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跃马大唐-第9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严庄惊愕的僵立原地,满脸都是惊愕之色,剧烈的疼痛让他的面孔扭曲着,俊逸的面容变得如同鬼魅般的可怖。
  “陛下……你这是……干什么?”
  “你还来问朕?你勾结唐人,想把朕献给王源,换取你从北谷口逃出。朕对你如此器重,你竟然敢背叛朕。朕岂能容你。”安庆绪喝道。
  “臣……没有啊,臣没有啊。”严庄的身子扭曲着,口边流出血来。他不知道为何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但在看到旁边暗影里两名昨夜逃走却又出现在安庆绪身边的内侍叶德章和杨德好阴测测的笑容之后,严庄似乎明白了什么。然而这醒悟来的太迟了些。
  “陛下……你冤枉臣了。臣……怎么可能做这样的事情。哎,罢了……臣这一辈子做的最错误的一件事……便是辅佐了你啊。陛下,你太让人失望了,大燕国,完啦!”严庄断断续续的说着话,他已经感觉到死亡的阴影正在将他笼罩。
  安庆绪一把抽出长剑,严庄胸前后背的创口之中鲜血迸流。片刻后噗通一声,尸首横陈于地。此人也算是才华横溢老谋机变,但可惜走错了路,跟错了人,最后竟然没死在唐人手中,却死在了他一力辅佐的安庆绪的手上。
  诛杀严庄之后,安庆绪即刻召集众臣将领入帐,文武众臣见到严庄的尸体均觉诧异之极,安庆绪当即将两名内侍探听到的严庄背叛自己的阴谋说了出来,一时间群臣瞠目结舌,各自无语。
  “众卿家,朕知道现在情势危急,但越是此时,越是显现诸位对大燕国的忠诚之时。严庄这狗贼通敌叛主,当有此报。你们当中有人和他交好,但朕却并不打算追究此事。朕希望朕的仁慈能让这些人醒悟悔改。”安庆绪大声道。
  文武官员之中虽有和严庄关系交好的,但其实人数并不多。严庄这个人平日大群独揽,却又有些刚愎自用,其实得罪了不少了。他死了,很多人其实心中很是畅快。唯一可忧的便是严庄死了,谁来主持大局。目前形势如此险恶,谁都没本事能扭转局势。不过安庆绪接下来的话倒是让他们颇为高兴。
  “严庄这厮和唐人串通。意图卖主保命。他和唐人约好,让唐人撤走北山谷外的兵马供他逃走,此举却让我们有了突围的机会。趁着他们阴谋败露的消息尚未为唐人所知,朕决定,即刻整顿兵马准备往北突围。刚才朕命人探查了北边山谷外的情形,唐军骑兵正在撤离。所以这正是我们脱困的机会。”
  众文武闻言大喜,没想到严庄虽然死了,却为突围指明了一条生路,这机会焉能放过。于是乎纷纷表示同意。安庆绪当即传旨各军回营准备,待唐军兵马撤离之后,即刻从北谷口冲出山谷突围。


第990章 末路
  天色微明时分,东关山山谷之中的叛军开始集中朝北山谷口撤离。为了不引起唐军的怀疑,山谷大营之中的帐篷物资车马等物尽皆不动,以免动静太大引起唐军的注意。甚至连数千名驻扎于东南两座山头上监视唐军行动的兵马也没有通知他们,便是为了避免引起怀疑。
  抵近北山谷口时,为了谨慎起见,安庆绪派了小股兵马先行出谷口先行试探。不久后他们传来消息,北边的谷口之外果真无唐军骑兵一兵一卒。唐军本在此围困驻扎的一万骑兵已经在昨晚全部撤走。
  安庆绪大喜过望,当即下旨快速撤离。数万兵马鱼贯从北山谷口冲出谷地,半个时辰后,东方天露拂晓之时,安庆绪的三万余兵马已经在距离东关山北山五里之外的起伏的山地上了。
  安庆绪的心情别提有多么高兴了,看后方山谷之中静悄悄的动静,显然此次撤离行动唐军并未发觉。一想到他们此刻正死死的围着一座空谷,安庆绪便止不住的得意。鉴于此刻还未脱离危险,安庆绪也不敢稍作停留,下令兵马急速往北。这金蝉脱壳之策终究会被发现,要保证在被唐军发现之前远远离开此地,最好是能星夜抵达北边的淮河岸边,那样便可渡过淮河往北,以大河阻挡唐军骑兵的追击步伐。
  一个时辰后,朝阳初升之时,叛军大队兵马已经距离滁州城三十里,再往北数十里便是招义县了,招义县隶属寿州,而寿州正是坐落在淮水之畔,抵达招义县便表明距离寿州不远了。安庆绪心中打着如意算盘,今天不眠不休的行军,也要在晚上赶到淮水边,然后搜罗船只渡河。一想到今晚便可脱离神策军骑兵的追击抵达淮北安全之所,安庆绪便激动万分。谁能想到,前几日自己还困在死地,穷途末路。然而现在却前方一片光明。只能说自己受天庇佑,大燕国气数未尽。待抵达淮北之地后,自己可以攻下几座城池,重新招募兵马扩大兵备,重新东山再起。总之,一切都将呈现出新的面貌来。
  在安庆绪的激越畅想之中,大军不知不觉抵达了一片平畴之地。这里地势平坦,和南边的丘陵小山纵横的地貌截然不同。这是个好兆头,因为地貌的改变预示着越靠近北方。淮河两岸可是平原之地,也就是说从此刻起便已经离淮河越来越近了。看着满目青绿的平畴之野,安庆绪心情舒畅,忽然间他想起了不知道从那里听到的一首诗来,于是随口念了出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哈哈,咱们不正是野火烧不尽,又迎来了新的局面么?”
