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策行三国-第10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庑┤四芊⒒幼饔谩
  最后,刘晔又提出一点:来到长安的宗室已经不少了,应该充分发挥这些人的作用,或是委任官职,或是与大臣、诸将联姻,尽可能的稳定长安形势,为将为西征做好准备。尤其是联姻,先帝子嗣单薄,弘农王又不幸早逝,现在只剩下天子与长公主二人,应该从宗室中挑选一些德容兼备的女儿封为公主,与文武联姻,增加皇室的力量。与此同时,再为天子选择一些大臣之女为妃,将尽可能多的人与皇室捆在一起。像韩遂、马腾嫁女这样的事不能再发生。
  天子欣然同意,随即找宗正刘宠来商量,首先挑一个合适的人选嫁给马超,先将西凉系撬开一个缺口。
  商量已定,荀彧随即拟定诏书,经天子用玺,派人送往吴郡,通知杨彪改变策略。
  ……
  韩遂端着酒杯,目光闪烁。
  马腾目不转睛地看着韩遂,脸上堆着诚挚的笑容,一如当年在凉州的时候。马超也平静下来,挤出一丝笑容,静候韩遂的意见。
  良久,韩遂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轻轻放下酒杯。“我觉得这是好事。”
  马超松了一口气。马腾却还是笑眯眯。“文约,你具体说说。我脑子笨,想不太明白。”
  韩遂瞅瞅马腾,嘴角微挑。与马腾相处这么多年,他清楚马腾是什么人。如果真是一个脑子笨的人,又怎么可能从一个募兵走到今天,与他并驾齐驱。不过这也没什么坏处,他想装傻就让他装吧,能让外人觉得他们是一体总是好事。倒是刚刚回来的马超聪明外露,如果笼络不好,以后会是个麻烦。
  孙策这手段高明啊,既壮大了西凉系,让朝廷不敢掉以轻心,又让西凉州内部保持平衡,不能一家独大,只能听他摆布。
  “寿成,你就是为人太忠厚了,容易把人看得太好。”韩遂斟满酒,笑盈盈地举杯向马腾父子致意。喝了一杯酒后,他接着说道:“朝廷也好,孙策也罢,都没安什么好心。他们一个是高皇帝的子孙,一个是霸王再世,宿命之争,谁胜谁负,不是我们这等人看得清楚的。我们啊,睁大眼睛看着,别被他们误伤了就行。他们打得死去活来,我们就从中赚点便宜。他们胜负已定,我们就追随胜者,效河西窦融故事,岂不美哉?”
  马腾连连点头,再次举杯。“还是文约有见地。文约,你做窦融,我们父子听你号令,保证不会有错。”
  韩遂哈哈一笑,却不往心里去。“孙策坐拥五州,钱粮充足,但是他缺马。天子有大义,但是缺兵。凉州人口虽然不多,但民风质朴,又兼出马,向来是出是精兵的地方,孙策要马,天子要兵,我们都可以提供,所以可以两面逢源。”
  韩遂用食指挑起切肉的短刀。短刀摇摇晃晃,却不落下。韩遂接着说道:“左右逢源是好事,但也很危险,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平衡,平衡把握好了,就能左右逢源。平衡掌握不好,就是腹背受敌了。如何平衡?要舍己从人。孙策要马,我们就卖马。天子要兵,我们就出兵。如此,孙策会给我们军械、钱粮,天子会给我们官职,当然还有公主。”
  韩遂笑了一声,收起短刀,冲着马超笑了一声。“天子赐婚,你不能拒绝,只是床笫之间,你要记得自己的位置,不要被枕头风吹晕了,真想做什么大汉的忠臣。朝廷的忠臣不好当,远的韩信、彭越就不说了,就算是窦融,晚景也是凄凉得很。”
  马腾频频点头表示同意。马超若有所思。“叔父放心,虽然陛下封我为附马都尉,可是我不想留在朝中。关东、关西向来敌视,以凉州三明和皇甫太尉的赫赫战功都难以自全,我又岂敢奢望。将来有机会,我还是想出任一方。”
  “说得好。”韩遂一声长叹。“寿成啊,孟起脑子活,不像我那不孝子子义一般糊涂,派他去送亲,结果被孙策留下作战了。作战就作战吧,那么多人没死,偏偏他死了。你说怎么就这么巧?所以啊,孟起回来是对的,虽说你儿子多,也不能死得这么不明不白。况且依我看,你这几个儿子当中,能成大事的只有孟起。寿成,你要珍惜啊。如今天下大乱,谁知道这天命会不会落到你马家的身上?”
