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第1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趣的是,恐龙等爬行动物的牙齿生长,总是以新替旧,老牙磨光了,新牙就来接班,一生要换好几次呢! 
  牙齿是为吃东西才长出来的,如果没有牙岂不是就没法吃东西了?有趣的是,有的恐龙嘴里一颗牙也没长。例如似鸟龙就是不长牙的恐龙;与恐龙血缘密切的鸟类也没有牙。其实它们原来都是长有牙的,后来退化了。 
  不过,这些无牙的恐龙都长有鸟那样的角质喙以及特殊的消化器官,这就是不长牙的秘密。 
  恐龙的牙齿是同型齿;哺乳动物正相反,是异型齿。它们的牙齿已分化成门齿、犬齿和颊齿,各有不同的功能。 
  犬齿主管攻击、自卫、扑杀和撕咬猎物;门齿主管切割食物;颊齿专门负责咀嚼,对食物进行精加工,食物被嚼碎后再吞下肚去,食物中的丰富营养就能更好地被身体所吸收。 
  哺乳动物中吃肉的猛兽,犬齿特别发达,如虎、豹、狗、狼等;吃植物的哺乳动物犬齿一般都退化了,有的变成了门齿状,有的干脆消失不见了。




恐龙吃什么食物 
  恐龙分为肉食恐龙和素食恐龙两大类。还有一部分恐龙原先是肉食者,后来演变成杂食,荤的素的都吃。同现生动物一样,吃肉的恐龙数量少,吃植物的恐龙数量多,而且占绝大多数。 
  肉食恐龙中最有名的是霸王龙,此外还有跃龙、恐爪龙、永川龙等。大型肉食龙的主要捕猎对象是大型的植食恐龙,例如梁龙、雷龙、马门溪龙、鸭嘴龙等。 
  在美国曾发现有肉食龙追逐雷龙的化石足迹。更有趣的是,在一块雷龙的化石骨骼上发现食肉龙啃咬时留下的牙印,并在附近发现了跃龙掉落的牙齿,从而证明跃龙就是“杀害”雷龙的凶手。 
  小型的肉食龙吃小动物,如小的爬行类、昆虫及哺乳类。一种体型轻巧的小型肉食龙,以偷吃其他恐龙的蛋为生。在蒙古沙漠中的一个恐龙蛋的窝里发现的偷蛋龙化石,便是这类恐龙。 
  有的恐龙可能专以蚂蚁为食,像现代动物中的食蚁兽一样,通常肉食龙的前肢均很短小,但在蒙古发现的巨手恐龙,其前肢竟达3米长,而且还长有巨大的前爪。有人认为巨手恐龙可能以白蚁为食,巨大的前肢及爪是掏白蚁窝的工具。 
  吃植物的恐龙有丰盛的食物可以享用,松柏、银杏、苏铁、蕨类等植物,可以满足不同恐龙的不同口味。至于各类恐龙具体吃些什么,学者们还有不同的看法。 
  有些动物吃植物,另一些则吃肉类——通常是吃那些素食者!恐龙当中有吃肉的,也有吃素的。肉食恐龙可能首先进化出来,捕食其他类型的爬行动物;素食恐龙则由肉食恐龙发展出来。 
  肉食恐龙都是两脚行走的动物。它们用后腿站立和四处走动,这使它们能跑得快,捕捉到它们的猎物。它们有巨大的撕咬的利牙和伸向前边的能抓捕的双“手”,还有一条粗长的尾巴,以臀部保持身体平衡。所有的肉食恐龙都是据此设计出今天的模型的。 
  素食恐龙需要有比肉食恐龙更大的肠脏,为的是能消化更多的食物。最初素食恐龙进化出来时,它们沉重的内脏使它们失去身体的平衡。后来,进化出用四肢着地活动的类型,它们发展出长长的脖子,以便能伸出到处觅食。 
  于是,像雷龙那样的长颈素食恐龙的基本形态就进化出来了。 
  与此同时,另一群素食恐龙则发展成将巨大的内脏垂在后腿之间的两脚素食恐龙。这些恐龙仍能用两脚行走并取得平衡,禽龙和潜冠龙便是两脚的素食恐龙。有些两脚素食恐龙发展出装甲,它们的体重又增加了,于是采取四肢着地的生活方式。这种类型的素食恐龙包括剑龙、三角龙和包头龙。 
  恐龙为什么吃石头 
  90年前,美国的中亚科学考察队,曾在中国内蒙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交界地带发掘出大量恐龙化石。 
  有一天,科学家在发掘出的一具素食恐龙骨架的胃部,意外地发现了112颗小石子,这些小石子已被高度磨光了。 
  很明显,这些小石子是这条恐龙活着的时候吞进胃里去的。它们长时间呆在胃里,并随着胃的蠕动与食物一起反复搅拌,渐渐地石头被磨光了。 
  也许,恐龙吃石头既不是为了好玩,也不是因为石头里有什么营养。恐龙没有咀嚼食物的臼齿,食物未嚼碎就吞进肚里去了,它吃石头可以帮助消化胃中的食物。 
  古生物学家称这些石头为“胃石”。胃石经常在埋藏恐龙骨骼化石的地层中发现。例如,在美国蒙大拿州富含恐龙化石的白垩纪早期的地层中,就发现了上千块这样的胃石。 
  胃石是外来之物,但实际上却是恐龙消化器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东西。 
  其实,现在地球上的动物中,也有经常吃石头的。鸡就常常吞食一些砂石,鳄鱼吃石头更是家常便饭。它们吃石头都是为了帮助消化。 
  胃石由于被磨得圆溜溜的,看来跟河中的卵石或沙漠中由风蚀作用形成的圆石块相似。如果胃石不同恐龙的骨骼一同发现的话,人们就会把它们当成一钱不值的废石头丢掉。想来一定有很多胃石就是这样被丢弃在野外,实在可惜。 
  不久前,美国科学家发明了用激光技术鉴别胃石的方法,能将胃石和卵石区别开来。这样,胃石就不会随随便便被扔掉了。 
  胃石是恐龙留下的档案材料之一。胃石不易磨碎或风化,保存为化石的机会比骨骼多。在地层中,只要发现了胃石,就是没有发现其他化石,古生物学家也能知道恐龙曾在这儿生活过。




