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第一太子-第2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任“侍卫亲军步军都虞侯”兼“潞州节度使”赵彦徽在罢军职之后,即改为建雄军节度使。

原来已经卸任的“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兼“淮南节度使”韩令坤,改任为成德节度使。

原来已经卸任的“殿前都点检”兼“镇宁军节度”慕容延钊,改任为山南东道节度使。

赵匡胤记得还真清楚一下子说了这么多,看来这些东西他是记得很牢固了。

“但是这些官职只是虚衔,不领兵权,还有朕也当着百官的面赐予他们丹书铁券,许他们世代富贵,众位爱卿共同见证。”

赵旭站在下面没有想到赵匡胤居然当着百官的面,说要保他们富贵,看来是为了这些已经失去兵权的兄弟安心呀。

“张德钧去传旨去吧,同时给他们传朕的口谕,就说他们永远都是真的好兄弟。”

赵匡胤雷厉风行将所有的事情都是一下子安排完了,旁人连一句话都是没有机会插上。

百官心里想着这皇上不是说同意他们辞职吗,现在还封了一个节度使,不过这个节度使都是虚衔了,没有兵权了。

群臣都是齐呼皇上圣明!

以前这些大臣还能说赵匡胤这个皇帝不是名符其实的,因为他并不能完全掌握着天下的军队。

现在人家皇帝是真正的至尊了,这刚刚的将朝中所有的兵权都是收回来了。

再也没有人能够阻挡住他的脚步了,这个大宋皇朝是真正的属于赵匡胤了。

赵普站在前面也是没有说上一句话,不过等赵匡胤说完赵普又有话说了。

“陛下,微臣还有个事情,既然这几位将军都是去享清福了,可是他们原来的军队的事情有谁掌管呢?还有这高将军的兵部尚书应该由谁接任。”

是呀这些人辞去了原来的职务,可是这些军队和他们原来的事情都是要有人接手呀。

“是呀,陛下这些事情总要有人来做吧,不知道陛下是如何安排的呢?”

王溥也是站了出来,这样的事情他们为什么不多说,牵扯到军队的事情他们也是敢说话。

皇帝最担心的就是兵权的问题,现在人家刚收回兵权,那个大臣敢在这个节骨眼上说话。

“嗯,是个重大的事情,众位爱卿有什么人选吗?”赵匡胤看向下面的大臣吗?

今天的赵匡胤似乎气势更加的强了一些,下面的人都是不敢抬头寒蝉。

“好既然你们都没有什么可说的,那么朕自己就说几个人选了,任命皇太子赵旭代替朕总揽全国的军事。”

“曹彬为兵部尚书,至于其他的人选有太子和曹彬商议一下给朕报上来!”

吏部尚书张昭站了出来:“皇上您让太子……”

赵匡胤眼睛一瞪,厉声道:

“怎么太子不仅是朕的儿子,他还是大宋的皇位继承人朕不相信他相信谁,你是不是还有什么话要说?”

这是我儿子,是我最亲的人了,也是以后你们的皇帝,我不相信他相信谁。

“臣不敢!”张昭将脖子一缩不在说话了,他本来还想说太子掌握军队是不是有点不合适。

但是人家老赵根本就不听你的,其实也怪你小子不识抬举,今天正是皇上高兴的日子,你还敢反对他的提议。

而且皇上用的是他的儿子,你最多算是人家的臣子,太子可是人家的儿子。

你以为你是个忠臣,可是人家皇帝和太子是亲父子两,你你比得上吗?

说到底还是人家父子两个亲,你这不是找堵吗?

第368章士兵是军队的根本

“哈哈,朕今天真的是高兴,我们终于可以不受掣肘了,现在我们可以放心的实施我们统一天下的计划了,赵普你怎么看?”

从早朝上下来了赵匡胤的嘴就没有合上过,咧的跟个水瓢似的,现在他是真正的大权在握。

他终于知道了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当这个皇帝,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权势了。

这一种大权在握的感觉真的是打字是个叉爽!

所以他在下朝的时候就将赵普给留了下来,当然了也不能只有他们两个。

赵旭自然是在这里,其中还有苗训,现在苗训已经快成了赵匡胤的心腹了。

也是经常被赵匡胤叫进宫里,和赵匡胤谈论国家的局势,有时间也出谋划策一番。

“陛下,臣认为现在还不是时候,现在我们刚刚收回兵权,还没有将下面的士兵全部教育成为忠诚于朝廷的时候我们才更加的放心呀。”

赵普考虑的是,现在是将兵权给收回了,不过并不代表所有的人都是忠诚于朝廷。

现在们还要给他们灌输一下忠君爱国的思想,这样我们才能放心的。

“对皇上,赵大人说的不错,皇上现在我们还不是时候实行这些,我们需要的时机。”

苗训也出言道。

“哦,先生有什么高见?”对于苗训的意见赵匡胤还是比较重视的。

苗训拱了拱手说道:

“其实赵大人刚才已经是说了一部分的原因,这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原因,军队要绝对的对朝廷忠诚。”

“这是最基本的保证,要让军队成为国家的利器,而不是某一个人或者是某几个人工具,否则又会出现唐朝末年以来的割据。”

苗训的话得到了大家的赞同,赵旭也是不住的点头,这也是他现在正在想的。

“父皇,这赵大人和先生说的都是很对的,现在最最重要的是将这些军队牢牢的控制在我们的手里。”

“哦,朕已经让你全权的负责军事了,现在你自己有什么想法,你说说看吧!”

