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第一太子-第11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那样子是很尊重大宋的统治,所以赵旭才敢说从高丽出兵也可以,那里已经服从王化通知了,还有什么不可能的。

“现在最重要的是粮草要跟上,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总依靠朝廷供给,这样很容易出问题,我打算学一学曹孟德了,屯田驻兵。”

历史上曹操确实实行过,是为了保住许昌对付袁绍的,后边很多的人都借鉴过,现在赵旭也想实施了。

“我仿照当时的屯田制,决定实行军屯河民屯两种形式,这样既能保证我们的所需还能给朝廷节省大量的开支,更加有利于土地的开发。”赵旭越说越兴奋。

军屯是指设立土地予不用打仗的军士,要求士兵能自行耕作而生产行军所需粮食。军屯以六十人为一营,且佃且守,这里的士兵主要指平时没有作战任务,或者在战争中伤残退役的人。

如果细分的话,军屯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现役军人屯田,这是沿袭汉代的做法,随宜开垦,且耕且守。另一种类型是士家屯田,用于屯田生产的士家包括从征将士的家属和尚未抽调的后备役兵士。这样可以保证随军家属所需,不给军队带来负担,而且赵旭还有一个大胆的想法,以后就可以实行移民支边了呀。

民屯则是由朝廷招募无地农民集体耕种官田或垦荒,按规定纳粮。汉以后历代朝廷为取得税粮和军队给养,均采取过此项措施,针对性比较强,准备供给军队的。

要是能实施的话,这里就能长期的进行军队驻扎了,朝廷只需要发饷银,甚至到了以后他们自己都能依靠自己的筹集饷银了,这只是一个设想,只不过对开发边疆绝对有好处,赵旭现在正是在这样设想,这里是大宋的土地不过开发不是那么的好,如果能充分开发的话,于国防是大大的有利的,经过遏制住游牧民族的发展了。

这不是赵旭临时起意,而是他很早以前就有这个构思了,只不过没有机会提出来罢了,现在机会到了他终于要提出来了。

第1845章强强联合

“殿下,这样好是好,可是时间太长,这没有个几年恐怕是不能出现效果这样的话我们……”

“怎么高怀德将军你是不是觉得我们应该尽快直接攻打契丹,不仅是你,我看大家都是这个心思是吧?”

赵旭扫过了在座的诸位将军,他们有有心立刻要建功,毕竟现在大宋的大敌也差不多只有一个辽国了,这个时候大家都是想能够建立不是之功。

“我能理解你们的心情,辽国刚刚打败,他们的所谓的契丹勇士被我们一下子瓦解了,这一仗我们打的很轻松,伤亡很小就让这不可一世的辽国人逃窜了,觉得我们大宋的军队是天下第一了是吧?”

赵旭的声音越说越高,但是听不出来一丝火气,可是谁都能听出来赵旭不赞成立即攻打契丹,或者说他没有自信。

“或许你们说我们应该乘胜追击,可是我们的士兵适应骑兵作战吗,在草原上你们怎能么有后勤保障,这些你们都想过吗,当时前朝太宗在世的时候,我们就想过这个问题,我们大宋一统四方,现在骑兵也建立起来了,可是和契丹想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赵旭这一句话终于让大家知道了赵旭的顾忌是什么了,骑兵是大宋永远的痛,契丹人在草原上纵横的就是靠着骑兵,主要是战马,现在的宋朝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开始培育优良的军马了,现在也已经有很多了,可是远远不够。

在战场上最后一人两马或者是一人三马,这样人马都可以休息了,当年汉武帝攻打匈奴最后一次出动几十万匹军马回来的不足两成,这消耗也大。

朝廷现在还不能把所有的注意都放到要将契丹灭掉的上面,毕竟举国的兵力不可能全部都要放在这里了,屯田也是为了缓解朝廷的压力,这样地方负责一大半的经济,朝廷提供军马就可以了,这样朝廷也可以做打持久战的准备了。

这契丹族建立的辽国不像南方几个政权,人家已将存在了好几百年了,公元九百一十六年只是他正式建立的时间,在此之前,草原上就有他们的政权了,只是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各部建立了正式的政权,但是并不是契丹就存在这么长时间,在草原上游荡久了才有一个正式的国号。

这样的民族才是最可怕的,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了那么久,本身体格就比较强壮,比较擅长骑兵作战,他们有一支强大的骑兵,这是宋朝所无法比拟的。

“当年秦始皇为什么要修筑长城,还是不是为了防止北方的游牧民族,虽然在汉朝的是还是没有能够阻挡住匈奴的骑兵,可是也起到了一定的延缓作用,我说这个的意思不是说筑城的重要,是在强调骑兵的重要性,我们和契丹迟早要有一场大的决战,这绝对不亚于当年汉武帝北击匈奴的规模,所以屯田只是和契丹交战的一部分。”