恐龙的皮肤是什么样的 
  恐龙的皮肤很难保存为化石。从发现的少数皮肤印膜化石来看,大部分恐龙具有与现生爬行动物相似的皮肤:粗糙坚韧的鳞甲或角质突起。 
  霸王龙类的肉食恐龙皮肤很粗糙,上面长有一排排高出表面的大鳞片。 
  梁龙、雷龙、马门溪龙等蜥脚类恐龙的皮肤与蜥蜴近似,有比较粗糙的、颗粒状的鳞片,但比霸王龙平坦。 
  鸭嘴龙的皮肤上布有多边形的角质突起或小瘤,这种突起在体表各处的大小不同。 
  剑龙的皮肤上有细小的鳞片,与现生的蛇和蜥蜴差不多。 
  角龙的皮肤有成排的、大而呈纽扣状的小瘤,从颈部一直排列到尾部。 
  甲龙的皮肤最有趣,它身披坚硬的甲板。甲板上常长有大的瘤或刺一样的突起,活像古代武士的铠甲。 
  一些学者推测,较进步的肉食龙,如窄爪龙,皮肤上可能长有毛发之类的东西;有的则可能长有鸟那样的羽毛,这类恐龙大概就是始祖鸟的祖先类型。 
  恐龙皮肤的结构总算有皮肤印膜化石参考,可皮肤的颜色就难以找到化石依据了。以往,在很多书上,恐龙的皮肤被画成单调的泥棕色、浅灰色或草绿色,这大概是受到哺乳动物皮肤颜色的影响。哺乳动物大都是色盲,因而皮肤颜色比较灰暗。而爬行动物的“外套”,大都有亮丽的颜色。 
  许多学者认为恐龙是色彩斑斓的动物,并具有伪装色。有些恐龙以颜色互相辨认;有些恐龙把颜色作为夸耀自己的“本钱”,特别在配偶面前,更是不遗余力地显示自己漂亮的色彩。因为现生的很多爬行动物是这样的,恐龙是不是也这样呢?科学家推测,恐龙皮肤的颜色可能还有调节体温的作用。有的恐龙皮肤可能还会变色呢!




恐龙的脚印什么样 
  恐龙的脚印化石很早就被人们注意到了,但真正认识它却是比较晚的事。 
  1802年,一位美国青年在他的家乡康涅狄格峡谷附近的红色砂岩中,发现了许多恐龙脚印化石,但当时被当成是鸟爪的化石;甚至有人认为这是诺亚的渡鸟的脚印,把《圣经》里的故事强加到恐龙脚印上。 
  我国云南省晋宁夕阳彝族自治乡的彝胞有个习俗,当他们要埋葬死去的亲人时,送葬的队伍必须抬着棺材沿着一行“金鸡爪”的方向走向墓地。后来古生物学家发现当地人说的“金鸡爪”,原来是一行恐龙的脚印化石。 
  恐龙的脚印有三趾的和四趾的,还有趾间有蹼的脚樱三趾脚印看上去很像鸟或鸡的爪印;有些脚印与大象的脚印相似。三趾脚印有些是植食的鸟脚龙踩的,有些是肉食的兽脚类恐龙踩的。大象似的脚印可能是蜥脚类恐龙留下的。 
  从脚印排列特点分析,这些恐龙有四足行走的,也有两足行走的。 
  恐龙的化石脚印大小不一,相差悬殊。小的脚印长不到10厘米,大脚印长可达40~50厘米。 
  1982年在韩国庆尚南道一带的海岸边,发现了数百个大大小小的恐龙化石脚印,其中最大的长120厘米,宽64厘米,有普通办公桌面那样大,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恐龙化石脚樱这些特大的脚印是巨型恐龙腕龙留下的。从脚印大小推断,腕龙的体长约30~35米,重70~100吨呢!




恐龙怎样走路 
  恐龙是爬行动物,爬行动物运动姿态的最大特征是爬行。像蜥蜴那样,肚皮贴着地面,四肢由躯体下方向外伸出,在地面上匍匐前进。这种运动方式,不仅速度很慢,而且相当费劲。 
  从前,人们一直认为恐龙就是这样在地上爬来爬去的。但后来通过一些学者的研究,发现这是对恐龙的误解,是把恐龙看得比较低下,小看了它的缘故。 
  恐龙如果真的是一种只能爬行的动物,那么它是否能在地球上耀武扬威达1。5亿年之久,就很值得怀疑。恐龙成为中生代舞台上的大主角,其运动姿态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四足行走的恐龙,运动姿态大致与大象、牛、马没有多大区别。两足行走的恐龙则与鸵鸟等鸟类走路相似。它们的四肢(或两肢)在运动时与地面垂直,而且收拢在身躯下方。这是一种“走”,而不是“爬”的姿势。 
  恐龙是站立行走的,这从它们肢带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