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第一编1917-1926年-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37 年 7 月…1949 年 9 月)
    第二十一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三) 。。。。。。。。。。。。。。。。。。。。。。。。。。。。。。
         一 战争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分割并存。。。。。。。 
         二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三 文学思潮、论争与胡风等的理论批评。。。。。。。。。。。。。。。 
    第二十二章 赵树理 。。。。。。。。。。。。。。。。。。。。。。。。。。。。。。。。。。。。。。。。。。。。。。。。。。。。。。。。。。 
         一 赵树理出现的文学史意义 。。。。。。。。。。。。。。。。。。。。。。。。。。。。。。。。。。 
         二 塑造历史变革中的农民形象 。。。。。。。。。。。。。。。。。。。。。。。。。。。。。。 
    第二十三章 小说(三) 。。。。。。。。。。。。。。。。。。。。。。。。。。。。。。。。。。。。。。。。。。。。。。。。。。 
一 暴露与讽喻 。。。。。。。。。。。。。。。。。。。。。。。。。。。。。。。。。。。。。。。。。。。。。。。。。。。。。。。。。。 
二 体验与追忆 。。。。。。。。。。。。。。。。。。。。。。。。。。。。。。。。。。。。。。。。。。。。。。。。。。。。。。。。。。 
三 通俗与先锋 。。。。。。。。。。。。。。。。。。。。。。。。。。。。。。。。。。。。。。。。。。。。。。。。。。。。。。。。。。 
四 现实与民间 。。。。。。。。。。。。。。。。。。。。。。。。。。。。。。。。。。。。。。。。。。。。。。。。。。。。。。。。。。
第二十四章 通俗小说(三) 。。。。。。。。。。。。。。。。。。。。。。。。。。。。。。。。。。。。。。。。。。 
一 雅俗对立的渐趋消解 。。。。。。。。。。。。。。。。。。。。。。。。。。。。。。。。。。。。。。。。。。 
二 各类型通俗小说的“现代化” 。。。。。。。。。。。。。。。。。。。。。。。。。。
三 解放区的文学通俗化运动 。。。。。。。。。。。。。。。。。。。。。。。。。。。。。。。。。。 
第二十五章 艾 青 。。。。。。。。。。。。。。。。。。。。。。。。。。。。。。。。。。。。。。。。。。。。。。。。。。。。。。。。。。。。 
一 艾青的历史地位 。。。。。。。。。。。。。。。。。。。。。。。。。。。。。。。。。。。。。。。。。。。。。。。。。。 
二 独特意象与主题 。。。。。。。。。。。。。。。。。。。。。。。。。。。。。。。。。。。。。。。。。。。。。。。。。。 
三 忧郁的诗绪 。。。。。。。。。。。。。。。。。。。。。。。。。。。。。。。。。。。。。。。。。。。。。。。。。。。。。。。。。。 
四 诗的艺术与形式 。。。。。。。。。。。。。。。。。。。。。。。。。。。。。。。。。。。。。。。。。。。。。。。。。。 
第二十六章 新诗(三) 。。。。。。。。。。。。。。。。。。。。。。。。。。。。。。。。。。。。。。。。。。。。。。。。。。 
一 从同声歌唱到七月派诗人群的出现。。。。。。。。。。。。。。。。。。。 
二 从冯至等校园诗人群到以穆旦为代表的“中国新诗
派” 。。。。。。。。。。。。。。。。。。。。。。。。。。。。。。。。。。。。。。。。。。。。。。。。。。。。。。。。。。。。。。。。。。。。。。。。。。。。 
三 敌后根据地的诗歌创作:诗的民间资源的新的吸取
与创造 。。。。。。。。。。。。。。。。。。。。。。。。。。。。。。。。。。。。。。。。。。。。。。。。。。。。。。。。。。。。。。。。。。。。。。。。
第二十七章 散文(三) 。。。。。。。。。。。。。。。。。。。。。。。。。。。。。。。。。。。。。。。。。。。。。。。。。。 
一 报告文学的勃兴 。。。。。。。。。。。。。。。。。。。。。。。。。。。。。。。。。。。。。。。。。。。。。。。。。。
二 继承鲁迅传统的杂文 。。。。。。。。。。。。。。。。。。。。。。。。。。。。。。。。。。。。。。。。。。 
三 小品散文的多样风致 。。。。。。。。。。。。。。。。。。。。。。。。。。。。。。。。。。。。。。。。。。 
第二十八章 戏剧(三) 。。。。。。。。。。。。。。。。。。。。。。。。。。。。。。。。。。。。。。。。。。。。。。。。。。 
一 “广场戏剧”的三次高潮 。。。。。。。。。。。。。。。。。。。。。。。。。。。。。。。。。。 
二 大后方、上海孤岛:“剧场戏剧”再度兴起。。。。。 
三 沦陷区:职业化、商业化的“剧场戏剧”的繁荣
第二十九章 台湾文学 。。。。。。。。。。。。。。。。。。。。。。。。。。。。。。。。。。。。。。。。。。。。。。。。。。。。。。 
一 台湾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轮廓 。。。。。。。。。。。。。。。。。。。。。。。。。。 
二 台湾现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家 。。。。。。。。。。。。。。。。。。。。。。。。。。。。。。 




























王  瑶
    这是一本由钱理群、吴福辉、温儒敏、王超冰等四位青年研究工作者撰写的有特色的现代文学史著作。这个事实本身就是令人振奋的。从 1922 年胡适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的最末一节“略讲文学革命的历史和新文学的大概”开始,六十多年来在不同时期出版的各种有关现代文学史的著作,已经相当多了;它已构成了一部关于现代文学的学术研究史,记录了这门学科在艰难曲折中跋涉前进的历史足迹。其中较早的著作,无论是前述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1922 年),还是陈子展《最近三十年中国文学史》(1928 年,原为《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中的一节),或周作人的《中国新文学之源流》(1932年),都是着眼于新文学与传统文学、特别是与近代文学的历史变迁关系的梳理,这固然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现代文学的一个特定的观察角度,同时也显示了现代文学尚未从中国文学整体研究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真正用历史总结的态度来系统地研究现代文学的,应该说是始于朱自清先生。