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跃马大唐-第9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不是李光弼第一次侦察在叛军盘踞下的长安城防,几个月前,李光弼和郭子仪在被王源的兵马救出丰州抵达蒲州神策军军营之中后,李光弼便曾经亲自去长安查看叛军城防。所以李光弼才会对攻长安如此的慎重,便是因为当时看到了长安城在叛军的经营下城防坚固,难以攻破。然而,这一次侦察之后,李光弼更是惊的目瞪口呆。几个月的时间过去,长安城的城防已经比数月前更为坚固。城墙高了数尺,城墙上的箭塔多了不计其数。护城河也拓宽了几丈。城外开阔地上遍布密密麻麻肉眼可见的陷马坑和陷阱。整座长安城像是一座怪兽一般被武装到了牙齿。
  李光弼心都凉了,要想攻下长安,恐怕是件极为艰难的事情了。凭着这十万回纥兵马以及六万战力孱弱的唐军,恐怕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难怪以王源百战百胜的能力也不敢轻易进攻长安,怕也是担心一世英名毁于此处吧。
  侦察了城防之后,忧心忡忡的李光弼立刻回到蒲州,当晚,李光弼在李瑁的寝处觐见李瑁,将长安城的情形一五一十的禀报给李瑁听。
  闪亮的巨烛之下,李瑁身着华衣神清气爽的坐在软榻上,听着李光弼描述长安城的城防状况。越是听李光弼的叙述,李瑁脸上的表情便越是凝重,他从李光弼的语气中听到了一丝胆怯之意。
  “李光弼,你跟朕说这些作甚?现在大军已经箭在弦上,你却跟朕说长安固若金汤,难以攻克。难道说你要建议朕放弃攻长安之举不成?”李瑁终于忍不住皱眉打断李光弼的滔滔不绝。
  李光弼忙道:“陛下,臣不是这个意思,臣只是将真实的情形奏于陛下知晓。此次攻长安怕是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坚固的城防加上城中史思明的十几万叛军兵马,这次攻城怕是一场苦战。臣只是想跟陛下探究一番,若付出巨大的伤亡,攻长安还是否值得?”
  李瑁怫然道:“现在这个时候你却打退堂鼓?就算长安城是铁浇铜铸的,这一次也一定要收复京城。你该知道收复长安意味着什么,不但可以大振朕的威名,而且可以让天下臣民就此对朕归心。朕之所以要借兵,之所以要赶在王源明春攻城之前拿下长安,便是因为其重要之处。你难道不明白么?”
  李光弼忙道:“陛下息怒,臣当然明白,臣可没说退兵,臣只是希望能有更好的策略罢了。”
  “有何策略?你倒是说来听听。”李瑁沉声问道。
  李光弼道:“臣在想,如果攻城消耗我大量兵马,岂非让王源坐收渔翁之利。咱们的兵马死的太多,那不是件好事。不如陛下下旨,命王源的神策军协助攻城,令其为攻城先锋,这样既可攻下城池,又可避免我大军死伤过大。”
  李瑁皱眉道:“你难道觉得王源会同意出兵帮朕攻下长安么?”
  李光弼道:“臣觉得可以一试。陛下旨意他若违背,便是他王源之过。他同意便罢,若是不同意的话,将来他便多了个罪名。天下人便知道他的狼子野心。”
  李瑁想了想摇头道:“不成。朕若是下旨,王源若不遵旨,这对朕的威望将是一大打击。朕不想碰这个运气,因为朕刚刚登基,还不想立足未稳便被天下人轻视。你忘了么?父皇曾经给了王源以军务自专之权,他若不出兵却是有理有节。除非朕下旨夺了他平叛大元帅之职,并去了他军务自专之权。否则他不出兵便无理由指谪于他。但那么做的话,岂非是立刻招致他的不满。朕还不想立足未稳便和他翻脸,你觉得那对朕有益么?”
  李光弼捻须不语,不得不承认,李瑁的话是有道理的。之前是自己建议李瑁不要搞大动作和王源闹翻,先稳定局势。故而才有宣往成都的一切照旧抚慰圣旨。而现在如果再来一次相反的建议,怕是连李瑁都会认为自己出尔反尔,对自己产生不快。
  “不能让王源出兵帮我,此事不容他染指。即便他同意出兵攻城,那也绝对不成。你有没有想过,如果王源出兵协助夺下长安,他的神策军若是抢先控制长安的话,朕还进不进长安?朕不回长安,岂非是白白给王源得了长安。朕若进长安的话,岂非是又将入他控制之中?李光弼,想过这个可能没有?”李瑁继续道。
  李光弼一愣,惊出了一身冷汗。这一点李光弼倒是给忘了。本来借兵攻长安便有着出其不意抢在王源之前控制长安的意图,若是引狼入室,让王源控制了长安的话,那岂非白忙活了一场。看来是因为看到长安的城防实在是太坚固了,自己实在没有把握攻下,自己实在过于忧心忡忡,都有些犯糊涂了。
  “陛下说的是,是臣考虑不周,臣的错,请陛下恕罪。”李光弼忙道。
  “那也言重了,朕只希望你能够考虑周祥些。朕倚仗于你,你也要替朕小心的谋划,不要出昏招。朕还是相信你的,你也是为大局着想,毕竟攻长安若损失大量兵马,也是不妥的。但我希望你不要因为此事而畏手畏脚。我已经派人去了东南,向崔氏郑氏王氏等大家族宣旨。他们避居东南,这么多年来过得安逸自在,赚的盆满钵满。如今我李氏遭遇危机,他们岂能逍遥自在?我李氏倒了,他们也完了。光光送些钱粮就够了么?那也太便宜他们了。”李瑁沉声道。
  “陛下已经派人去东南宣旨了?圣意是想要崔氏等人做些什么?”李光弼惊讶道。
  “还能是什么?除了要钱要粮,朕还要他们立刻招募聚集一只大军北上。朕已经任命崔道远为江南道巡察使兼杭州刺史,加御史中丞。命他即刻组织招募兵马北上参与平叛。这帮老家伙们隔岸观火,朕岂能容他们逍遥。”李瑁冷声道。
  李光弼皱眉道:“陛下,为何事前不跟臣商量一下。东南大族可是一向被禁止担任要职,更何况是给予招募兵马领军之权?”
