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策行三国-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宛道:“以色事人,色衰而爱弛,爱弛而恩绝,有什么意思。我倒宁愿能像阿楚妹妹一样以才取胜。你们没听孙将军说吗,阿楚妹妹才是孙将军的金不换。”
  秦罗摇摇黄月英的肩膀。“阿楚,醒醒,孙将军走了。”
  黄月英惊醒,一看秦罗三人戏谑的笑容,羞得满面通红,转身就想逃。秦罗搂着她的肩膀,笑道:“好了,好了,你对孙将军的情意,我们又不是不知道,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孙将军年少英俊,又这么有本事,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喜欢他,你若是逃,只怕会有人趁虚而入。”
  黄月英急道:“你们几个做姊姊的,就知道取笑我,能不能说点正事?”
  “好啊,说点正事。”秦罗将黄月英拉到案边坐下。“姊姊和你商量一件事,你能答应姊姊吗?”
  黄月英斜睨着秦罗,眼中多了几分警惕。“你……想说什么,你不会是想让我……将你引荐给他吧?”
  秦罗忍俊不禁,推了黄月英一下。“我们几个商量了一下,想请妹妹和孙将军说一声,看看能不能让我们也进木学堂,和妹妹一起学习。就算不能和妹妹相提并论,至少也不用天天做女红,读女诫,一心只想着相夫教子。万一遇到点事,也有立身之本,不用仰食于人。”
  “你们……想修木学?”
  “我倒是想修兵学,可那也得尹祭酒肯收我们啊。”
  冯宛也说道:“可不是么,尹祭酒可不像令尊,古板得很,连亲孙女都不肯教,更别说我们了。想来想去,也就是木学堂有可能收我们为弟子。令尊若是觉得不方便,我们拜你为师也行啊。”


第217章 祸不单行
  “她们想进木学堂?”孙策双手抱头,躺在床上,想起黄月英屋里案上的五副笔墨,有一种很古怪的感觉。怪不得那么热闹,原来不仅仅是姐妹淘这么简单,这几个姑娘都动心了,不想学女红,要做工程师。
  实事求是说,女人做工程师不是很适合,特别是对于这个时代的木学来说。一来女子的空间想象、逻辑思维都相对偏弱,二来工程学需要大量的实践,黄月英有一个开明的父亲,让她整天厮混在辎重营里,再加上她的高智商,才成就了这么一个奇女子,其他人没这条件,效仿她成功的机率太低。
  但是孙策没有简单的拒绝。他不喜欢简单的说好还是不好,他更喜欢引导,就像对付世家一样,不到万不得已,他不会提刀杀人,他更希望树立一个榜样让其他人看。蔡瑁是榜样,黄月英也是一个榜样。现在有人想效仿,正是他所希望的,岂能简单的说个不字就行。
  更何况这是尹姁自己的猜测,那几个少女并没有明说。尹姁是个探路的,他不能把她吓回去。这些家境良好,衣食无忧的女子不想做寄生虫,愿意做学问,自立自强,他应该支持。
  “阿姁,木学很辛苦的,你看阿楚一不小心,手臂都折断了,她们能吃这个苦?”
  尹姁侧着身子伏在孙策身边,像只小猫。“也许行吧,关中女子与我们中原人不太一样,看起来都有丈夫气。我听她们说,塞外的女子更厉害,还能骑马射箭的呢。”
  “说得也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嘛。”
  尹姁一骨辘爬了起来,撑着双臂伏在孙策面前,丝毫没意识到这风景有多么诱人。“这么说,你答应了?”
  “这么好的事,当然答应。”孙策眨眨眼睛,觉得嘴有些干。这小媳妇这段时间又发育啦,胸襟很伟大嘛。“我再提个建议,行吗?”
  “当然行,你眼光这么好,一个建议就让蔡家赚得盆满钵满,说不定也能给我们指一条发财的路子呢。”
  “你缺钱花?”
  “不缺,可是自己赚的钱花起来更开心啊。你看阿楚,她就可以给自己的房间装什么地暖,大冬天的都不用穿冬衣。”
  “也行,我要说的事正好和这穿衣也有关系。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穿衣和吃饭一样重要。你们女子多少都学过一些纺织,对织机应该不陌生,如果你们将方向放在改进织机上,不要多,只要能将织机的效率提高个一两成,就能让你们赚得荷包鼓鼓。”
  尹姁不说话,但睫毛忽闪,眼睛发亮。
  “你们不要小看这件事,新发明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们可以从搜集资料开始,先把织机的发展溯根求源,然后再对现有的织机进行分析,仅这一点就是一篇不小的文章,够你们忙活大半年的。趁这段时间和阿楚学习做模型,然后……”
  尹姁一跃而起,急急忙忙的穿上衣服,摇摇手。“嘻嘻,我告诉她们去,让她们也高兴一下。”
  “嘿,你就这么走了?”
