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策行三国-第14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鲁子敬,真是够狠啊。想起过去两人的交往,刘晔哭笑不得,总觉得鲁肃有故意示威的意思。两人虽然相处莫逆,但他是宗室出身,家世、实力都要比鲁肃强不少,大多数时候都是主导者。当年西去长安,他也曾向鲁肃发出邀请,鲁肃也答应了,只是后来孙策亲自登门拜访,鲁肃被其诚意打动,这才改了主意。如果当初不是留书,而是亲自去东城邀请鲁肃,鲁肃应该会跟着自己去长安的。
  说到底,还是骄傲害人。
  董昭收到消息,很快就赶了过来。他赶到濮水南岸,查看了形势后,建议天子改道,经由乘氏去鄄城。既然鲁肃到了这里,没有道理不带水师,就算天子到了濮阳,也很难渡河,返回河北。不如去鄄城,由苍亭津渡河。如今是冬季,行船不便,苍亭津一带可能已经断流,骑兵甚至可以直接过去。
  天子和刘晔都觉得董昭所言有理,鄄城背靠东郡腹地,得到补给更方便,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和袁谭率领的主力联合作战。
  “这里有沼泽吗?”刘晔还是有些担心的,指着地图上的成阳和乘氏之间的空白问道。成阳在濮阳下游,西北有雷泽,东侧不远就是大野泽,乘氏在荷水下游,靠近大野泽。从这个地形来看,成阳、乘氏之间肯定还有其他的沼泽,只是面积有限,没有在地图上标出来。
  “令君所言甚是,这里的确有不少沼泽。不过问题不大,一是冬天水浅,大部分沼泽都干涸了,不影响军;二是他麾下有不少当地人,熟悉地形,可以带路。要说问题,倒也不是没有。”
  董昭沉吟着,神情有些凝重,欲言又止。
  天子看得分明,说道:“董公但请直言,无须顾忌。”
  “沼泽虽大多干涸,芦苇杂草却多,天干物燥,陛下又身负炎汉火德,万一不慎,臣担心祸福难料。”


第2123章 敌与友
  天子直起腰,负手于背,摇了摇头。
  “水火无情,纵有千军万马,也不敌一把火。且数万大军,延绵数十里,百密一疏,谁能防得周全?董公,此事当慎重。”
  刘晔点头附和。“董将军,可有别的办法?”
  董昭抚着胡须,沉吟片刻。“还有一个办法:强渡濮水,从句阳城下过,直向鄄城。只是当速战速决,抢在朱桓赶到之前离开。虽说双方兵力相当,但江东军精练,战力远胜于我,阵而后战,腹背受敌,于我军不利。万一孙策再率中军赶到,我军寡不敌众,必败无疑。”
  天子眼神微闪,和刘晔交换了一个眼神,瞬间做了决定。鲁肃只有万余人,最多不超过两万,就算战力强于普通士卒,己方有兵力优势,尤其是有骑兵优势,也能一战。在克服的困难就是渡水而已,总比冒着被火攻的危险经过沼泽地好。
  “就这么办。董公强渡,我率骑兵为董公阻援。”
  董昭没有再说什么,躬身领命。事到如今,也没有更好的办法,犹豫只会耽误时间。朱桓收到鲁肃的消息后绝不会放过夹击的机会,最多一两天就能赶到,在此之前,他们必须渡过濮水。
  董昭随即与天子商量战法。他将派人伐取濮水两岸的树木,制造木筏,搭建浮桥,并制造阻拦战船的障碍,这需要两天时间。在他完成之前,天子务必要拦住朱桓。与此同时,他会联络董访,让他收集船只,准备接应。渡过濮水之后,他们还有一道河要过。
  商量已定,天子随即与董昭交换了阵地。
  董昭沿河列阵,派人砍伐河岸的树木。对他们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官道在河北,他们无法渡河伐取官道两旁的大树,只能就近找树林。董昭嫌慢,命将士到附近寻找村落、庄园,拆取房屋,取其梁柱备用。
  句阳附近的百姓大部分都已经逃走了,家园早就荒废,如今再被董昭一拆,彻底成了废墟。
  董昭抢时间,顾不上掩饰行迹,再加上原本就有示强的意思,所以大张旗鼓,在沿岸点起数百堆篝火,摆出一副随时可能强渡的架势。对岸的江东军斥候根本不用费力打探,就对他的行踪一清二楚,迅速将消息传报到句阳城中。
  ……
  鲁肃站在城头,看着沿着濮水的火光,笑道:“佐治,董昭是你的昔日同僚,你对他了解吗?”
  辛毗笑道:“董昭比我年长十余岁,成名很早,算是济阴名士,后来举孝廉,举主就是袁氏门生,所以他也以袁氏故吏自居。袁绍入冀州时,他在邯郸任柏人令,弃官归于袁本初,被袁本初委任为参军,袁本初得冀州后,他就做了魏郡太守,也算是心腹之一。吴王代父领豫州时,袁本初一度想让董昭入豫州,只是吴王与张氏兄弟有交易,而董访又在陈留,袁本初犹豫,这才错失机会。如果早些做决定,在周喁争豫州不利后就让董昭主豫州,形势或许会有不同。”
  鲁肃会心一笑。“是啊,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袁绍总是慢一步。”
  “这就是出身高门的弊端。高门关系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轻举妄动,凡事必三思而后行。袁本初弱冠即主一门,不能不多加参详。况且他身据高位,一呼百应,向来没什么势均力敌的对手,就算慢一步也没什么问题。久而久之,便养成了多谋寡断的习气。其实说起来,他年轻时可是个急性子,做过不少荒唐事,弱冠之后入仕,与名士往来,还不失游侠之气,后来与何伯求交,欲谋大事,这才修身养性,借守墓蛰伏六年。唉,世事难料,若使他年轻时能想到今日,他大概不会这么做。”
  鲁肃转头看了辛毗一眼,放声大笑。辛毗自知失言,自我解嘲地摸了摸头皮。“鲁督,刘晔此人如何?”
