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跃马大唐-第7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缴获的物资,他们只是要清理长安周边之地,肃清长安以西的残敌,将这些城池重新纳入囊中,让长安城失去这些城池提供的人力和物资的供应,这才是真正的目的。
  七月初,两路兵马渡过渭水,会师于邠州。十万大军在邠州稍作休整,同时密切注意长安城中叛军主力的动向。从柳钧派人送来消息可知,在大军从南往北扫荡的过程中,长安城中的叛军压根没有任何要出城阻止的动向,他们按兵不动,龟缩于城中,看样子是要铁了心不出头。
  于是乎王源和高仙芝决定不理他们,继续将既定战略进行下去。下一个目标便是长安的东北方向,那里有两座大城池,那是被叛军控制之下的蒲州和麟州。这两处州府的叛军数量有近两万人,正是他们扼守在陇右道腹地,将李光弼和郭子仪的两万余残兵逼迫在朔方西北的小城池中苦苦坚守。而且这两处州府也是长安通向东北方向叛军占据的地盘腹地的通道。若攻下这两座州府,不仅可解李光弼和郭子仪之围困,而且可以截断长安城东北方向的退路,那样一来,长安城中的叛军便只有唯一的一条退路,那便是经由潼关回到洛阳的东部通道。
  七月初六,大军在夕阳落山之前抵达了蒲州城下。蒲州城是长安北边的门户州府,城防甚是坚固,所以,虽面临十万大军兵临城下,这座州城中的万余名叛军还妄图依靠坚固城防负隅顽抗。除了派人去长安求援之外,叛军在城头严阵以待,摆出一副想拼命的架势。
  其实王源也认为长安的兵马不可能坐视自己截断长安城北边的通道,不可能放任蒲州的一万兵马不管。所以他并没有急着攻城,而是让高仙芝率五万兵马在当晚偷偷移动到长安通向蒲州的有利地形设伏。他想来个围城打援。然而事实证明,王源想多了。他低估了叛军龟缩不出的决心,高估了蒲州在叛军心目中的地位,白白的耗费了一天时间,一直到次日傍晚,长安城中也没有一兵一卒出来救援。
  消息送达后,王源一怒之下下令猛攻蒲州攻城。蒲州所谓的坚固的城防在神策军面前就像是豆腐渣一般。神威炮半个时辰便轰塌了三处城墙,城门楼也被轰塌。再半个时辰后,神策军已经冲入城中,踏足蒲州的大街小巷。再半个时辰之后,蒲州万余名叛军兵马便灰飞烟灭,除了逃散的三千余人,剩下的全部横尸街头,连守城主将也被宋建功亲自斩杀。王源的帅旗在二更之前便飘扬在了蒲州的城头。


第817章 余生
  夺取蒲州之后,便等于封锁了长安往北的通道,从战略意义来说还是极为重大的。只可惜没能引诱的长安城中的叛军出来救援。但这从另外一个侧面也说明,叛军的作战思想还是很明确的,他们的目的很明确,便是不管外边天翻地覆,他们只要坚守长安便可。他们对半个多月来神策军在长安西北两个方向的肆意的军事行动熟视无睹,真正做到了眼观鼻鼻观心,敌不动我不动,敌若动我还是不动的最高境界。
  既然叛军主力不动,王源也懒得跟他们斗气。和高仙芝商议之后,王源决定自己率五万兵马驻守蒲州作为后方屏障,让高仙芝率五万兵马往北进攻麟州。五日后,高仙芝不费吹灰之力占领麟州。守城的一万叛军仓皇西逃,通向北方受降城和丰州的通道彻底打开。那两座边镇小城之中,李光弼和郭子仪的两万残兵正坚守在那里。他们被逼到了边境的角落里,是时候将他们救援出来了。
  七月初十,受降城和丰州一带的李光弼和郭子仪得到了朝廷大军破麟州的消息。两人欣喜若狂,立刻率两万余残兵从北往南打来,和高仙芝的大军在关内道内长城脚下顺利会师。
  李光弼和郭子仪两人这数月以来,坚持的极为辛苦,几乎可以说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自从正月里长安城陷落之后,李光弼和郭子仪便率手下不到五万兵马退守朔方。但不久后,叛军大军来攻,安庆绪率五万精锐叛军猛攻朔方,李光弼和郭子仪不得不放弃了朔州一路往北撤退。安庆绪不依不饶,紧紧的追赶着他们,一直到把两人逼到了朔方最北端的受降城和边镇丰州小城中才站稳了脚跟。叛军没有再往北攻击,他们只屯兵于麟州休整,封锁住朔方军南下的通道。因为叛军也知道,丰州和受降城是无法长期驻扎兵马的,除非有内地州府的粮草和物资的供应。加之要攻丰州和受降城必须要越过内长城以北的大片荒漠之地,叛军也是不愿意去冒这个险的。所有他们只是扎紧了口袋想将李光弼和郭子仪困死在受降城和丰州一带。
  事实上叛军的做法是很有效的,数月时间,朔方残兵几乎山穷水尽,到达了崩溃的边缘。在此之前,他们甚至已经做好了冒险借道突厥国境的打算。但那也是极为危险的举动。突厥数万骑兵早就关注着大唐境内的战事,他们就在受降城以北的山后逡巡。一旦朔方军越过国界,他们便会毫不犹豫的进行狙杀。
