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第2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心血管疾病和夜盲症等患者增多,其中患皮肤癌的可能在高纬度白色皮肤的高加索人种中比率最大。新生儿出生也可能呈负增长,早产儿出生率与产期死亡率会上升。此外,由于全球增温,蚊虫和其他寄生虫会大量繁殖,由它们传染的疾病将在全球大流行;还有温度上升后,霉菌等引起的皮肤病患者会增多,症状会变得严重;虫害猖獗,农药污染加剧。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将受到“气候脖的威胁。




生态物种的变化
  据史料记载,在一万年前,曾有过一次重大的气温变化,导致物种惨遭劫难:由于气温上升5℃,使许多温带的物种向北“逃窜”至加拿大“落户”,另有许多动植物“求生无望”而灭绝。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当时这些物种的灭绝,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由气温上升5℃造成的,然而今天专家预言,同样升温5℃也许只需61年! 
  眼下,耐寒植物已首当其冲受到了全球变暖的威胁。据自然保护基金会提供的资料,全球变暖已使黄水仙和其他耐寒的花危在旦夕,19种受保护的稀有品种正在“吊氧气”,许多植物处于灭绝的边缘。很小的气候变化对植物来说都是一场灾难,在过去的150年里,由于全球变暖,美国的低地沼泽有96%已经丧失,50%的老林区已不复存在,91%的传统低草地已消踪匿迹。 
  最近,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发表的一份报告还说,由于地球气温不断上升,珊瑚礁和红松已经受到损害,而这种损害还将影响数万种其他植物和动物。随着它们的死亡,以它们作为食物来源的物种将不能迅速迁徙以拯救自己,而且已发现2。2万多种植物和动物濒临灭绝。一些候鸟、蝴蝶和哺乳动物也受到全球变暖的威胁,生态平衡受到严重影响。




臭氧层破坏 
  1985年5月,英国一支考察队在南极上空第一次发现了大气层中的臭氧层空洞,立即引起全球的严重关注。事过两年,全世界110多个国家派出代表,出席了为拯球臭氧层召开的国际会议,并于1987年9月16日签订了著名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保护臭氧层迅速成为国际间的重大事务。 
  然而,1992年4月初,来自美国、俄罗斯、英国、加拿大等17个国家的300多名科学家,向全世界发布了一个极坏的消息:北极上空的臭氧已减少到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仅当年的头两个月就减少了20%;北极平流层里的氯含量比正常水平高出70倍。这是参加“欧洲北极平流层臭氧试验”的科学家们在进行了长达5个月的大规模观测后发现的。这个消息一发布,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担忧和惊慌,保护臭氧层一时成为最热门的话题。 
  时隔3年后的几乎同一个时间,科学家们又公布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新发现:北极上空的臭氧层出现空洞,其面积虽然没有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大,但情况类似。 
  现在,科学家们一致认为,臭氧层是由一类俗称氟里昂的人造化学物所破坏的。氟里昂是在本世纪30年代发明的。它们的性能极其稳定,一般情况下不燃烧。人们一直认为它们是无毒的,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正是由于极高的稳定性,使它们的寿命很长,可被带到大气上层的同温层中。在那里,经紫外线的作用,释放出氯,氯原子具有很高的活性,很快夺去臭氧的一个氧原子,形成一氧化氯,一氧化氯与另一个氧原子结合,形成一个新的氧分子和一个氯原子,原来的臭氧成为普通的氧分子被保留下来。但氧分子不能阻挡紫外线。在这个反应中,由于氯原子没有被破坏,消耗臭氧的反应能够反复进行下去。因此,氯原子如同一个“杀手”一样,破坏数以万计的臭氧分子。 
  其实,氟里昂在地球上空的分布是大致均匀的,那么,为什么只有冬季的南北极上空会出现臭氧层稀薄,甚至消失呢?科学家们解释说,这是由于同温层里的冰晶体能加速氯原子与臭氧分子发生连锁反应的缘故。 
  臭氧层的破坏,已经对地球上的生物产生了极大的危害。1991年底,由于南极臭氧洞的出现,智利南部城市出现了羊群暂时失去视觉、当地小学生有皮肤过敏和不寻常的阳光烧伤现象。科学家们预测,如果臭氧层继续按照目前的速度减少、变薄,那么到2000年时全世界患皮肤癌的比例将增加20%,达到30万人。如果下世纪臭氧再减少10%,那么,全球每年患白内障的人有可能达到160~175万人。 
  对一些农作物的研究表明,紫外线的增加将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如果臭氧减少25%,则大豆的产量会下降20%~25%,其蛋白质含量和含油量也会降低。 
  伴随紫外线的增加,海洋生物受到的危害也是很显著的。科学家们估计,如果臭氧减少25%,海洋上层的第一性生产力将减少10%,水面附近将减少35%。 
  令人担忧的是,目前的工业用品和生活用品大量使用了破坏臭氧层的氟里昂等化学物。自从60年前美国杜邦公司开始在市场上销售氟里昂制冷剂以来,氟里昂已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全世界大约有10亿台电冰箱和数以亿计的空调器中使用了氟里昂,用来清洗电子器件的清洁剂中使用了氟里昂,各种喷雾剂、发泡剂也含有氟里昂。据估计,每年这类产品的产量为75万吨,氟里昂的寿命为50~100年,即使现在停止生产,同温层的氯的浓度在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上升,于下世纪前10年达到最高峰。要恢复到自然水平起码需要一个世纪的时间。 
  人类活动是氟里昂进入大气层的原因。现在大多数国家都认识到,在改变这种发展进程方面,政治决策是至关重要的。世界各国正联手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臭氧层破坏的进一步加剧。