  “刘子扬聪明果决,文武兼备,是个人才,虽然同样出身高门,却多谋善断,又能临机应变。如果说他的缺点,大概就是他有些自负。宗室嘛,也不奇怪。”鲁肃叹了一口气。“他也被这宗室身份拖累了。若非如此,他当与郭祭酒相当,为吴王心腹。”
  辛毗笑了一声:“鲁督说得是。出关以来,他也算是奇计百出,奈何实力不济,只能一退再退。如今退路断绝,他只能拼命了。”他看着远处,轻笑起来。“不过形势如此,他纵有千般奇计,还得看我们给不给他机会。不可胜在我,可胜在敌,古人诚不我欺。”
  鲁肃深表赞同。“练就千斤力,四两破千斤,大王不仅是武道高手,更是天生兵家,一语道破天机。别人就算想学他也学不到精髓,反倒被他带乱了节奏,邯郸学步,最后只能爬着回去。”
  辛毗忍俊不禁,笑出声来,随即想了想,又觉得鲁肃所言极是。说起来没什么难的,但那么多人学孙策,真正学成的一个也没有。为什么?他自己也没想明白。荀彧也是其中之一,这次去建业,与孙策见面,不知道他会与孙策谈些什么,能不能解开这个谜。
  见辛毗出神,鲁肃也没有再说什么,看着夜空,顾自想起了心思。
  刘晔此刻在想什么呢?他会不会因为当年的决定后悔?
  ……
  朱桓正准备派人攻取昌邑,收到鲁肃的消息后,得知鲁肃袭取了句阳、成阳,顿时急了。
  如果不是担心消息有诈,又或者换作几个月前,他肯定什么也不想,立刻率兵出城追击。经过几个月的作战,尤其是纪灵被董昭伏击,损失惨重,让他冷静了很多。统领大军作战不比率领一营冲锋陷阵,责任重大,一个错误的决定很可能导致全军覆没,不能不慎重。
  他先和陆议商量。陆议建议他不要急,一是消息需要时间确认,二是鲁肃兵力有限,就算拦住了天子去路,也不可能全面击败天子,要想取得大捷,离不开他们的配合。
  朱桓请来阎行、陈到等人,请他们安排骑兵打探消息,然后又与纪灵、满宠、吕范商议追击的事宜。得知鲁肃夺取了句阳、成阳,满宠第一个拍案叫好。他是昌邑人,对句阳附近的地形比较清楚,除非天子、董昭冒险走大野泽西岸的沼泽地,否则句阳就是他们的必经之地。
  朱桓请满宠解说地形。满宠也不客气,将这附近的地理详细的解说了一遍。他分析,董昭放弃昌邑后撤,最大的可能是忌惮巨型抛石机,担心昌邑城也承受不住巨型抛石机的攻击,要选一个让巨型抛石机无法发挥作用的城池。向北走,最适合的鄄城、廪丘,尤其是鄄城,靠近黄河津口,可进可退。
  鲁肃夺取句阳,切断了董昭的退路,但他兵力有限,未必能挡住董昭,只能起到延滞董昭行程的作用。鲁肃有水师,布防于濮水之中,董昭要想架浮桥,强渡濮水,至少需要两三天时间。他们大可以从容行军,等董昭渡河时,与鲁肃前后夹击。去得早了,反而需要单独面对天子和董昭的攻击。
  听了满宠的分析,朱桓总算放心了。
  经过商议之后,朱桓决定派张奋单独行动,率领战船沿荷水入大野泽,再转入濮水,为了保证安全,由文丑率骑兵两千随行保护。考虑到天子有精骑万余,他特别关照诸将,千万要小心戒备,别被骑兵抓住突袭的机会。
  阎行主动请缨。对付骑兵最好的办法就是骑兵,我军虽然兵力略有不足,但战力不弱,可以为诸军前锋,如果天子引兵来战,可以且战且退,为步卒争取布阵的时间。且骑兵主动出击,天子为了保证董昭的后背安全,不敢轻离阵地,活动范围必然受限。
  朱桓深以为然,嘱咐阎行要小心,不要勉强,争取到时间就成了,不必拼命。和步卒配合,取胜的机率更高。
  阎行欣然领命,留下秦牧与步卒同行,他与陈到率领三千骑为前锋,包括五百甲骑。甲骑都有备马,可是为了保证马力,他们走得并不快,清晨出发,中午才走了不到五十里。眼看着太阳到了头顶,阎行下令将士们下马休息,开始吃午餐。
  将士们下了马,保持着行军的队形,就地休息。有的大嚼夫人饼,有的吃薰鱼干,就着淡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