  就在这危急时刻,高仙芝的大军攻下了蒲州,这消息无疑是一根救命的稻草。已经甚是狐疑惊慌的两人还派了人数次确认了此事后,这才率军离开那两座贫瘠的小城,带着两万余残兵星夜往南。最终在麟州,他们看到了久违了的大唐兵马,终于劫后逢生。
  数日后,李光弼和郭子仪率领着他们辖下的两万余残兵抵达蒲州。王源亲自出城迎接了他们。当王源看到李光弼和郭子仪以及他们手下的兵马的模样时。不免暗自心惊。
  李光弼和郭子仪都黑瘦黑瘦的不成人形,半年多来,边疆小城之中困守,既担心叛军进攻,还要担心北边的突厥人,可见他们遭受了多大的折磨。特别是李光弼,本来是风度翩翩面貌英俊之人,但现在胡子拉碴眼窝深陷,整个人都瘦脱了形状,模样颓唐无比。
  郭子仪,王源其实和他也算是旧人。当初为了救巨石关外的柳钧和随从人员,王源曾去向时任河东节度使的王忠嗣求援。半路上便经过河东道的天成军镇。当时这个郭子仪就是天成军使,只是个小小的军镇使罢了。后来郭子仪在救人上也出了力,王源和他倒也交往了几次。但因为远隔两处,关系不好不坏,谈不上什么交情,只是旧情维系罢了。
  郭子仪虽然也是黑瘦黑瘦的,和当初王源见到他的时候那个浓眉方脸器宇轩昂的人的相貌几乎迥异,但郭子仪的眼神还是亮晶晶的坚毅沉稳,见到王源也并不像李光弼那般的激动。当年他只是军镇的一名小小军使,但他如今已经是河东兵马使之职,再不复吴下阿蒙了。
  两人手下的兵马的样子那便更惨了,一个个面黄肌瘦,盔甲衣服破破烂烂,就跟一群叫花子一般。看着这群叫花子兵站在城门前的空地上,城门上下的神策军将士都默默注视,面露钦佩之色。
  “二位将军,诸位将士,这可吃了不少苦头了。这六七个月坚守于朔方,可称得上是奇迹了。佩服佩服。”王源微笑拱手道。
  李光弼差一点便落下泪来,拱手还礼,叹息道:“王元帅,可终于见到你们啦。哎,吃的苦都不算什么,关键是心中煎熬,感觉根本没有出路,我们都以为要困死在那里了。和朝廷之间也没有联系,只知道陛下在蜀地,派出的信使有没有回音,这才是最煎熬的。总算卑职没给陛下丢脸,虽然处境艰难,但我等可没有丝毫的退缩。叛军想灭我朔方军,占我朔方之地,却也没能完全得逞。”
  王源点头笑道:“确实如此,辛苦了。不过朝廷却是收到了你们的消息的,只是回信恐被叛军拦截了。上次我回成都时,陛下特意嘱咐我要来解二位之围,然则本帅幸不辱命,二位安然无恙,众将士也安然脱险,此乃我大唐之幸。”
  李光弼和郭子仪拱手连声道谢,王源微笑摆手,下令迎接朔方军进城。朔方军将士缓缓进入城中,王源安排了专人安顿他们,又特意给李光弼和郭子仪安排了住处,再命人给那两万残兵妥善安置,准备全新的盔甲武器重新装备。最主要的是要给他们吃饱肚子养足气力。一看就知道,他们都已经饿了不少天了,否则怎会是那种模样。
  当晚,王源摆下酒宴,给李光弼和郭子仪接风压惊。李光弼和郭子仪沐浴清洗之后换了新的盔甲,头发胡子也都重新修剪了一番,这之后总算是恢复了些人样。当二人进了宴席大厅之中,看到满桌子酒菜肉食之后,两人虽然都是稳重矜持之人,但也是抑制不住眼睛发光,喉头滚动不已。酒菜香味飘来,两人的肚子咕咕乱叫,连在场的众人都听的一清二楚。
  李光弼和郭子仪都是有些素养之人,肚子咕咕叫,口水止不住,这让他们自己也很尴尬。不过王源显然是个知趣之人,并没有搞些繁文缛节,立刻让他们落座,笑眯眯的道。
  “开吃开吃,我这里的规矩是,先吃菜,后说话。来来来,大伙儿都动手。”
  一听可以动手开吃,两人也顾不得形象了,当即便大快朵颐起来。左右开弓,嘴巴里塞满了肉,腮帮子鼓起老高,嘴角还往外冒油,喉咙里还直哼哼。
  宴席上众人都无语的看着狼吞虎咽的两人,丰王李珙笑道:“二位将军这是多少天没吃肉食了啊?怎地成了这副模样。”
  忙着吃东西的李光弼伸出了油乎乎的四根手指。
  “四天?便这样了?”李珙诧异道。
  “王爷,是四个月。古人云三月不知肉味,他们足足四个月都没见到半点油星了。即便如此,粮食也还不够吃饱,还要抵抗叛军打仗,你们想想,该有多难。来人!再上三大盘烤羊排,今日教两位将军吃个够。”王源沉声道。


第818章 经历
  李光弼和郭子仪连吃了四五盘烤羊排,当真是如风卷残云一般,很快他们的面前便堆满了一根根的羊肋骨和一摞空盘子。终于,两人打着饱嗝停止了狂吃,抬起头来,见全宴席上的人都看着自己。别人都还一筷子没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