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跃马大唐-第1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源点头道:“确实很奇怪,这事儿明摆着不是简单的一件事,殿下怎会认为于他无干?李内侍难道也是这么认为的?”
  李辅国冷笑道:“我怎会相信此事会不涉及太子,李林甫派吉温这条狗去办事,而且证据确凿的指向柳绩,这显然是要对太子不利。虽然我们并不知通过柳绩如何来对付太子,但显然不是太子想的那么简单。我已经在太子殿下耳边说过多次,殿下固执己见我也没办法。但我要说的是,无论殿下怎么想,你我却不能坐视此事不管。”
  王源皱眉道:“殿下为何如此掉以轻心?殿下应该明白自己的处境才是。”
  李辅国沉吟了片刻低声道:“本不该告诉你此事,但此刻只有你我才能同心协力,所以这件事也不隐瞒了。刚才殿下跟你说到进宫见陛下的事情,殿下没有跟你说出全部的经过。昨日殿下去见陛下,陛下告诉殿下说,李林甫刚刚觐见完毕,在陛下面前表示了对殿下的支持,还说之前对殿下的能力有所怀疑,后来才渐渐明白殿下敦厚仁善是最佳的即位人选。还说李林甫承诺陛下,将无条件支持殿下,并找个恰当时机登门向殿下赔礼,为之前的一些言论道歉云云。”
  王源眉头紧锁道:“果真有此事?”
  李辅国点头道:“觐见时我陪在外边,殿下出来是面露喜色,当时便跟我说了。殿下的意思是,李林甫这番表态显然是服软了,殿下觉得李林甫不可能一边对陛下说样的话,一边背地里对自己搞动作。柳绩的事情如果反应过激的话,反倒会适得其反。让李林甫觉得自己依旧对他怀恨在心,会刺激他做出不当举动来,所以殿让我找你来,让你放下此事,不用再细究了。”
  王源微微摇头道:“哎,我不知说什么好。”
  李辅国道:“你想说什么便说。”
  王源道:“也许我偏激了些,但李林甫这么做明显是在麻痹殿下的戒心,以李林甫和殿下之间的恩怨,又怎会这么毫无征兆的化解?越是这个时候,李林甫做出这样的表态便越是有问题,怎可轻信此事?”
  李辅国高挑大指道:“好个王源,和我想的一样。我也是这样想的,但再说太子殿下便要发怒了,说我就是不愿让他安生一段时间。所以刚才我摇手让你别说了。”
  王源道:“那李内侍你说怎么办?”
  李辅国道:“我们要竖起耳朵盯着这件事,做好万全的准备。我已经命罗衣门的人手即刻赶往北海郡查明,你那里要多向杨钊打探消息,相信杨钊对此事的关注一定不亚于我们。”
  王源微微点头道:“李内侍,我有个想法,不知能不能做。”
  李辅国道:“说来听听。”
  王源道:“据我所知,这一次李邕怕是也要麻烦,因为杨钊得到的消息是吉温是暗查李邕的把柄去了。既然李林甫这么放风给杨钊,李邕肯定是要出事了,否则杨钊会认为李林甫他们故意欺骗他,李林甫目前是不肯得罪杨钊的。”
  李辅国道:“那又如何?”
  王源道:“我在想,咱们这么被动的等待其实不是办法,若是能主动的出击,介入此事,也许可以从中途便遏制住伸向太子的黑手。李邕如果真的被查出什么问题的话,吉温肯定是没有资格查的,朝廷必要派员前往。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必是李林甫的人去查清楚李邕的事情。但若是派去的人是我们的人,岂不是可以打乱李林甫的计划,掌控事态的发展么?”
  李辅国皱眉道:“若是真的查出李邕什么事儿,必是刑部和御史台的人前去查勘了,刑部是杨慎矜的刑部,御史台也基本上为王鉷杨慎矜所控,那么派去的人必然都是他们的人。如何能让我们的人参与此事呢?”
  王源低声道:“侍御史的身份能否去查案?”
  李辅国道:“侍御史么?级别虽低了些,但毕竟隶属御史台,若是陛下恩准皇命在身的话,倒也是可以的。”
  王源道:“那么我可以去,只要有人能说服陛下让我去。”
  李辅国惊道:“你?”
  王源道:“是啊,不可以么?”
  李辅国道:“如此公开的出来,对你可没好处。”
  王源道:“为了太子殿下焉能顾忌这些,而且若是陛下认可,他们能拿我如何?况且我也非去直接对抗,凡是对太子殿下不利的线索我才会去管,其他的我不会去管他们的事儿。明着去查李邕,实际上我是去查他们对殿下捣什么鬼的。”
  李辅国微微点头道:“这倒是个好办法,总好过坐这里被动的挨打。问题是陛下未必会同意派你去,因为……你可是个只会写诗的翰林学士罢了。李邕出了事那可是大案。”
  王源微笑道:“这便是重点了,我可以去说服杨钊帮我美言,但杨家的话也许不够,若是李内侍有什么好办法的话,不妨助力一把。”
  李辅国沉思道:“高力士和我关系不好,否则再加上他的话必然是有用的,但还有一人倒是和我关系不错,陛下对他也极为器重,我去找他帮忙他应该不会拒绝。”
  王源问道:“谁?”
