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第2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代医学与人
  事实上,医学的进展毕竟离不开人身实验,自古至今一切疗法都是人身实验的产物。古代创制新药的医家,确信这种药物对病体有益无害或益远大于害,就在病人身上试用,被认为有效就留传下来。后人接着使用,其实也带有实验性质,因为个别人可能出现异乎寻常的反应,所谓根据具体反应来调整剂量的做法就是实验的过程。这里的关键在于确保无害或益远大于害。 
  现代医学把这种实验过程纳入科学规范。仍以药物实验为例,就是把动物实验和临床的人身实验结合起来。现代新药不外乎来自两个途径:天然产物的筛选和已知药物的化学改造。发现有治疗功效苗头的药物后首先是用狗鼠之类哺乳动物进行实验,明确其药效范围和毒性情况。药物毒性试验包括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和检测能否致畸形、致癌和致突变的试验。测出能引起不良反应的最低剂量,取其1/100或稍大些的剂量作为在人体测试的首次剂量。一般在作过急性和亚急性试验之后就可以在少数正常人身上进行实验,确定药效与剂量的关系,研究药物在人体内吸收、利用和代谢的情况。 
  这时可发现一些药物对人类的毒性。然后再到病人中作实验,人数可由几十直到过百。这种实验常设置只给安慰剂和使用目前常用药物的两个对照组,进一步观察疗效和毒性反应。这两个阶段的实验一般在专门研究中心进行。 
  最后还要扩大到更多的病人中实验,人数可达千人,实验地点设在将来会使用这种药物的一般类型的医院,但要有专家的指导。这时要采用复杂一些的实验设计来减少因病程不同或因合并其他疾病或风险因子而带来的误差。许多少见的药物过敏反应可能在这个阶段发现。一般来说,从几千种类似的合成药物中选出一种成功的药物,经过实验获得批准并投放市场,通常要经过许多年,花费巨额资金。这一切都是为了保证安全。




一门造福人类的古老又新兴的技术
  生物工程也叫生物技术,它是生物科学与物理、化学、数学、工程学、计算机技术等结合而成的现代应用技术。生物工程的中心内容,是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改造和利用生物,生产人们所需要的产品。由于生物工程的出现,横亘在人类面前的几大难题——能源紧缺、粮食匮乏和环境污染,将一一迎刃而解;威胁人类生存的不治之症,如肿瘤和某些遗传病,也将退避三舍,生物工程将大大推动生产力,改善人们的生活,提高人类生命的质量。 
  生物技术是应用于有生命物质的技术。它是一个总称,其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可以划分为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两种。人类几千年来使用的酿酒、制酱、育种等技术是传统生物技术,近20年来,随着与生物技术相关的诸多基础理论和技术以及实验手段的发展,传统的生物技术逐步走出被动、低效的状态,而发展成主动、高效的现代化生物技术,列入了高技术领域。 
  与其他技术一样,传统的生物技术也因应用对象、目的的不同而分为几大发展领域,它们分别是发酵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基因工程。




发酵与发酵工程 
  在发酵技术中唱主角的是微生物,微生物是一些肉眼看不见的小生命,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原生生物等。在发现微生物以前人类就已经应用发酵技术制造了酱油、醋、酒等传统产品。人们发现微生物以后,随着认识的深入,开始应用它们生产越来越多的东西,而且生产技术逐渐走向与化工技术相结合的路子,从而导致了发酵工程的建立。发酵工程的开端始于本世纪40年代初期,当时大规模生产抗生素的工艺的建立,为发酵工程的发展奠定了基矗以抗生素为例,自1929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偶然发现青霉素以后,人们相继又发现了一批其他的抗生素。由于人们对抗生素的需求量很大,传统的发酵技术生产效率低,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发酵工程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应运而生的。 
  简单地说,发酵工程就是通过研究改造发酵所用的菌以及应用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发酵产品。目前医用抗生素、农用抗生素等已有近两百个品种,绝大部分都是发酵工程的产品。除抗生素以外,发酵工程产品还包括氨基酸、核苷酸、维生素、甾体激素、黄原胶(一种微生物多糖)、工业用酶等等。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味精、维生素B2等也都是发酵工程的产品。从抗生素的大规模生产中我们可以看出,发酵工程的发展主要包括三大方面:对微生物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及其菌株进行筛选例如,生产青霉素就要筛选出能产生青霉素的青霉菌,才可能将其用于生产。目前不仅发现了不少新的抗生素,还筛选出能产生各种新的生物活性物质(如免疫调节剂、特异性酶抑制剂等等)的菌株,甚至连过去与发酵无关的产品经活性转化也能通过发酵工程生产了,这就使发酵工程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发酵与发酵工程 对微生物的生理代谢进行研究
  弄清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的关系,弄清所需产品的属性以及在微生物代谢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例如1957年,日本率先利用发酵工程将谷氨酸发酵生产工业化,其关键在于日本科学家搞清楚了生物素在细胞通透中的作用。他们了解到在培养基中限量提供生物素就会影响膜磷脂的合成,膜的通透性即增大,这时产生的谷氨酸就容易排出到细胞外积累。因此他们通过诱发突变得到了膜通透性改变了的突变菌株,用这种突变菌株很容易生产谷氨酸,收集提纯也适于工业化的特点。由此可见弄清微生物的生理代谢,对于发酵工程发展的意义是很重大的,可使以前的经验式的研究方法变成了解机制的理性化研究方法。




