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01年:一个帝国的背影-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根据“升平署”档案记载,即使在这样的时刻,这个女人依旧保持着她的爱好:观赏戏剧。照例是《跳灵官》、《连升三级》、《白门楼》、《蝴蝶梦》、《万寿无疆》。戏刚演到一半,她的心里就舒坦了。下旨:赏。太监们把散碎银扔到戏台上去,演员们磕头谢恩。
    此时的涿州知府并不知道,慈禧派出考察的大员的轿子已经距涿州不远了。
    1900年6月5日,军机大臣赵舒翘在顺天府尹(北京市长)何乃莹的陪同下,奉慈禧的旨意,向义和团闹得最热闹的涿州出发。他们的公开使命是“宣抚拳勇”。而真正的使命只有他们清楚,那就是根据老佛爷的亲自交代,考察义和团“刀枪不入”的神功是不是真的。
    这个今天看来十分荒唐的使命在当时却是极其严肃的。在关于“神灵”的问题上,慈禧也是中国人中的普通一员。她目前的想法和一般的官员没什么两样:如果义和团的农民们真的有他们自称的神奇“法术”,那么,洋人们的洋枪洋炮就没必要惧怕了,就让义和团的农民们把总是和帝国政府作对的洋人们杀光算了。当然,如果义和团的农民们没有这个本领,就镇压或者解散他们,再和洋人们坐下来慢慢谈。这一切,都源于一个思维基础,那就是:慈禧至少对农民们的“法术”存在相当的幻想,寄托着极大的希望。
    6月7日,赵舒翘到达混乱的涿州。这个帝国的高级幕僚看见的是这样一座城池:四座城门上大旗招展,旗帜上写着“扶清灭洋”的大字。城墙上站满了头裹黄色和红色头巾、手持长矛和刀枪的青年农民。义和团团员们已经不是杂乱的农民打扮了,而是有了统一的“制服”——因为大多是红色,于是涿州全城上下红彤彤。义和团的成员,也已经不是清一色的农民了,小贩、车夫、衙役、脚夫、理发匠和泥瓦匠,当然还有逃犯、乞丐和所有的流浪者,仿佛帝国北方下层所有的人都加入了这个造反的行列。全城的义和团和平民混杂地住在一起,并且实行了“抽丁守城”的政策——家家户户都要出人站岗。城门把守极其严密,出入城的人都要被搜查。义和团接管了原来帝国的官员们管理的一切军政事务,官员们都不知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只剩下一个饿得半死的龚知府。
    赵舒翘,同治年进士,供职于刑部。戊戌年间已官至刑部尚书。慈禧曾就“康党”的审问和量刑问题询问过他,他的回答是:无须审问,立即正法。可以说,对谭嗣同等“六君子”死刑的执行以及对康有为、梁启超的严厉追捕,都是他一手操办的。对于这样一个官员,无论正史还是野史,对他多有赞扬之辞。赞扬集中于他对法律的精通,说他是个清廉的官员,“潜心法律,博通古今”,“《大清律例》全部口能背诵,凡遇大小案,无不迎刃而解。”也许是由于戊戌年间的表现,赵舒翘如今已经入主军机处,是朝廷里大权在握的人物了。此次涿州的差事,也许是他为官以来遇到的最棘手的事情,因为他很明白,他对义和团的判断结果,将影响慈禧太后制定策略,而判断的正确与否,他的身家性命先不说,那是直接关系到整个帝国安危的。
    以赵舒翘的学识,他从来就没有相信过义和团农民的那套“法术”。他的观点是:如果帝国的农民们真有那么大的“法术”,60年前不就可以把洋人挡在国门之外吗?何必闹到今天这个地步?
    赵舒翘被涿州的义和团首领们视为上宾,他们恭敬地把他迎接到知府衙门。
    赵舒翘要看义和团们演练“神功”。义和团首领说,随时可以观看验证。
    于是,义和团们专门为赵舒翘演练了一回,地点是在涿州城内的一个义和团设立的“坛口”。所谓“坛口”,想必是一块四周香炉升烟、红旗飘扬的空地。在那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头顶明晃晃的骄阳,赵舒翘所看到的与其说是义和团的演练,不如说是帝国青年农民们的“演出”。
    “演出”的顺序是:
    一、发誓。在大师兄的带领下,几个义和团团员在香炉前列队,然后开始嘟嘟囔囔。他们说的是义和团的“团规”,内容包括不贪财、不抢掠、不近女色等等。——赵舒翘一条都不相信,他可以肯定,这几个团员身上那些花里胡哨的衣服,就是用抢来的布做的。
    二、上法。每个义和团团员头上都扎着一条红色或者黄色的头巾,头巾里面藏着请“神”的符咒,实际上是一张纸条。你想请那位神仙,就把这位神仙的大名写在符咒上即可。义和团团员们跪在地上,由师傅分发纸符,发到谁,就在谁的头顶上念咒语。——赵舒翘平生看到过这样的“仪式”,似乎是乡村的巫婆给一个害了瘟疫的孩子“问诊”。
