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第一太子-第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笑声,把大伙都给逗乐了。

见到赵匡胤跪在自己的面前,立刻就把小家伙递给儿媳,扶起自己的儿子:

“匡胤你现在是皇帝了,怎么能动不动就下跪呢?以后一定要注意。”说着老太太就把赵匡胤扶起起来。

“母亲不管孩儿成为什么样的人,都永远是你的儿子,人伦乃是世间的大孝,岂可改变。”

“当日你出生的时候就不凡,没有想到你真的是大富大贵之人,我们赵家的列祖列宗这下可以含笑九泉了。”老太太的乐得眼都眯成了一条线。

“老爷”贺氏和王氏对着赵匡胤行了一礼,贺氏是赵匡胤的正妻,王氏则是他的平妻,两人都是属于温柔贤惠的哪一种人,没有争风吃醋的现象。

“让你们担心了。”赵匡胤安慰着他们两人,用手逗了都自己的次子,同时还轻轻的抚摸着王氏的肚子,王氏现在已经是即将临盆了,脸上带着母性的光辉。

在皇宫内,太后抱着小皇帝在不停的哭泣,这个小皇帝并不是自己的儿子,而是自己的外甥,他是自己姐姐的儿子,但是从小就跟着自己长大,和自己亲生的儿子差不多。

小皇帝柴宗训还没心没肺的在哪里东看看西看看,不知道他的皇位都快要保不住了。

范质跪在下面。也是泣不成声:

“太后事已至此,依臣看,还不如让幼主禅让,看、留下个美名,赵匡胤答应臣等要善待幼主和柴家子孙,臣,臣等只能做到这一点了。太后还有什么要求?”

“我们孤儿寡母的能留下性命已经是万幸,柴氏子孙还能保全富贵,哪里还敢有什么其他的要求呢?”太后的哭的更加厉害了,小皇帝鉴于此也是一脸悲愤的样子。

她说的也是,按照五代以来的经验改朝换代,皇家的宗亲有几个能留下性命的,所以他柴氏能被好好的礼遇,这是最好的结果了,只不过丢掉了江山,但是保全了宗族。

“既然太后没有其他的要求,臣这就去回话了,他们还等着呢!此外……”范质说着话的时候顿了一下,看来是有什么难言之隐,但是都到了这个时候,能还有什么难言之隐。

“此外,他们要马上举行登基大典。”

太后也是觉得难以置信:“这么快?”

“是太后,这是赵匡义和赵普大人的交代。”范质一脸的悲哀,他们也确实是有点太急了。符太后只是流泪不说话,范质和王溥磕头退下了。

大家都是忙着准备新皇登基的准备,赵匡胤现在已经是住进了皇宫,他是实际上的天子了,虽然还没有举行登基大典,但是大家都是公认的了。

此时已经是正月初四的下午了,天已经接近黄昏了,往常的这个时候,大家都是快热热闹闹的,但是现在却是显得有点冷清了,城门也早早的关上了,街上巡逻的人也是不少。

官员往常这个时候都快“下班”了,今天他们出奇的有精神,因为今天将有新的皇帝登基,大家都早早聚集在了崇元殿,着这里赵匡胤将举行登基大典。

赵匡胤并没有到来,大家都在等候,不一会赵匡胤就走了进来,后边依次是赵旭,范质等人此时的赵匡胤还是那一身的戎装,只有宣读过幼主的禅位诏书之后,他才可以正式的换上皇帝的服饰。

赵旭看着范质:

“范大人,这幼主的禅位诏书呢?”现在就是缺少这最后的正式手续吧了。

“禅位诏书?”范质看了看王溥,王也愣了,他们只忙着说服百官,却忘记了起草禅位诏书了。

“老臣糊涂,老臣一时疏忽了,这,这……”

“什么,没有禅位诏书还叫什么禅让。啊。”赵普怒声追问。

“老臣,这就去,这就去。”

此时在百官队伍里有一个听到这话的时候,乐了,因为他的袍袖中有一份,他偷偷起草的圣旨,当两位宰相召集百官商议赵匡胤登基的时候,这个人就想着怎么能在新皇上这里立功,最后他想到了这诏书。

其实他也不确定能不能用着,用着最好,用不着的话也没有关系,没有想到上天还真的眷顾自己:

“臣,翰林承旨陶谷在已拟好禅位诏书,请皇上预览。”说着从袖中拿出早已经拟好的圣旨。

赵匡胤接过来看了看,很是满意:“好这禅位诏书就由你来宣读吧。”

陶谷立刻跪在地上山呼万岁,这是多么大的荣耀,新皇登基是由他来宣读的诏书,以后说出去自己也有资本,他能不谢恩吗?

等到百官都按班站好,陶谷立刻就开始按照圣旨宣读了起来:

“天生烝民,树之司牧。二帝推公而禅让,三王乘时而革命:其极一也。

予末小子,遭家不造。人心已去,天命有归。

咨尔归德军节度使殿前都点检赵太尉,秉上圣之姿,有神武之略。佐我高祖,恪于皇天。

逮事世宗,功存纳麓。东征西讨,厥绩懋焉。天地鬼神,享于有德。讴歌狱讼,归于至仁。

应天顺人,法尧禅舜。如释重负,予其作宾。呜呼钦哉,祗畏天命。”

这是以周朝的名义发布的最后一道诏书了,从此以后这天下都将换成别人的了,就是这一纸诏书将大周的政权给交了出去,就这些词语叫代表着政权的转移了,柴荣打下的江山都姓赵了。

这诏书到底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第90章国号大宋

烝民,就是平民百姓,天下的众生,庶民,是春秋战国时代及之前历代对“百姓”的称谓,指的就是所有的人。

上天既然省下所有的民众,就一定要有官员来管理他们,不然这个世界岂不是乱了套了吗?

