形势,最终才能使中华雄霸世界。”杨度顿时被点醒了,虽是弱国,但谢缵泰身上的那种自信却是少见的,这完全是得益其早年的华侨生涯。“那我是不是能早几年出发呢?议长就换个人当当也行啊,比如农会的徐君贯田就能担此大任啊。”
  “现在就想走?”杨锐见他着急,更是笑,“皙子啊,你通几门外语?”
  “啊!”杨度开始发傻,他这才想起来列国不是说汉语的,而是什么语言都有。“再有,你到了他国如何结交权贵?这要做纵横家,人脉是第一重要的,不认识人,你怎么去影响他国国策?还有资金,周游列国,所费不少,公费总要有项目才能列支的,你这周游,怕是难以列支吧。”
  一瓢接一瓢的冷水把杨度的热情浇灭,他颓然道:“那该如何是好?”
  “你这几年先把英语学好吧,然后再练练文笔和口才,每到一地化缘也好,像梁启超那般写些文字骗稿费也好,都能结识不少人。”杨锐道。
  他一说梁启超,杨度就关切的问道:“这梁卓如听说在台湾被抓了?”
  “嗯。”杨锐点头,“但和日本签完合约又放了。不是说要中日友好吗,他战前就鼓吹这个,现在真友好了,也就没罪名告他了。”
  想不到还有这样的事情,杨度道:“卓如兄是我国第一鼓吹高手,若是要能收为国用……”
  “皙子啊,梁启超这个人两面三刀。一天一个变,比康有为差多了。比你就更差。康有为再差,也对君主**持之以恒。你呢,一心坚持君主立宪,梁启超是什么都自己有利就说什么,而情况一变,他就一变,之前说的话全当放屁。
  我不是因为不信任他的人品而不用这个人,而是认为他这么鼓吹来鼓吹去,全国人心必将大乱。我们为什么要皇权那个牌坊,不就是为了安定人心吗?人心安定。大家意见一致,劲往一处使,国家就能强盛;反之,今天立宪,明天共和,后天复辟,这国家怎么能复兴?梁启超这一次走狗屎运,没住进牢里,下一次就没这么便宜了。”
  执掌天下越久。杨锐身上威严就越盛,他说梁启超虽然只是轻描淡写,但杨度背脊上已经发汗了。他这边发汗间,杨锐出去拿了几本书回来道:“这几本书拿去看透了再谈纵横吧。”
  “这是……”杨度当即打开。第一本便是《海权对历史的影响》,再是《海权对法国革命及帝国的影响,1793…1812》、《海权的影响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以及《历史的地理枢纽及其他》。
  “知道欧洲大战为何现在打响吗,和这几本书有很重要的关系。”杨锐道。他说着忽然岔开一个话题,“马汉这几本影响全世界、间接推动欧洲大战乃至世界历史的书。却被我国某个出身海军、名气震天的翻译家视而不见,他不但视而不见,反而翻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过来乱我华夏,真要是杀人不坐牢,我第一枪就嘣了这个沽名钓誉的王八蛋!”
  杨度知道杨锐口中的翻译家是谁,对此人的恶意,杨锐在开国之前就曾经提及过,他的原话是:那一天xxx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