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第2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代世界航天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中国航天技术在国际上的地位受到严峻挑战。为了实现国家近期的发展目标和长期的战略目标,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需要继续保持航天技术的发展势头。钱学森同志曾深刻地指出:要研究利用人造卫星建设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问题。由于航天技术的高度综合性,它所覆盖的学科、专业和高新技术是极其广泛的。加速发展航天技术,对国民经济建设和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大力推进航天技术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应用,对于解决国家面临的教育与文化、交通与通信、环境与灾害、人口与资源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民族有志于立足世界民族之林,对中国今后10~30年航天技术的发展作出总体安排,是一项重大的历史性任务。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应遵循坚持为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开发利用外层空间,造福人民;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行有限目标,突出重点,循序渐近,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择优跟踪世界航天技术先进水平;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走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实行集中统一领导,组织全国大协作,在实践中培养一支素质高的航天队伍。中国的航天事业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领导和关怀下,有全国各部门、各地区的大力支持与协同,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有过去老一辈打下的坚实基础,一定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在空间事业这个无限广阔的领域,不断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未来月球基地 
  建造月球基地与建造太空城市一样,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神奇事儿。但这件神奇的事儿却早已明确摆在了科学家面前,他们不仅对之进行了长期探索,而且正在准备进行具体实施。 
  美国是最先决定创建月球基地的国家。据报道美国已决定耗资1000亿美元,建立月球太空城。这一计划将分阶段进行。最初建立临时基地,人数从十几人逐步增加到数十人,他们将在月球上进行矿物开采和冶炼试验,并为建造永久基地做准备。2007年建成中小型永久基地,人数增加到百余人,逐步形成从开采、冶炼到运输的整套生产系统。最后是在月球上建成一个可以容纳千人的月球城,各种类型的生产、生活、娱乐设施日趋完备,物资自给自足有余,还可以“出口”地球。 
  美国的这一月球基地蓝图,占地8000平方米,是一座圆形3层建筑物,直径64米,每层高4。5米。屋顶由混凝土建造,再覆以月球土,厚0。7~2。5米。墙壁分内外两部分,外墙6层,厚1。4米,内墙厚2。5米,内外墙之间夹0。7米厚的月球土,主要用于防宇宙射线、太阳风以及陨石的撞击。另外建筑物中间还有一个圆形防空洞,一旦建筑物受损,大气外泄,人可以躲入其中避难。 
  与此同时,日本由未来工程学研究所牵头,召集能代表日本水平的大学、研究所以及20多家企业的技术专家,成立了“月球基地与月球资源开发研究会”,也提出了一份月球基地的建设蓝图。这一蓝图计划分成5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从本世纪末到下世纪初,主要对月球进行调查探测,用机器人为基地选址,绘出月球资源分布图。第二阶段从2004年开始,建设可供6~8人居住的直径为6米、长为11米的基地,人们可以不定期地在这里工作,时间为几天到几周。2010~2020年为第三阶段,基地扩大到可供8~32人居住,建成可防止阳光强烈辐射的保护装置,工作人员可在这里连续工作3~12个月。2020~2030年为第四阶段,基地进一步扩大,工作人员增至64~125人,居住时间长达1~5年,逐步解决氧气自给问题和农场建设问题。2030年以后进入第五阶段,基地做到完全自给自足,开始进行能源生产,月球和地球之间开辟定期航线,使月球基地成为人类在地球以外建立的第一个真正的太空居民点。 
