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跃马大唐-第11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这一切是根本不可能的。
  这个新年,不知道是谁带的头,他们在城西修建了一座祠堂,请了能工巧匠雕刻了王源跃马横刀的雕像,取名为神武祠。其实便是为王源立的生祠。这生祠一立,顿时成了香火鼎盛之处,新年那几日,无数的百姓从蜀地各处赶来上香敬拜,那场面简直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王源还是从家中妻妾的口中知道了此事的,他先是惊愕,继而苦笑无奈。虽然自己并不希望被神化,但百姓的一片爱戴之心还是让人感动的。他们要立便由得他,总好过这些百姓们天天在自家的宅院周围烧香拜拜要好得多。据说自己宅子的周围的每一棵树,每一块石头都成了神圣之物,拜祭上香的百姓络绎不绝,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而成都城中,一个关于王源即将登基为帝,玄宗将要禅位让贤的消息也不知从何种渠道开始谣传开来。一时间闹得满城风雨,人人津津乐道。
  大年初八,玄宗归京的车驾开始启程。让玄宗松了口气的是,王源遵守承诺,他这一次将不随驾去长安,只是让高仙芝和其余将领和一干文武官员伴驾回京。王源还承诺玄宗,待玄宗在长安城安顿之后,位于洛阳太原等地驻守的神策军将统统撤回成都,遵守之前的约定。从此后王源的兵马将不出剑南河西陇右安西四道。此四道之外的所有事物,都由玄宗自己处理解决,王源绝不干涉。
  这些承诺让玄宗心情好受了许多,虽然经历了这么多的劫难,但最终大唐能归于李家之手,那么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虽然自己的儿孙们在这场浩劫中全部死的干干净净的,但万幸的事李家血脉还有零星散落于各地,是时候要召集他们来京城了。重建大唐盛世,要靠的还是李家人,要倚重的还是李家人。未来的皇位也要选择其中一人传位。
  十天后,回到长安的玄宗颁布了要李唐皇族子孙回到长安的诏书。诏书告诉这些在武帝时期散轶在各地隐姓埋名的皇族们,是他们回归朝廷报效朝廷的时候了。而且他们中将择优选出一人继承大统,成为大唐的新皇帝。
  此诏一出,天下震动。很多人回家翻起了祖谱,查问起了自己的身世。他们多么希望自己的父母祖辈会告诉他们一句话:孩儿啊,其实你姓李,你是皇族血脉。那样的话便可一步登天,飞黄腾达了,或许还能有幸成为皇帝的人选。然而,绝大多数人面对的只是家里寒酸的历史和一无是处的先祖。证明了他们只是草芥般的存在。
  当然,也有例外。
  某处乡野之中,砍柴归来的青年被年迈的父母叫进房中,颤巍巍的拿出了发黄的信物告诉他:“儿啊,你不是普通人,你是李家皇族的后代,咱们祖上是韩王李元嘉……是时候回归朝廷了,朝廷需要我们。”
  某处城镇之中,学堂归来的少年被年迈的父母叫到密室,告知他:“儿啊,你不是我们亲生的,你是宗族贵胄,李氏皇族血脉。你曾祖是虢王,伐武失败后,我们保护着你父亲隐姓埋名,你父亲死了,我们便收养你。”
  ……
  凡此种种,大唐各地偏僻之所,那些曾经隐姓埋名的叛王的后代儿孙们像是听到了春雷召唤的春笋一般快速的露出了地面。韩王李元嘉、霍王李元轨、鲁王李灵夔、越王李贞这些曾经起兵反叛武则天的皇族后代纷纷从沉睡中被惊醒,他们被告知自己的真实身份,踏上了扭转命运的征途。
  山野间,集市上,商铺中,码头上。一个个原本在众人眼中看来的普通人,此刻却一个个摇身一变,充满兴奋和希望的踏上了征程。
  更奇特的是,有不少胆大妄为的家伙,居然打着冒充皇族之后的主意,也踏上了人生中最大的一场冒险之中。
  然而,他们哪里知道,等待他们的不是光明的未来,而是摧枯拉朽的斩草除根。
  江南西道吉州府,李良李本两兄弟正处在兴奋之中。他们没想到自己两人竟然是鲁王的玄孙,命运从此变的与众不同。得知这一切后,两兄弟收拾了东西便按照昭告的要求前往吉州府衙自报家门。惊讶的吉州太守见了信物之后热情的招待了他们,许诺明日便安排车马送他们进京。
  当晚,兄弟二人居住的馆驿中冲入十几名不明身份之人。问明身份之后,兄弟二人被乱刀分尸。之后十几人又赶往兄弟二人生活的村落,将两人的养父母杀死在茅屋之中,放火烧了个精光。而吉州太守也在当晚将这一家几口的户籍注销,表示吉州府自古到今都无这一户人家的丝毫踪迹。
  黔中道巫州,越王李贞玄孙辈兄弟四人的命运一样悲惨。他们不是在巫州被杀,而是在次日渡船过江前往江北的过程中,下湍急的江流中发现船底破损,一家七口连同几名护送的官兵和两名船工尽数落水淹死,尸骨无存。
