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妙医鸿途-第12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迎你们到来。”苏韬与每个人碰杯之后,发自肺腑地说道。
  虽然这些志愿者的医术或许层次不齐,但他们的医德医品都是有目共睹,如果他们能加入三味堂或者岐黄慈善,苏韬将真正拥有自己的人才梯队,他们会成为自己事业发展最可靠的基础,因为他们都值得苏韬用心培养,完全信任。
  肖瑜仰着脖子,将酒一饮而尽,抹了抹嘴,笑着说道:“我们已经商量好了,除了极个别有特殊原因的队员,其余人都想到三味堂工作。其实大家参加此次国际医疗援助计划,都是冲着三味堂良好的发展前景而来。我们这些学中医的人,虽然在各自的单位可以勉强养活自己,但想要施展自己的抱负实在太难。三味堂是一个潜力无穷的平台,我们都希望能够加入其中,努力拼搏一下。”
  苏韬在肖瑜的肩膀上轻轻地按了按,旋即朝廖华实看了一眼,他知道廖华实肯定在暗地里没少做肖瑜及其他队员的思想工作。
  苏韬谦逊地笑了笑,道:“三味堂是个很好的平台,如今缺少的正是你们这样有理想和抱负的青年中医人才。至于那些暂时有困难的队员,三味堂的大门随时向他们打开。”
  肖瑜叫了声好,笑道:“我们大家一起敬苏专家一杯,他用自己的努力,让中医成为人人羡慕和尊敬的行业,我们都得感谢他。”
  苏韬心情不错,此次塔立吉克之行最大的收获并非获得最高国民勋章,或者得到萧副总理的认可,这些都是身外之物,最关键的是收获了一批值得信任、志同道合的伙伴。放长远来看,这些青年中医人才不出意外都会成长为三味堂最坚实的根基。
  晚宴结束之后,在苏韬下榻的酒店商务套房内,苏韬接受《岐黄》和《杏林》两家专业杂志的专访,因为事先得知有这个专访,所以苏韬在宴会期间只是象征性地喝了一点。
  《岐黄》和《杏林》这两家杂志是华夏国内医疗领域最大的杂志,尽管现在传统媒体的日子活得很艰难,但这两家媒体依然效益不错。因为他们依托卫生部和官方医药协会的支持,每家医院都会订购这两家杂志,不仅印刷量稳定,而且广告收入每年都在增加。
  两名记者年龄都在四十岁以上,职务都是主编,由此可见,两家杂志对这次专访非常重视。
  谈笑风生中,访问渐渐进入尾声,让两名记者很满意的是,苏韬非常健谈,比想象中要沉稳,给出的见解和理念,一方面年轻人的超前意识,另一方面也有与地位和影响力相匹配的沉稳从容。
  《岐黄》的记者陈开生笑问:“苏专家,您现在不仅专注医生这个本职工作,还涉猎商业投资,甚至现在娱乐圈也有你活跃的身影,请问你会不会涉猎太多,导致精力分散呢?”
  苏韬想了想,回答道:“你的提醒不错,如果一个人从事很多事情,绝对会精力分散。”他顿了顿,笑道:“但我年轻嘛,所以我并不觉得吃力,反而能激起我体内的潜力。而且,我做的每件事,看上去是东一锤子西一棒,但目标很明确,都是为了弘扬中医努力。比如三味堂连锁布局,是让更多的中医人才能给社会大众提供养生服务;比如三味制药不断研发新的中成药,是希望将传统中药打造成医药行业的主流;再比如岐黄慈善从事公益计划,是为了让中医帮助更多的弱势群体。如果有一天中医真正成了所有人能够接受的东西,或许我会放弃其他一切,简简单单地做个救死扶伤的大夫。”
  陈开生微笑着关上了录音笔,抬起头,感慨道:“你的想法令人尊敬。”
  《杏林》的记者谢小秋这时开口道:“岐黄慈善现在已经将医疗援助行动通往国际,那么下一步这会成为常规化的项目吗?而你还会冲锋在一线吗?”
  苏韬淡淡一笑,“岐黄慈善的国际医疗援助计划,是国家卫生部和外交部安排的任务。只要国家有需要,岐黄慈善自然会不断地招募合适的中医人才,进行国际医疗援助。至于我既然是岐黄慈善的成员,也是这个计划的制定者,当然有义务参加到一线救援行动。岐黄慈善积极加入国际人道主义援助工作,不仅是国家实力强大的必然之举,也是中医走向国际的必经之路,我们会坚持做下去!”
  谢小秋满意地点了点头,笑道:“其实我还有很多问题想要问你,时间不早,已经超过规定时间,希望下次还能给您专访。”
  苏韬面带笑意送两名记者走出了外面的会客室,同时还让姬湘君送了两名记者礼品和一个信封,这是行业规矩,尽管知道两人是奉命采访自己,但该给的东西,还是得给的。
  陈开生和谢小秋走进电梯之后,下行的过程中气氛有点尴尬,两人服务不同的杂志,归根到底是竞争对手。
  终于陈开生打破僵局,笑道:“我们共同专访一个对象,这好像很多年前的事情了吧?”