战争不仅仅是军事的事情的,没有强大的经济支持那是不行的,可是在表面上还是军事的较量,像是现在大宋的骑兵短板,但是大宋已经开始在缩小这种差距了。

“你们不知道当初为什么要在要在古北口加固城墙,为什么要士兵轮回就是为了让这些士兵熟悉契丹,以后跟契丹作战的时候不至于对契丹一无所知,更有甚着,我们还偷偷的派人如契掠夺,这都是为了训练他们的作战意识,总有一天我们要进入到草原和契丹作战,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这只是表面上的,像要马儿跑,总要给马儿草,这就需要粮草,需要钱财,可是汴京距离这里遥远,给北方很大的限制,所以现在屯田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屯田赵旭到现在也只是给她们说屯田只是为了保证以后的军需,其实还有很多的好处,这些将军也应该知道,只是他们都不说,他们是军人,不参合政治,要不然又要皇帝怀疑了,当今的皇帝就怕你掌握兵权,又参合的到政治中去了,那就危险了。

“这件事拟定一个章程,上报朝廷,让朝廷专门派来人实施,要尽快,因为我看用不了多久就会和契丹交战,那个时候也许我们已经有成效了。”

古北口这几天已经慢慢的开始加固了,比以前的更加高大,而且加了两道门,两道门是由两个不同的守卫看管,他们两队的分别持有信物,只有两个信物完全对上之后才能打开城门。

等到城中的一切稳定下来之后才开始大庆一番,毕竟也打了胜仗,庆祝也是应该的。

他们很高兴可是有一个人却不高兴了,这个人叫做耶律贤,他听闻契丹军对打败,一口老血飚了多远让人看了都心疼,本来他的身体就不好这一下子就更加的严重了,更为严重的孩子啊后面那就是耶律好武身亡,契丹损失一员大将,还是心腹爱将,契丹的损失可真不是一般的大。

“削去萧天佐宋王的爵位,待罪立功,韩匡嗣任枢密使来京辅政,太子监国皇后萧氏代朕理政。”耶律贤躺在床上下了一道圣旨,这等于是将萧绰的地位给定了下来,萧氏理政,成就了一代萧后。

萧天佐狼狈的回到上京,也不可能不处理,耶律贤直接一道圣旨将他的宋王爵位给剥夺了,此次大败剥夺他的爵位已经算是轻的了吧,要不然他早就被杀了。

在韩府中,太监宣旨完毕之后一个中年人说道:“爹爹陛下这也你要重用你了,枢密使,还让您辅政,您可以大展宏图了。”

说话的人叫做韩德让,他的父亲是韩匡嗣现在已经成为了最大的汉人臣子了,做到了枢密使。

“这是皇帝陛下的厚爱,老夫灯这个机会已经好多年了,我们可以利用契丹人来实现我们的目的了,我们韩氏一族在契丹扎根了,我们不再是汉人,汉人当初加诸给我们家的耻辱,我们一辈子也不能忘记,你爷爷临死之前留下遗言,我们韩家人绝对不能忘记这个耻辱。”

听他们这话的意思是汉人是他们的仇人,他们还要对汉人动手。

韩匡嗣新任的枢密使,是辽朝汉人中之最了,看看他的官职就知道他是多么牛气了曾先后担任过始平军节度使、上京留守、南京留守、西南面招讨使、晋昌军节度使。

韩匡嗣爱好医学,精心研究医术,曾在长乐宫中值侍,皇后待他像对自己儿子一样(皇后视之犹子)。韩匡嗣能够得到皇后如此的厚爱,是和他精于医术是分不开的。在历代宫廷医家中,被“皇后视之犹子”,还是很罕见的。

韩匡嗣曾历任官职,辽穆宗应历十年担任过太祖庙详稳。他与当时尚未登上皇位的景宗耶律贤是好朋友。耶律贤登位后,韩匡嗣被任命为上京留守,后来改任官居南京留守,封燕王。

后来燕云十六州被宋朝给收回去之后,他在后来和宋军的作战之中被打败,降爵了,而且改封为晋昌节度使,不过都是闲职,这么多年以来一直都是赋闲在家,这一次辽国打败,他直接被升官为枢密使,这是真的实权。

他的儿子韩德让是青年才俊,皇城使,此时听到他父亲说自己韩家的耻辱大仇也想起了,他的爷爷死不瞑目。

“身为韩家子孙一定要协助大辽的皇帝陛下打败汉人,以泄他心中之恨,杀光汉人。”

韩德让说这些话的时候面无表情,其实也没有什么,因为这相当于他家族的遗训了,虽然到了他这一代,他们辽国才三代,可是只要汉人的江山不被消灭,他们这个遗训依然会传下去,这个韩德让就是后世小说演义中所说的那个辅助辽国萧太后的能臣,还传说和萧太后有点小暧昧的人。

“我儿记得就好,记得就好,你爷爷受到的耻辱一定要在这些人身上讨回来。”

韩匡嗣的父亲,韩德让的爷爷叫做韩知古,韩知古这个人在辽朝早期的时候也是一个名人,可是以前他是一个汉人,后来被契丹人给掳走了,等到成年的时候他又逃回了汉境,但是那里的汉人不待见他,还侮辱他,甚至将他的妻子给活活的打死了,因为他的妻子是一个契丹人,还骂他是契丹人的走狗,那个时候中原也打乱,大乱,那个时候北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