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山姆登到冰瀑的中部,想稍稍喘口气时,突然从另一侧的上面传出“咔嚓”一声,接着是一阵“噼哩叭啦”的乱响。山姆一惊,循声望去,只见比尔身上的背包和头盔夹杂着冰块雨点般摔落下来,紧接其后的是比尔的身影,先是跌在一块倾斜的冰面上,继而如同坐着滑梯一样飞速地滑下去,一下子垂直下落30多米,从山姆的视线中消失了。 
  “山姆,你别往下爬了!我刚才摔晕了,只是脸上划了几道口子。。”就在山姆想知道比尔怎么样了时,下面传来比尔的声音。 
  山姆这才把心放下,他用冰斧在头上方的冰上轻轻敲了几下,发现上方的冰瀑已经明显变薄,侧耳倾听,冰瀑下传出水流的声音,而且很急。外界的严寒敌不过里面水流的力量,冰层被一点点消融,越来越薄,因而越来越脆,承受力也就越来越低。 
  “山姆,别在那儿爬了,太危险,变变方位吧!”下方传来比尔急切的叫声。 
  山姆知道比尔又一次追上来了,但他没有回答,似乎发出一点声响都会引起冰层的破裂。 
  他终于登到了冰窗上方的开口处,把胳臂伸进冰洞,让它卡在下沿上,然后轻轻地转动一下脚,使身子侧过来。真有点精疲力尽了。刺骨的流水冲击着他的臂膀,很快就麻木了,长时间的足尖用力使小腿痉挛并颤抖不止。 
  离山姆一臂多的上方就是冰洞的上缘,他发现那里的冰层已经从半透明变成乳白色的了,说明冰层越来越厚。山姆的情绪稍有放松,不料又是“咔嚓”一声,钢钎四周的冰突然裂开,未及他采取任何措施,“哗啦”一声,裂冰变成拳头般大小散落下来,他的一只手一下子抓空,身体顿时失去平衡。 
  幸亏鞋上的钢刺深扎在冰层里,才使他能够赖以稳住全身,一把抓住身边一根突起的大冰锥。惊魂未定,万丈深渊传来隆隆巨响,是那些碎冰块滚落到山涧发出的声音。 
  山姆又惊出一头冷汗,他意识到,厚冰块不意味着坦途,如果掉以轻心,潜在的危险性更大。他重新抖擞精神,用钢钎在坚冰上小心地钻洞,大胆地迈步。。终于到达顶点了,夜幕笼罩了山峦。山姆和比尔这次攀登冰瀑用了6个多小时。山姆站在一块大石头上,伸手把随后爬上来的比尔拉上来,两人拥抱在一起。他们头盔上的探照灯交相辉映,在夜幕中显得格外明亮、夺目。




穿越南北极 
  1979年9月2日,英国探险家雷纳夫·法因斯爵士指挥着他的“本杰明·鲍林”号探险船,辞别了前来送行的查尔斯王子,驶离伦敦泰晤士河,开始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穿越南北极的陆、海、冰上环球探险。 
  人类以往的环球航行都是沿东西(纬线)方向进行的,而沿南北(经线)方面就要穿越南、北极地,所以必定艰险无比。 
  探险的第一阶段,是从陆路穿越法国、西班牙和非洲的阿尔及利亚。由于他们走的是旅游路线,所以没遇到什么困难。第二年1月4日,探险队到达了位于大西洋沿岸南极大陆上的萨纳埃站(南非的科学考察站),麻烦就一个接一个地来了。 
  漫长的南极极夜很快就来到了。南极大陆足足有半年时间笼罩在黑暗阴冷之中。暴风雪不断地袭击着营地。 
  漫漫长夜终于度过去了。10月29日,法因斯等3人每人驾一辆摩托车拖着雪撬,离开了博加,向南极极点进发。这段路约有2000公里。 
  他们走了800公里以后,遇到了一个连绵500公里的大雪槽。雪槽地带沟沟坎坎,起伏不平,摩托车不时翻车,跌入沟内。遇到这种情况,驾驶员就得立即跳出车外,以免被雪撬板撞伤。法因斯的雪撬板是用硬橡木做的,在颠簸中震裂了一条3米长的大口子,他只好把雪橇连同物资一起舍弃。幸好其他两人的雪橇是不锈钢做的,虽然多次翻滚,却没有撞坏。 
  祸不单行的是,在他们走了一半路程的时候,供应又出了问题。为了等给养,他们等了17天。 
  12月15日,探险队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到达了南极点。他们休整了一周。12月23日他们整装向太平洋沿岸南极大陆的另一端挺进,他们要去的斯科特站(属新西兰)位于罗斯陆缘冰的边缘。这段路程长约1500公里,主要障碍是斯科特冰川。探险队要顺着冰川从山上滑到罗斯陆缘冰上。冰川上布满了冰裂隙,下滑时又很难刹住车,他们只能慢慢行驶,尽量减少停顿。 
  有时摩托车和雪橇在冰桥上通过,冰桥发出吱吱的破裂声,其情景真令人毛骨悚然。 
  1981年1月11日,他们到达斯科特基地,就此结束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二次穿越南极大陆的探险。他们总共用了75天,比1958年英国——新西兰联合探险队首次横跨南极所走的路程(3437公里)更长,而时间(99天)更短。 