二帝,就是尧和舜,他们公天下的代表,都是因为禅让才成为的天下的共主,都是得益于禅让制。

三王,指禹、汤和文王,他们都是趁着天下大乱的时候,承继的天命。才统一的天下。

其极一也,主要说的是他们的最高的准备则是一模一样的,殊途同归!

予末小子,遭家不造。人心已去,天命有归。这是用小皇帝的口吻说出来的。

小皇帝自称渺小的小子,其实到了这个份上皇帝什么身份也没有了。家中遭遇不幸。人心也都跑到赵匡胤那边了,这就是上天的安排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呀!

赵匡胤这个人呀本身就是不凡,拥有不凡的韬略,文成武就没有人能够能比得上。

他辅佐我的太祖郭威这是上天的旨意,等到他帮助世宗的时候,已经是掌握这大权了。天下的人都是有感于他的恩德。

现在我顺应天意,利于万民将江山社稷托付给了赵匡胤,我呀可以放下这一副重担了。

不得不说这个陶谷的文采是十分不错的,一篇禅位诏书在他的手里居然有话腐朽为神奇的效果,这样赵匡胤的在不当皇帝那就是天理不容了。

此时赵匡胤已经换上了皇帝的九龙泡黄袍,象征着他是九五至尊的的服饰。

接着宣徽使引赵匡胤坐上龙墀向着北面拜受了然后被宰相扶掖着升殿,先是东向,回到南向,即皇帝位。

礼成大家都是三跪九叩的山呼万岁,本来赵匡胤还想按照古礼,准备来个三请三辞的,也就是大臣们上表请赵匡胤登基,赵匡胤不答应,群臣再次劝谏,如此往返三次,接着皇帝才勉为其难的答应。

可是被赵旭给拒绝了,这不是瞎折腾吗,既然已经成了事实,还讲究那么多干啥,那都是虚的,浪费时间,还不如一鼓作气,直接坐上龙椅。

赵匡胤做了皇帝以后,第一件事不大封功臣,也不是更改国建元,因为现在已经是夜晚了,改元建国不吉利。

事实上的第一件事,是奉周主为郑王,符太后为周太后,迁到西京,奉养同时他们的一切的待遇都是维持原样,只不过他们不能住在汴京了。

大臣们松了一口气,毕竟柴荣对他们还是不错的,现在他们保不住柴荣的遗孀,他们有投降了别人,大家想想就脸红了,以后时候还怎么有脸去见柴荣呢?

现在听说新皇帝不但不杀旧朝的皇帝,反而让他们享受原来的待遇,这是亘古没有的,看来这个赵匡胤还是不错的,大家都是很放心的。

安置完柴荣的儿子和老婆之后,已经很晚了,赵匡胤宣布退朝,一众大臣都陆续回家了,赵匡胤一家子人当然是在皇宫住了下来,现在这是是他们的家了,再说赵府也已经化为灰烬了。

“爹,明日就是改元建国的时候了,您想好国名叫什么了吗?赵旭还是不习惯叫他父皇。他也只是在众人面前叫他父皇,私下的还是叫他爹,这样显得比较亲近。”

赵匡胤并不太在意这些个称呼,于是也是任由自己的儿子这样称呼自己:

“旭儿,既然你这样问了,你有什么想法吗?”不知道是赵匡胤真的没有准备还是有意的考考自己的儿子。

“哈哈老爹你这是想考考我我吧,那么我就说一说我的想法吧,但是如果不合您的心意,千万别揍我就行了,嘿嘿。”

“就你小子贼,说说说看吧!”赵匡胤还是在家里一样,并没有摆什么架子。

国号,顾名思义即国家称号,中国古代国号就是一个朝代名称,历朝建国者第一要事即确立国号,这对一个国家是十分的重要的,不然一个国家显得就是名不正言不顺。

根据赵旭脑海里面的回忆,这个国号的由来还真是十分的复杂,并不是胡乱取得有一定的讲究的,细致起来可以分为好几类的。

根据皇帝自己发迹地的某种特产确定自己的国号。这个最为明显的就是,现在中原王朝的宿敌契丹。

契丹也被称为大辽,辽在汉语中没有什么意思,但是在契丹语却是精炼钢铁的意思。

因耶律阿保机的发迹地产正是盛产这种精炼的钢铁,所以即用辽为国号,同时这些钢铁也给大辽带来优良的兵器。

开国皇帝当时所封爵名来确定国名定国号。

王朝的开国皇帝有的可能生前就是他所取代国家的皇帝封的一个爵位,后来他当上了皇帝就用她以前的爵位来命名国号。

比西汉,楚霸王项羽曾经封刘邦为汉王,后来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史称西汉。三国时期的曹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