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第2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类血液区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A、B、O、AB型。凡是红细胞中含有A凝集原者,为A型;含B凝集原者,为B型;含这两种凝集原者,为AB型;两种凝集原都没有者为O型。血型不合适的血液相混会发生红细胞凝集。 
  继这一发现之后,兰德施泰纳和英国医师列文于1927年共同发现血液中MN和P因子,导致了此后的MNS血型系统的发现。1940年,他发现血液中的Rh因子,为Rh血型研究打下了基矗Rh因子是他与英国医师韦纳共同发现的。 
  血液分类学的建立,给予临床医学中安全输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给血者与受血者的血液检测定型,体外证明两者相混(交叉试验)不会发生凝集时方可使用,避免了因凝集引起严重输血反应而危及生命的可能发生,并对免疫、遗传、法医及对新生儿溶血症的防治等领域均有重大意义。




南丁格尔与护理学 染色体的发现
  自细胞学说确立以后,科学家们的注意力不断地集中到细胞和细胞内部不同部位的研究上,其中染色体的发现是一巨大成就。1848年,德国植物学家霍夫迈斯特在花粉母细胞中隐隐约约看到了核内的丝状体。1875年,波恩大学的植物学教授斯特拉伯格在他的著作《细胞的组成和细胞的分裂》中,首次描述了植物细胞分裂时丝状体的行为,并指出核内丝状体的数目和形状随生物的种类不同而异。直到1879年,德国生物学家弗莱明为了看清楚动物细胞内散布着的微粒状特殊物质,他用鲜红染料进行染色,并把这种物质叫做“染色质”,结果成功地看到了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1882年在他发表的著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分裂》中,首次描述了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1888年德国解剖学家沃尔德耶给“染色质”起了个专用名称——染色体。 
  由于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成丝状,因此弗莱明把它叫做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在分成两个细胞前染色体加倍,从而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原来母细胞一样多。1885年,贝内登发现精卵细胞形成时染色体数并不加倍的减数分裂现象。1886年斯特拉伯格在某些植物细胞中发现染色体数只有通常染色体的半数,从而证明了霍夫迈斯特1851年在《隐花植物比较研究》中提出的世代交替现象,并进一步研究发现了藻类中用单倍体和双倍体的交替。尽管使用了染色方法,但染色体乃不能一个个地辨认清楚。 
  随着细胞培养及染色技术的改进,人类的染色体直到1959年才搞清楚,数目是46条,共23对。1963年伦敦会议和1966年芝加哥会议的修定方案,确定了人类常染色体按长短排列,编号为1~22号。性染色体是X或Y。常染色体分为7组:A~G组。随着显微技术的进展,人类的染色体不仅常染色体1~22号容易确认,而且性染色体X或Y也可明确鉴别。对各种植物染色体的描述也层出不穷。




南丁格尔与护理学 蛋白质的发现
  在研究生命物质的初期,化学家们已注意到有一大类很特别的物质。如将蛋清等加热,这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而不发生逆变化。1777年,法国化学家马凯尔称它们为“蛋白性物质”。19世纪,有机化学家分析蛋白性物质时发现,这些化合物比其他有机物分子复杂得多。1839年,荷兰化学家马尔德认为,蛋白质的基本成分是碳、氢、氧、氮。他还给了一个基本分子式C40H62O12N10。他认为这是蛋白性物质所共有的,若再加上小的含硫或含磷的基因,就形成各种蛋白性化合物。马尔德把这个根本的式子叫做蛋白质。1842年,著名的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指出,对于生命来说,蛋白质比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更重要。




南丁格尔与护理学 胃蛋白酶的发现
  胃蛋白酶是胃液中的蛋白水解酶,以酶原形成分泌,经胃液中盐酸激活后具有消化蛋白质的能力。它是由德国生理学家施旺首次发现的。施旺早年曾在波恩大学、维尔茨堡大学和柏林大学学医,1834年到柏林当约翰尼斯·弥勒的助手。正是在此期间做出了他的重大发现。 
  从列奥谬尔和斯帕兰札尼时代以来,人们就已认识到消化是一系列化学过程,当普劳特研究发现胃内存在有盐酸的时候,人们自然认为酸是为了分解食物用的。然而到了1834年,施旺经过实验和分析发现并证明,胃腺中有一种物质,如果将这种物质与酸相混合,它的分解肉类食物的能力远比酸的单独作用大得多。于是他进一步深入研究,1836年将此物质从胃液中提取出来,并用氯化汞处理了提取物。终于制备出一种被证明是有效成分的沉淀物,取名为胃蛋白酶。在3年前,虽有人早已从植物中分离出酶,但从动物组织中制备出酶却是第一次。它的发现是生物化学发展中的早期转折点之一,随着医药工业的发展,人们已经能够制造药用胃蛋白酶制剂,用于消化不良病人。