  人类要在月球表面正常生活居住,首先离不开必不可少的淡水和氧气,而月球上既没有水又没有空气。这怎么办呢?科学家发现月球的沙土含有很多的氧,他们便提出了用月球沙土制造淡水和氧气的设想。这一设想是先用铲车自动挖掘月面的沙土,从中选出含氧的铁矿物,然后用氢使含氧铁矿物还原,便可制得淡水了。有了水,通电使水电解,得到的是氧气和氢气。氧气经液化贮存,随时可向基地居民供应。最初用作还原剂的氢可以从地球上运来,生产开始后电解水获得的氢即可循环使用。据估计,190吨月球沙土含有15~16吨含氧铁矿物,可制得1吨氧气。而1年只需要生产1吨氧便可维持月球上10人生存的需要。 
  其次,人类要在月球自给自足系统中生活,还必须保证食物供应。食物从哪里来呢?近几年来,科学家在太空站上进行了大量的生物实验,先后培育出了100多种“太空植物”,其中包括小麦、玉米、燕麦、大豆、西红柿、萝卜、卷心菜、甜菜等。而且证明在太空失重条件下,在月球土壤中植物种子发芽率更高,生长更快,开花或抽穗时间更早。科学家还对一些动物进行了试验,证明失重状态不会影响新生命的诞生。在太空站里,果蝇能像在地球上一样交配、产卵、繁殖后代;蜜蜂会筑巢,蜂王照样生儿育女。送上飞船的60只鹌鹑蛋,返回地面后仍能孵化出小鹌鹑。在飞船上搁置了59天的鱼卵,回到地面全都顺利地孵出了鱼苗。哺乳动物也不例外,雌鼠、雄鼠被放在笼子里送上太空,照样合欢同居,雌鼠照样受孕怀胎,回到地面后产下了第一代“太空鼠”。因而只要在月球上建立起月球农业和养殖业基地,月球上人的食物来源是有充分保障的。 
  第三是月球基地的能源供应更不成问题。因为月球上无风无雨,晴朗无阴,终日有阳光照射,而且没有大气吸收,太阳的辐射强度大约是地球的1。5倍。因此,月球上完全可以利用太阳能来照明、供热、采暖、发电。当然,必要时还可以在月球上建立核电站,以保证基地能源的充足供应。




到火星上去 
  21世纪中期人类活动的范围将限制在太阳系内。而且,水星和金星因其温度超过400℃不能成为21世纪人类活动的空间;也不可能把木星及其以远的行星包括在内,因为从地球到它们那里需要1000天。而火星的环境和地球相似:引力0。38G,表面温度—140℃~20℃,覆盖着一层很薄的大气层,从地球出发只需240天即可到达,因此,火星被视为21世纪人类活动的新场所。 
  可以设想一下,到21世纪中期,地球附近的人造天体——太空站、太空港——月球和火星将成为新的疆界,人类可以在这些地方从事自己的活动。 
  目前,美国的一项火星探险计划正在着手实施。按照科学家的估计,这个火星探险队可能需7~8人,飞船重约200~300吨。现在有两个问题必须解决:首先,要能使宇航员适应在太空中长期的生活。我们知道,一个人就算不做任何工作,半卧在床,一昼夜也需要消耗1公斤的氧气才行,同时,由于二氧化碳总量达到20~30%时,宇航员就会窒息而死,因此还要考虑吸收二氧化碳的化学物质的重量,再乘以宇航员整个飞行所需的两年的时间,估计需携带6~7吨含氧气在内的化学物质。另外,火星飞船还需携带航天员所需的水和食物,若不考虑重复利用,一昼夜一名宇航员约需600克干食品及2000毫升的水,而进行长远的火星探险飞行,显然不能只派出1名太空人,要知道仅火星登陆小组就会有3名成员。因此一路上,食品及水源需要10吨左右,这可是一项沉重的负担,为了减轻这个负担,只有使用再生循环系统,该循环系统将由太空人、植物、鱼类和一些处理机器构成。宇航员一天的排泻物将与一些水混合,然后粉碎,经几道工序处理及微生物分解后,一部分作为植物肥料,另一部分混入一些饲料(可取自植物的根、叶、茎等)后喂给所饲养的鱼。这样,水份可以净化后重新使用,所消耗的东西可通过生物循环,以鱼肉以及蔬菜的形式再次作为食物供宇航员使用。至于工作能源,可以充分利用取之不尽的太阳能,而宇航员的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的吸收均可由植物及专门培育的球藻类植物完成。经科学家估算,3平方米的南瓜叶子完全可以产生满足一个人一天的氧气需求。而一个65升的充满水和小球藻的鱼缸能产生满足一个人几天之内的氧气及食品需求。由此可见,为适应长期的太空生活,这一套小小的生态循环系统还是蛮管用的。有了这样一系统,再加上像前苏联等国已有的长期太空生活经验,作一次两年左右的太空旅行看来是不成问题的了。 
  在解决了长期太空生活的问题后,下一件事情就是如何建造并发射这艘前所未有的、重达几百吨的巨型宇宙飞船了。在这个问题上美国和前苏联科学家的意见不谋而合,他们都提出利用航天飞机或运载火箭将飞船的部件分批发射到环绕地球的轨道上,通过驻留在轨道空间站中的技术人员进行飞船的装配。一架航天飞机大约要作10~15次飞行才能将所需材料全部送上天,前苏联科学家甚至还提出建造新型的发射能力达100吨的大推力运载火箭,那样,只需2~3次就能将部件全部送入轨道。装配好的飞船看起来像个大飞翼,前面船头部分是驾驶舱,后面船身是宇航员休息及存放物资的货舱。在火星飞船背上还会背负一只小的登陆飞船。等到进入火星轨道之后,母船将在火星旁边的轨道上进行环绕飞行,而登陆飞船将带上3~4名登陆队员到火星上直接登陆,进行科学考察。考察之后,登陆队员将携带所得科学资料及矿物标本甚至生物标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