他1929至 1933 年在清华大学等校讲授“中国新文学研究”的讲义,后来整理发表题为《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 是现代文学史的开创性著作,它以作家的创作成果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着眼于从丰富的文学现象来探讨各类作品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原因和历史经验,重视作品的艺术成就及社会影响,特别是注意分析了外国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及其对各种流派的形成在思想风格上所起的作用,并采用了先有总论然后按文体分类评述的体例,这对以后的现代文学研究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现代文学的发展已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历史阶段,这就更有条件从整体上来考察和研究它的发展过程和历史特点了。50 年代初期,由于适应当时高等学校新设“中国现代文学史”这一课程的教学需要,先后出现了好几种比较完备系统的现代文学史著作,这些以教材形式出现的著作虽然都努力尝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说明现代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但同时也反映了民主革命胜利初期的时代气氛与社会心理;如对于解放区作品的尽情歌颂,对于国统区某些政治态度暖昧的作品的谴责,即其一例。由于当时政治气氛和学术空气比较正常,各种各样的大规模的政治运动尚未开展,因此这一时期出现的各种现代文学史著作,都尚能各抒己见,具有不同的特点。总的说来,它们为这门学科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形成了后来研究工作者沿用的格局和范围,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确立了一个起点。但随着我国学术思想界“左”的倾向的抬头,这些著作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批判;代之而起的是一批以所谓“文艺上的无产阶级路线和资产阶级路线的斗争”作为基本发展线索的现代文学史著作。这些著作不仅把研究的重点对象由作家作品转向文艺运动,甚至政治运动,而且模糊、以致否定了现代文学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性质。研究的范围越来越窄,现代文学史”“变成了“无产阶级文学史”;到了那“史无前例”的日子,最后就只剩下一个被歪曲了的鲁迅。粉碎“四人帮”以后,经过拨乱反正的工作,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现代文学研究工作的全面复苏,又出现了一批新的现代文学史著作。这些著作或在 60 年代编写的教材基础上修改和补充,或由一些地区、学校组织集体编写,总的看来,尽管在体例或深度上还没有更大的突破,但都对现代文学的基本性质,以及对文学运动、作家作品的评价上,进行了大量“拨乱反正”的工作。这对于推动现代文学研究回到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轨道上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现代文学研究开始转入日常的学术建设。许多研究工作者对现代文学进行了客观的考察和具体的分析,他们的研究成果显示了这门学科正在扎实、稳步地前进。本书的作者就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几位引人注目的青年研究工作者。从书中可以看到,他们吸收并反映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打破狭窄格局,扩大研究领域,除尽可能地揭示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主流外,同时也注意到展示其发展中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力图真实地写出历史的全貌。他们注意从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与历史联系中去分析各种重要的文学现象,重视文学本身的规律和特点,重视作品的实际艺术成就,以及艺术个性与风格的特点;注意对文学思潮和流派的历史考察,努力揭示各种文体发展的内在线索。他们还研究了中国现代文学所受外国文学的影响,并注意探讨现代文学民族风格与特色的形成过程。在体例安排上,既注意到文体分类,以突出各种文体的发展和不同流派的特点, 对某些代表艺术高峰的作家作品进行专章论述,又以显示各个时期艺术发展所达到的水平。当然,上述这些特点主要是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致力方向上说的,至于实际所达到的水平,自然也有力不从心之处,甚至还存在某些薄弱环节,如在体例框架以及研究方法上尚有待于重大突破,对文学发展的内部规律还需要做更深入细致的研究等。但这些弱点实际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这门学科本身所存在的不足,是有待今后创新的重大课题,因而是不能苛求于作者的。鲁迅曾经说过,在历史发展、进化的过程中,一切不过是“桥梁中的一木一石”,必然随同历史的前进而“逝去”(注:鲁迅:《写在〈坟〉后面》)。随着现代文学这门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相信一定会有更新更完善的文学史著作出现。但就目前而论,本书确实反映了现阶段的研究水平并且具有比较鲜明的特色,因此我愿意把它介绍给中国现代文学的爱好者和关心者,并瞩望本书的作者们继续前进,不断取得新的研究成果。
(注:此为王瑶先生为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所写的序。)




























前言
本书所要讨论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以 1917 年 1 月《新青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