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策行三国-第1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何凉州人都不发生冲突。如果要帮张辽说话,西凉人会连他都怀疑。
  但是他又想帮张辽。看到张辽,他就想到年轻的自己。没有家世,没有师门,甚至连帮得上忙的朋友都没有,能够依靠的只有自己的实力。可是只有实力没用,没人提携,你连表现的机会都没有。他就是这样的例子,从军数十载,大小数百战,每战有功,但是每次功劳簿上却看不到他的名字,就算有功也只有一点微薄的赏赐,升职却异常艰难。如果不是董卓,他这辈子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都尉,不可能成为统领数万人马征战的中郎将。
  有时候他真的很嫉妒孙坚。同样出身寒门,孙坚的运气却好得让人眼红,不到四十岁就官拜二千石,封了侯。现在又有了这么好的儿子,才十六七岁就统领几万人马。
  老天为什么如此不公?
  “张辽,孙策的武艺如何?”徐荣打破了沉默,声音不大,但很冷。
  段煨恶狠狠地瞪了张辽一眼,眼神得意。因为张辽的撤退,他遭受惨败,四千步骑损失近半,只逃回来两千余人,颜面尽失,连带着了凉州人的脸面,被李蒙、樊稠等人好一通埋怨。他毫不客气的将所有责任推给了张辽,强烈要求徐荣以军法处置张辽,现在快要如愿以偿了。
  张辽迟疑了片刻,神色平静。“尚可。”
  “你能击败他吗?”
  张辽咬咬牙。“能。”他其实并没有与孙策真正交手,孙策出战的时候,他刚刚与黄忠恶斗一场,马力已疲。但即使如此,孙策也没能占上风,后来还趁他回头的时候跑了,武艺应该一般。准备充分的话,有机会阵斩了他。况且他很清楚,这次徐荣能给他争取到的最好机会。
  段煨愣住了,狐疑地打量着徐荣。
  徐荣盯着张辽,眼神凌厉。“留下你的兄长为质,领你的本部人马去挑战孙策,或是杀他,或是杀他手下的那个将领,二者必居其一,否则你自己去向太师请罪。”
  “喏!”张辽躬身领命,起身告辞。
  “嘿——”段煨起身,准备叫住张辽。徐荣看看他,语气稍缓。“忠明,安排张辽做你的副将是我的责任,我会向太师请罪。我再拨五千人给你,你去冠军、穰县收集粮草,伺机切断孙策的退路。”
  段煨大喜。徐荣承担了责任,给他增加了人马,还给了他这样的美差,诚意很足,他自然满意。
  “诸君,抓紧时间攻击各县。十天后,我们一起去会会孙策。”
  众将轰然应诺。


第233章 怀疑人生
  郦城的菊花很有名,据说喝了这种菊花茶可以延年益寿,故司空王畅——刘表的老师,故太尉胡广——蔡邕的老师都常年饮用这种菊花茶,得享高年,故太傅袁隗寿命稍微短一些,不过那不是郦城菊花的责任,他是被董卓灭门的,要不然至少也得八十以上。
  孙策才十六七,对长寿没什么兴趣,但是这个时代还没有后世意义上的茶,用菊花泡水算是最接近的。冬天火大,又要面对徐荣这个劲敌,喝点菊花茶降降火,也算是不错的选择。
  这段时间一直很忙,没有个空闲的时候,现在离开了宛城,身处军营之中,却突然清闲下来。虽说军营里的事也不少,但相比较而言还是简单一点,处理军务,随时注意徐荣的动向,然后就是和黄忠、文聘等人说说兵法,论论武艺。
  黄忠和张辽交手数十合,打得很过瘾,再也不怀疑孙策之前的判断。他还说,张辽的武功还没到顶,再过十年,他有了更多的历练,身体和心态相匹配,才能真正进入巅峰。到了那时候,他未必是张辽的对手,人生五十,气血已衰,武功也开始走下坡路了。
  孙策觉得黄忠说得有理,而且有点小得意。在人生最颠峰的时候斩夏侯,战张辽,黄忠应该感激他。虽说黄忠历史上也斩杀了夏侯渊,但是成名太晚了,而且那一战他是拼了老命,没多久就死了,没能享受几年荣耀。现在则不然,他至少还有二三十年风光,不出意外的话,他甚至可以活得比历史上还长。
  成名要趁早啊。
  趁着这个机会,孙策履行起了媒人的职责,向黄忠隆重推荐秦牧的姊姊秦罗。但结果很尴尬,黄忠娶过妻,夫妻感情不错,但一直没生育,所以他年过四十还没有子嗣。孙策推荐秦罗,黄忠连称不敢。秦家是关中豪强,论家世比他黄家可强多了,更何况是为妾。言下之意,就算妻子不育,他也不肯休妻另娶。
  秦牧很为难。他姊姊虽然年龄大了点,但毕竟双方的身份家世摆在那儿,愿意嫁给黄忠已经是屈就了,怎么可能做妾。之前没打听清楚就送马,这事儿办得冒失了。黄忠也很不好意思。他妻子在老家,还没接到宛城来,平时和诸将来往也少,知道这事的人还真不多。收秦牧马的时候,他根本也没往这方面想——他知道秦牧有个姊姊,但和他年龄相差太大了。
  见此情景,孙策没有再说什么,这是他们两家的事,由他们自己去处理比较好。他把话题扯回武艺上。张辽虽然跑了,但他的计划还没有结束,说不准什么时候又和张辽碰上了,早点做准备总是好的。