  谢小秋点了点头,不苟言笑道:“是啊,想当年我们都还是实习生呢。当时采访的是一名外国专家,那个老外浑身散发着一股奇怪的体味,那段采访经历让人永远难以忘怀。”
  陈开生哈哈大笑,“这期的报道,咱俩又要打对台了,你准备怎么报道?”
  谢小秋淡淡地扫了陈开生一眼,耸肩道:“还能怎么报道?上面的调子都定下来了,当然是积极正面报道,说实话我最讨厌这种政治任务了。”
  陈开生摇头道:“我却觉得这次专访挺有意思,苏韬这么年轻,短短两年时间,做出了这么多让人拍手称绝的大事情,比起其他人更值得深入报道。”
  谢小秋撇了撇嘴,没好气地白了一眼陈开生,不屑道:“你还是好好指导你们杂志的那些实习生怎么写好人物专访吧,我就不需要你指教了。这么多年过去了,你还真是一点没变,好为人师,让人觉得厌烦。”
  陈开生知道谢小秋的性格便是如此,喜欢毒舌,看上去谁也不买账,但他的文采飞扬,是个货真价实的大才子,论笔力自己不如他,只能选择更为独特的角度,和谢小秋进行竞争了。


第1334章 被追星的感觉
  坐在飞机头等舱内,苏韬翻看着手上的两本杂志,是登机之前两家杂志社特意送来的。
  其实苏韬对头等舱还是普通舱没有特别的感觉,但姬湘君在给自己订票的时候,特意订了头等舱的机票,因为这是丁铛的要求。
  苏韬现在好歹也是一个公众人物,如果坐在普通舱里,一方面会被人认出来,另一方面无法体现他的身家,所以头等舱机票还是合理的安排,苏韬也就没有多说什么。
  头等舱和普通舱相比,价格在两倍以上,设在客舱的前部,座椅本身的尺寸和前后之间的间距都比较大。
  头等舱和公务舱还备有高、中档酒类。一般来说,在头等舱每位乘务员只照顾几名乘客,在公务舱每位乘务员照顾十几名乘客,而经济舱的两三位乘务员要照顾大量的乘客,服务自然不太一样。
  苏韬坐定之后,很快便有空姐过来主动服务,而且从空姐的反应来看,已经认出了自己。
  苏韬在航空界其实名气不小,之前他在搭乘飞机的时候,曾经给过一个空姐治疗职业病的药方,现在已经在圈子里广为流传,甚至已经传到了国际航空界,很多外国空姐也在用苏韬给的那个方子。
  因为有相关的规定,所以那名空姐没有跟苏韬过多谈私事,只是询问他需不需要一些服务,苏韬委婉拒绝之后,空姐站在一边,不再打扰苏韬。
  苏韬从行医箱里取出两本杂志。
  在苏韬离开燕京的当天,正好是《岐黄》和《杏林》新一期的杂志出版日,其实本来杂志的专访板块早已定稿,但对于苏韬的专访意义重大,所以两家杂志社不约而同地撤下原来的封面人物和相关文章,将苏韬的专访换了上去。
  翻看着两家的专访,虽然切入的角度不一样,但均是不吝笔墨地称赞自己,实在罕见。尤其是《岐黄》杂志主编陈开生的文风以老辣严谨文明,但对自己的报道,虽然看似没有太多个人主管情绪,但不少语言都在美化自己,称自己是“华夏医学界新一代的领袖”,“最令人期待的天才医生”。
  这是在不像是一位严谨的行业老牌记者的行为,倒是有点像企业软文。
  至于《杏林》杂志主编谢小秋的文风,让人很意外,他没有动用以前那种细腻的文字,而是罗列了大量苏韬在近两年来做过的一些惊天动地的事情,通过陈述事实,使得这篇文章充满可读性,有几分现代武侠小说的韵味。
  身后呵气如兰,湿热的气息扑到苏韬的耳根,让他有点感觉很痒,苏韬转过身看了一眼,正好与姬湘君四目相对,皱眉道:“有事?”
  姬湘君坐的是普通舱,所以没有和苏韬在一起,她低声道:“没事,就是过来看你有没有事情吩咐我!”
  今天姬湘君的衣着很简单,卡通人物的T恤、水磨白牛仔裤,带着些许俏皮的风格,一双极有金属时尚感觉性感银色细高跟凉鞋散发着说不出的魅力。
  这身衣服是姬湘君昨天买的,因为她觉得既然决定给苏韬当生活助理,自己以前一些太过时尚的衣服还是少穿为妙。
  “没什么事,你回去好好坐着吧。”苏韬发现旁边的一个老外偷偷地瞄着自己,姬湘君蹲在自己的身边,搞得自己有些特大爷的感觉。
  “要不我给你做个头皮按摩?”姬湘君仿佛没听见苏韬的要求,主动提议道。
  苏韬还没来得及反对,姬湘君柔软的手指就放在苏韬的头顶,花瓣般的指甲在他的头发里穿梭,苏韬经常给别人推拿按摩,很少享受别人的服务,这一刻只觉得酥酥痒痒,整个人仿佛放松下来,就没有制止姬湘君的行为。
  坐在旁边的老外看到这个画面,顿时傻眼了,他正好看到一个空姐路过,然后用英语叽里咕噜地表达了一番,头等舱空姐的英语水平不错,但面对老外的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