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策行三国-第14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一次成为丧家之犬。
  “陛下,究竟出了什么事?”刘备忍不住问道。
  天子转了转眼珠,展颜而笑。“卿可知陆议其人?”
  “知道,他是吴郡人,故庐江太守陆康的从孙,很早就跟着孙策了。”刘备随即想到陆议是浚仪的守将,心里升起强烈的不安。看天子和刘晔的神色,绝不可能是荀衍拿下浚仪,只可能是陆议击退了荀衍,而且是重创。虽然他不清楚陆议的能力如何,可是参照守高唐的朱然,形势怕是不容乐观。“陛下,陆议……怎么了?”
  “陆议……击败了荀衍,袁谭大败之后,无力进攻,欲与孙策议和。”
  刘备面色大变。马超却只是眉头微蹙,并不意外。天子看得真切,正要发怒,忽然有些后悔。马超在孙策身边多年,了解的情况很多,早该问问他有关陆议的情况。
  “卿随孙策多年,熟悉陆议否?”天子强忍心中不快,语气平缓,又恢复了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
  马超点了点头,斟字酌句的说道:“正如左将军所言,陆议很早就追随吴王,深得吴王喜爱,尤其与吴王之妹三将军投契。他话不多,为人沉稳,臣……也不知道他都在想些什么。不过,吴王对他甚是器重,寄予厚望。”
  天子与刘晔交换了一个眼神。他们收到过类似的情报,却没有放在心上。毕竟陆议刚刚二十岁,只是孙策身边侍从之一,并不起眼,名声还不如号称三将军的孙尚香呢。听马超这么一说,才知道孙策对陆议的重视与众不同。以在孙策身边的时间论,除了孙尚香之外,陆议无疑是到目前为止最久的一个。
  如果早点重视马超的意见,多问问他,早做准备,也许不会有这样的意外。
  “孙策身边,还有几个像陆议一般的少年?”天子和声问道,甚至有几分请教的意思。
  “这个不好说。”马超有些受宠若惊,挠挠头。“吴王有教无类,不仅肯教,而且善教,出人才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比如守高唐的朱然,初到吴王身边时不过是一乡里少年,稚气未脱,羞涩怯懦,谁能知道他现在可以面对袁谭的大军岿然不动。”
  “吴王是怎么教他们的?”
  马超看了一眼刘晔,忽然笑了笑,转身对刘备说道:“左将军还记得吴王当初是怎么军议的吗?”
  刘备心中不快。马超一再二,再而三的挑衅,揭他的伤疤,让他很不爽。可是在天子面前,他又不能发怒,只能硬着头皮说道:“孙策议事,与众不同,文武共聚,由军谋处拟定方案,各方质询,互相辩驳极是激烈。若方案有所不妥,必被众人讥笑,毫无谦让之风。”他咂了咂嘴,又道:“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没人敢偷懒敷衍,务必思虑周详才敢发言。众人所议,也多有真知灼见。”
  刘备说了几个例子。他在孙策身边时间并不长,参加军议的次数也不多,但那有限的几次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后来行军作战,常常有意无意采用这种方法,受益良多。只不过他学得不够,没有像孙策一样带一些少年侍从,让他们跟着实习,所以现在依然无人可用。
  马超也补充了几个例子。不过他的重点却是文武一起议事,针对天子定策时不怎么向将领征询意见的习惯。天子虽然重用凉州人,却还是倾向于那些读书人,他这样的将领在议事时只有听的份,甚至连听的机会都不多,都是由刘晔、杨阜等人商量好了,再通知他们执行。
  刘晔寒着脸,一言不发。马超借机对他发难,他自然不爽,但马超知道很多他不清楚的情况,天子现在有求于马超,他也不能拦着。荀衍一战而亡,浚仪还在陆议的手里,形势如何发展,实在令人神伤。
  天子倒是听得津津有味,最后问了马超一句。“卿于当前形势,可有解决之策?”
  马超不知是有自知之明,还是不想与孙策为敌,没有直接回答天了的问题。他想了想,突然灵光一现,说道:“陛下,臣愚笨,无计可献,不过臣可以推荐一个人,或许能为陛下解忧。臣在吴王身边时,常见吴王提及此人,称其为平生之敌,言语间颇是敬畏。若能得此人之助,或许能为陛下解忧。”大概是自觉此计甚妙,马超竟忍不住笑了起来。
  “哦,是谁?”天子既意外,又有些失落。他一直以孙策为敌,没想到孙策却没把他当对手。
  “贾文和。”


第2042章 时机未到
  天子哭笑不得。
  贾诩?这怎么可能。朝廷不是没有下诏征召过贾诩,问题是贾诩不肯接受。况且朝廷也不可能信任贾诩,更不可能指望贾诩为朝廷出谋划策。马超这是哪根筋搭错了,居然提出这样的建议?
  天子忍着不快,含笑说道:“卿有所不知,朕曾下诏征聘贾诩,奈何贾诩托言有疾,婉拒了诏书。”
  马超却胸有成竹。“贾诩有什么病?他身体好着呢,有病也是心病。之所以不应征,恐怕还是无法取信。他上书朝廷,请杀皇甫嵩,被朝廷拒绝,皇甫坚寿反而成了陛下的大将,他岂能不疑?”