  黄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还亲自和孙策切磋,模拟张辽的武功特点,充当陪练。
  孙策用心揣摩,不敢有丝毫大意。
  几天前,他向邓展提及此事时,邓展说了一番话,他深受启发。邓展说,武功这种事,首先看天赋,比如力量,比如反应,有了这些基础,再加上名师指点,自己刻苦,才能练出一身好武功。但是到了一定的境界之后会遇到瓶颈,要想突破这个瓶颈,名师帮不上忙,刻苦也未必能解决问题,关键要看悟性。有悟性的人能一通百通,从此进入化境。没悟性的人,就算练一辈子也进入不了那个境界。
  邓展说,孙策的身体素质有优势,要力量有力量,要反应有反应,有孙坚为他启蒙,自己又肯下功夫,所以年纪轻轻就能成为高手,甚至已经遇到了瓶颈,能不能突破这个瓶颈,就不是肯不肯吃苦的问题了,而是看有没有这个悟性。
  悟性很神奇,邓展也说不清楚,他只是劝孙策不要着急。以他的年纪,能有这样的武功已经很了不起了。很多人一辈子也达不到这样的高度。如果想再精进一步,他也许应该多读一些书。说到底,悟性就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邓展还给了孙策一个建议,他练的太极拳虽然很粗陋,却值得好好研究。刚与柔,直与曲,原本就是相辅相成的。绝大多数人的武功都是以刚以直为主,就像拳法和矛法一样,比的就是谁更强,谁更快,太极拳能以柔克刚,以慢打快,这里面有很深的道理。
  孙策对此深有同感。他对太极拳的理解很肤浅,与人动手还是靠本尊的武功底子,但偶尔应用太极拳的拳意却往往能取得意外的效果。常听人说太极拳是讲道理的拳,重意不重形,他没有真正练过太极拳,其实并不影响他去应用太极拳的拳理。
  话虽如此,要想真正打破瓶颈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他只能按照邓展的建议,沉下心来,厚积薄发。
  有黄忠、典韦这样的高手做陪练,有邓展这样的武学大师引导,他相信自己还可以更进一步。但只有陪练还不够,他还需要有份量的对手来激发他的潜能。
  张辽显然就是一个不错的对手,他不想错过。
  他的愿望很快就实现了,张辽去而复返,向他挑战。
  孙策正中下怀,大笔一挥,在战书上写下四个龙飞凤舞的大字:来日再战。与此同时,他对来下战书的骑士说,希望文远能迷途知返,我们还可以做朋友。
  收到孙策的回复,张辽都有些糊涂了。如果说只是为了离间他和段煨,现在段煨已经被孙策击败,孙策根本没必要再提这件事,而且说得有板有眼,情真意切的劝他回头。
  难道是我记错了,我以前真的见过孙策,而且和他志同道合?
  夜色之下,张辽坐在帐前,一边喝酒一边回想这一年多来的经历,特别是在洛阳的时光。他怎么也想不起孙策这个人。这件事很古怪,不合常理,但他却不敢确定。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发生了那么多事,大将军何进死了,老上司故并州刺史丁原也死了,而且是死在吕布的手中,皇宫被烧了,洛阳被烧了,先帝死了,少帝立了又废了,董卓成了太师,天下大乱,山东州郡讨董,声势宣赫,转眼间又烟消云散,哪一件事不是匪夷所思?
  也许我真的见过孙策,只是觉得愧对故人,所以不愿想起?
  我投董卓错了吗?董卓之前是并州牧,现在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师,那么多朝廷重臣、名士儒者都承认他,我为什么不能承认?如果说吕布是武夫,为了富贵背信弃义,那么名士王允呢?
  张辽独坐帐中,一口接一口的喝着酒,直到东方既白。


第234章 织网
  孙策提千军破,跨青骢马,在黄忠、典韦等人的护卫下来到张辽面前。
  青骢马是秦牧送给黄忠的,黄忠得知是秦罗所送之后,不肯再受,坚持要还给秦牧。秦牧干脆转送给了孙策。孙策并不想接受,但是他现在需要一匹好马来迎战张辽,便暂时接受,算是借的。
  好的战马不仅仅是速度快、力量大,更重要的温顺,通人性,能够很好的领悟骑乘者的动作。青海骢就是好马的代名词。一匹青海骢价值百金,低得上十匹真正的战马,绝对物有所值。
  孙策也因此对关中世家有了一定的了解。秦家只是关中一个小世家,一出手就是一匹青海骢,果然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就算是因为他们家贩马的缘故,而战马在陇西远远没有这么高的价格,拥有这么多上等战马依然不可小觑。
  战马资源可是他一直的心头痛。
  看到张辽的黑眼圈,孙策心中暗喜。即使是高手,休息不好也会影响状态。他坐拥万人大军,还有黄忠等人分担责任,可以好好休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