土地沙漠化
  人类要生存,就要有充足的食物,食物的多少往往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决定着国家是安定团结还是战乱纷争。翻开人类的历史,从古到今,多少战火,无不以争夺食物、土地、自然资源为目的。食物对人类如此重要,那人类从何处取得食物呢?提供人类食物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条是陆生生物食物链,它与土地有关,即土壤→农作物→禽畜→人;另一条是水生生物链,它与海洋、江河、湖泊有关,即水→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类→人,其中土地上这个食物链最为重要,人们说土地是人类的母亲,这话一点也不过份。 
  母亲养育了我们,可我们对这位不求报恩的母亲的“皮肤”——大地,不断地加以破坏,许多地方,大地已不能提供植物生长的养料和水分,再不能为人类提供食物了。 
  自人类诞生以来,世界陆地面积由于人类和自然的共同作用,仅有1/10适合耕种,其余的陆地不是气候不宜,就是由岩石沙粒组成。但是,这1/10的耕地也在逐年减少。本世纪以来,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成为全球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全球干旱地区和沙漠,集中分布于6大区域。从北非的撒哈拉经过西南亚的阿拉伯以及印度西北部、前苏联的中亚至中国的西北和内蒙古,即从北纬10°附近向东北一直延伸到北纬55°附近,形成一个几乎连绵不断的辽阔的干旱沙漠区,占世界干旱区和沙漠总面积的67%。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统计,每年全世界有2700万公顷农田遭到沙化,其中600万公顷的土地变为沙漠。目前,近1/3的全球陆地面积即45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沙漠化的威胁,受沙漠化影响的人口达8。5亿,其中5亿是农民。 
  沙漠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危害尤其严重。从佛得角到索马里穿越非洲大陆的萨赫勒地带的19个国家都深受沙漠化之害。撒哈拉沙漠每年以15~16公里的速度向萨赫勒地区进逼,造成这一地区每年损失可耕地达150万公顷,连年旱灾,饿殍遍野。中东和西亚地区,许多早期人类文明的遗址变成了大沙漠。中国因土壤肥分流失每年损失可达几十亿元。印度1/3的可耕地有完全不宜种植庄稼的危险。巴西、阿根廷一些地区沙漠化在发展,经济损失也十分严重。 
  发达国家沙漠化造成的恶果也十分明显。美国全国耕地表土流失量1年达64亿吨。有人预测,如不采取有效措施,美国农业将衰退,世界将发生严重的粮食问题。前苏联学者指出,前苏联每年由于土壤侵蚀造成的损失达农业总产值的8%~10%。 
  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是自然条件恶化和人类活动没有得到控制。人为因素包括过度采伐,过度放牧,过度耕作,过度灌溉,以及过度的人口增长。这些因素使土地生态系统遭到人为的破坏而失去平衡,沙漠化随之而来,我国情况也不容乐观。目前国内沙漠的面积为1280亿平方米,它们中约有97%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其中砍林造成的沙漠占28%,滥垦造成的沙漠占24%,过度放牧造成的沙漠占20%,水利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建设中植物被破坏造成的沙漠占12%。所以,要控制沙漠化的进程,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和采取有效措施,例如:保护现有森林,大规模种草植树,营造防护林带,恢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改进放牧方式,合理利用草场;合理使用土地;控制人口急剧增加;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如遥感卫星进行监测,掌握沙漠化扩展情况以便迅速制订对策;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控制沙漠化。




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 
  全球的水资源总量为13。8亿~14亿立方公里,但其中不能直接利用的海洋咸水约占96。5%,剩下的3。5%的陆地水,绝大部分又被冰川、雪山、岩石、地下水和土壤所占去。可供人类采用的河湖径流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淡水总储量的0。35%。水在环球水圈中自成一个封闭的循环体系,海水和陆地水之间,通过蒸发、降水、水流等,形成循环平衡。人类真正能够直接采用的淡水,是来自这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