早朝的时候赵匡胤已经乾纲独断的任命了赵旭全权的负责军事了,这已经是绕过了枢密院。

根本就不受枢密院的管辖了,以宰相的身份掌管枢密院的魏仁浦也是没有说什么。

本来兵部和枢密院相互牵制防止一家独大,威胁到皇帝的统治,所以这两个机构是为皇权服务的。

不过现在皇帝让太子全权负责了,这也就是说枢密院和兵部也是没有权力过问的。

吏部尚书就问了一句还没有说完,就被皇帝给驳了回去,你不用说了。

太子是朕的儿子,是大宋未来的继承人,朕不相信他还相信谁,你只是朕的臣子,而他是我的儿子。

大家都能听懂皇帝的意思,都是没有人吭声了,张昭就是前车之鉴,弄不好还要让皇帝反感,得不偿失了。

现在赵匡胤说的也对,我让你说说你的看法,我不是让你全权负责军事吗?

你有什么想说的,说说看赵匡胤不仅是想让赵旭说说自己的看法,其实也是想听听他到底有什么高见,或者有点考核他的意思。

这一点赵普和苗训都是能够看得出来,以前他们都是知道赵旭带兵打仗冲锋陷阵是有一套的。

不过现在不是考察的冲锋陷阵,而是看看管理的才能,看看你对军队整体的把握如何。

赵旭也是知道,他的心里也是不由的笑了,这东西要让他自己自己说还真的不能说上来。

不过他可是从未来来的,这些理论知识他还是有的,而且不少,宋朝的时候没有什么成熟的监管制度。

军队外出打仗的时候,朝廷会派出一个都监监督着,不过一般的效果是不好。

如果是一个正直的都监还是不错的,要是一个不学无术的都监的话,还会引起将领的不合作。

这些制度都是极其不合理的,在一个王朝稳定的时候还可以不过如果在乱世这就不行了。

为了加强朝廷对军队的绝对控制,赵旭内心里面已经有了一个绝妙的主意,这个主意不是他自己想起来的。

这是在后世经过证明的,而且这个制度使当时弱小的军队迅速的壮大而且迅速的成长起来了。

赵旭清楚的记得这个制度叫做“支部建在连上!”

不过此时赵旭绝对不能说“连”这个词语了,但是他们可以改一下。

“父皇,先生,赵大人,我想问一下我们大宋的军队编制是什么?”

“是这样的太子,我朝除了禁军,和侍卫亲军之外其的编制为厢、军、营、都四级。”

赵普所说的厢辖管军,军辖管五个营,营辖管五个都,每都一百人。

“那么赵大人这些编制的军官各是什么呢?”赵旭又问了这么一个问题。

“他们各级的将领依次称呼为:厢都指挥使;军都指挥使、军都虞候,指挥使、副指挥使;都头、副部头。下面还有伍长什长之类的。”

“好,刚才赵大人说的已经很详细了,我可以这样理解,我宋朝的军队基本上都是以都为基础单位的,虽然我们参战的时候按照的是营计算的。”

“我就认为要想要是整个军队忠诚,必须要从基本上解决,所以我想要在这个都内都要加强控制。”

“哦,这一个都有一百个人,你怎么控制,他们都是下层的士兵,他们忠诚有什么用,只要领兵的大将忠诚,下面的人还能反了天不成吗?”

重视大将不只是赵匡胤一个人这样认为,纵观古代封建的王朝都是重视将领,哪里有重视士兵的。

“父皇不是这样说的,一个将领在怎么出色,没有士兵有什么用,难道他自己可以直接的杀敌,所以我说决定胜负的不是将领而是士兵。”

“太子微臣不敢苟同,如果一个军队没有了将领,那不就是群龙无首了吗?”

赵普也是不同意赵旭的说法。

看来要好好的给他们要上一堂课了,一定要彻底的将底层的士兵给重视起来,这些才是一个军队的根本,远比一个出色的将领重要。

士兵是军队的根本,是军队的基础呀!

第369章大宋版政委

“赵大人说的也是很有道理的,一个优秀的将领在很大程度上对一场战争都是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甚至在有的时候,能够改变战争的输赢,这一点我也是不会否认的。”

赵旭从来都没有说将领不重要,一个优秀的指挥官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

一个将领有着优秀的素质和机动灵活的战法这样以来绝对是可以在战场上给自己的一方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反的一个愚蠢无能的指挥官可以将一支很好的军队给断送掉,这一点是大家都知道的。

“可是大家想过没有巧妇能为无米之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