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第一太子-第10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两人是很普通的人,长得也不特别,让人看了一眼就不会留下任何印象的哪一种人,但是就是这样的人很容易成事的,所以赵光义当时也没有注意,但是等到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

“晋王你是聪明人,你千万不要逼我们兄弟动手呀,我们兄弟没有什么,烂命一条,但是您不同,您是王爷命金贵着呢!”

这些人看来已经将赵光义的给摸透了,而且这两人好像是有点死士的味道,来这里根本就不怕死。

赵光义也没有办法除非是他能保住自己的性命,不然他还真的不敢轻举妄动的。

就这样赵匡胤被人给掳走了,当然不会这么简单,自从赵光义回来之后,他的身边一直会有人在监视,不过这些被监视的人很快就被打晕了。

等到他么醒来的时候就发现赵光义已经不在了,他们昏迷之前看到的就是赵光义被人给挟持走了,这些负责监视赵光义的人立刻就将这些事情上报。

“杨砺朕记得没有错当初还是朕钦点你为状元的吧,你算是我大宋科考的第一位状元了,以后也会名垂青史的。”

赵匡胤在下朝之后就让杨砺留了下来,这个杨砺一直在朝堂上揪着赵光义不放,赵匡胤当时就说以后再告诉他是什么回事,但不是在朝堂上。

“臣确实是天子门生,多谢陛下的厚爱,让臣能够有机会报答陛下的知遇之恩。”

自从有了殿试之后所以的进士呀,都自称自己的为天子门生,这害死往自己的脸上贴金呀,但是这些人也乐于说自己的皇上的学生。

“哈哈这都是你有真才实学,朕也不会钦点你为状元,朕还记得当初你的殿试文章是讲的当前的弊病,你哦也提出来了一些自己的解决措施吧。”

“是,当时臣针对五代的弊端和朝廷的一些弊端有感而发,想不到陛下到现在还记得。”

科考是杨砺的最得意之作,自己是一个贫穷的小子,通过科举他成为了状元,然后一跃成为大宋的大臣的。

自己现在已经成为了整个杨家的骄傲,对有自己当初怎么成为状元的,他是记得一清二楚。

“朕怎么会不记得呢,那是朕登基以来第一次主持的科举朕岂能不记得,前三甲你们的文章都是记得很清楚,你们都是我朝廷的栋梁,不过现在也就是你的职位是最高的,宋淮他还只是一个知州,而你已经是堂堂的从一品大员了只要为什么吗?”

大宋沿袭唐代在朝廷上设置御史台,御史台设有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御史大夫就是御史台的最高长官。

杨砺现在是大宋最大的异类,因为他从一介布衣成为朝廷的一品大员只用了短短的三年多的时间,不敢说后无来者,可是前无古人是绝对没有人反对的。

要说有才能,有才能人多的是,其中很多更是比杨砺要优秀上多少倍,那么别人怎么没有他这样的奇遇,直接成为朝廷的大员吗?

“也许你会说这是当初太子让你执掌御史台,可是你想过没有,如果没有朕的同意你觉得会这么顺利吗?”

见到杨砺想说话,赵匡胤就再一次率先开口了,确实是赵旭说让杨砺执掌御史台,监察御史,在大宋被称为御史大夫。

虽然赵旭是太子,但是还没有到他说什么就是什么的地步,要真的是那样的话,就应该让赵旭直接当皇帝了,还要赵匡胤干什么,换句话说,这些事情都是赵匡胤点过头的,才这么顺利。

赵匡胤点过头那就说明同意了,杨砺这个人入得了赵匡胤的眼,不然能做到今天这个位置吗?

“那是你杨砺有个性,刚正不阿,所以朕把放到御史台还是比较放心的,今天也没有令朕失望。”

御史台的那一帮子御史们,就是应该就是不畏惧权贵,今天赵匡胤在上朝的时候明显是在发火了,但是这个杨砺却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原则,或者说是初衷,仍然在坚持自己的进谏。

“皇上过誉了,臣既然蒙皇恩执掌御史台,身为御史大夫,就应该牢记自己的职责,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皇上的信任,臣再次进谏,请皇上不要再犹豫了。”

杨砺更加的来劲了,皇上都说刚正不阿了,我自然要名副其实了。

“平身,平身。”

赵匡胤十分满意的看着杨砺,到了这个时候他还在坚持,赵匡胤更加的相信,自己没有看错人,平日里负责监视杨砺的人也是说杨砺这个人一向清正廉洁。

一个三十多岁的人骤然身居高位应该嚣张跋扈,可是人家没有这样,还是处处得罪人,身为御史大夫怎么会不得罪人呢。

皇上最喜欢这样的人,这样的人也称为孤臣,更加不会结党营私。

“朕单独和你见面就是解决这件事的,你告诉朕,我大宋治国的方针是什么?”