    三、魔法展示。一个少年农民,真正的义和团打扮,先是突然倒下,死了一样一动不动,然后突然跃起,开始舞弄起手中的刀来。他的舞弄纯粹是“乱舞”,而且口中念念有词,时而嬉笑,时而大吼,双眼瞪得要出血,嘴里吐出白沫,头晃得像铃铛,双脚踢得尘土飞扬。舞弄一阵子后,突然倒地又不动了,只见胸脯由于剧烈的喘气而上下起伏。师傅介绍:他“卸法了”。“老团员”会这样舞上整整一天,这小子还是个功夫不到家的新手。——赵舒翘认为,不管是新手还是老手,这种演练都不是精神正常的举动。
    四、神灵附体。这是义和团们感觉最好的项目。一下子上来好几千人,师傅先开场,走路都带着戏剧的舞台步态,说话的时候,“装腔弄态,全是戏场科白”。然后,团员们依次向前走一步,有点“亮相”的味道,并且大声地宣布自己是哪位“神仙”:“齐天大圣孙悟空是也”,“吾乃张果老大仙是也”,“吾乃汉钟离大仙是也”……报名的时候,根据神仙的实际情况,加了形体的模拟,比如自称是铁拐李的团员,就瘸着走路;自称是何仙姑的团员更有戏剧表演天才,因为他要装出女人扭扭捏捏的样子。——赵舒翘有点恍惚,好像自己此时身处下等戏园里。他只想喊一声倒好,把这些蹩脚的“演员”轰下去。
    恍惚之中,就有快板说唱:
    今年是咱光绪二十六年,
    五禅老祖下了老虎高山。
    第八封仙衣的叫罗盘,
    来到涿州地,就把那场子安。
    老的学艺三天整,少的学艺就在眼前。
    学会了艺,避枪炮,不怕刀剁斧砍。
    黎民们,起来吧,来了救命的活神仙。
    起来吧,杀洋人,保住咱大清好江山。
    快板声中,万声附和,声震四方。
    接着,义和团们还表演了“刀枪不入”:一个团员在距离另一个团员不远的地方“开枪”,被子弹击中的团员竟然“毫发无损”。——赵舒翘突然想到史书中记载过的往事:东汉黄巾起事,张角聚集数十万人,声称奉五斗米教而有法术,言他们归玉皇保佑,刀剑所不能伤。但是,后来这些头裹黄巾的农民,哪个真的“刀枪不入”?被抓了,一刀下去,个个身首分离。
    演练完毕,请大人评判。
    赵舒翘什么也没说。不,他还是说了一句话。根据史料记载,他慢悠悠地说:你们还是回家种地去吧。
    义和团首领提出一个要求,要求朝廷杀了那个镇压义和团的帝国军官聂士成。赵舒翘回答说:不妥。
    赵舒翘要回北京了。他怎么跟慈禧汇报,已经想明白了:靠这样的一群农民,帝国的前程真的要完了。
    但是,他还没动身,军机大臣刚毅到了。
    慈禧派往涿州考察的官员中,原本是有刚毅的,他只是晚来了一步。
    这就是历史。如果没有刚毅的到来,也许历史会是另一个样子。
    这不是危言耸听,因为赵舒翘如何向慈禧汇报义和团的真实面目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直到那时,朝廷里还没有人亲眼见到过义和团的“法术”,更没有人像赵舒翘这样置身于义和团之中。在慈禧看来,赵舒翘所说的应该绝对是真实的。
    但是,刚毅来了。
    刚毅,满族,出身贫寒,以满文翻译起步,至死也没认识几个汉字。史料记载他的“事迹”,多为“贪婪”和“狡诈”。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妇幼皆知的一个叫做“杨乃武与小白菜”的著名案件中,他却是一个“主持公道”的好官。那时他仅仅是刑部侍郎,居然能够把天大的案子翻过来,而且还得到了朝廷的信任,所以他的为人绝不是一个“贪婪”和一个“狡诈”就能定论的。说他贪婪狡诈的由来多是在他从京官外放到广东任巡抚时,给慈禧送了一些生日银子。慈禧的寿辰,帝国哪一个封疆大臣不争相送上贵重礼物?慈禧不缺银子,只是刚毅送的银子有点特别。当时,全国只有广东已经不用银两交易而使用银币,刚毅让铸币厂专门制造了3万枚崭新的银币送到了北京。慈禧一看,银光闪耀,喜欢得很。刚毅从广东调回北京,先在户部,又入军机,成为帝国政府的重臣之一。
    刚毅有两个特点很突出:一是由于不认识汉字,经常在文字和语言的使用上闹出荒唐的笑话。这些笑话,满朝文武茶余饭后都能说出几个来,于是他被看做“昏庸无能”。二是他痛恨洋人。他是洋务派的死对头,他把一切办理洋务的人都称做“汉奸〃”。他现在对洋人更加痛恨的原因是,他是鼓吹和协助废帝建储的主角之一,而洋人对废帝的干涉使他仇恨满腔。结果,在错综复杂的历史因素中他成为坚决支持义和团的帝国高官之一。
    刚毅来到涿州,听了赵舒翘准备向慈禧“汇报”的内容,立即说:“展如(赵舒翘之字),万不可铸成大错!”
    这句话只有赵舒翘才能听得懂。
    同是军机,但是,刚毅是满族,是端郡王最亲近的人,是慈禧最信任的大臣。自己是什么?赵舒翘这时甚至有了一点后怕:幸亏刚毅来到了涿州,不然真要铸成大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