发酵与发酵工程 采用新的发酵工艺和新的控制程序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采用了新的生物反应器和传感器,将生产水平越来越定量化。例如新的生物反应器对微生物的溶氧参数、热参数、酸碱度(PH值)、氧化还原电位等各个重要参数控制严格,获取这些重要参数的手段——传感器也日益灵敏,形式也更多样,形成了包括氧电极、耐热PH电极、菌浓检测器、底物和代谢产物检测器等在内的发酵工程传感器系列。




发酵与发酵工程 发酵工程的主角微生物
  说起发酵工程,其实它的产品时时刻刻都在你身边:面包、啤酒、威士忌、豆瓣酱、酸奶、酱油、醋。。发酵工程的主角微生物是一种通称,它包括了所有形体微孝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从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单细胞的立克次氏体、细菌、放线菌,到结构略为复杂一点的酵母菌、霉菌,以及单细胞藻类(它们是植物)和原生动物(它们是动物)等,都可以归入微生物。与发酵工程有关的,主要是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 
  一提到微生物,有些人就会皱起眉头,感到憎恶。因为他们想到的是微生物带来了人类的疾病,带来了植物的病害和食物的变质。其实,这种感情是不太公正的。对人类而言,大多数微生物有益无害,会造成损害的微生物只是少数。就总体来说,微生物肯定是功大于过,而且是功远远大于过。近年来迅速崛起的发酵工程,更是为许多微生物彻底改变了形象。因为在发酵工程里,正是这些微生物在忙忙碌碌,工作不息,甚至不惜粉身碎骨,才使得五光十色的产品能一一面世。从“乐百氏奶”等乳酸菌饮料,到比黄金还贵的干扰素等药品,都是微生物对人类的无私奉献。 
  微生物在发酵工程里充当着生产者的角色,这与它的特性是分不开的。 
  微生物的特性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孙悟空式的生存本领,猪八戒式的好胃口,首屈一指的超生游击队。




发酵与发酵工程 孙悟空式的生存本领
  孙悟空在神话里是个怎么也折腾不死的英雄。微生物的生存本领有点像孙悟空。对周围环境的温度、压强、渗透压、酸碱度等条件,微生物有极大的适应能力。拿温度来说,有些微生物80~90℃的环境中仍能繁衍不息,另一些微生物则能在…30℃的环境中过得逍遥自在,甚至在…250℃的低温下仍不会死去,只是进入“冬眠”状态而已。拿压强来说,在10千米深的海底,压强高达1。18×108帕,但有一种嗜压菌照样很活跃,而人在那儿会被压成一张纸。拿渗透压来说,举世闻名的死海里,湖水含盐量高达25%,可是仍有许多细菌生活着。正因为微生物有那么强盛的生命力,所以地球上到处都有它们的踪迹。 
  就像孙悟空会七十二变一样,微生物的强盛生命力还表现在善于变化上。外界环境的改变,或是内部的某个因素,都可能使某种微生物一下子变得面目全非,而且以后就以新的面目繁殖后代,遗传下去。这种变化往往使它更能适应环境,或者更适应人类的某种需要。微生物的这个特性在发酵工程里得到了很好的利用。




发酵与发酵工程 猪八戒式的好胃口
  猪八戒是个饕餮成性的馋鬼。微生物吃起东西来,那风卷残云的气势活像猪八戒。和高等动物相比,微生物的消化能力要强上数万倍。在发酵罐里,一克酒精酵母一天能吃下数千克糖类,把它们分解成酒精;在人体里成千成万地盘踞着的大肠杆菌,如果能彻底满足它们的话,一个小时里能吃掉比自己重2000倍的糖。可不要以为这些小东西都像小孩子一样贪吃糖,微生物几乎什么都能吃。石油、塑料、纤维素、金属氧化物,都在微生物的食谱里;连形形色色的工业垃圾,残留在土壤里的农药DDT,甚至那剧毒的砒霜,也是某些微生物竟相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