“陛下一直都是提倡是要用仁孝治天下,这些臣等都牢记在心。”杨砺虽然不知道赵匡胤为什么这样问还是老实的回答了。

这就是大宋的治国方针,这也不是一个特例。那个朝代不提倡仁孝,这都是劝天下人要老实的做人呀,也是一个道德的准绳,以孝治国,流传至今。

儒家更是提倡孝道,杨砺走的就是儒家科举,将自己货于帝王就家的,自然知道孝道的重要性。

“是呀,孝,就是孝,朕就向你直说吧,晋王复位是朕尽孝道的一种体现。”

赵匡胤这话让杨砺更加的疑惑了,怎么还扯上孝道了,这是从何说起呢!

“太后临终前,留下懿旨,让朕给晋王复位,这是太后最后的一个心愿,朕不得不遵守,所以以后这件事你就不要在上奏了,难道你要朕做一个不孝之人吗?”

赵匡胤这话说的就有点严肃了,陷皇上于不孝,这是多大的罪名,杨砺当担不起。

“臣不敢,臣遵旨就是了。”

第1615章非你不可

“放心,朕知道的你的意思,晋王从此只能安享富贵,至于政事朕是不会让他插手吧,身为真的弟弟,他应该有这样的待遇。”

赵匡胤这话已经是推心置腹了,连这话都给杨砺说了,杨砺还有什么可说的,连这些隐秘的事情都说了,这是多大的信任,要是自己在说什么,那么自己真的是脑袋进水了。

杨砺是执著,执著并不代表他是一个笨蛋,这件事没有商量了,陛下连已经逝世的太后都给抬出来了,还是太后临去世之前的留下来的懿旨。

这赵匡胤必须要遵守,换做任何一个人都要遵守,她老人家只是想自己的儿子以后能过得好,这也是人之常情。

谁也不会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这样不会那这件事开玩笑,既然是老太后临死之前的懿旨,那么自己也不能说什么了。

“杨砺,最近各地的百姓闹得厉害,你们御史台一定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御史台的任务越重,杨砺你的担子很重呀!”

既然这件事已经谈论完毕了,赵匡胤顺便提了一下,接下来御史台耳朵重点。

现在各地的官府都很忙,每天都有人死,这是他们剿匪的结果,经过三个多月的行动,各地造反的百姓基本上都已经被控制住了。

这样特殊的时期,一定会出现什么不法的现象,所以御史台责任重大。

“臣刘擒虎、董镇海参见陛下!”

正在这个时候刘擒虎和董镇海他们两个人就一起走了过来,而且脸色十分的凝重,难道是出事了。

自从苗训被封为参知政事之后,素衣卫他就不能再掌管了,素衣卫的最高领导者是皇帝,是赵匡胤。

刘擒虎和董镇海他们两个人现在是实实在在的大权在握了,他们两个今天一起来是出了什么事情了吗?

“陛下臣就告退了!”杨砺也很有眼神头,知道自己应该就要走了,有些事情不是自己的能知道的,赵匡胤点点头也没有说话。

“平身吧,出了什么事情?”赵匡胤见到杨砺走之后就直接的问了起来。

“陛下出事了,我们派去保护晋王的人被人打晕了,晋王被他么给挟持走了,现在不知所踪。”

晋王失踪了,这件事刘擒虎他们两个根本就处理不了,所以他们只能用最快的速度向赵匡胤禀报,看看赵匡胤应该怎么处理。

“什么晋王失踪了,朕不是告诉过你们要有人一步不离的看着晋王吗,你们怎么给朕捅出来这么大的篓子?”

“陛下是属下无能,那些人出手很快,我们人根本就没有反应的时间,现在我已经命令他们在京城寻找了。”

刘擒虎只能硬着头皮说道,他不结巴要是让董镇海说,还不一定能够说的清楚,而且还耽误时间。

“那你们来在这里干什么,还不赶快去找,晋王才回京几天就出现了这样的事情,另外让五城兵马司的人也动起来,尽快将晋王给朕找到,还有太子呢,今天怎么怎么没有见到他?”

赵匡胤才想起来赵旭这么久没有露面了,去了哪里,这两个家伙可是跟着赵旭寸步不离的,应该知道的。

“殿下好像是去了五色庵,是皇后的命令,现在也应该在哪里。”

赵旭的行踪他们自然知道,虽然赵旭没有带一个随从,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知道赵旭的踪迹。

赵匡胤想起来李亦可的事情,自己的结拜兄弟,李亦可的父母也快到了,赵旭是去讲李亦可给带回来的。

“朕知道了,你们抓紧时间去办吧,朕不希望晋王有什么闪失。”

刘擒虎和董镇海两人火急火燎的来,也火急火燎的走了,整个汴京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五城兵马司的都出动了。

此时的赵旭却在五色庵,这气氛有点尴尬。

“我为什么要跟你回去,我跟你没有什么关系,我出不出家和你有什么关系吗?”

李亦可刚见到赵旭的时候明显的一愣,听到赵旭说是要带她回去,她心里还有写高兴,但是很快就恢复了。

“你父母他们都来了,很快就能到汴京,你难道不想见一见你的父母吗?”

赵旭知道李亦可现在对自己的绝对是么有好脸色,也对呀,谁让当初自己对她那样说话的,赵旭是十分的为难。

听到自己的父母来了,李亦可也是很吃惊,自己的父母家人都在江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