  他还没说完,尹姁已经拉开房门,一溜烟的跑了。孙策看着出鞘的长矛,懊丧的抽了自己一个耳光。
  “让你得瑟,让你显摆。”
  “将军!”庞统突然出现在门口。孙策吓了一跳,连忙拉上被子,盖住身体。庞统一步踏了进来,急急地说道:“将军,文校尉急报。”说着,递过来一份军报。
  孙策不敢怠慢,连忙披上衣服,接过军报。文聘刚刚出发两天,应该还没有赶到武关,考虑送信的时间,写这封信的时候他应该刚到郦国附近,这么快就有消息来,恐怕不是什么好消息。
  俗话说得好,好的不灵坏的灵,孙策还真是猜中了。文聘刚到郦县就接到消息,丹水县一带出现了西凉兵,人数还不少,他决定立刻进驻郦县,据城而守。
  孙策吓了一跳,这桥蕤是怎么回事,武关就那么大的城池,不仅有三千人精兵,还有以莫择为首的匠师团队协助,怎么这么快就被徐荣突破了?
  “请周将军、张长史和阎主簿来。”
  “喏!”庞统应了一声,匆匆走了出去。
  孙策迅速穿好衣服,来到前堂。在堂上来回转了两圈,觉得有些不对,拿起文聘的军报又看了一遍。文聘只提到了西凉兵,却没提到桥蕤的溃兵,这点不合常理。如果徐荣是正面突破的话,就算桥蕤不会打仗也知道在顶不住的时候派人送个信。连个送信的都没有,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全军覆灭了,要么是徐荣切断了他的后路。
  曹操就这么干过,伏击了他的信使,隔断了他和袁术的联系,然后一举伏击袁术成功。
  那么,武关还在不在桥蕤的手中?这一点至关重要。如果武关已失,徐荣就可以长驱直入,没有后顾之忧。如果武关未失,那徐荣就必须先拿下武关,否则他根本不敢进入南阳。这是用兵常识,没人敢置身后的敌人于不顾,孤军深入。
  当务之急,先要搞清楚武关的得失。
  孙策刚刚理清一点头绪,周瑜就匆匆赶到。一看孙策手里的军报,他愣了一下。“伯符,你这是哪儿来的军报?”
  孙策抬头一看,周瑜手里也有一份军报。他心头一紧,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文聘刚刚送到的,你那又是谁送来的?”
  “鲁阳令舒邵。他说牛辅击破车骑将军朱儁,占据了洛阳,正向南阳扑来,请求支援。”周瑜顿了顿,又道:“他还说,没有发现曹操。”
  “没有发现曹操?那曹操哪儿去了,上天了?”
  周瑜苦笑。“伯符,曹操被我一路追击,最后只剩下十几个人,他要是往山里一躲,就算派上千人去搜也未必搜得到他。”
  孙策扼腕叹息,碰到了袁术留下的瘀青,疼得一哆嗦,不禁骂了一声:“这袁公路都给我留了些什么玩意啊,好东西没几个,麻烦一大堆。”
  周瑜碰了碰孙策。孙策头一抬,张勋尴尬地站在门口。孙策眼珠一转,就知道张勋误会了。他将手中的军报交给周瑜,示意他送给张勋。“张公,你来看看,这麻烦还真不小呢。”


第218章 杜畿
  张勋看过军报,知道自己误会孙策了。
  真正的麻烦是徐荣和牛辅,特别是徐荣。如果被他突入南阳,就算城池可守,城外的百姓也会遭殃。西凉兵的凶残有目共睹,他们在洛阳时已经见识过了。
  阎象也赶来了,看完军报,眉头皱得紧紧的。孙策一看就知道他这个南阳太守当得不顺心。
  “怎么了,你又遇到了什么麻烦?”
  “周边各县一个回复的也没有,没人把我这个太守放在眼里也就算了,连西凉兵将至的警告也充耳不闻,都在准备过年呢。西凉兵如果突然出现,伤亡肯定不会小。”
  福不双至,祸不单行,眼看着麻烦接踵而至,孙策反而冷静下来了。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着急是没有用的,想办法解决才行。
  “别急,麻烦再多也要一个个的来。先说鲁阳,舒邵这个人怎么样,能不能守住鲁阳,又能坚持多久?”
  阎象摇摇头。“舒邵为官有惠声,但他不擅长兵事。之前能挡住张邈,是因为张邈是个坐谈客,手下的郡兵也没什么战斗力。换成牛辅,他肯定守不住。”
  孙策看看张勋,张勋也赞成阎象的建议,觉得舒邵虽然是个好官,但他挡不住牛辅。可他还有另外一个担心,孙策接任的消息虽然已经送出去了,可是从时间来看,舒邵发出这封急报的时候还没有收到,等他收到了,是不是还能听孙策的命令,不太好肯定。
  张勋说得很隐晦,但是孙策听得懂他的意思。舒邵应该是袁家故吏,可以认袁术,却未必认他孙策。时间太紧张啊,如果不是西凉兵逼近,他还可以慢慢的替换,现在嘛,千疮百孔,处处是破绽。
  “要换人吗?”
  周瑜皱着眉想了片刻。“是那个兄弟争死的陈留义士舒仲应吗?”
  “没错,就是他。”
  “那不用换,给他增援一个助手就行。”
  见周瑜胸有成竹,孙策不由得笑了一声。“看公瑾这意思,你已经有合适的人选了?”
  “没错,也是巧,刚刚碰到的。傍晚巡城,听到有人在城下高谈阔论,声音大得我在城上都听得清楚,听了两句,觉得有些道理,就和他多说了两句,正打算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