  随行的一名文臣皱眉提醒他道:“陛下,您颂的这首诗可是那个王源写的诗。他可是咱们大燕国的仇敌。”
  “哈哈哈,这厮的诗写的倒是不错,朕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读过了,居然还记下了,当真是怪事。罢了,朕不念了便是。不过这王源今日发现我们金蝉脱壳不知所踪的样子,还不知道会气成什么样子呢。可惜,朕却看不到他气急败坏的样子。”安庆绪哈哈笑道。
  跟随一旁的群臣均哈哈大笑起来。
  “最好气的他吐血而亡。”有人道。
  “气的他不能人道,让他全家妻妾守活寡。”更有促狭之人道。
  众人又是一阵大笑。
  就在大燕国君臣俯仰大笑,尽情奚落王源的时候。突然间,前方的叛军前军停下了前进的脚步。安庆绪怒骂连声,派人去责问前军将领。不久后,十几名前军将领飞奔而来,脸上带着惊惶之色。
  “启奏陛下,大事不好。”
  “怎么?”安庆绪吓了一大跳,他现在可经不起惊吓。
  “前面一大群骑兵拦住了去路,是……是神策军的骑兵。”叛军将领们用颤抖的嗓音说出了这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
  “启奏陛下,后面出现了唐军骑兵。”
  “启奏陛下,左翼有唐军骑兵出没。”
  “启奏陛下,右翼有唐军骑兵出现。”
  还没等安庆绪反应过来,气喘吁吁赶来的左右后三军的领军将领纷纷赶到,连珠炮般的禀报了这一个个的坏消息。
  安庆绪的脑子嗡嗡连响,瞬间一片空白。
  “招魂一般的还念王源的诗,还在背后奚落那王源。这下好了,真把人给招魂召来了。这一下,全完了。”一名大臣低低的埋怨话语传入安庆绪的耳朵里,安庆绪头昏眼花,却早已无法计较这些话了。
  ……
  这些骑兵正是柳钧率领的一万主攻骑兵。两千名昆仑奴重骑兵兵团横在前方,左右两侧各有三千名骑兵在侧伏击,后方则是柳钧亲自率领的两千名精锐骑兵。
  昨晚的一切都是柳钧设计的计谋,昨夜当柳钧得知两名安庆绪的贴身内侍逃到军中之后,柳钧便立刻提审了二人。在柳钧的威逼利诱之下,两名内侍不得不按照柳钧的剧本去演戏。他们向安庆绪说的那些话都是编好的故事,都是设计好的台词,便是要诓骗安庆绪相信,从而达到陷害严庄引诱安庆绪从北山谷逃走而精心设计的。
  不得不说,叶德章杨德好是两位好演员,一旦入戏之后,说的那些话连他们自己几乎都相信了。话说这些内侍太监们本就有一种特殊的本领,他们和正常人相比虽然少了些东西,但却赋予了他们另外的本事。特别是伺候在皇帝身边的贴身内侍,更是练就了拍马溜须撒谎扯谈的特殊本领。这其实也很好理解,他们伴君便如伴虎一般,时时刻刻都有性命之忧,不得不练就了一套撒谎不脸红,扯谈如事实的本事才能活命,而叶德章和杨德好虽然在历史上籍籍无名,但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两位好演员为了能活命也是使出了全身解数,整个过程堪称毫无破绽,即便有些小小的破绽,但以安庆绪的智商却是根本无法发现。譬如,为何那柳钧会对他们毫无防备的留下他们伺候自己,为何严庄既然和唐军做交易却只是提出能安全逃走的条件作为交换,却不是直接要求投诚唐军换取高官厚禄。这些都是破绽之处,但安庆绪却丝毫也没有怀疑。他也根本想不到这么深这么详细。说起来,有些细节其实柳钧设计的并不完美,这两位好演员却自由发挥,让整个计谋流畅合理了许多。
  安庆绪率军偷偷逃出北山谷的行为尽在柳钧的掌握之中,叛军一动身,柳钧的骑兵便早早赶到了三十里外等着他们了。之所以选择在三十里外等着安庆绪,倒也不是什么特别的安排,仅仅是因为这里的地势平坦利于骑兵冲锋罢了。鉴于尽量减少伤亡的条件约束,柳钧不能在滁州左近的丘陵山地作战,那样不利于骑兵发挥,仅此而已。
  柳钧也不怕安庆绪不往埋伏的地点走,因为他率两千骑兵远远的跟在叛军身后,一旦他们改变方向,他便要率骑兵现身,赶着他们前往埋伏的地点。好在安庆绪的叛军几乎没有让柳钧多费一丁点的气力,多费一丁点的脑筋,径直往北,直接进入了这片伏击之地。
  “发令,进攻。”
  骑在雪白的高头大马上,一身银色盔甲的柳钧高举手中的长枪沉声下令。
  “嘭嘭嘭。”三颗红色的焰火弹升上天空,蓝天白云之下,甚是绚烂缤纷。与此同时,东西北三处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