  李瑁摆手道:“这事儿你别管了,这是朕自己的决定。”
  李光弼咂嘴道:“臣不是要管这件事,臣也觉得现在该是让这些人出力的时候了。不过既要拉拢他们出力,光是授予官职以朝廷之命压迫是不成的。还需给予以怀柔示好之策。”
  “怎么说?”李瑁皱眉道。
  李光弼思索片刻,沉声道:“干脆一不做二不休,陛下再派人宣旨江南崔氏,告诉他们陛下要同他们联姻。让几大豪族选出适龄女子入宫,陛下册封她们为妃。这正是几大豪族一直梦寐以求之事。既然联姻,陛下的事情他们便要尽心尽力了,因为已经是一家人了。或者陛下再给他们些甜头,准许平叛安定之后他们北迁入朝,担任朝廷要职,那便更有吸引力了。”


第932章 夺城(二)
  李瑁沉吟半晌,点头道:“此策可行,便这么办。朕立刻派人再去宣旨。”
  李光弼微笑道:“陛下圣明。只是有件事要跟陛下说清楚,这么做的后果便是。将来豪族或者又将入朝为官,又要恢复以前相互争权的情形,或许陛下也难弹压。”
  李瑁想了想道:“眼下才是紧要之时。朕若无他们的支持,叛军还有那个王源朕都无法应付,朕的帝位不安,还谈什么以后的事情?待天下太平,他们该从那里来滚到哪里去。他们要敢有什么想法,朕便将他们几大豪族都铲平了。”
  李光弼点头道:“陛下所言甚是,眼下就算是饮鸩止渴,也要闭着眼走下去。但他们即便是奉旨招募兵马,也帮不了眼下的事情。眼下这场攻长安之战,咱们最好还是减少伤亡。为了攻下长安损失了手中的大部分兵马的话,那也是件危险的事。臣左思右想分析局面,臣觉得倒是有个办法可以一试。”
  “什么办法?莫卖关子,但说便是。”李瑁忙道。
  “陛下,臣的这个想法是,咱们大可不必和史思明死磕,咱们也可以对史思明行怀柔之策,咱们可以招降史思明,从而达到不战而夺城的效果。”李光弼沉声道。
  “招降史思明?此贼和安禄山狼狈为奸,他肯归降么?”
  李光弼道:“陛下听臣分析给您听,安禄山死后,安庆绪即位。据臣所知,史思明这个人除了安禄山谁都不服气。要他屈服于安庆绪之下,史思明肯定心中不服。此刻长安已成孤城,史思明在长安的日子也一定不好过,只是他没有退路,这才选择死守长安。陛下想想,明明东路洞开,史思明有撤兵至潼关以东的机会,为何他没有选择撤兵?臣估摸着是安庆绪下了死命令不准他撤离。史思明不会不知道,就算长安城防再坚固,也会有被攻破的一天。他们的粮草物资也会告罄。只是他暂时没有脱身之法。若此时陛下给予抚慰招降,给予优厚的待遇,史思明或许会弃暗投明,献城以降。那样的话,咱们岂非不费一兵一卒便可夺得长安,还能得到史思明手中的十多万兵马。”
  “说的颇有一番道理,若能达成此计,那倒也是两全其美之策。只是史思明肯不肯归降呢?此人倔强凶狠而且狡诈的很,焉知他心中不是做着和我大唐为死敌之念?”李瑁沉声道。
  李光弼低声道:“无论如何,总是可以一试的。若他不识抬举,便猛攻长安给他点颜色看看。而且这里边也有文章可做。史思明应该知道,现在长安边上除了咱们的十六万大军,还有王源的十多万神策军。虽然王源的兵马咱们不许他参与攻城,但这可是一大威慑作用。史思明又不知道王源的兵马是不会参与攻城的,利用这一点可以威慑逼迫其同意投降。陛下再给予高官厚爵之赐,答应他的一些条件,没准此事可成。”
  李瑁一拍巴掌道:“说的好,这叫做借力打力,狐假虎威。”
  李光弼尴尬咂嘴道:“陛下,王源才是狐,我们才是虎。借力打力是不错的,或者叫借势而为。”
  李瑁呵呵笑道:“好一个借势而为,不妨为之。”
  李光弼道:“既然陛下同意,臣便去着手办此事。不过臣觉得,还是兵临城下之时再行此计。我十六万大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