  李辅国道:“禁军龙武大将军陈玄礼。”


第195章 李邕
  清晨的阳光照在北海郡衙后堂的庭院中,北海太守李邕身着宽袍手握长剑在庭院之中缓缓舞动。这是他数十年来养成的习惯,虽如今年近七十也不辍此道,剑法平平无奇,甚至根本无法用来与人交手,但是李邕坚持的是这种闻鸡起舞的感觉。
  李邕的名气很大,在大唐的名士之中,他算是第一梯队中的佼佼者,诗文倒也罢了,他的书法造诣闻名天下,很多人争相索取他的书法作品收藏。他工篆行草皆精,而尤其出名的便是他的行书,飘逸潇洒行云流水。
  人说字如其人,确实有一番道理,李邕这个人的性格也如外界所传的那样顿挫随心起伏无端,让人既摸不著头脑,也不得不赞叹其潇洒不羁。李邕平日三大爱好,喝酒、打猎、交朋友。自从来到北海郡当太守之后,李邕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倒有三百天是在忙着这三件事,北海郡的政务他是一概不理。
  好在北海郡衙下属的官员们个个敬业,倒也将北海郡治理的井井有条没出什么纰漏。
  一般的人要是这么做的话必为人所诟病,但李北海这么做就叫名士风度,很少有人责怪他这么怠慢政务。李邕也很享受这种名士的生活,甚至有时候为了维持自己的行事风格而刻意的去做些事情,以维持形象。
  就拿交朋友这一项来说,李邕曾于酒后自比汉时贾谊战国信陵君,表示自己既有本事又礼贤士人之意。但为名所累,为了维持自己爱叫朋友的这种形象,李邕也不得不逼着自己跟各种各样的人结交,表示自己不负贾谊信陵君之名。
  不懂的人自然交口称赞大拍马屁,而真正聪明的人便可看出端倪来,譬如天宝三年离开京城的李白云游至此,李邕自然是殷勤接待,召唤了一大帮子朋友来请李白喝酒聊天游山玩水。聪明的大胖子李白几日时间便看清楚了李邕的内心,看出了李邕其实并不如外界所传的那般礼贤下士尊重年轻才俊,离开时甚至还写了一首诗送给李邕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诗曰: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白是聪明人,看得出其实李邕其实骨子里是看不起这些年轻人的,以李白的脾气,自然是直接指出来,不给李邕任何面子了。
  李邕心里如何想的不得而知,但从他依然如故的行为上就知道其实他根本不在乎李白的劝诫。他本就是自负之人,李白虽诗名满天下,但李邕可从未仰视过他,这便是李邕的自信。
  这些东西对李邕而言其实都是一些小的困扰,李邕真正最大的困扰来自于他的财务问题。他所喜欢的宴饮、骑马打猎、交朋友这三件事情正是最耗费钱财的三件事。虽然身为一郡太守,每月俸禄也只有十余贯而已,再加上车驾住房粮食马料雇佣仆役炭薪等等方面的补贴,每月拿到手的不足二十贯。
  二十贯在普通百姓眼中自然是个大数目,慢说二十贯,两贯钱也能让一户七口之家一个月能混饱肚子不至于挨饿了。若是李邕拿着二十贯只是给自己一家子用的话,不消说过得必是小康生活,滋润的很。
  可惜的是,李邕要过名士的生活,他要宴饮,他要前呼后拥的骑马打猎,他要和广大的名士交往,而且所有的费用他还要一手承包了。这样一来,他的花销便如流水汤汤,没个尽头了。
  当然,李邕自己的名气卖些诗文书法倒还是有些进账,但市场需求毕竟有限,并非所有的人都喜欢李邕的书法,特别是名士圈子里对他不严谨的写字风格甚是有些诟病。而且就算喜欢李邕的字的人,收藏一副也就够了,也不可能三五十副的往家里买。
  所以,李邕的财务问题成了最困扰他的问题。偏偏李邕不肯承认自己没钱,与人交往宴饮时所有的费用大包大揽,为了维持形像依然故我,导致他的钱根本就不够用,经常陷入尴尬的境地之中。
  别人若是遇到这样的事情自然是要反思一下紧缩支出,可李邕不会这么做,他选择的是另外一种铤而走险的办法,那便是挪用公钱。太守衙门每月有大笔的钱款入库或者流动,除了根本不能挪动的钱款之外,其余归太守调配的一些钱款便成了李邕救急之时的救命稻草。
  李邕倒不是将这些钱踹进自己的口袋里,那样做就是贪污公款了,李邕还不屑于这么下作。他只是挪用公钱,之后再补上,下月补上月,东墙补西墙,这样一来就像是借钱一样,好借好还再借不难,李邕自己心理上也觉得有些安慰,总认为自己没有越过底线,不过是借用罢了。
  然而,挪用公钱却是唐律中的一条大罪,李邕认为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