  这时候,“本杰明·鲍林”号已经在海上等待着他们。探险队登上轮船,航行在太平洋的万顷碧波之中。6个月后,他们驶向美国阿拉斯加的育空河口。由于河口浅滩密布,船只能停在离岸20公里的海面上。他们必须在两星期内赶到育空河上游的道森。每延误一天,被西北航道的冰山包围的可能性就增加一分。他们只好改乘两只充气机动船,由法因斯和查理斯各驾一只,与海浪和浅滩展开搏击。 
  后来,他们终于驾着充气船通过水道,登上了停靠在马更些河口的一艘捕鲸船。然后直驶波弗特海,北上穿过浓雾弥漫、狂风大作、冰山出没的北冰洋西北航道。这条充满曲折海湾和无数岛屿的迷宫般的航道上,16~19世纪,不知有多少英雄好汉葬身在这里。一路上法因斯他们不得不加倍小心,总算没出意外,在8月21日到达加拿大最北面的一个叫埃尔斯米尔岛的坦奎里湾。接着,法因斯和查理斯两人徒步穿越该岛,来到该岛北岸的越冬基地。 
  他们俩又在北极度过了另一个漫长的极地之冬。 
  3个月后,即1982年夏季的前3个星期,法因斯和查理斯驾着雪地摩托车,去征服最后一段路程——北冰洋。 
  北冰洋的层层海流是从极点流向埃尔斯米尔岛的。冰层顺流而下,一层压一层,把那些破碎的冰块挤成一道道冰墙,平均高3米多,最高的有十几米,可是他们的摩托车至多只能翻越30多厘米高的障碍物。他们只好用斧子砍出一条通道,然而这实在太困难了。 
  就这样,他们克服了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一路上砍阿铲阿拖啊,终于在4月11日到达了北极点,在那里插上了英国国旗。 
  99天后,他们终于到达了接他们的“本杰明·鲍林”号船上。至此,他们用了3年时间、行程55000多公里,完成了穿越南北极的环球探险。  
  独闯北极 
  1994年初,几个国家进行了一次“北极竞赛”,内容是看谁能在没有外来帮助的情况下到达北极。 
  奥斯伦是挪威职业探险家和深海潜水员。在他31岁那年,就开始进行最艰难的极地探险中的一次探险活动。这就是单独地从陆地滑雪到达北极,探险过程中不接受外部的任何援助。 
  这次还是听听他自己的叙述吧: 
  “经过两次在浮冰上的长途漂浮以后,我开始学会辨识浮冰的稳定性。 
  例如,颜色能告诉我们许多关于它的情况。黑色表明是危险的很薄的冰,较白色的、不太黑的冰、或者是蓝色的冰,其危险性就比较小些。 
  “但是,横亘在我面前的冰大多是许多年前冻结的。有些冰覆盖着积雪。 
  表面通常是平坦的。但常常被巨大的高压带所中断。高压带会突然移动。而且一个移动的高压带释放的能量是巨大的。有几次,当我正在穿过这种高压带时,冰块开始载着我移动,我不得不迅速地跳开。 
  “雪橇和滑雪板的结合在这种条件下是最有效的探险方式。滑雪板能够方便地反冲和滑动,这对我的成功是至为关键的。 
  “每天早晨,我被一个小闹钟惊醒,我很早就起床,尽快地离开帐篷。 
  我的早餐是吃由豆油、奶粉、糖和燕麦一起做成的粥。这是为了给我提供丰富的热量,以弥补我的消耗而专门设计的饮食的一部分。它们有足够的营养。 
  我也吃维生素和矿物质片作为补充。 
  “一旦我收拾了帐篷,我就尽力保持稳定的探险节奏:2小时滑行,10分钟休息,再周而复始。我的午餐菜单大都像我的早餐一样。在我停下来过夜之前,我要进行3个周期的滑行。我的午餐或者是鲑鱼,或者是混了马铃薯泥和不饱和脂肪的火腿。 
  “在探险的4/5的旅途中,我也很严格地规定每天的滑行不超过10个小时。打破这个规定,将迫使我吃更多的东西,这又可能使我在到达北极之前吃光我所带的全部食物。 
  “夜晚,我以两种办法保证有很好的睡眠:我伸进一个暖和的睡袋里,并用一个装置吓跑可能闯来的北极熊。我日夜全副武装,以防止什么时候突然遇到北极熊。当我搭帐篷时,我在帐篷四周设置一排环状支柱,在它们之间,用绳子紧紧结牢。每个支柱上,吊着一个小玩意。如果一头熊接近帐篷、碰到绳子,它就发出尖锐的响声。事实上,我确实发现的唯一的熊的信号是一只老熊的遗迹和冰上的一堆熊粪。 
  “许多人奇怪,我几乎有两个月天天在温度达…30℃~…45℃度的低温和多风的环境下。我是怎么使自己保持暖和的?办法实在是相当的简单,虽然这些办法也包含了多年的经验和试验。基本的原则是穿上一层一层的衣服。 
  这可以使你在必要的情况下把衣服分开,并保持干燥。另一个基本原则是使用耐穿的材料做的衣服,能够经得起穿几个月。 
  “我曾经担心,我将非常孤独。我以前从未一个人如此长久地单独在帐篷中过夜,更少一个人单独地前去探险。但是,正因为是单独一人,才被证明是最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