  河南道登州府,琅琊王李冲的后代一家八口在前往京城的途中遭遇劫匪,尽数被杀,焚尸灭迹于荒野之中。
  ……
  ……
  凡此种种,数十名李唐宗族后代以及他们随行的家眷等数百人,统统都未能走出他们生活过的州府半步。他们本满怀兴奋的期望着能迎接新的生活,他们的命运也确实得到了扭转:他们失去了他们索然无味的普通的生命,升华为虚无缥缈的灵魂。
  ……
  正月里以来,玄宗已经开始物色文武大臣搭建新朝廷的框架,开始有计划的慢慢的替换原先的官员。军事上他也已经在征得王源的许可之下,开始建立自己的禁军。一切都在往正轨上走,玄宗的身体里充满了能量,就好像是几十年前他第一次登上宝座一般,那种兴奋和对未来的期待的感觉重回心中,给人一种重新拥有了希望的动力。
  他最为关心的事情便是皇嗣传承之事,他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他必须要尽快的将传位之事安排好,所以关于此事他几乎一日一问,希望能早一日看到散轶于各地的皇族子弟来到京城。他要亲自的考察他们,选择出一个合适的继位的人选。
  他都已经想好了,他不会选择一个年级幼小的懵懂无知的人,他要选择一个成年人,而且必须要果敢刚强,性格坚毅,能抗住重压之人。自己会让他住进自己的寝宫之中,将自己当皇帝的数十年的心得全部传授给他,赋予他振兴大唐的使命,告诉他将来要面对的最大的敌手,以及如何一步步的解决对手。总之,他要将生命中最后的时间都用来悉心培养出一个和自己一样英明神武的皇帝来,让大唐江山能够重回辉煌,让李家皇朝能够永远延续。
  然而,一个多月过去了。玄宗望穿秋水,却没看到任何一个李家皇族子弟来到长安。或者说是没有见到任何一个真正的皇族后代。因为倒是来了四名自称是皇族后裔的人,但很快便在盘问之中露了陷,最终被证明是冒名顶替,来投天下之大机的胆大包天的家伙。他们当然被立刻处死,但玄宗却也开始担忧起来。难道李氏皇族已经断了根了不成?
  玄宗认为这绝无可能,几十年前诸王纷乱,起兵反武帝时,那可是前前后后十多名宗室郡王起兵反叛的。起兵失败之后主谋虽然皆被处死,但当时便知道有众多宗室后裔逃脱之后隐姓埋名躲了起来。这么多年他们没有现身,还不是担心祖上的叛乱会让他们在当朝无立足之地,所以不敢现身。但现在,自己下诏给诸王平反,并且召集其后嗣进京,他们没有理由继续沉默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正月过去了,二月也紧接着过去了。依旧无任何一名李唐宗族后嗣抵达京城。玄宗茶饭不思的等待着消息,然而,在三月初的一个傍晚,他却无意间得到了一个让他如惊天霹雳一般的消息。
  那天傍晚,玄宗刚刚吃了晚膳。虽然已经是三月春暖花开之时,但玄宗的身子还是难耐春寒,所以吃了晚饭后内侍小山子伺候着他坐在暖烘烘的暖阁之中,给他怕寒的身子裹上御寒的大氅。
  “小山子,一会儿去政事堂问问高仙芝,各地有没有皇嗣后裔现身进京的消息?这都三月里了,或许现在该有消息了吧。也许之前是因为寒冬大雪,朕的诏书他们都没看见,或者看见了却不方便冒着风雪上京的原因。恩……一定是这样,你再去问问。实在不成,让高仙芝将诏书再昭告一次。”
  小山子将玄宗头颈旁的黑色狐裘压压好,带着一种奇怪的神色看着玄宗低声道:“陛下,还是不要成天想着这些事情了吧,有消息的话他们自然回来禀报的。陛下保重身子,龙体要紧。”
  玄宗皱眉道:“这是什么话?皇位传承之事一日不解决,朕一日便心悬半空,如何能安坐不管?叫你去便去,怎地这么多话?”
  小山子忙道:“奴婢该死,奴婢说错话了。奴婢的意思其实是……这个……这个……”
  玄宗皱眉道:“你支支吾吾作甚?有什么事还瞒着朕不成?”
  小山子呆呆的站在那里片刻,忽然噗通跪地,连连磕头道:“陛下,奴婢有件事不知当讲不当讲,奴婢怕说出来,陛下会经受不住。但奴婢若不说,看着陛下这一日日的心急如焚,奴婢却又于心不忍。”
  玄宗皱眉问道:“什么事?你说便是。你跟着朕这么久,是朕身边的最贴心的人,难道你还有什么话不能对朕说的么?”
  小山子仰头看着玄宗道:“奴婢不是不能说,而是奴婢怕陛下会经受不住。”
  玄宗喝道:“说,朕什么大风大浪没经历过?还有什么能让朕经受不住的?”
  小山子点头道:“好,既然如此,奴婢便斗胆说了。奴婢要说的事情便是陛下最关心的召集皇族宗室子弟来京之事。陛下,您别天天等着他们了,他们……他们恐怕一个也来不了京城了。”
  玄宗一惊,本来仰头靠在软榻上的身子猛然前倾,瞠目道:“你说什么?何出此言?”
  小山子把心一横,咬牙道:“陛下,奴婢听到的消息是,他们并非没有看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