南丁格尔与护理学 过敏现象的发现
  有的人当饱食一顿鱼、虾等食物之后,就会出现呕吐、腹泻;还有的人在接触某些药物、化学品、花粉、动物皮毛、金属等之后,也会出现哮喘、皮炎、周身起风疹等不良后果。这是什么原因呢?法国著名生理学家、医学家里歇对过敏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从1887年开始,里歇进行免疫血清方面的探索。约在20世纪初,他非常惊异地发现,有时给动物同样抗原时,有的动物产生的抗体非但不能保护自己,反而使动物发生致命的休克。1902年,他把这种现象命名为“过敏现象”。 
  从此以后,医生们才注意到,做血清疗法时,必须防止过敏性血清玻对某些病人在应用血清甚至应用抗菌素类药物之前,必须做过敏试验。此外,充满自然界的无数抗原(植物花粉、食物等)中的任一抗原的天然敏感性,即使是适度剂量,遇到敏感病人,也能产生不良反应。1911年,他著成《过敏性》一书,揭示出过敏症是免疫的一种变态反应。由于这一重要发现,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南丁格尔与护理学 病毒的发现
  病毒是由俄国微生物学家伊万诺夫斯基发现的。1892年,他在彼得堡科学院宣读了一篇关于烟草花叶病的论文,公布了他的一个重大发现:他使用钱伯兰特过滤菌器作实验,从长斑点的患“烟草花叶脖的烟叶中提取液汁,一部分用过滤菌器过滤,使滤液中没有细菌,而另一部分不过滤,然后分别滴在健康的烟叶上。结果发现用过滤液汁和不过滤液汁都会使健康烟汁染上花叶玻他认为液汁中一定存在着一种比细菌还小的毒素。1897年,荷兰细菌学家贝杰林克重复了这个实验,断定由于病原体很小,可以通过滤菌器,用显微镜看不见,在试管中也培养不出来,一定是一种很小的分子,贝杰林克把它称为“过滤性病毒”。后来去掉了“过滤”一词,简称“病毒”。 
  1887年,德国细菌学家莱夫勒和弗罗施对口蹄疫进行了研究,最先证明了这是一种动物病毒症。1888年,他们共同发表了《口蹄疫研究委员会的报告》一文。1901年,美国的细菌学家里德证明了黄热病是由病毒引起的。这是第一个被证明的人类病毒症。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到1931年已发现40种病是由病毒引起的。 
  1935年,美国化学家斯坦利首次提纯出烟草花叶病毒结晶,指出病毒是“一种自动催化蛋白质,目前可以认为它只有生活在活细胞中才能繁殖”。 
  他因此荣获了1946年诺贝尔化学奖。 
  直到电子显微镜研制成功以后,1939年,科学家们在电镜下才看到了烟草花叶病毒。病毒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形态很小,一般只有0。08~0。3微米,主要成分是核蛋白,外表是蛋白质壳,里面装有核酸。它寄生于细胞中,离开了细胞就没有生命表现。对病毒的深入研究,现已发展成为一门新学科——病毒学。 
  1909年,研究癌症起源的先驱者美国医学家、病毒学家弗朗西斯·劳斯通过实验发现,将鸡肉瘤的无细胞滤液接种于另外同种鸡后,竟能产生肿瘤。 
  他认为这一事实只能用病毒理论加以解释。癌病毒能诱发动物肿瘤,从而提出了病毒致癌假说。




南丁格尔与护理学 胰岛素的发现
  最早对胰岛素进行研究并取得成效的是罗马尼亚的巴乌列斯库,他于1921年在《生物学杂志》上连续发表了4篇论文。他的方法是用水提取胰脏中的有效成分,并将这种水溶性成分注入去掉胰腺的狗的静脉,结果导致了血糖及尿糖的降低。 
  对发现胰岛素作出更大贡献的是加拿大医学家班廷和麦克劳德等人。班廷出生在安大略省阿列斯顿一个农民家庭,他是第5个孩子。当他懂事后,感到知母亲因他出生而留下病根后,感到非常内疚。他在母亲去世后的悲痛中,立志学医,治疗救人。1916年,他从多伦多大学的医学院毕业后,应征入伍当了一名军医。复员后,在安大略一家医院任外科医师,但对糖尿病的研究产生了兴趣。在此之前,人们多次服用动物胰腺治疗糖尿病,但均未成功。班廷认为,这可能是当人服用动物胰腺后,胰蛋白酶的激素被破坏了,使它无法进入血液降低血糖。于是,他提出一个设想:如果将动物胰管结扎一段时间后,取其胰腺提取物,通过注射的途径直接进入患糖尿病动物的血液,可能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但是,由于缺乏实验条件,他的设想无法得到证实。他将自己的想法面陈多伦多大学的糖尿病专家、医学教授麦克劳德,得到了热情的支持。麦克劳德派贝斯特协助他工作,并提供了实验条件。实验从1921年4月开始,6月得出初步成果。他们将萎缩的胰腺切成小片,在冰冻条件下碾磨成泥,加入盐溶液,提取5毫升,给除去胰腺而患糖尿病的狗注射,定时分析尿糖,这条狗尿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