  马腾吃了一惊,连连摇头。“文约,这话可不能说,我马家如此承受得起。”
  “你怕我去告发你?”韩遂哈哈大笑。“还是说,你会去告发我?放心吧,在天子心目中,你我从来就不是忠臣。如果有机会,他会毫不犹豫的杀掉我们其中一个,接下来就是另一个。”
  马腾吸了一口气,又慢慢吐出来,露出无奈的苦笑。


第1652章 大便宜
  杨彪拱着手站在走廊上,将半个身子隐在柱子后面,静静地看着堂上的众人。
  经过大半个月的争吵甚至谩骂,来自吴郡、会稽、丹阳等郡的三十五个世家代表终于签定了一份合约,共同筹资一万五千金,打造三艘海船,出海经商,每年从获取的利润中提取成三成集中管理,以作为风险保障和再造海船、扩大规模的资金。
  作为对收税的回报,孙策给予承诺,在五年内不增加以经商为目的的海船数量,以保证这些人能收回成本,有利可图。五年之后经过协商,如果确定要增加海船,也优先考虑这个以江东海商会自称的联合体。
  看着堂上一个个笑逐颜开的人,杨彪叹了一口气。即使他做了二十几年官,经历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争论,此刻还是一种大开眼界的感觉。江东毕竟是偏僻之地,即使是读书人谈到利益的时候也毫不遮掩,陆康、盛宪、唐固三个郡学祭酒虽然矜持一点,但该争的利益也是一点不让,说到激动处甚至撸起袖子,怒目而视,恨不得要打上一架。
  原因也很简单,三个郡学的开支以后将本郡世家的税款支付,每年总额达千金左右,多一点少一点就是百金左右,能解决不少问题,任何一个郡学都不愿意掉以轻心。以目前的价格估算,郡学教习一年的薪酬是十到三十金不等,百金可以聘请三个知名学者或者十个普通学者来任教,或者多买一些大部分头著作,对一个郡学的实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振兴本郡文化的大旗号召下,陆康三人也顾不上斯文了。杨彪对此表示理解。
  虞翻写完条约,一条一条的朗声诵读,每读一条,堂上、阶下的世家代表就大喊一声:“可!”气氛热烈之极,就连走廊里观看的人都觉得有趣。杨彪被吵得耳朵疼,悄悄地撤了出来,经过前庭里,意外地发现孙策坐在院中,正仰着脸,闭着眼睛晒太阳,神情很是陶醉。几个卫士散在四处,轻声说着闲话。
  杨彪犹豫了一会,走了过去。听到脚步声,孙策睁开了眼睛,见是杨彪,连忙站起。
  “姑父,怎么要走了?”
  “大局已定,我就等着看碑文了。”杨彪笑道:“你这可是为江东做了一件好事,有这么雄厚的财力,最多十年,吴会、丹阳的文化就会令人刮目相看,三十年之后,当与中原比肩。”
  孙策笑了,伸手相邀。“姑父,出去谈,我请你游湖喝酒,如何?”
  杨彪正中下怀,一口答应。两人并肩出了门,喧闹便留下身后,只有虞翻的声音偶尔还能听到一些。杨彪有些诧异,回头看了一眼。“这虞翻真是修仙有成啊,中气这么足?”
  孙策哈哈一笑。“他有童子功。”
  杨彪暗自惋惜。经过这段时间与虞翻的相处,他对虞翻的狂和才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郭异真是该死,这样的人才居然从来没有提起过。不过话又说回来,以虞翻的脾气,朝廷也未必能容得下他。
  两人下了山,上了停泊在码头的楼船。楼船启动,缓缓向湖中心驶去。没有风,初冬的阳光温暖而明亮,照得人心里都明晃晃的。孙策就在飞庐上设座,可据案而坐,也可凭栏远望,太湖风光,尽收眼底。
  杨彪感慨道:“一江之隔,吴郡的冬天竟然如此暖和,真是让人意外。难怪蔡伯喈逃难时会来吴会。”
  孙策笑道:“庐山也不错的,冬暖夏凉,尤其适合夏天避暑。”
  杨彪笑笑,顿了片刻才说道:“你用商税补贴郡学,又不包括私人书院。”
  “姑父如果愿意留下,不用担心钱的问题,愿意出资襄助的人会从书院一直排到鄱阳湖。”
  杨彪一声叹息。“是啊,江东人有钱,朝廷却没钱。”
  孙策笑出声来,摇摇头,却什么也没说。杨彪也没有追问。他心里清楚,孙策不接他的话,其实是给他留面子。世家有钱,朝廷没钱,不仅仅是江东,天下都是如此,中原比江东更严重。杨彪想了想,转了一个话题。
  “你这个税制有意思,是为了抑制豪强吗?”
  “姑父果然是久经仕宦,一眼识破。”孙策笑笑。
  “谁设计的?”
  “我。”
  杨彪瞅瞅孙策,点点头。“天才。”杨彪顿了顿,又道:“能设计出这样的税制是天才,能让世家接受这样的税制更天才。”
  孙策大笑,眉宇间有些自得,却又不甚浓。他举起茶杯呷了一口,又道:“税制是我设计的,但如何让这些世家接受却是很多人的智慧,尤其是两位长史。当然也有姑父的功劳,若非是你镇着,说不定真会有人打起来。”
  杨彪谦虚了两句,心里却有些苦涩。孙策在会议之前就公布了一个收税方案,由年利百金起步,逐级提升税率,千金以上的税率过五成,一下子吓退了那些想投重金独揽生意的世家,给实力相对不足的中小世家留下了机会。经营海商能致富,但想成为巨富却不容易,财富相对平均,自然有利于孙策的控制。具体怎么执行,他没怎么参加讨论,但他知道孙策每天都会和虞翻见面,了解谈判的情况,有时候还会说得很晚。孙策说这些决定是集体智慧或许有自谦之处,但绝非虚言。
  他知道孙策的心意。如果他愿意留下,他也将是其中一员,以他的辈份和身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