  “那他现在就能为朝廷效力了?”
  “臣不敢保证,臣只是觉得有这个可能。”马超笑道:“陛下,臣听说,李儒已经去了南阳,贾诩如果也想为吴王效力,他为何不去南阳?他现在既不是并州刺史,也不是河东太守,却留在河东不走,臣以为,他必是有所观望,待机而动。”
  天子觉得有些道理,贾诩现在是布衣白身,既不去南阳,也不回凉州,实在不合情理。“卿言吴王以贾诩为平生之敌,可是亲耳听孙策所言?”
  “陛下可知,自初平二年吴王出战襄阳以来,专程见过的人有几个?”
  天子眨眨眼睛,心中恍然。刘晔收集的情报中提及过,孙策见过的人很多,但专程主动去见的人只有两个:一个就是洛阳督鲁肃,一个就是贾诩。初平三年,孙策与袁谭争争夺浚仪,大战刚接触,就赶到黾池与贾诩见面。至于他们谈了什么,那就不清楚了。
  不过孙策对贾诩的重视可见一斑。天子有些心动,觉得有必要重新考虑贾诩的心思。董越虽然率部从征,但他从心底里就不信任董越,也不敢重用他,还要拉拢刘备来制衡董越,生怕他乱来。如果能将贾诩召来,甚至得到他的效忠,与董卓旧部之间的矛盾也许可以暂时缓解,对董越部的使用也能放心一些。
  天子返回小平津关,一路上和刘晔反复商量。刘晔不赞成征召贾诩,他摸不清贾诩的心思,担心天子无法控制贾诩,反被贾诩抓住了空子。董越是莽夫,贾诩是文士,两人分开,都不足为惧,一旦联合在一起,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费了那么大力气,好容易将他们分开,又岂能重蹈覆辙。
  天子举棋不定。他反复考虑,决定与荀彧商量一下。荀衍阵亡,这个消息也要通报荀彧才行。只是弘农还控制在蒋钦手中,他们只能取道河东,一来一回,至少要十天时间,甚至更久。
  山东形势突变,天子不得不暂时搁置了整顿上党、太原的计划。为了解决辎重补给,他一面通过司马孚召见司马防,请司马防出面联络河内世家,征集钱粮,一面与董越商量,要求他从河东征粮。董越很不乐意,却又无可奈何。一来天子确实缺粮,二来河东世家未必听他的,天子跟他商量只是给他面子,他不同意也没用。
  此时此刻,董越有些后悔。要和河东世家打交道,还得贾诩出面才行,他只会用刀砍人,斗心眼不是那些人的对手。如今天子身边不仅有皇甫坚寿,又着意招揽刘备,明显对他不利。左思右想,他给贾诩写了一封信,说明了当前的形势,并奉上河东太守的印绶,派亲信牛盖赶往安邑,请贾诩重新出山,代理河东事务。
  ……
  贾诩坐在窗下,半眯着眼睛,似睡非睡。
  初夏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落在窗前的石阶上,一地斑驳。树冠中有两只黄鹂,一唱一和地叫着,清脆婉转,情意绵绵。
  毌丘兴靠着柱子打盹,一卷文章落在手边。纸边已经卷了,上面用朱笔做满了标志。胡车儿鬼鬼祟祟地走了过来,举起手中的小弩,瞄准树上的黄鹂。
  “嗖!”弩箭射出,一只黄鹂鸟中箭落地,胡车儿上前一步,伸手接住。另一只鸟受了惊吓,扑愣愣的飞起,在空中盘旋着,悲鸣着。胡车儿转过脑袋,偷偷看了贾诩一眼,却发现贾诩已经睁开了眼睛,静静地看着他,连忙咧嘴,露出讨好的笑容,顺手将射杀的鸟儿藏在身后,欠身致意。
  “先生醒了?我去让人端茶来。”
  “射中了几只?”贾诩淡淡的说道。
  “呃……一只,另一只飞了。”
  “为什么不耐心点,找一个更好的位置,一箭双鸟?”
  胡车儿挠挠头,见贾诩没有责备他的意思,嘿嘿的笑了两声,转身下去了。贾诩叹了一口气,嘀咕了一句。他们说话的时候,毌丘兴醒了,却没说话,等胡车儿走了,才起身问贾诩需要点什么。贾诩让他取点水来洗脸。毌丘兴应了一声,将文章卷起,掖在腰间,转身去了。不一会儿,端了一盆清水进来,放在贾诩面前。
  贾诩洗了脸,净了手,重新坐好。毌丘兴看他做完了,这才问了一句:“先生,真能一箭双鸟吗?”
  贾诩看了他一眼。“你觉得呢?”
  “应该可以,但是很难。”
  “是啊,的确很难,不仅要有高超的射艺,还要有足够的耐心。”贾诩转头看向窗外的大树。那只刚刚失去了伙伴的黄鹂鸟已经飞走了,树上很安静。“如果没有耐心,射艺再好也很难一箭双鸟。”
  毌丘兴若有所思,抿了抿嘴,端起水盆出去了。贾诩先是放弃了河东,接着又放弃了并州,如今就是一个闲居的客卿,除了姑臧侯的爵位和五百户的食邑,一无所有。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离贾诩而去,他相信贾诩既然留在河东,就不会一直蜇伏,总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加上他也没有多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